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分级监管模式及其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分级监管工作涉及到监管决策、监管实施以及分级监管配套规章制度的建设等多个环节。本文从上述几个方面对如何有效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分级监管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综合监管决策、现场监管实施与制度建设等内容的基于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评价分级的监管模式。其中,监管决策应当考虑确定区域、作业场所的监管优先顺序、监管资源与技术服务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对不同职业危害风险等级企业具体主体责任的落实提出要求;现场监管应在分析与掌握现状的基础上,通过风险评估实施分级管理,分级监管有关制度建设应当确定分级监管原则并包含上述有关内容。  相似文献   

2.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职业危害研究所主要针对作业场所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危害开展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等理论与应用性研究;起草职业危害预防控制相关标准;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职业病危害形势严峻的现状,为有效缓解监管力量不足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矛盾,提出了企业职业卫生分类分级方法。该方法通过筛选影响企业职业卫生水平的主要因素,建立企业职业卫生分类分级评价综合指标体系,为实现职业卫生差异化监管提供技术手段,从而提高职业卫生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了解乡镇铸造行业职业卫生现状,为企业整改及政府监管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法,对乡镇铸造企业生产过程中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粉尘、噪声和高温等进行调查与分析。调查发现:乡镇铸造企业粉尘总合格率仅56.8%,其中矽尘浓度范围2.2~8.2,最高超限11.8倍;噪声作业岗位合格率仅达50%;化学有害因素和高温检测均合格;防护设施达不到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要求;职业健康检查确诊多例尘肺病患者。总结可知,传统铸造行业粉尘和噪声危害不容忽视,应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护设施和措施,保护劳动者的健康。  相似文献   

5.
作业场所职业危害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引入超标倍数、超标率等指标研究粉尘、毒物和噪声作业职业危害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不同类型职业危害因素致病风险的差异,职业危害接触人数以及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建立了多种类型职业危害因素并存作业场所的风险评价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并取得良好效果,对于管理部门实施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分级监管以及企业自我分级管理等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通过开展现场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体检的方法,对熔模铸造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其健康影响进行了研究。调查结果表明:该企业作业场所存在粉尘、噪声、高温、石蜡烟等多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已对作业人员健康造成损害。其中矽尘、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超标严重;制壳、熔炼、浇铸等岗位的职业病危害严重,需重点加以治理。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研究高温作业职业危害风险强度,探讨高温作业环境条件下环境温度与劳动强度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及其联合作用。采用高温环境模拟仓实验与建筑行业露天高温作业现场调研和测试相结合的方法,以高温环境和心血管体能负荷值(%CVL)作为高温作业危害风险分级的主要参照指标。提出了高温作业职业危害风险分级的技术方法和针对不同程度高温职业危害风险管理措施的具体建议,为保护高温作业劳动者安全与健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护》1992,(8):19-20
我站自1990年10月开展粉尘、毒物、体力劳动强度、高温四项分级工作以来,至1992年4月底,已完成市直建材、化工、轻工、冶金、粮食、供电、军工、机械等行业89个单位共1082个工种的检测分级工作。其中粉尘369个工种,毒物319个工种,高温60个工种,体力劳动强度334个工种。基本掌握了全市尘、毒危害和体力劳动强度的状况,为劳动保护监察工作进行分类指导、重点监察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为企业治理尘毒危害、改善劳动条件、减轻劳动强度提供了依据。 我站的检测分级工作始终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和关心。市劳动局领导从四个方面给我们以支持。一是加强…  相似文献   

9.
借鉴新加坡化学物质职业暴露半定量风险评估模型对2家电子企业开展职业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2家企业检测的岗位相同,主要危害因素一致,用暴露指数计算的暴露等级结果为可忽略风险、低风险,但其暴露浓度均符合接触限值。  相似文献   

10.
正水泥企业包装和装车作业中的插袋和码袋作业,粉尘浓度最高,职业危害严重。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职业危害研究所研制出的水泥包装作业场所通风集尘装置,对应用企业包装和卸运区域进行了组合式排风装置改造,降尘效果显著,已经被列入2015年重点推广的先进安全技术装备目录。近年来,我国水泥行业发展迅速,水泥生产企业存在的职业危害因素包括粉尘、噪声、高温、振动4种,而水泥粉尘能够导致尘肺病,是水泥生产企业职业危害因素中最具伤害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社会的发展,电焊作业几乎涉及到所有的工业领域,电焊工的数量急剧上升,电焊作业中的职业危害也日趋突出。加强焊接作业的职业卫生管理,减少和消除职业危害,预防和控制职业病,以保障焊接作业人员身体健康,是当前职业卫生工作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主要危害电焊作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很多,一般可分为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两大类。前者有高温电弧光产生的紫外线、红外线等。后者为电焊气溶胶的各种成分,固态有各种金属铁、锰、铝、铬、铅、镍,放射  相似文献   

