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我国当前城乡建设用地置换的实践探索及问题剖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当前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存在着城市建设用地指标紧缺、农村建设用地低效利用和城乡建设用地"双增"大量侵占耕地等问题。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动下的城乡建设用地置换有望成为破解该问题的综合途径。2004年开始,伴随相关政策陆续出台,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实践在多个省市试点推进,其中江苏省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天津市宅基地换房、山东省农村社区化、重庆市地票交易市场的实践较为典型。基于上述典型案例和系统要素分析,总结了实践的问题、根源与演进,认为目前系统中的要素与相应的操作环节中存在问题隐患且部分问题表现突出;实践中主要以涉及"非自愿"置换、补偿与保障不足、生产生活方式改变等的农民利益受损问题较为突出;问题的根源集中在三个方面,即国家层面的约束性的法律、法规、政策尚不健全,地方政府操作不合理和缺乏科学研究支撑。今后的实践中,应该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市场并逐步完善政府主导下的城乡土地市场运行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征地补偿机制,深入开展相关科学研究,遵循集约型用地增长模式,同小城镇建设紧密结合,注重保护村落景观风貌。  相似文献   

2.
江苏沿海地区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能力及匹配性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城乡建设用地是土地利用的重要类型,确定区域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能力即承载规模和承载边界对土地利用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从生态限制与适宜性的角度尝试确定城乡建设用地的承载能力,选择地形条件、地质条件、土壤条件、陆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生态保护5个方面的指标要素作为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扩展的生态约束条件,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和“水桶效应”原理,对江苏沿海地区综合生态适宜性和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性进行评价,制作了综合生态适宜性和可承载性格局分布图,确定了江苏沿海地区城乡建设用地承载阈值及其分布,统计了各县市区可承载城乡建设用地丰度,比照江苏沿海地区现状建设用地分布图与城乡建设用地可承载性分布图,开展了可承载与现状城乡建设用地匹配性评价,核算了城乡建设用地承载潜力,得到江苏沿海地区、南通市、盐城市和连云港市承载潜力分别为14.37%、15.29%、12.58%和17.07%,从而为江苏沿海地区城乡建设用地的优化配置和差异化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山东省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时空格局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深化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内涵的基础上,论文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德尔菲法及ArcGIS空间分析等方法对山东省17城市2005—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时空格局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城乡建设用地转型是指某一区域一定时期内城乡建设用地利用形态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驱动下所表现出的转变过程,包括结构转型、效率转型和功能转型等三方面。2)山东省城乡建设用地综合转型以及各分项转型平均水平在研究期间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转型水平提升幅度最大的城市为菏泽;其中城乡建设用地功能转型这一维度对综合转型的影响较大。3)2005—2014年,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在区域之间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年际变化较为明显,全省城乡建设用地转型的全局空间自相关性并不显著,区域间转型发展并未出现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但结构转型指数存在较明显的空间差异。4)在未来的城乡建设用地转型发展中,不仅要关注其经济功能,更应注重其对保护和治理环境、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推动作用,对区域转型差异进行适度调控和干预。  相似文献   

4.
浅析农村建设用地管理现状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的城乡建设中,农村建设用地占相当大的比例,农村建设用地的增加是造成我国耕地减少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就谯城区农村建设用地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作了简要分析,并对如何提高农村农居点存量土地利用率,控制建设土地用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太湖流域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高程特征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文章以城乡建设用地扩张的高程变化为焦点,运用太湖流域1985、1995、2000 和2010 年4 期土地利用数据及90 m DEM数据,通过构建建设用地密度指数、增量比、扩张速度、扩张强度及建设用地高程指数等指标,探寻太湖流域城乡建设用地高程变化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流域整体扩张的热点从中等高程区向较高和较低高程区转移,且向较低高程区转移态势尤为凸显,流域空间分布上表现为流域东部下游平原河网及北部沿江的城镇密集区和南部苕溪上游山谷地带建设用地向较低高程区逐渐扩张的趋势,而在除苕溪外的流域其他上游山地丘陵区逐渐向较高高程区扩张;新区开发及新城建设推动着城乡建设用地快速扩张,适宜建设土地供给有限与土地财政驱动下用地需求旺盛之间的矛盾迫使建设用地扩张走向较低和较高高程区,尤其苏南城镇密集区向较低高程区转移趋势更显著;建设用地向低海拔地区扩张必然挤占自然蓄滞水空间,分割和阻塞自然行洪通道,且地势低洼处洪水易蓄难排,而高海拔地区扩张会加快汇流缩短下游洪峰时间,导致区域水文安全隐患和内涝事件频发.  相似文献   

