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全喜 《环境教育》2011,(11):54-55
"到底有没有生态伦理学"、"如果有的话,生态伦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生态伦理学的建构基石是什么"、"生态伦理学的实践规范是什么"。这几个问题实际上关切着生态伦理学的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2.
以CNKI数据库中2001-2020年生态补偿文献为数据基础,借助CiteSpace绘制知识图谱,分析我国生态补偿研究特征与趋势.结果表明:我国生态补偿研究正处于平稳发展阶段;"生态补偿机制""补偿标准"和"生态文明"是研究的热点;"绿色发展""横向生态补偿"和"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为前沿话题.总的来说,我国生态补偿研究...  相似文献   

3.
老庄道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智慧,前人的研究为其在生态治理中"致大用"提供了现实举证与理论观点。老庄思想中辩证的"反向性"有助于生态危机面前人类的自我反省,其"道"的"本根性"有助于引领生态治理走向最佳路径。当前生态治理存在主体松散化、客体碎片化、政府治理单边化、生态公正边缘化、生态修复人工化的困局。老庄道家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行为准则。生态治理主体应具有"以天下观天下"的大智慧、大胸襟,生态问题防御要以"正反相随、祸福相依"的观念总揽根源,政府要善用"无为"来调动生态环境的社会共治,生态公正需要树立"以小为大"的价值观,生态修复需要树立"辅万物之自然"的生存理念。  相似文献   

4.
张鸣 《环境教育》2013,(9):62-62
广元将"生态立市"放在未来发展思路的首位,充分显示了高度的生态自觉和生态自信,坚持生态立市,就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广元实践"。近日,广元市委中心组(扩大)召开学习会,专题学习讨论"生态立市、工业强市、文旅兴市、统筹发展"的总体发展思路,将四个方面宏观的发展思路细化为具体的实施方案。市委书记马华强调,生态立  相似文献   

5.
服务型政府的建设、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等为我国政府生态服务职能转变提出了迫切要求.为此,政府生态职能应实现从"环境"到"生态",从"管制"到"服务"两个转变,在自然、经济、社会三个领域发挥应有的生态服务职能.加快相关立法、整合政府生态服务职能、完善组织机构体系、建立健全政府生态服务职能规范、转变实现职能的方式、发挥职能替代效应等是新时期我国政府有效发挥生态服务职能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6.
以下概念涉及对海洋的生态损害由弱到强依次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有偿使用、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负外部性)、海洋生态环境损害(侵害)。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是广义概念,包括针对"海洋资源有偿使用"的"有偿"、针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负外部性)"的"补偿"和针对"海洋生态环境损害(侵害)"的"赔偿"。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是海洋生态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海洋生态补偿是生态补偿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论上需要进行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实践上需要将它置于生态补偿的总体框架中进行制度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7.
从生态文明视角来解读政府环保工作,并结合沧浪区生态的特点,分析其生态文明建设现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总结沧浪区的生态文明建设经验,并对加强沧浪区生态文明的创建工作提出了"三着力"和"三提升"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江苏大丰市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靠生态造福百姓,靠生态吸引要素,靠生态集聚产业,"整"出了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城市也展现出别样的生态魅力。"谋发展"和"保生态"孰重孰轻?如何均衡?每座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都会遇到这样的考问。对于这个问题,江苏的海滨小城大丰市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近年来发展的实践中,他们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靠生态造福百姓,靠生态吸引要素,靠生  相似文献   

9.
正兴隆中心小学以生态教育为突破口,建设生态校园、构建生态课程、开展生态实践,为实现绿色之梦不断前行。兴隆中心小学创建于1937年,2014年6月搬迁至开发区港湾新城,是一所全日制农村公办小学。学校秉承"求美"校训,践行"教育新生态"的办学理念,以生态教育为特色,坚持不懈地推进"和美校园、生态课程、绿色成长"的现代生态课程观,为深化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提升办学品位开辟了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学校先后获得"第五批国际生态学校""全国生态教育示范校""全国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0.
<正>宜昌市"生态小公民"教育实践体现出的鲜明特色与实践智慧,对于其他地区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生态小公民"教育是湖北省宜昌市推进生态文明教育的特色实践。自2016年以来,宜昌市就高度重视生态文明教育,相继出台了若干指导性文件。在此背景下,宜昌市各地区开始探索本地的生态文明教育特色实践。2018年4月,宜昌市将西陵区"生态好市民"教育和夷陵区"生态  相似文献   

