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解决双重预防机制基本概念不清晰、创建方法不明确等问题,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首先分析了国内外关于危险源、危险和有害因素、安全风险、隐患等基本概念,完善了安全风险的定义,研究了危险源与"危险和有害因素"、危险源与隐患、危险源与安全风险之间的关系.其次通过分析安全风险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内在关系,表明了开展双重...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双重预防机制基础理论,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构建方法与程序,采用文献分析、定性分析、思辨分析、模型构建等方法,辨析双重预防机制的关键概念(风险点、危险源、风险、事故隐患),分析其内在逻辑关系,并构建逻辑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通用的双重预防机制构建方法与程序。分析结果显示:危险源分为根源危险源与状态危险源,险兆事件是潜在状态危险源的现实表现,风险管控的核心是防止潜在的状态危险源演变为现实的险兆事件;危险源辨识过程中根源与状态危险源分别细分为2种类型、5种表现形式,且事故隐患与控制措施存在一一对应关系;双重预防机制构建程序分为5个构建阶段,包含16项工作内容、13项输出成果。 相似文献
3.
4.
本文通过相关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存在的问题分析,详细阐述了火电厂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实践。企业全面开展风险辨识、分级评价、适时预警、实时预控,对隐患实施清单化管理和闭环管控,切实增强了企业安全防范治理能力,提升了企业的本质安全水平。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煤矿企业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优化措施,本文深入分析了煤矿企业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从行业监管、企业落实等方面提出改进措施,为煤矿行业安全管理思路提供了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6.
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以下简称“双重预防机制”)是当前安全生产领域的“热词”,但其建设和实际运行效果令人堪忧。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问题:一是本质内涵不清晰。长期以来,我国对于安全生产领域的危险源、风险、危险、隐患等关键术语缺乏一致性,实际运用中,理解偏差导致其建设和运行缺少针对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7.
魏山峰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3,(S1):64-68
为使企业正确地构建和科学使用双重预防机制,厘清双重预防机制中危险源、风险和隐患的概念和含义,明确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内容和方法;使用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中的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理论,分析阐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的相互关系和作用;通过分析研究从危险源辨识到风险评价、从隐患排查治理和风险管控的全过程及其辩证关系,阐明双重预防机制相互关系,并绘制出双重预防机制相互关系图。结果表明:双重预防机制是有联系又互相分割的2种工作方法,是以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为主,隐患排查治理为辅的一种工作机制,是预防事故发生的主次结合的双重预防体系。 相似文献
8.
乍得共和国(以下简称“乍得”)乍得采油厂Mimosa区油气分离装置(FPF,以下简称“M-FPF”)位于Ronier油田,于2011年5月1日第一次投产成功,其主要作用是将各OGM原油经油气分离后向油田中心处理站(CPF)输送,同时还兼管周边37口油水井、4个OGM场站。为使员工养成“每一步操作和作业都有风险”的意识,探索在M区FPF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9.
工程建设行业相较于其他行业来说,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安全管理较为薄弱;为有效开展企业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简称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工作,本文通过对双重预防机制构成进行分析、阐述了对风险的相关理解、安全风险管控措施的理解以及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明确了双重预防机制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在此基础上结合落实笔者所在股份公司、集团公司相关管理规定情况,建立双重预防机制并正常运行管理。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双重预防体系的内在逻辑和运行机制,本文从双重预防体系的来源和背景出发,深入阐述和分析双重预防体系的内涵、理论价值和必要性,调研探索山东省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落实过程中在管理和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政府、企业和中介机构3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结果表明:双重预防体系是基于现场经验和管理实践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事故预防体系,只要有效解决体系建设过程中的思想认识和实践应用问题,就可以切实提升企业乃至社会的总体风险防御水平。 相似文献
11.
为优化企业安全管理,提高安全管理效率,减少事故的发生和降低事故造成后果的严重程度,本文根据双重预防机制的要求和对企业安全管理的研究,采用危险源辨识、事故因果连锁论、安全风险分级和层次分析等方法,通过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各阶段子事件进行分析,研究系统性的危险源辨识、辨析临界事故发生的紧急情况事件、各事件安全风险分级标准和安全管理资源分配等问题。结果表明:企业安全管理体系的优化理论可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形成企业自查自改自治的闭环安全管理体系,提高企业对风险管控的效果;并且优化后的安全管理方法对管理资源的利用更为科学,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为更有效地开展安全生产工作,有必要继续明确危险源的定义和内容。通过梳理ISO 45001中危险源的定义及国内外其他相关标准中与危险源相关术语的定义,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危险源包含的内容和分类方法。结果表明:危险源、事故原因、隐患、危害因素、风险源、hazard、risk source这7个词含义相同;危险源是能量、物质、行为的状态;危险源的分类需依赖于事故致因模型;由于我国法律体系与国际法律体系不同,概念的规定也会表现出差异,因此,双重预防机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是我国在当前安全生产形势下防止事故发生的积极探索和重要手段,双重预防机制机理的本质是有效的风险控制。为给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机制构建与实践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从固有风险和现实风险角度研究双重预防机制的科学机理,并基于系统建模理论和方法,分析归纳了企业双重预防机制体系设计的七大要素。然后,以有效的风险控制为核心,利用霍尔三维模型及应用RBS理论与方法,并融合一系列科学、有效、实用的管理方法和工具,构建了企业双重预防机制体系模型,以指导企业安全生产双重预防体系构建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有效遏制大型水电工程中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探索并构建双重预防机制。以白鹤滩水电站为例,系统介绍双重预防机制构建流程,在大量工程项目风险控制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以安全设计减少风险源头、以本质安全强化风险管控、以安全隐患微信系统深化隐患排查治理”作为重要途径和手段。结果表明:以建设单位为主导,在参建单位主动参与的管理模式下,使用反馈分析并持续改进的方法,可形成统一、规范、高效的双重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15.
从强化事故预防,切实保障劳动生产中受伤害职工的合法权益入手,着重对工伤保险与事故预防结合运作管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17.
提高安全意识、保障安全发展已成为我国企业推动现代化管理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系统和模式正在发生根本性变化。现代化的隐患监控系统溶于社会化的工业安全卫生监控体系之中。从方法上来说,由危险源辨识进阶到隐患辨识,必须通过普查、评价、认证的方式完成分级评估.确定隐患监控的实施基础、作为隐患监控的技术载体则越来越依托信息网络的发展。因此,企业开展对重大危险源及事故隐患的辨识、评价、监控、预警、应急预案的理论和技术研究,必然加快企业持续推动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尘肺病防治是川藏铁路高原长大隧道施工的重大技术难点之一,新形势下防控技术需要向精细化、科技化方向发展.综合考虑技术经济性和可行性,以局部空间清洁为代表的卫生工程技术、以卫生信息化为支撑的施工健康保障技术、以识别监测为手段的卫生管理新方法,将为川藏铁路卫生保障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