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 ,日本私立大叶大学环境工程系公布研究成果指出 ,可能将废计算机外壳与内部塑料材质进行还原 ,液体可以分馏成为 2 0 %到 2 5 %的汽油与 6%到 1 0 %柴油与燃料等 ,固体可作为沥青或成为活性炭原料 ,活性炭原料可以应用在电子工业等方面。大叶大学环工系主任吴照雄指出 ,日本有超过 80万部的废计算机 ,处理起来是个大问题 ,而每部计算机就有 3公斤的ABS塑料材质 ,而以ABS塑料材质还原的石油 ,纯度比其他如PVC等塑料材质更高 ,还原率也更高。这项研发计划历时约 3年 ,超过 5 0 0万元经费 ,希望未来产品能够降低成本。大叶大学表示 ,…  相似文献   

2.
日本的海洋石油污染防治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有100多个国家正在勘探和开采海底石油。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流入海洋的石油多达数百万吨,其中不少来自油船的压舱水和洗舱水,特别是井喷和油轮的触礁等偶然事故所造成的后果更为严重。通常一吨石油在海上所形或的油膜可复盖12平方公里范围的海面,这种复盖海面的大面积油膜将阻隔正常的海气交换过程,使气候发生异常;也影响海洋食物链的循环,从而破坏海洋环境中的生态平衡。 因此,许多石油生产国家都十分重视海洋溢油的回收和处理技术的研究。1985年2月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溢油年会上有来自世界各地的800多人参加,其中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等也派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日本所需的一次能源约75%是石油,而它所需的石油,99.7%是从国外输入的,尤其依赖于中东。近几年来能源形势急剧变化,促使日本急于探明其陆地和海域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现已拟出第五个石油天然气资源开发五年计划(1980—1984)。油气资源蕴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日本石油协会的重大溢油反应计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obutaka  乐炜 《交通环保》1996,17(4):41-44
为了确保日本安全稳定的石油供给,日本石油协会与日本通商与产业省的支持资助下,于1991年开始实施重大溢油反应计划,日本石油协会的重大溢油反应计划由溢油反应设备的储备,出借和有关溢油及其反应技术的研究与开发等方面的内容构成。在每次重大溢油事故中,日本石油协会将根据请求向有关政府机构和有关当事方免费出借储存在油污防治器材基础上的设备,以求使溢油事故造成的损伤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5.
1975年日本造船工艺中心拟定了建立防止海洋石油污染研究中心的计划。1976年在茨城县筑波市开建。于1978年1月建成。该研究中心占地面积为57348平方米。试验水池长60米、宽3.8米、深5.1米。水池配有循环涵洞、生波机、吸波机、喷射泵、生风车、生流车、抛油装置、电动小吊车和机械间等。在水池中每分钟可抛洒1.5立方米的石油。该试验池可模拟1米/秒的水流、波长10米、波高0.6米的波浪、20米/秒的风速。  相似文献   

6.
以日本石油学会会长稻村清夫为首的访华团于1980年5月6日与我国石油学会进行了技术交流。现将这次技术交流中有关日本炼油工业的环境保护方面的内容记录整理介绍如下:日本石油学会付会长山本大辅、石黑正参加了炼厂环境保护组的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7.
萤石(CaF2)资源是最主要的氟资源之一,其可用于生产氟化物,应用于军工、冶金、化工、机械、光学仪器、电子等行业.我国因拥有丰富的萤石资源,在过去十几年,氟化工行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在氟资源的应用过程中,约90%用于氢氟酸的生产,而约50%的氢氟酸用于生产氟氯烃(HCFCs)和氢氟碳化物(HFCs)以及上述两类产品的下游氟材料.  相似文献   

8.
工业化的日渐发展使得能源节约越来越重要,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发展来看,能源短缺、环境污染、资源利用率低等问题非常严重,能源节约非常的重要。这就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为能源安全以及环境保护提供保障,促进产业调整,充分发挥能源节约的巨大潜力。本文对我国能源节约战略作了分析,提出了我国能源节约对策,为提升我国能源节约效率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海洋石油污染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随着海上石油开发和海洋运输业的迅速发展.这一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许多国家为防治石油污染造成的危害,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如制定各种法律、法规,研究各种石油污染防治技术。本文简要介绍加拿大在防治海洋石油污染中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国际动态距地表10-50km高空的平流层中臭氧(O3)浓度高的一层被称为臭氧层,其吸收了太阳光中所含的大部分有害紫外线,守护着地球上的生物。但是,人类经济活动排放的氟利昂等消耗臭氧层物质(Ozone-Depleting Substances,ODS)不断破坏着臭氧层,每年的8-12月都能在南极上空观测到臭氧层空洞(臭氧层的浓度极端下降的状态)。  相似文献   

