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环境管理措施的研究(十一)青海湖环境规划研究研究内容1. 青海湖地区国民经济结构形态调研;2. 青海湖地区环境现状调查;3. 青海湖生态环境发展预测;4. 近、中期青海湖环境保护目标与对策研究。(十二)我国贫困地区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青海湖水位下降、土地沙化、植被退化、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青海湖鸟岛的生态环境也受到极大影响,本文探讨随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鸟岛地区动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由于青海湖水位下降、土地沙化、植被退化、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青海湖鸟岛的生态环境也受到极大影响,本文探讨随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青海湖鸟岛地区动植物种类、数量、分布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4.
环境监测     
X83 9801140水蚀风蚀交错带生态环境演变监测研究方法/查轩…(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土保持通报/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一1997,17(3)一6一8,62环信S一48 围绕神木水蚀交错带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演变关系及其整治这一主题,着重讨论系统定位监测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典型调查与定位观测相结合,分析研究该地区的气候、风蚀水蚀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演变过程。通过建立一系列径流观测场和气象站,动态监测不同地形,利用人及水保措施条件下的土壤侵蚀过程,细沟的发展演变,风力特征与风蚀的关系,土壤侵蚀与土壤退化演变。同时结合侵蚀…  相似文献   

5.
环境遥感     
X872(X) 201296黄河源区两湖生态环境遥感分析/王少军(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人民黄河/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一2(X)1,23(11)一27一28 环图P一50 基于遥感信息发现黄河河源鄂陵湖、扎陵湖的湖三角洲发育,空间上湖三角洲分布于勒那曲、扎曲和玛曲的人湖处,面积分别为4.18、2.07kn12;扎陵湖人湖泥沙水舌面影响范围为40.93kn12。目前河源地区生态环境在自然因索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叠加作用下不断恶化,自然因素是人类无法改变的,而人类活动却可以规范化。黄河流域的治理应从源区开始,源区生态环境恶化的人为因素不能忽视。参8X872(X)如1…  相似文献   

6.
X24 9703289人类活动对天水市生态环境的影响/王宏(黄委会天水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干早区资源与环·境/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地区研委会一1997,11(1)一39~43环信X一12 地处半干旱地区的夭水市的生态环境日益恶化,人口剧增,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掠夺性的开发自然资源是导致环境恶化的根本原因。目前最重要的是保护好水资源及土地资源,提高其利用率,并努力探索适合该地区实际情况的环境保护治理模式及防治对策,做好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持续协调发展,重视长期的生态效益。害与环境研究所)//自然资源/中科院自然资源综考会一1997…  相似文献   

7.
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黄土高原小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土壤侵蚀强度的变化程度代表生态环境的变化,根据土壤侵蚀强度减轻与加剧情况,把生态环境划分为明显改善、轻微改善、基本未变、轻微加剧及严重加剧五个等级,对研究区5年间的生态环境演变概况进行分析。并利用近50多年来的气象、社会经济和遥感监测等资料,分析了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麻地沟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当前麻地沟地区的生态环境状况是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青海湖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青海湖流域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识别流域人类活动特征和分析区域生态环境演化规律及其成因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1977~2004年4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动态度、利用程度等方法,研究了青海湖流域1977年以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空间分异规律。研究结果表明:①近年来流域内生态用地数量逐渐减少,其中水域面积净减少292.70km2;②对草地的开垦占用是流域增加耕地的主要来源,1977~2004年因湖泊水位下降而增加的沙地面积为103.22km2;③1977年以来,流域内除2000~2004年水域面积减少速率显著上升达0.71%外,其他主要类型土地面积变化速率不断减缓;④流域内沙地主要分布在海晏县(70%以上),90%的林地和95%以上的耕地均分布在刚察、共和两县,各县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特征存在差异;⑤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平均值为186.47,明显低于其他地区,说明人类活动对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较小,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应当更加注重自然因素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环境气象学     
X162(X刀01352近年来中国沙尘暴发生特点、成因及其防治对策/张晓龙…(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早半千早地区研究委员会一2(X)1,15(3)一31一36 环图X一12 沙尘暴的发生是一个自然的过程,它的发生要具备3个条件:强冷空气、气旋活动、地面干松的沙土。近年来强和特强的沙尘暴频繁发生,这与中国北方人类活动对地表梭盖的严重破坏,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有关。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增加了沙尘暴发生的机率,加剧了其危害程度。防治对策主要有:增加地表覆盖,促进生态良化;加强沙尘暴多发区环境承载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人类活动影响下青海湖环湖地区土壤的生态环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青海湖环湖地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单元的土壤物理特征(包括粉黏比、容重和紧实度)、养分特征(包括氮、磷和钾)、有机质含量以及重金属元素含量等生态环境指标,揭示出人类活动对青海湖环湖地区土壤生态环境特征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影响:一是土壤的物理特征没有改变;二是土壤中养分及有机质的含量存在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全钾含量较稳定,磷的含量受耕作和放牧的影响有所增加,碳的含量降低,存在一定程度的流失;三是重金属元素Zn、As和Pb相对于母质有所富集(富集因子在1.2以上),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之间富集因子的差异并不明显,暗示了土壤重金属的污染并非是流域内人类活动影响的结果,而是区域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增高的表现。  相似文献   

