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利用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计算机模拟技术对某大型公园人员疏散进行了案例研究.通过调研分析了该公园的客流量及游客游览特征,结合人员疏散软件对公园进行建模,构成了疏散的拓扑结构,利用此模型对人员紧急情况下的疏散过程进行了模拟,得到了疏散速率随时间变化规律.综合考虑公园出口的游客使用情况、人员流量及游客游览特征等的影响因素,模拟了疏散出口的熟悉度、人员容量和分区疏散3种情况下的人员疏散过程,获得了不同条件下的人员疏散状态,找到了人员疏散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高办公楼等人员聚集场所的人员快速疏散能力,防止发生拥堵踩踏等安全问题。利用Pathfinder软件对某综合办公楼进行疏散模拟研究,根据楼内人员分布情况,研究不同楼层不同比例楼梯和电梯混合疏散的疏散时间,分析疏散过程中容易产生拥堵、踩踏等事故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采用楼梯和电梯混合疏散模式可以缩短疏散时间。某综合楼疏散容易产生拥堵的区域为一楼电梯厅与楼梯交汇处;主出入口疏散效率不高,在疏散过程中应设置疏散引导员,为综合办公楼日常管理和疏散安全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祖铭敏  蔡治勇  岳世东 《安全》2019,40(4):16-19
为了模拟分析地铁疏散影响因素,提出针对性应急疏散策略,达到提高疏散效率的目的。本文以某地下二层岛式车站为例,运用人员紧急疏散仿真软件Pathfinder,建立了车站紧急疏散仿真模型,研究了各区域人数变化情况、各连接处的通行速率以及疏散瓶颈位置。结果表明:现行条件下,该车站的疏散预警阈值为2000人,疏散时间约326s;疏散瓶颈出现在站台层疏散楼梯处,拥堵时间约为120s,且站台层人数越多,拥堵时间越长。因此,当超过2000人时,车站应限制人员进出比例,加强人员引导,提高出站效率,确保站内人员可安全、有序疏散。同时,针对疏散瓶颈位置,站厅层自动检票闸机数量的确定应结合楼梯的通行速率,减低人员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4.
为模拟地铁车站火灾情况下的乘客疏散情况,提高地铁车站火灾疏散效率,提出利用VR与社会力模型进行仿真优化的方案。通过问卷与VR实验探究乘客微观行为特征,并将其微观行为特征通过数值形式导入Anylogic,实现微观与宏观层面相结合的人群仿真。研究结果表明:现有车站方案模拟总疏散时间为412 s,不符合规范要求;经优化后,总疏散时间缩短68 s,使该站在大客流情况下满足规范要求。研究结果可为乘客的个体疏散行为提供指导性建议,为车站应对未来的客流激增提供设计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突发事件下人员密集场所中行人通行行为,提出一个2层网络模型模拟人员密集场所多条路径的情景,模型设置密集层和稀疏层,其中稀疏层通行成本较低,用以模拟实际中通行时间较短的路径,密集层通行成本较高,模拟实际通行时间较长的路径。研究表明:系统临界容量随着智能体增加而增加,对稀疏层智能体数量的敏感性更高,且更多的行人倾向于选择稀疏层通行;突发事件的发生将导致系统临界容量的降低,同时在稀疏层发生的中断和降级事故更容易引起整体拥堵;将进入人员密集场所的人数控制在临界值以下,并尽量避免较短路径发生事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拥堵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孔媛  王瑜  马英楠  王亚飞  杜博 《安全》2015,(7):10-12
对景区公共场所这种复杂的人员疏散而言,必须分析人员分布时间特征,才能有效疏散。本文以调研数据为基础,结合客流监控数据的验证,研究城市典型风景区节假日人员分布时间特征,为设计合理人员疏散模型以及人员疏散的预测预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通过将分区疏散转化为分配问题(Allocation Problem),并采用启发式的A*优化算法,对人员位置固定的公共场所分区疏散进行研究。进一步利用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大型公共场所人员疏散行为模拟仿真系统,在充分考虑公共场所中每个人员的状态、人员之间以及人员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对疏散分区的效果进行模拟;通过与未分区的模拟结果相比较,可以认为,分区疏散有助于人员快速疏散,大大缩短整体避难时间,而且基于移动路径搜索的分区更加切合实际。  相似文献   

8.
建立能够准确描述熟悉公共场所环境人员真实疏散行为的仿真模型,用于指导编制开发具有较高仿真度的程序软件。该模型是在参考Helbing社会力模型建模思想的基础上,分析和量化影响熟悉环境人员疏散行为的主要因素,同时引入可翻越度概念区分不同属性障碍物对人员疏散行为的不同影响,并结合分子模拟原理建立,最后运用C#编程语言实现一个比较具有代表性虚拟场景的模拟,其仿真结果显示模型能够较为完整地体现熟悉环境人员的疏散轨迹及移动速度变化,适用于高铁客运站等公共场所。  相似文献   

9.
为提升突发性客流地铁站点疏散效率,以武汉市某地铁站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不同期间节点下的疏散状况,选择最不利的典型工况(节假日A3)进行特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站台层拥堵时间大于站厅层拥堵时间,站台层疏散口为疏散瓶颈区;对站台层疏散口的位置与朝向进行调整,优化后疏散效率提高9.3%;验证合理增加高选择度站厅层出入口宽度等优化措施效果,发现以上策略具有一定可操作性和推广性,研究结果可为定量评估地铁站疏散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开放空间复杂地形人员疏散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开放空间复杂地形条件下人员疏散,开发出能够模拟行人疏散的三维可视化软件系统。将复杂多变的地形分解为一系列连续变化的坡面,分析斜坡上行人受力,考虑重力影响,在经典社会力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改进模型。选择某气井周边居民疏散案例,运用VC++和OpenGL图形库技术初步完成整合数字高程模型(DEM)、道路网络和行人特征的三维社会力人员疏散模拟程序。最后通过实例模拟,可以明显地观察到人群的动态疏散过程以及在灾难中的拥堵行为、转向躲避行为和超越行为。应用该模型,能够实现复杂地形人员疏散三维动态模拟,并快速预测疏散时间。  相似文献   