12.
吴珂  徐秋凉  李伟 《安全》2015,36(5):25-27
为了识别分析某纺织印染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对其防治措施进行评价,为同类项目职业病危害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并结合检查表法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该项目大部分工作场所噪声和高温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定型车间的甲醛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因此,本项目属于化纤织造及印染精加工,职业病危害风险等级为:较重。  相似文献   

13.
以法规及风险评价模型为基础,对电子封装行业内通常使用的化学有害因素进行职业暴露分析,将健康风险进行分级、定量评价,得出结论:行业中回流焊工艺可能产生的铅烟、电镀车间存在的硝酸、失效分析中使用的氢氟酸等,其职业暴露风险为中等风险水平;但由于化学物质的健康危害等级HR因其固有性而相对不变,而其会随控制措施的效果高低而变化的暴露等级ER是一个可变的要素,不同企业的控制措施的水平高低不同,其最终的风险等级可能是不同的。行业中使用的氢氧化钾、氢氧化钠的职业暴露风险为低风险水平,前提也是在合理有效的控制措施环境下。因此,控制措施的水平就是决定风险等级的最重要因素。时时地运行和维护有效的控制措施,是确保风险水平不发生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基于共生度模型构建包括科创企业、科技金融机构、科技服务环境和政府4方面在内的科技金融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测算我国2011—2020年的科技金融生态安全状态,并借助障碍度模型研究科技金融生态安全各因素对科技金融生态安全状态影响程度的大小。结果表明,2011—2020年我国各省域科技金融生态安全状态均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平均从V级不安全状态升为Ⅲ级临界安全状态,其中56.67%省域的科技金融生态安全等级提升,没有省域出现降级情况。3大地区“东—中—西”呈现从高到低排列的发展态势,各地区差异明显且逐年缩小。结合障碍度模型计算,总体来看,10 a内科创企业要素的障碍度呈上升趋势,科技金融机构、科技服务环境和政府3个要素的障碍度呈波动下降的变化趋势。目前科创企业要素是阻碍我国总体科技金融生态安全水平的主要因素,其中东部和中部地区的主要障碍因素为政府要素,西部地区的主要障碍因素为科创企业要素。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在分析区域职业危害风险评价方法、策略的基础上,对影响区域职业危害风险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应用变异系数法、相关系数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结合专业判断方法筛选了有关评价因子并进行了量化评定;在此基础上,研究建立了区域职业危害风险综合评价方法与技术指标体系,确立了区域职业危害风险分级标准,并编制了便于监督管理部门决策分析、嵌合WEBGIS功能的区域职业危害风险评价系统。  相似文献   

16.
基于风险等值线的职业安全评价分级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依据危害因素引发工伤、职业危害事件的后果严重度和可能性来开展职业安全评价,在严重度和可能性的定量评价基础上,引入等值风险线的概念,建立风险评价分级方法,并在单一危害因素的职业安全评价基础上建立了作业场所、工厂、企业的职业安全(风险)评价分级方法.通过应用实例分析,验证了该方法的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某造纸企业100万吨白版纸项目产生的职业危害因素主要有:粉尘、毒物、噪声、高温。在试运行期间对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取了有效的防护措施。通过现场调查、检测,结果显示,该建设项目的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建筑卫生学、个体防护用品、应急救援措施、职业卫生管理、辅助用室、职业健康检查等方面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该项目的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可行、有效,防护措施到位。  相似文献   

18.
企业职业危害综合评价和风险分级系统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企业职业危害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07年共诊断各类职业病14296例,较2006年增加了24.11%。由于国家在一段时期内不太可能大幅度增加监管人员数量,因此,实施企业职业危害分级监管成为职业危害监管工作的一个紧迫需求。本文从提高企业监管信息化水平角度出发,开发企业职业危害综合评价和风险分级系统。系统即可为政府实施职业危害分级监管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可应用在企业的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管理工作中,从而提高政府和企业职业危害管理工作技术水平和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当前输变电企业职业卫生现状,本文通过对某输变电企业不同岗位职工开展调研,同时选取4座不同电压等级变电站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通过对职工作业场所的工频电场、噪声、六氟化硫浓度进行检测,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及规律。最后根据调研及检测结果对目前输变电企业职工工作现状进行评估并给出相关建议,为持续改进作业场所职业卫生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依据劳动保护工作的任务,应用现代安全科学管理技术,探讨了劳动条件分级统计指标的框架系统,分析了统计指标的对象,作用和特征,以危害人数千分表示的4项基本指标,反映全国或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企业的主要职业危害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