11.
蒸散发是陆面水循环的关键环节,在高寒、干旱生态环境中表现更加复杂。由于青海湖地区蒸发皿实测值存在数值偏大、长期观测器皿不统一的问题,本文采用Penman-Monteith (P-M)模型研究了青海湖地区天峻、刚察气象站潜在蒸散发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1967-2010年青海湖地区潜在蒸散发呈下降趋势,天峻站的平均下降速率为0.807 mm·a-1,刚察站为0.499 mm·a-1。(2)青海湖地区存在“蒸发悖论”现象,潜在蒸散发的主要影响因子存在地域差异:天峻为风速主导;刚察则由气温和风速共同主导。(3)与蒸发皿实测值的潜在机理相比,P-M模型更强调水汽输送条件的影响作用;在能量供给条件上,P-M模型与气温关系更密切,而蒸发皿实测值与日照百分率相关性更高。  相似文献   

12.
环境生物学     
X1712(X)3(X) 042小兴安岭泥炭鲜沼泽生态系统中的汞/刘汝海…(中科院长春地理研究所)//环境科学/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一2印2,23(4)一102一1伪 环图X一5X171 .12印3(兀尤目3甘肃河西地区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建设/戴尔阜(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早地区研委会一2(X)2,16(2)一l一5环图X一12 生态问题是制约河西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南部祁连山水源涵养林减少,中部绿洲人为破坏和北部荒漠区土地沙漠化是主要的生态问题。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作用,导致河西走廊生态环境呈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13.
生态环境地质学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环境地质学以生物对各类环境地质条件的反应为切入点,研究有史以来人为地质作用(特别是大规模的经济活动)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应用最新的定年技术:时间窗技术和年代框架技术可以将沉积物的时段进行准确的定位,研究近百年来环境污染的演变。本文论述了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生态环境地质学原理、研究方法、手段、内容、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诸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河北坝上地区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变化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河北坝上地区位于内蒙古高原-燕山山地-华北平原,是最典型的脆弱生态环境区。坝上地区长期以牧为主,由于人类的活动,逐渐演变为以牧为主,间有少量的农业区;农区不断扩大,农牧区各占一半,并逐渐过渡为目前以农区为主,牧区为次。由于人类活动强度加大,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资源,生态环境严重的恶化,各主要自然环境要素的变化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演变。因此,当前坝上地区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主要是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环境伦理学与可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瑛  张金蓉 《福建环境》2002,19(6):47-48
由人类与环境组成的对一统一体 ,我们称之为“人类—环境”系统 ,它是以人类为中心的生态系统。由于人类所处地位的特殊性 ,在“人类—环境”系统中 ,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具有共轭性并呈正相关。人类对环境的作用和环境反馈的作用相互依赖 ,互为因果 ,构成一个共轭体。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强烈 ,环境的反馈作用也越显著。人类作用呈正效应时(有利于环境质量的恢复和改善 ) ,环境的反馈作用也呈正效应 (有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 ;反之 ,人类将受到环境的报复 (负效应 )。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表现之一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被破坏。发生在 …  相似文献   

16.
进行流域的生态安全评价,对于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维护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 的意义。本文选择自然生态环境状态指数、人文社会压力指数、环境破坏压力指数,构建了青海 湖流域生态安全综合评价指数模型,提取了生态安全指标,对2000 年青海湖流域的生态安全进 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000 年青海湖流域生态安全属于生态安全预警等级,流域生态安全面临着 较为严峻的挑战。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青海湖流域的生态环境产生的负效应,也因此会影响到 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必须进行流域的综合治理,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正>医学地质学是研究地质材料和地质过程对动物和人类健康影响的学科,是处理自然地质因素和地质环境与生态环境间关系的学科,是认识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地理分布及其成因的学科,是介于医学与地质学之间的交叉学科。医学地质学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地质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关系、地质环境与流行病学的调查、地质环境治理与临床治疗、水质改良和药物等。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变化,文中采用光能利用率模型CASA分析了2000-2015年间气候因素和人类活动对汾河流域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共同作用导致研究区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发生变化;②气象因素综合对NPP的发展起到了正向的影响,NPP的变化对降水呈现出较好的正相关性,而对温度则呈现出负相关性;③人类活动综合对NPP的发展起到了正向的影响,与气象因素相比,人类活动对NPP变化的影响程度较大。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共同促进了汾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发展,人类活动对汾河流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正> 随着生产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大。在生产、生活活动中,不断发生违背科学的行为。对环境施加不当的作用,污染环境,损害人体健康,破坏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恶化,出现种种环境问题。环境问题是人类作用于环境产生的不良后果,是人类活动“过分”干予环境的综合效应。一、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人们通过实践,逐渐积累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知识,六十年代诞生了环境科学。它研究的对象是人与环境的关系,探讨环境问  相似文献   

20.
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海湖流域在青海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起着特殊的地位和作用。文章立足于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和水位下降、湿地萎缩、草场退化、水土流失、沙漠化加剧及珍稀濒危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等主要环境问题,分析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提出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策,即青海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开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正确处理好流域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达到最优化和持续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