11.
日本处在一片海洋的环抱之中,沿海有许多美丽的海湾和海滩,并且有多种海洋生物。但是在经济迅速增长的1960~1970年间,日本周围海域的污染也变得严重起来。沿海鱼类受到严重危害,一些海水浴场也被迫关闭。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政府实行了海水质量监测,并开始实施了各项对策以对付污染,海水的质量才得到了一定的改善。监测系统在日本,海水质量的监测最初是由国家的47个县、地政府机构执行的,大约设置了2,2000个站位,几乎全部在10公里近海以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加速了其环境的污染和自然面貌的变化。自七十年代初,环境保护已成为国民强烈关切的问题,政府和民间加强了对环境保护对策的实施。另外,自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日本经济转向稳步增长的轨道,加之产业结构的变化,节能、节约资源运动的开展,环境状况得到全面的改善。但是.大城市的氮氧化物对大气的污染、封闭性水域水质的污染、交通噪声等方面的改善尚较缓慢,今后,还有待于积极开展环保工作,以达到规定的标准。本文拟就日本水体污染的现状及对策作一简要叙述。 1.历史的回顾据日本公共水域污染问题的记载,水质污染问题可追朔到明治时代。例如明治11年的足尾铜山矿公害事件、明治34年的加古川污染问题、大正七年的荒田川污染问题、1943年的石狩川污染问题,都是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较重要的水体污染事件。战后,日本经济经历了复兴、发展和高速发展的过程。这期间,由于环境  相似文献   

13.
14.
日本保护臭氧层的对策PoliciestoProtecttheOzoneLayerinJapan¥TakuoMiyazakiAbstract:Thepaperoutlinedthe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GFCsitsda...  相似文献   

15.
16.
这是一种结构简单、便于使用的油回收装置。它的构成见图。 图中,1是拖船;2是个平板,它具有翼形平面栅栏的形态,这可以增加其浮力并在工作时保持其垂直面;3是油回收袋;4是弹性围油栏,其一端与平板连接,另一端与油回收袋连接;6是连接拖船与平板的钢索;6是连接拖船与油回收袋的钢索,其长度是钢索5的  相似文献   

17.
日本在上个世纪60年代,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高产出、高消耗,产生大量废物,环境污染问题变得更加突出.为此,日本炼化企业寻找方法清洁空气和水,降低噪音污染,增加绿地空间,并利用先进仪器减少氧化硫和氧化氮的排放量,以及增设污水处理设备.70年代,随着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大气污染越来越严重,提高机动车辆的燃油质量又成了一个当务之急.90年代,日本又通过运用先进技术,降低柴油硫含量,将汽油中苯的含量限制在1%以下,柴油中硫的含量要求从0.2%降至0.05%.  相似文献   

18.
一、概况本文运用统汁阁表方法对地矿部石油海洋地质系统1981至1990年十年发生的石油(包括天然气)钻井伤亡事故就其特点进行了分析,找出了事故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预防对策,对加强石油钻井安全工作具有一定实际意义。地矿部石油海洋地质系统现有职工四万余人,每年投资五至六亿元,从事石油钻井的职工的占总职工人数三分之一强。拥有的投资、固定资产、各种物资约占二分之一。石油钻井能够准确、完整地提供油气地质资料,它是高投入、高风险、高效益的作业,一旦发生伤亡事故,就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一、胶州湾的自然形势和使用概况 胶州湾位于山东半岛南部,濒临黄海,是驰名中外的交通贸易和输汕大港——青岛港的所在地。它肚大口小,经团岛和海西半岛仅3公里的湾口与黄海沟通。湾内水深浪平,面积约423平方公里,岸线长163公里。青岛地区今天的经济繁荣和未来经济腾飞都与胶州湾航运业的开发有直接关系。 胶州湾以北部和以西是平原,其余皆为崂山山脉和小珠山山脉构成的丘陵地带,风景秀丽,气候宜人,为青岛市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极好的自然条件。 沿岸有大沽河、城阳河、湾头河、娄山河、李村河和海泊河等向湾内注入淡水.海底地形平坦,水质饵料丰富,是鱼类的良好产卵场,也是青岛市发展海水养殖业的基地. 目前胶州湾岸线使用概况是:团岛至小港为修拆船工业,小港至大港为青岛港码头区,海泊河至娄山后是工厂、仓库区;白沙河至红石崖是盐业生产区;红石崖至黄岛是待开发  相似文献   

20.
<正>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繁荣,大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加快,人为经济活动的影响日趋强烈,环境地质问题也就突出起来。就地面沉降这一环境地质问题来说,它首先发生在发达国家和一些大城市。如日本的东京、大阪;意大利的威尼斯;美国的休斯顿;墨西哥的墨西哥市;德国的莱茵河沿岸;泰国的曼谷;我国的上海、台中市等。我国在六十年代初,对上海市的地面沉降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相应采取了治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面对我国经济发展异常活跃的今天,对大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