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近年来,公共安全风险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以往完全发生在公共场所群死群伤的重大事故明显减少,而发生在职业场所之内或附近的公共安全事故却明显增多,反映出一些地方和企业对职业安全与公共安全叠加而生的新风险认识不到位,管控不到位。安全发展的形势迫切要求我们必须从理念、内涵、评价等多维度进行深入研究。本文对公共安全在新时期内涵与形态的变化进行了再认识,对职业安全风险、公共安全风险以及两者叠加而成的新风险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前言风险就是活动或事件消极的、人们不希望的后果发生的潜在可能性。安全评价工程项目风险是指安全评价项目在筹划、设计、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各个阶段可能遇到的风险,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安全评价项目中的风险因素具有各自的特征,在风险识别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些特征,使得风险因素的识别更客观、更准确。通常可根据其特征将风险因素划分为不同的风险类别。常见的风险分类有:设计技术风险、自然及环境风险、政治、社会风险等。危险化学品项目因其生产工艺复杂、物料品种繁多、生  相似文献   

3.
张莺莺  张铱莹 《安全》2018,39(1):54-57
重大危险源风险预警是安全生产事故控制和预防的关键,是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开展重大危险源风险预警体系研究,对全面提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风险防控能力、减少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重大危险源风险防控发展历程,提出建立政府层面、企业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安全生产风险防控体系,建设重大危险源风险预警系统,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进行重大危险源风险预警,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虽然工程建造技术和装备在不断更新完善,但施工安全事故仍时常发生.究其原因,建筑施工过程是一个涉及大量人员、机械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行为,风险可能在系统中多个节点同时孕育、传递,并演化出不可预料的结果.为加强工程管理对于安全风险的系统性考虑,提出了一种基于复杂网络的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重大安全风险耦合评估方法.首先,基于超高层建筑工程施工事故案例库构建加权的风险耦合复杂网络模型,并对网络的系统特征进行了分析;其次,通过分析计算单事件的演化路径概率和损失,进行风险事件等级判定;最后,利用事故链分析多事件发生情景下的风险等级,综合评估建设工程的安全风险.将该评估方法应用于案例中,并与传统风险等级评估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方法对各类风险事件的等级评价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更加符合超高层建筑施工中对风险的认知.  相似文献   

5.
21世纪初,风险隐喻理论在风险科学领域逐渐引起重视。为探究风险隐喻理论的发展现状和演变特征,运用文献研究,系统分析和梳理风险隐喻理论的历史溯源、演进脉络,并探究未来风险隐喻研究的前景。结果表明:风险隐喻理论作为风险管理科学和认知语言科学的交叉产物,发展了近10余年,学者们在风险事件本体、风险管理态度和风险演化机制3个方面开展大量研究并取得一定的进展。但同时还存在一些问题:风险隐喻理论和模型在重要的概念方面存在相当程度的不一致性和严格性缺乏;对具有极端影响的大概率风险事件隐喻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少对影响较低的风险事件的关注等。面对一系列复杂问题,亟需进一步丰富风险隐喻理论,以促进风险管理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风险沟通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简述了风险沟通研究的社会背景,按照风险沟通研究进程中的重大社会事件和学术事件,将风险沟通的研究划分成三个阶段即研究准备阶段、研究兴起阶段和研究发展阶段.其次,论述了风险沟通研究热点领域的变化,分析了风险沟通研究对象的多元性和多层次性,探讨了单向风险沟通和双向风险沟通的沟通模式转变及其由"告知"到"授权"的功能演进.最后,从风险感知、风险沟通功能、风险沟通目的、风险沟通时间阶段等多个角度阐明了风险沟通的分类.通过对风险沟通研究进展的综述,试图厘清风险沟通研究与风险认识论研究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支线机场安全动态预警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升支线机场安全管理能力是中国支线机场未来发展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为提高我国支线机场安全管理水平,本文基于系统动态的风险管理思想,针对支线机场安全风险发生随机、动态和系统的特点,结合支线机场安全管理实践,构建了支线机场三维风险识别图,以时间维为主线,空间维为基础,逻辑维为依据,多层次地识别支线机场面临的风险,以提高支线机场风险识别结果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将风险概率、风险损失、风险可预测性、风险可控制性纳入了支线机场安全风险分析过程,构建了支线机场安全多维风险评价函数,从而能更系统、全面地对支线机场面临的各种风险因素进行评价;通过上述支线机场风险管理技术的应用,可提高对支线机场安全风险的辨别、分析和控制能力,达到对支线机场安全风险进行实时、动态监控的预警目标,进而减少支线机场安全风险的潜在损失。  相似文献   

