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超声波提取-荧光法测定贝类体内石油烃含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了一种超声波提取-荧光法测定贝类体内石油烃的快速方法,采用正交实验对提取溶剂、提取次数、超声时间、超声功率和洗脱溶剂等因素进行了优化,获得了最佳提取条件。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70×10-6,加标回收率范围为76.5%~96.9%。采用所建立的方法测得青岛近海湖岛和沙子口两个区域扇贝体内石油烃含量分别为164.14×10-6dw和119.52×10-6dw,污染指数分别为1.3和0.95,表明湖岛海域贝类受石油烃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2.
对JKY-1型红外分光水中油份浓度测定仪进行了实验验证。水中的石伯类物质经四氯化碳或三氯三氯乙烷萃取后,用JKY-1型红外分光水中油份浓度测定仪在波数分别为2930cm-1、2950cm-1和3030cm-1处进行扫描测定。仪器的适用范围为10~100mg/L(4cm比色皿)和40~400mg/L(1cm比色皿),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10%,标准石油烃的回收率为92%~106%。结合不同红外测油仪测定标准石油烃及实际水样的结果对比,对仪器的性能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测定石油类的方法主要有红外分光光度法、非分散红外光度法、重量法等,环保部门常用方法是红外分光光度法。为保护臭氧层,2019年我国开始实施新方法,针对污水和地表水采用不同的方法和萃取剂。本文对比方法的差异,结果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1前言水体中石油类物质采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具有选择性强、灵敏度高等优点。本文提述的用JDS-100型红外分光测油仪对于地表水、地下水中石油类物质的测定均获得满意的结果。2实验部分2,1JDS—100型红外分光测油仪工作原理:石油类物质成分复杂,其组成也因产地而异。石油的主要成分是烃类(烷烃、环烷烃、芳烃)。在红外吸收光谱中,Chi基因中C-H键的伸缩振动,波数为2930;Cfu基因中C-H键的伸缩振动,波数为29cd;Ar-H芳香烃中的C-H键伸缩振动,波数为3030。不同产地的石油类物质,或多或少地存在着Cfu基因与Cfu基因及A…  相似文献   

5.
从松原油田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3种高效降解石油烃的菌株分别为微嗜酸寡养单胞菌(Stenotrophomonas acidaminiphila)YH、类产碱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seudoalcaligenes)TM和红球菌(Rhodococcus sp.)K1,对其菌落、菌体形态进行观察,并将3种菌株以不同比例进行复配,研究了3种单菌株及其复配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以及其间的协同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复配菌株与单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有所差异;3种菌株具有协同降解石油烃的作用;3种菌株的复配比例(YH∶TM∶K1)为1∶0.5∶1.5时,对石油烃的降解效果最好;初始浓度为2 000 mg/L的石油烃,加入3 mL复配菌株,在130 r/min、30℃下振荡培养6 d后,石油烃的降解率达94.3%;当石油烃的初始浓度为2 000 mg/L时,复配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动力学曲线与零级动力学方程的拟合效果良好,其降解动力学方程为y=-309.6x+2 045.0(R~2为0.931),降解半衰期为3.4 d。  相似文献   

6.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中油的分析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探讨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中石油类的适宜条件、干扰物的消除以及与重量法的比较。  相似文献   

7.
根据2013年8月对辽东湾海域拖网采集的127个生物体样品石油烃含量测试结果,结合历史调查数据,分析该海区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水平、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评估生物体石油烃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调查海区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为2.76~41.81 mg·kg-1,平均为12.19mg·kg-1;整体石油烃含量具有软体腹足纲甲壳动物蟹类软体头足甲壳动物虾类鱼类,内脏组织高于肌肉组织的特点;生物体内石油烃含量与沉积物中石油烃含量存在显著相关性,与水体石油烃含量不存在明显相关性;年际变化趋势分析显示2012年软体类和甲壳类生物体石油烃含量高于2007年和2013年,表明调查海域2012年以前存在明显的石油烃输入;与国内其他海域相比,调查海域生物体石油烃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8.
三波长红外法测定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锐 《云南环境科学》2001,20(2):63-64,11
根据油的种类,性质及水中的分布情况,采用优级纯四氯化碳多次萃取,将油从水中提取出来,包含石油类和动物物油,动物物油属极性物质,可被硅酸吸附,石油类不被吸附,在红外三波长,波数分别为2930cm^-1,2960cm^-1,3030cm^-1处被吸收,准确测定这三个波数特征谱带的总和,从而准确测定水中石油类和动植物油。  相似文献   