11.
旅游者安全价值及其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提出旅游者安全价值概念,并从安全效用与旅游者价值观角度入手,通过研究旅游者为保障自身安全所愿意支付的货币代价,构建旅游者安全价值的量化概念、评价体系与测算公式。从而获得旅游者为保障自身的旅游安全所愿意支付的货币代价,形成对旅游者的安全保障需求的整体认识,使旅游经营管理者对旅游安全保障工作的市场潜在效益形成定量化认识,树立"安全出效益"的观念。  相似文献   

12.
利益相关者视角下的旅游资源安全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旅游资源安全的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纬度,从其实践和威胁因素的研究出发,从政府、旅游企业、旅游资源经营者、社区、旅游者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等几个方面分析利益相关者与旅游资源安全的关系;探讨旅游资源安全管理的制度需求;认为旅游资源安全的利益相关者可分为核心层、战略层、外围层等3个层次。虽然威胁旅游资源安全的因素有很多,但旅游资源安全管理的重点仍然是处理好与核心层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我国涉水旅游安全事故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事故成因机制,提升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水平。以2010—2018年我国旅行社责任险平台的1 752起涉水旅游安全事故保险案例为数据源,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并结合Ucinet可视化分析技术构建事故时空分布模型及事故成因模型。结果表明:在时空分布规律上,我国涉水旅游安全事故具有较强的时间导向性和空间异质性;在事故成因规律上,游览环境因素和游客自身因素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不同影响因素之间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化旅游者及安全管理人员对涉水旅游安全风险认知,为相关旅游目的地安全管理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旅游景区安全容量分析与事故风险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旅游者自身、景区管理和社会综合因素等方面分析了旅游景区事故的主要风险和发生机理,提出旅游景区人群安全容量的测算方法,并以某世博园为对象选取景区内在特征、服务管理质量和景区外部环境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评价旅游景区的事故风险水平。  相似文献   

15.
旅游者在旅行游览过程中会面临各种安全风险,城市旅游安全管理水平决定了控制和降低风险的能力。首先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城市旅游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随后通过对在杭州居住10年以上、长期从事旅游安全管理的专家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杭州市旅游安全风险为中等,风险主要来自灾害性天气,建筑物和娱乐器械的可靠性,以及水源污染等方面;最后,针对上述风险,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6.
《Safety Science》2000,34(1-3):151-176
A self-regulatory model was proposed to examine how different organisations manage safety, with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e human and organisational aspects. The relationships of different aspects of safety culture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were explored through the deployment of different research measures and methods. Studies of four aircraft maintenance organisations included analysis of documentation and qualitative interviews, surveys of safety climate and attitudes, expected response to incidents and compliance with task procedures. The model was effective in analysing the salient features of each organisation' s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though it underestimated the roles of planning and change. The data from management interviews, the incidents survey and safety climate survey exhibited a large measure of agreement in differentiating between the different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s and safety climate of the four organisations. The measures of compliance with task procedures and safety attitudes did not differentiate between the four organisations (though one organisation did differ from the others in safety attitudes). This suggests a strong, relatively homogeneous professional sub-culture of aircraft technicians spanning the different organisations. Differences in safety attitudes and climate were found between occupational groups, though in the case of clim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occupational groups were a function of the organisation, suggesting a differentiated notion of safety culture. The professional sub-culture of technicians is likely to mediate between the organisation' s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 and safety outcomes.  相似文献   

17.
为更加科学有效地辨识景区道路网络中的客流关键节点,以节点脆弱性为度量指标,提出1种基于FIM模型的关键节点脆弱性评价方法。以某大型公园为例,首先通过ArcGIS软件将该公园的道路网络信息转换成可编译的文本信息,经过Java枚举可行路径,然后利用嵌入FIM算法的Lingo进行优化,得出网络节点的重要度。最后综合节点容量、流量、吸引度等信息加权得出网络节点的脆弱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对道路网络节点进行脆弱性度量并排序,景区可据此制定相应的客流导向方案以提高景区资源的利用率,提高游览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大型游乐设施事故主要是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导致的,目前部分设计制造单位对游乐设施危险源识别不充分,风险分析不到位,防控措施流于形式,不能从设计制造阶段彻底消除不安全因素,希望使用单位的规范管理来规避风险,这不能从根本上控制风险,游客和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必须通过设备本体的安全功能来约束和控制.本文结合标准...  相似文献   

19.
基于物元模型的煤自燃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探索判断煤自燃的危险性新方法,在煤低温氧化试验的基础上,基于可拓理论构建了煤自燃危险性熵权和经验权的物元综合分析模型。采用该方法对4个不同煤样低温氧化试验数据进行自燃危险性分析,得出各煤样自燃危险性的等级及差异程度,并提出相应的防范对策。结果表明:4号煤样比其他煤样更具自燃危险性,需要重点防范。该方法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  相似文献   

20.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火灾试验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首先对一榀单层单跨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进行了常温下的加载破坏试验,然后通过模拟真实火灾环境,对四榀单层单跨的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进行了不同恒载、不同升温曲线、不同预应力度各工况的火灾试验,并进行了试验分析,从而为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框架的火灾反应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