8.
为降低直升机安全风险事件发生的概率,研究直升机安全运行风险管理中风险因素的变化规律和不同风险因素间的耦合碰撞机理。不同的风险因素可能相互作用,产生新的风险或影响系统的风险值。当风险值超过系统的风险阈值时,就会形成安全风险事件。使用N-K风险耦合模型研究了导致民用直升机安全风险事件的风险因素之间的耦合关系。首先,对影响直升机安全运行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并将其分为人、机、环、管四类。考虑不同的风险耦合方式,建立相应的风险耦合模型。然后,用MATLAB编程进行迭代计算和分析,得到了单因素、双因素和多因素的风险耦合值。该值越大,证明系统内的风险越大,从而确定直升机运行安全事件的主要风险因素。最后,对2004—2019年我国直升机运行安全事件的风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参与风险耦合的因素越多,安全事件形成的概率越大,安全事件形成的概率与风险耦合值成正比。此外,当人为因素参与风险耦合时,其他因素的风险值进一步增大。研究结果可为我国民航直升机运行安全风险事件的防控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从而促进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风险观对安全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从风险本体论、风险认识论和风险方法论三个方面论述了风险观的发展变迁。简述了风险本体论从一维、二维到三维或多维的发展历程,总结了风险认识论从技术导向到社会文化导向的变化,给出了风险方法论的分类。总结了风险方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即风险评价的发展过程,探讨了确定性风险评价、概率性风险评价和定量风险评价等评价方法在风险本体论和认识论发展背景下的继承性等问题,探讨风险本体论和认识论对风险评价方法论的影响,提出风险沟通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0.
为推动危化品企业开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工作,防范重大安全风险,提出了基于企业主要负责人牵头的工作推进机制、有全面覆盖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措施、有全员参与和周期明确的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有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系统、有持续推进的激励约束机制的“五有”建设模式,建立了双重预防机制运行效果评估标准。结果表明通过重点管控可能造成严重事故后果的风险事件以及数字化技术应用,可有效解决以往风险管控措施不落实、隐患排查不精准、全员参与不充分、整改情况难追溯等难点问题。  相似文献   

11.
张旭宇  弥磊鹏 《安全》2020,(3):29-32,39
本文在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企业安全风险特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疫情期间安全风险管理模型,分析了这一特殊时期企业外部变化,以及企业内部人、物、环境、管理变化带来特殊安全风险,提出了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型城市重大危险源监管与应急救援体系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2,他引:7  
分析大型城市重大危险源的现状,指出重大危险源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大型城市重大危险源监管与应急救援体系包括的子系统,即:重大危险源的普查与辨识系统、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评估系统、重大危险源的管理与控制系统、重大危险源事故的应急救援系统,并对其子系统的概念、构成和内容进行分析和阐述,提出了大型城市重大危险源监管与应急救援的思路、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13.
企业职业伤害风险分级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我国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主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企业强有力的安全监察.对比分析了国内外安全监察的差距,提出了分级安全监察的理念,并研究了支持分级安全监察的企业分级指标和模型,使用模型对调查企业数据进行计算、排序和分级,效果明显,该模型能够起对分级安全监察起到指导和支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目前公共场所安全容量定额管理需求,提出了基于风险分析的公共场所人员安全容量确定方法,具体分析了该方法的实现流程。首先从影响公共场所人员容量的风险源出发,分析活动类型、场所类型、参加人员和灾害事故这4个方面的人群风险源影响,而后从运动阈值、心理阈值、心理阈值和服务资源阈值4个承受力角度重点阐述了运动安全容量、生理安全容量、生理安全容量和服务安全容量。通过风险分析方法得到的安全容量,考虑了公共场所的风险特点,并且这个安全容量将随着风险因素的变化而不同。这个方法可用于指导公共场所人员安全容量定额管理。  相似文献   