6.
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流转,对缓解当前城镇扩展过程中建设用地指标不足、提高城乡建设用地指标的空间布局和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在阐述农地流转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构建促进农地流转的相关支撑体系和充分必要条件,包括构建法律法规、行政手段、经济、技术与其它配套制度的支撑体系,结合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实际案例,阐述流转过程中往往需要几种支撑体系相互配合才能确保流转的顺利进行。研究结果对促进我国当前农地合法、合理、有效的流转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周边土地利用类型对川西平原西河氮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四川盆地西部典型农业小流域为研究区,于2015年3月~2016年2月持续监测河流氮素(NH4+-N、NO3--N、TN)和pH,结合遥感解译、地理信息系统和相关性分析等技术,探讨了监测断面周边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氮素及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河流氮素浓度的季节变化均表现为冬季最高(2.063mg/L)、春秋次之(1.536mg/L;1.432mg/L)、夏季最低(1.085mg/L),同时月均NO3--N浓度(0.891mg/L)显著高于NH4+-N(0.425mg/L)(P<0.01),且NO3--N受到典型土地利用类型的显著影响.随着缓冲区半径的增加,耕地、城乡建设用地和水域的面积与NO3--N和TN浓度相关性逐渐降低,且在250m缓冲区内,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与NO3--N浓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与所有氮组分的相关性均增大,且在750m缓冲区内,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与NO3--N和TN浓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城乡建设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可能是河流NO3--N的"源".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的时空变化及其耦合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1990 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快速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城乡人地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深入分析该过程中的城乡人口与土地变化及其关联特征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应用脱钩理论及其相关模型,重点分析2000-2008 年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变化及其与城乡人口变化的耦合关系。研究表明:25 个省区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高于人口增长率,两者协调性欠佳,呈现弱脱钩状态;农村居民点用地并没有随着农村人口的减少而减少,约一半省区呈现强脱钩状态,11 个省区呈现衰退脱钩状态;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的关系可划分为7 种类型,其中有1/3 的省区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关系极不协调。论文认为,财税体制和官员晋升/考核机制不完善、城乡规划管控不力、城乡二元制度根深蒂固是造成前述问题的重要原因;新时期协调城乡人口与建设用地变化的可持续途径在于,遵循人口、产业、城镇、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积极推进财税/绩效体制改革,科学划定城市空间增长边界,逐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有序推进城乡土地统筹置换。  相似文献   

9.
近数十年来,我国土地质量在不断恶化,土地资源浪费严重,主要表现在:土壤侵蚀;土地次生盐渍化;土地沙漠化;次生潜育化;土地受污染;城乡建设占用大量耕地良田。为保护我国有限的可用作农林土地的资源,使大地为人类持续地创造更多的财富,必须从两方面着手解决这个问题。其一,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即土地利用和保护,国家建设用地、乡(镇)村建设用地的法律。执法单位尤应严格执行“法律责任”部分。其二,是科学技术上的对策,这首先是管理好土地规划,其次,从技术上积极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土地继续恶化。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主要国家城市人均用地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谈明洪  李秀彬 《自然资源学报》2010,25(11):1813-1822
城市人均用地作为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重要依据,一直受到学者和规划师的广泛重视。1991年我国颁布了人均建设用地标准,之后,这个标准成为我国核准各级城市规划的一个主要指标。经过近20 a的快速发展,这个指标是否还能反映我国城市用地的真实需求?为此,研究选择了世界上人口规模最大的80个国家的城市人均用地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国人均用地的差异,并用截面数据对城市用地的差异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我国城市用地的需求水平进行了估算。结果显示:不同国家城市人均用地差别很大;一个国家城市人均用地水平的高低和该国人均土地资源的丰富程度、耕地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及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有着明显的正相关;基于本文的数据,运用经验模型,研究认为2020年我国城市人均用地约为165 m2/人。  相似文献   

