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安全层次说     
有一句格言:播种意识,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生命。这就是说生命从意识中来,没有了意识,生命又从何谈起?安全又何尝不是如此,如果连起码的安全意识都没有,生命安全又靠什么来保证?  相似文献   

2.
生命清单     
大约是在三年以前,曾看过一部名叫《钢花村的故事》的电视剧。剧中人物及剧情故事,如今几乎都已淡忘,唯里面一首插曲,却至今尚有记忆。 不是因为曲调如何优美动听,而是里面的几句歌词所蕴含的那种深邃的人生况味。就是那么几句简单而朴素的歌词,却引发了我对生命,对生活的追问和许多反思。 歌词的全部,如今已不能记忆。但最为精要,最为振耳发聩的那几句,却早已深深地镌刻在脑海之中 “……十岁前,傻读书;二十岁,还糊涂。三十四十晃眼过,五十的光阴如跑步。一半的日子你床上混,一半的日子你穷忙乎。生老病死,婚丧嫁娶;衣食…  相似文献   

3.
在澳洲,出门不坐车是不可思议的。不是坐自己的车,就是乘公共汽车。因此,在马路上行人极少,自行车、摩托车也难得一见。  相似文献   

4.
调侃时得出那句:喜爱汽车的男人,胜过喜爱女人。这话并不夸张。在车坛,恐怕"不爱美人爱香车"的占多数。不然,许多车友的老婆或恋人何以吃醋似地说:车呀,快成他的第二个情人了!此话不是没有道  相似文献   

5.
有一句法国俗话说,要想找到一个不吹牛的普罗旺斯男人,比要找到一只会下蛋的公鸡还要难,这样看来,通天下的男人或多或少都有这种毛病,就我们中国男人里边,爱吹牛皮夸海口说大话的想来也不在少数,而开车的人群中男士压倒多数,常有一些嫩秧了汽车司机哥们,本就没抓过几年方向盘,却是谁都不在他眼里,一说起开车来,就开始“牙床上铺铁轨,满嘴里跑火车”,反正吹牛也不要本钱也不上税。  相似文献   

6.
世界上最可怕的力量是习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习惯。将这句格言放进安全与习惯的关系论述中,在一连串的恶性事故统计前,不良习惯的可怕之处一览无余,避免了这些事故,好习惯何尝不是最好的财富?  相似文献   

7.
案例三则     
看过西方电影的人大概林已得那两句著名的台词。一句是:“你有权保持沉默”。另一句是:“有事请找我的律师”。前一句是你可以装聋作哑,不去提供不利自己的证词;第二句是找懂法律的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我们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时期,在企业和老板面前处于弱者的职工越来越需要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这就需要我们知法、懂法,而不因对法律的无知而痛失自己的利益。下面几个小故事,或许对读者有所启迪。她本应得到一万元的赔偿,结果却只得72000多元1995年7月的一天,一位名叫李小梅的姑娘来到北京朝阳区劳动仲裁委员…  相似文献   

8.
人才是强盛之本,没有人才实现四化不是一句空话,要使安全生产形势向积极方面转化,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聚集和培养大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应作为安全生产领域自身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同时,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为有效使用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和稳定安全技术人员队伍,创造优越的环境和气候。  相似文献   

9.
恐怖主义分子用生物战剂进行的袭击都是在暗中进行的。通过空气传播的细菌与病毒是既看不见也闻不出来的。吸入了致病菌的人在发病前是不会知道受到了攻击的,而等到受害者要进行治疗时再防止其他人受感染就为时太晚了。所幸的是生物战剂都有一个潜伏期,这就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了进行免疫防御和对受害者进行治疗的机会。在受感染的人出现病症之前,由生物战剂引起的很多种疾病都是可以用抗菌素治疗的。由生物战剂引起的很多疾病都有初期症状,如发烧与呕吐,但这很容易被误诊为流行性感冒。因此,早期的检测与正确判断就显得特别重要。国外医学院的学生都熟知的一句名言是:当你听到蹄声时,首先想到的应当是普通的马而不是斑马。这是提醒他们在考虑进行特别的诊断之前要排斥是常见病的可能性。虽然这句名言在通常情况下能节省时间和精力,但也会使医生在开始阶段忽略了是生物攻击的可能性。由于这一原因,一些生物学芯片就被统称为斑马芯片或Z芯片。这是因为它们能提醒医生,一种致病的斑马可能已经在四处游荡。  相似文献   

10.
相传刻在德尔斐的阿波罗神庙的三句箴言,其中一句就是:认识你自己。员工在社会群体中工作,除了受到群体影响外,如何评价自己也非常重要,这就是自我认知,即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请问,你真的能够“认识自己”吗?  相似文献   

11.
“我认为,作为镇一级的安监所,在开展安全监管中,重点还是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狠抓培训,全方位提高每个企业法人代表的安全意识,提高广大员工的安全技能:二是要狠抓巡查,对查出的安全隐患必须以最快的速度,把它消灭在萌芽状态。只有人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提高了,再加上不问断的日常安全巡查,那么全镇的安全生产工作才能够做好,安全工作服务经济发展也就不是一句空话了。”尽管担任横扇镇安监所所长才一年多时间,但王海林对安全监管工作却很有见地。  相似文献   