9.
针对石油-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日益严峻的现象及各种土壤修复技术存在的不足,采用快速、高效、对环境干扰较小的电动微生物法,对石油烃含量为16 000 mg/kg,镍含量为400 mg/kg的共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在不同电压梯度下对土壤pH值、电导率和石油烃的降解和镍的去除效果进行研究,同时采用石油烃组分分析法和BCR法分步提取不同形态的镍,对不同组分的石油烃组分的降解和不同形态镍的迁移转化情况进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电压的增加,土壤中不同形态的镍去除效果明显,不同组分的石油烃的去除最佳电压值为1 V/cm。阴阳离子交换膜的使用和电解质的定期更换表明,阴阳离子交换膜的作用可以维持土壤pH值的稳定,从而增强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和电场对重金属Ni不同形态的迁移转化。在最佳修复电压值1 V/cm下,15 d后,石油烃的降解率达到了46.85%,镍的去除率达到了38.52%。因此,采用阴阳离子交换膜的电动微生物法,是修复混合污染土壤的理想的修复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城市污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能够为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提供碳源。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以城市污泥为基质制备氧化石墨烯(GO)。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对碳粉用量、KMnO4用量、H2SO4用量以及超声时间多因素影响下的GO制备条件进行优化,其最优制备条件为:碳粉用量3.22 g、KMnO4用量4.12 g、H2SO4用量22.63 mL、超声时间7.61 h。扫描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响应面优化条件下制备的GO具有明显的片层状结构,在3400,1400 cm-1左右处为O-H (羟基)的特征峰,1700 cm-1出现C=O (羰基)的特征峰,1200 cm-1左右出现C-O (环氧基)的特征峰,符合传统材料制备的GO特征。以城市污泥为基质成功制备出GO,为城市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新的方向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介绍了水中油含量分析的红外吸收方法,深入研究了干扰石油烃分析的非烃极性物质的分离条件,所提供的试验方法简单、快速、准确,分析操作中溶剂挥发量小。  相似文献   

12.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是水质分析的重要指标,本文结合日常对《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2)的操作,对水样采样、样品分析和质量控制等关键环节进行经验探讨,为合理控制实验条件,提高分析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及微生物生态效应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利用投菌法和生物刺激法对陕北子长石油污染土壤进行微生物修复研究.通过利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处理方法对石油烃的去除效果确定了修复陕北石油污染土壤的最佳方案.修复过程中利用最大可能计数法(MPN)、PCR-琼脂糖电泳法、PCR-DGGE法分别测定了石油烃降解菌数目、催化基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石油污染土壤不同生物处理修复效果为:生物刺激(加入N、P营养物质)生物强化(投加降解菌)其他.土壤中石油烃降解率与可降解石油烃的催化基因含量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修复过程中土壤中的石油烃和烷烃降解菌数量显著多于多环芳烃降解菌数量,投加外源降解菌SZ-1可以显著提高土壤细菌群落的多样性.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生物修复石油土壤过程中的微生物生态效应变化.  相似文献   