11.
通过开展生态体系建设,推进生态产业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形成经济布局合理、产业结构优化、生态体系完善、资源环境整体优良、生态文明程度较高的"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行的重大部署,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广元市委把"生态立市"作为未来发展的根本思路,明确提出了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经济文化生  相似文献   

12.
正学校以培养学生生态素养为出发点,构建以"生态基础"课程、"生态生活"课程、"生态发展"课程为框架的生态课程体系,推进办学理念的深化与落实。坐落于扬中市经济开发区的兴隆中心小学是一所规模不大的农村小学,在校师生400多人。近年来,学校以"生态教育"为特色,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气质,荣获"第五批国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实形势和发展趋势,本文判断在"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将走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峰值期,但继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边际成本会上升。此外,"十四五"时期也将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次要矛盾转化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阶段性和区域性分异并存期。基于此,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和实施"两步走"战略的总体部署,进一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本文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主线和原则,以及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现代化进程的路径和重大工程,以期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迈向新时代。  相似文献   

14.
<正>拥有"三江源"美称的青海省,坚持走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通过专家授课、公众开放日、创作生态文艺作品等方式,提升全民环保意识,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环保工作一要干,二要说。今年以来,青海省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作为推动建设生态大省、生态强省的重要抓手,积极开展"环保大讲堂"、落实生态环境保护职责巡讲和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报告会等一系列环境宣传教育活动。现在,部门生态环保责任进一步明晰,  相似文献   

15.
胡建 《绿叶》2013,(4):63-70
作为用马克思主义研究生态问题的主要流派,"生态社会主义"的"消费主义批判"理论对克服我国当下存在的因"异化消费"而产生的生态问题,具有重大的文化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夏光 《中国环境管理》2021,13(1):170-172
"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已拉开帷幕,2021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会议提出"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三个新’的丰富内涵和战略考量,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判断、决策部署上来,认真谋划做好‘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并对"十四五"和2021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令人鼓舞。在此背景下进一步深入分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的工作路线、方针和策略是做好"十四五"工作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生态文明建设战略,从生态文明的视角探讨"多规合一"的空间优化布局体系。在分析生态文明与"多规合一"关系、姜堰区城乡空间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发展与保护协调、布局与功能配套、集约与生态并重等方面指出生态文明对"多规"空间布局的要求,进而提出生态导向的"多规合一"空间布局的总体思路,从资源环境承载力、社会经济发展评价、发展趋势与区域协调等方面分析空间发展条件,进而确定空间管控分区和要素布局体系,以及其他规划与"多规合一"空间的衔接。以姜堰区为例,探索可持续的城乡空间格局构建、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生态底线控制等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通过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培养"生态幼儿",使幼儿从小树立"人-自然-社会"和谐共生的价值观,掌握最基础的生态知识与环保技能,进而培养生态道德与绿色文明的生活行为习惯。幼儿园应重视生态文明教育,成为全社会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阵地。对3-6岁学前儿童进行生态文明启蒙教育,不仅是全社会生态文明教育体系的基础构成,更是我国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必需。通过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培养"生态  相似文献   

19.
钟燕 《绿叶》2012,(5):48-50
生态批评自诞生后,便逐渐成为一门全球性的文学研究显学。而在人类转向海洋大开发,海洋频频陷入生态困境的二十一世纪,受问题驱动的生态批评亟需一种阅读海洋,关注"水球"的新视野。如果说传统的生态批评是"阅读大地"的"绿色批评",我们可以把"阅读海洋",关注整个水球水环境的批评称作"蓝色批评"。  相似文献   

20.
生态城市的建设,是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实质精神付诸于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等最优发展图景的一种城市意象构建过程;生态城市的建设规划及其指标评价体系则演绎了城市由"生态量变"向"生态质变"的逻辑和规律,为人们在心理层面形成对城市"物质维度"和"精神维度"的生态美学意象提供了"可读性"的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