12.
施倚 《劳动保护》2006,(5):96-96
2006年2月28日23时40分,我公司一位员工下班后在生产区内员工澡堂洗澡时。热水阀门突然冲脱,热水从阀门口喷出,将其腹部及双下肢等处烫伤。事故发生后,公司立即向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呈报工伤事故报告表,但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认为不能认定为工伤。其理由是:该员工烫伤纯属个人行为不慎造成,澡堂内不存在不可抗力造成的不安全因素,事故既不是发生在工作时间,也不是在工作地点,与工作没有必然和直接的联系,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农村摩托车发展迅猛,村民因缺乏交通法规意识,购车后无论有无驾驶证和挂牌就上路行驶,也参加年检。一旦发生事故,不是逃逸就是无经济赔偿能力,存在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给和谐社会造成不安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又揭桥了!”“又坍了一座楼!”这种事近两年似乎已不那么骇人听闻了。人们只是叹息几声,再隔靴搔痒地骂几句娘,还会庆幸这种天灾般的人祸没掉到自己家里。可是,然后呢?除了过上半年一年后再看到报上电视上有几个面目未必很狰狞的人物被判上几年十几年,除了对根本就不认识也就无从直接关心帮助的孤儿寡妇偶尔一示并无实际意义的同情,除了进山拜庙在家求佛听盲流模样的半仙信口胡扯些避祸之道,就没别的能干了吗?不是说要把证据确凿的读职者、贪污犯判个“斩立决”,拉出去“嚏”地一下,让人解恨;也不是说想给受害的苦主赔个上百…  相似文献   

15.
“有不安全的思想和行为,就会有不安全的隐患,就可能演绎出安全事故”。这句建筑行话不仅道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同时说明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的当时意识、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权威机构统计,全国80%以上的伤亡事故都与违规  相似文献   

16.
网谈     
《现代职业安全》2009,(5):14-14
今天在一家餐厅吃早饭时发现馒头是酸的,其实这家餐馆的馒头不是第一次发酸了。以前,我就曾想向老板分析馒头发酸的原因:“馒头发酸是因为做馒头的人靠估计、凭经验放碱所导致的。”由馒头发酸我联想到了安全管理,安全管理也和做馒头有相通之处,很多从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都是靠经验来工作的,一旦遇到新情况、新问题就难以处理或者处理错误,就可能出现误操作或者瞎指挥的现象。所以要想馒头不发酸或者不发黄,必须依靠精确的计量以及程序化、规范化的操作规程来解决,较高层次的安全管理也一样,必须依靠科学管理、精细管理而不是经验管理。——网友汉五弟就餐厅的酸馒头发表以上感想  相似文献   

17.
"有不安全的思想和行为,就会有不安全的隐患,就可能演绎出安全事故".这句建筑行话不仅道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与物的不安全状态是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同时说明了人的不安全行为与人的当时意识、心理状态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据权威机构统计,全国80%以上的伤亡事故都与违规指挥、违章作业有关,造成事故往往不是操作者不会操作,而是操作者的心理原因在作祟.因此,探讨、研究安全心理学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无疑是避免和减少各种安全事故发生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到企业检查安全生产工作时,耳边时不时地飘过“检查安全的又来了,没事找事做。”等类似的话语,胆大一点的,熟悉一点的毫无顾忌:胆小一点的,半生不熟的嘀嘀咕咕,说这话的有企业老板,也有企业员工。我知道他们这么说绝不是对我们工作的赞扬,很大成分是贬义的牢骚怪话。耳闻这类牢骚怪话,起初令我不快,甚至愤怒,有时真想反驳几句,听的次数多了,反到悟出了道理,细想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就是“没事找事做”吗?  相似文献   

19.
各类生产事故,分析原因不外乎两类:安全意识低下,只重经济效益.不顾安全,从业人员自救.互救知识缺乏。前者是意识、态度问题,后者是技能问题。安全意识不高和安全技能低下的问题得不到根本转变,除去国民“人力资源”含金量不高、利益驱使等社会因素外.忽视培训教育也是重要原因。重形式和证件,轻能力和效果,重叠(不是重复)培训教育、针对性不强,是目前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的通病。  相似文献   

20.
安全综合征     
我是一名职业安全工作者,酷爱自己的工作。也许是工作时间太久,见到的事故太多的原因,“职业病”在我身上表现得尤为强烈,甚至达到了草木皆兵的程度。有人说我得了“安全综合征”,而且“病情”日趋严重。说得多了,连我自己也开始相信起来,私下自我“诊断”一下,大概有四种“症状”。不搭便车,不找私车不是自我吹嘘,莫说是找便车,即便是找朋友跑一趟“专车”,也不会费多大事。但参加工作至今,可以说从来没有找朋友帮忙出“专车”的经历,即使是搭便车,也不干。原因很简单:上车买票固然有点麻烦,但车票是强制保险的依据,万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