14.
山东半岛南部近海海水及动物石油烃污染状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2007年11月对山东半岛南部近海海水和动物体的石油烃污染水平检测结果,分析表层海水及动物体石油烃含量分布特征,评估该海域受石油烃污染程度。结果表明,调查海区表层海水中石油烃含量范围为(0.017~0.069)mg/L,平均含量为0.031 mg/L,鱼类体内石油烃含量范围为(2.24~30.31)×10-6,平均为11.59×10-6;软体类含量范围为(4.19~36.49)×10-6,平均为19.83×10-6;甲壳类含量范围为(8.41~49.07)×10-6,平均为18.47×10-6。海水和动物体石油烃含量分布特征,均呈近岸高、离岸低趋势。虽然调查区域海水和动物体石油烃污染状况为轻度,但日照港和胶州湾海域污染状况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土壤中总石油烃预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索氏提取法、超声波萃取法和加速溶剂萃取对土壤中的总石油烃预处理进行了研究分析,方法在0 mg/L~500 mg/L范围内均有良好的线性.采用索氏提取法时,总石油烃的方法检出限均在0.001 mg/kg~0.016 mg/kg范围内,回收率在65%~8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在6.8%~12%之间;采用超声波萃取法时,总石油烃的方法检出限均在0.002 mg/kg~0.023 mg/kg范围内,回收率在60%~88%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在8.6%~15%之间;采用加速溶剂萃取时,总石油烃的方法检出限均在0.001 mg/kg~0.009 mg/kg范围内,回收率在70%~9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在2.5%~8.8%之间.实验表明三种方法均可以作为土壤中总石油烃的预处理分析方法,但加速溶剂萃取更加快捷方便,更适合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大辽河水系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和多环芳烃的分布及来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对大辽河水系的3条干流浑河、太子河和大辽河表层沉积物中石油烃(PHs)和多环芳烃(PAHs)分析表明,PHs总量分布范围为61.37~229.42 μg·g-1,PAHs总量分布范围为61.9~840.5 ng·g-1.石油烃含量远远高于已报道的世界其它河流和海洋沉积物中的含量,表明大辽河水系沉积物石油烃污染严重;而与世界其它河流和海洋地区相比,多环芳烃污染水平相对偏低.石油烃分布特征为太子河>浑河>大辽河;多环芳烃分布特征为大辽河>太子河>浑河.烃污染来源诊断表明,石油烃污染以陆源植物和人为污染输入为主,多环芳烃污染以石油燃烧热解为主,工业和生活污水是烃污染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双台子河口湿地环境石油烃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2008年10月和2009年5月2次野外调查获取的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双台子河口湿地环境石油烃污染特征. 结果表明:秋季河水石油烃污染比苇田水和稻田水严重,春季三者无显著差异,但春秋两季有92.31%地表水的ρ(石油烃)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湿地表层土壤秋季33.33%的站位、春季77.78%的站位达到中等及以上污染水平,春季个别站位达到重度污染水平,分布于流域中上游的盐渍水稻土和盐化草甸土污染程度比流域下游的滨海沼泽盐土和滨海潮滩盐土严重,中下游芦苇湿地对石油烃净化作用明显;剖面土壤w(石油烃)最大值出现在30~≤40 cm土层,达重度污染水平,显示双台子河口湿地环境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石油烃污染. 湿地土壤w(石油烃)与芦苇长势参数的相关分析显示,目前湿地土壤石油烃污染尚未影响芦苇的正常生长及产量,但研究区域的石油工业污染已经成为双台子河口湿地重要的生态风险源之一.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和沉积物中石油烃的分析方法和污染特征研究进展。对各类提取方法和测定方法的原理、适用范围、优缺点和应用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目前,水样中石油烃的提取方法最常用的是液-液萃取,而沉积物样品最常用的是索氏萃取、超声波萃取,气相色谱是测定总石油烃浓度和石油烃特定组分浓度的主要发展方向。同时总结了石油烃在全球范围内水和沉积物中的污染水平、分布情况以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水中石油烃低污染浓度(0.05~4.13 μg/L)出现在泰国湾和马来西亚半岛东海岸,高污染浓度(1 581 541 μg/L)出现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沉积物中石油烃低污染浓度(未检出~1.71 mg/kg)来自波斯湾北部的海岸线和红树林,高污染浓度(300~16 500 mg/kg)来自珠江口;水和沉积物中石油烃污染主要分布在亚洲;石油泄漏、工业废水排放和城市径流是环境中石油烃污染水平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对今后水和沉积物中石油烃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萱草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的根际机制和根系代谢组学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亚男  程立娟  周启星 《环境科学》2016,37(5):1978-1985
采用温室盆栽方法,研究花卉植物萱草(Hemerocallis middendorfii Trautv.et Mey.)对大港油田石油烃污染土壤的修复,设定的土壤石油烃污染含量为:0、10 000和40 000 mg·kg~(-1).结果表明,萱草对石油烃含量≤40 000 mg·kg~(-1)具有良好的耐性,并且萱草对石油烃污染土壤中石油烃的修复效果比较显著,主要表现在试验组石油烃的去除率分别为53.7%和33.4%,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31.8%和12.0%).通过GC-MS测定土壤中的氨基酸、有机酸以及糖类等成分的相对含量,并结合PCA和PLS-DA模型探讨了土壤石油烃去除的根际机制.结果发现,萱草的种植确实改变了土壤各成分的分布特征,而且其中喃葡萄糖对石油烃的去除起到关键的作用.此外,对萱草根系代谢组学的分析结果显示,仅在污染组发现了特殊的代谢物丙氨酸、肉豆蔻酸、棕榈酸和亚油酸.而且,石油烃的暴露确实改变了萱草根系的初生代谢流,引起了一些代谢物的显著变化.总之,萱草可以种植于石油烃含量≤40 000 mg·kg~(-1)的污染土壤,并具备了对石油烃的修复能力;同时石油烃的暴露改变了萱草的根系代谢,而这种改变可能是萱草对石油烃污染土壤做出的代谢响应.  相似文献   

20.
讨论了现有的石油类废水的采样器。用分液漏斗和普通玻璃漏斗组装成石油类污水采样器,用CY-2000多功能红外测油仪对模拟水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样中石油类平均值为11.00mg/L,显著性检验t值为1.476〈t0.05(6)=2.45,无显著性差别。说明设计的采样器更符合实际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