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聚合硅酸铝铁(PSAF)的制备与絮凝性能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硫酸铝、硫酸铁、水玻璃为主要原料 ,制备了聚合硅酸铝铁 (PSAF)絮凝剂。研究了不同 Al/ Fe/ Si摩尔比、碱化度 B* )值、p H值、投加量等因素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考察了 PSAF的絮凝性能 ,并与传统絮凝剂作了比较。结果表明 :在 p H值为 6- 8,投药量为 1.5× 10 - 5mol·L- 1 (以 Si O2 计 ) ,PSAF中 Al/ Fe/ Si摩尔比为 1∶ 1∶ 1,B*为 0 .8时絮凝效果最佳 ,其絮凝去浊性能明显优于硫酸铝、硫酸铁及聚硅酸 相似文献
3.
4.
5.
6.
7.
聚合氯化铝铁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聚合氯化铝铁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结合铝系和铁系净水剂的优点,有助于减少水中铅含量。利用《水处理剂聚合氯化铅(GB15892-1995)》和《净化剂聚合氯化铁(GB14591-93)》的方法,对聚合氯化铅铁主要技术指标的检验做了探索。经反复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聚合氯化铝与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的形态分布研究——AlFerron和~(27)AlNMR相结合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主要研究了Al-Ferron逐时络合比色法和^27Al-NMR法应用于聚合铝与有机高分子复合絮凝剂形态分布的测定,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分别测定的Alb和Al13的结果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聚合铝与有机高分子复合后其形态分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Alb(或Al13)的含量有所降低,但仍是优势形态,Ala(或Al单)的含量基本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9.
针对废线切割液乳化稳定性高、COD值高及采用单一絮凝剂处理难以达到破乳目的等特点,通过筛选复配出了最佳破乳絮凝剂,并得出复配剂适用的pH值、投药剂量和顺序等最佳絮凝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在pH=6.5~8.0,投量为2.8~3.0g/L的条件下,用复配药剂处理CODCr为563000mg/L的废线切割乳液,油水分离较完全,CODCr的去除率达98.8%以上,其处理效果明显优于常规絮凝剂。 相似文献
10.
11.
选用两种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合氯化铝(PAC)和聚合氯化铝铁(PAFC),与传统混凝剂Al2(SO4)3处理微污染地表水。以浊度和CODMn去除率为主要指标,考察投药量和pH对混凝效果的影响。通过考察沉淀时间对浊度去除效果的影响,结合实验现象,讨论三种混凝剂生成矾花的大小和沉降性能。结果发现,PAC和PAFC在5mg/L的投药量下可以取得较好的混凝效果,出水符合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三种混凝剂的最佳pH为6,PAFC受pH影响较小,当pH为5~8时可取得较好的CODMn去除效果。PAFC生成的矾花体积较大,沉降性能较好,在实际应用中可缩短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 相似文献
12.
酸溶-微波热解法从粉煤灰中制取聚合氧化铝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从粉煤灰中提取聚合氧化铝(PAC)是粉煤灰综合利用的途径之一。本研究提出了酸溶 微波热解从粉煤灰中制取PAC的方法。通过工艺原理分析和试验,阐述了该工艺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17.
利用电脑电路板中废塑料所制备的活性炭,研究其对印染废水的吸附。实验以其中的COD(还原性物质)为吸附对象,分别做吸附时间、活性炭投加量、温度、溶液初始pH以及溶液初始浓度的单因素实验。研究表明:吸附时间为150 min时,达到吸附平衡;活性炭的投加量为6 g时,COD去除率最高;吸附最适宜温度为20℃;弱酸性条件有利于活性炭对COD的吸附;溶液初始浓度越高,COD去除率越低。此外,还利用范特霍夫方程式的变形形式对自制的活性炭吸附COD的过程进行热力学研究。研究表明:活性炭吸附印染废水中COD的过程是放热过程,说明温度过高不利于活性炭对印染废水中COD的吸附。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沈阳市航空遥感固体废物及其环境调查研究”获奖课题中的研究内容之一,它以沈阳市固废遥感信息资料为基础,对固废堆放现状评价进行了探讨性研究,建立了遥感信息评价方法.文中就沈阳市固废堆放形式、种类性质、占地情况、自然环境状况和社会环境状况5个方面、13个因子的综合评价进行了论述.并在评价方法的确定,评价因子的选择,各因子的排序、分析、以及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的相关性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该方法充分利用了遥感信息广而全的特点,从而拓宽了固废的评价范围,为固废的评价工作的广泛开展探索了一条较为优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应用瓦勃氏技术研究工业污水的可生化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瓦勃测试技术对沈阳市西部污水及其10个重点工业污染源18个排污口污水的可生化性进行了研究,对可生化性级别及生化毒性作出了判定.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