15.
钱重阳  王尧  李季梅 《安全》2019,40(7):24-28
近年来,我国部分城市开展了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为了能够得到科学的风险评估方法和有效的结果,本文基于突发事件机理分析及单一事件链,对城市安全风险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及应用。通过引入控制因子,构建基于突发事件机理分析的单一事件链模型,并将该模型转化为风险评估工作的指标体系,并将该指标体系在某区城市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中进行了应用,对该区17种单位或场所,涉及到的18类风险,共计201家企业进行风险级别评估。最终得出该区17种单位或场所中每种单位或场所的整体风险等级,以及重大风险数量的占比情况,为该区提出有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意见奠定了一定基础,并对本文的局限性和下一步研究方向提出一些看法和意见。  相似文献   

16.
公共建筑火灾风险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强  张和平  王辉  谢启源 《火灾科学》2007,16(3):137-142
建筑物的火灾危险度包括火灾对建筑物本身的破坏以及对建筑物内部人员伤害两个方面.本文在古斯塔夫火灾危险度法和层次分析法的基础上,采用模糊数学中的一些方法对火灾危险源进行处理.将火灾风险定义若干因子,每个因子对应火灾危险源的不同特性.通过评价得出建筑物所属的安全等级以及一定区域内建筑火灾风险的排序.在评价过程中考虑控制风险的力量,特别是消防队控制风险的力量对建筑物火灾风险的影响,使评估结果更加合理准确.该方法可以使消防部队快捷迅速的了解辖区内重要公共建筑的安全情况,以及如何合理的布置消防站点,降低城市区域风险.  相似文献   

17.
以消防安全工程学与系统安全工程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城市发展特征及消防安全管理状况,建立了城市区域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神经网络易陷入局部极小而引起评价指标权值分布不合理的缺陷,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的城市火灾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以火灾发生的可能性以及灾后的严重程度为输入单元,火灾风险等级为输出单元,采用误差反算法训练BP网络,最终得出火灾风险等级范围,有效地解决了城市火灾的动态性和非线性特征;研究实例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可为城市的消防安全管理提供确实可行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风险优先的分级监察研究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本文提出了安全生产分级监察的思路和方法,并进一步论述了安全生产分级监察的内容与特点。将部分工业发达国家的先进安全生产监察经验总结为三种监察方法,即单纯循环法、事故跟进法和风险优先法。通过与安全生产分级监察进行比较后,得出了安全生产分级监察是适合我国安全生产监察现状和安全生产发展需求的新途径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19.
丁辉 《安全》2019,40(4):1-4,6
为了更好地管理风险,从安全风险角度,对风险、风险源、危险源等术语的关系进行探讨,并阐述风险源和风险产生原因对风险辨识和管理的重要性,以及危险源辨识对安全风险管控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安全风险管理问题。研究得出:危险源是安全风险源;安全风险管理要注重开展全面的风险辨识,加强安全风险源的治理,对突发事件产生原因进行管控,进而实施有效的安全风险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安全措施在定量风险评价中量化表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安全措施可以降低重大危险源的事故风险,而在一般的定量风险评价中较少考虑到安全措施对风险结果的影响。本文对一些重要安全措施如何体现在定量风险评价的计算结果中进行了研究。将安全措施分为降低事故频率安全技术措施、降低事故后果的安全技术措施、土地利用规划安全措施和安全管理措施四个方面来分析降低风险结果的作用。并以一个液化石油气罐区为实例应用进行对比分析,实例计算结果表明良好的安全措施能有效地降低罐区的个人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