11.
统筹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基本遵循。采用主客观组合赋权法,从绿色一体化、绿色发展方式、绿色创新三个维度对2010—2020年中国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在此基础上,借助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方法和QAP方法揭示其区域差距的空间来源、演进趋势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内中国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水平稳步上升,在各子系统中,东部地区均呈现出显著优势,而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绿色创新水平不容乐观;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区域差距呈恶化趋势,板块间差距是整体差距的最主要来源,缓解板块内差距的着力点位于西部和东部地区;全国及四大板块城乡建设绿色发展水平的演进脉络各异,但极化趋势均日益加剧并伴随着“优者更优”现象;合理调控科创环境差距与居民收入差距是缓解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区域失衡问题的决定力量,而第二产业占比过高会抑制城乡绿色发展,此外在区域层面各影响因素呈现出明显的空间异质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支持下,以1986~2000年的1∶100 000 LandsatTM图像解译数据为基础,全面分析了1986~2000年该区土地利用/覆被的动态变化特征,运用Cost-anza等人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方法,对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区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引起的生态环境质量变化进行了评估。计算结果表明:在1986~2000年间,由于土地利用面积的变化而使该地区的生态系统的生态价值减少,松嫩平原西部耕地和城乡建设用地有所增加,其他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均减少。耕地面积增加的比例为9.80%、城乡建设用地增加0.66%;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减少的比例分别为1.10%、6.80%、1.20%和1.20%,15年的时间里松嫩平原西部生态脆弱区生态系统总价值减少7 000.15×104美元,相当于人民币57 891.24×104元,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9.74%。  相似文献   

13.
矿业用地制度是矿产资源所有权、矿业权和政府管理权之间规范的制度安排。现实中我国矿业用地使用权与矿业权矛盾较为明显,矿产与土地资源难以得到充分有效利用,也导致了环境破坏难以及时恢复的问题,原因主要在于我国矿业用地的取得及使用管理制度规定存在不足,推动矿业用地管理制度改革已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国外矿业用地的取得及使用管理制度分析,比较国内矿业用管理地制度情况,并总结经验启示,以期为我国及地方矿业用地管理改革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平星  陈雯  邹露  蔡希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0):3905-3915
区域一体化发展背景下,一体化生态空间格局的构建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评估兼具丰富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关联性研究的理论价值、指导生态空间跨区域协同保护的现实意义.以长三角一体化区域为案例,基于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关联性,开展生态过程模拟和潜在生态廊道识别研究,构建跨区域、一体化的生态空间格局;基于2000—2018年土地利用数据,解析生态空间格局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核算生态空间格局的生态环境效应及其变化,分析污染物排放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系.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潜在生态廊道和一体化生态空间格局涵盖大部分城市,并主要分布在江苏沿江、安徽南部和浙江东南部地区;生态空间格局内生态用地占据主导,建设用地有缓慢增长的态势,导致生态环境质量有所降低;浙江东南部、安徽南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较高,且保持相对稳定;生态廊道内部缓冲区的生态环境质量较高,适合作为构建一体化生态空间格局、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主要载体;污染物排放与一体化生态空间的生态环境质量存在一定负相关关系,未来需要采取针对性措施以同步促进污染物减排和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5.
污染场地分类分级管理思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污染场地与建设用地的管理范畴,细化建设用地分类管理思路,并基于我国污染场地分级管理需求分析,借鉴发达国家的污染场地分级管理情况,提出我国污染场地分级管理的制度设想,国家确定优先管控名录,对优先管控名录内外场地进行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和管理层级确定。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的脱钩分析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为分析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相互关系,论文探讨了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的定义,将环境领域的脱钩概念和脱钩分析引入土地利用分析,在IPAT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包含建设用地和GDP等变量在内的核算方程,据此对环境领域基于变化量的脱钩评价方法加以了改进,建立了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脱钩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文章以我国经济增长与建设用地的相互关系为例,分别分析了2002—2007年期间全国以及31个省级区域GDP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非农产业GDP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以及第三产业GDP增长与建设用地扩张之间的脱钩关系。分析表明:以年度为时间尺度,在2002—2007年之间,从GDP和建设用地角度考察,除青海省、上海和海南在个别年份落在强脱钩区域,其余28个省级区域均落在弱脱钩区域;从非农产业GDP和建设用地角度考察,除上海在2006年落在强脱钩区域外,其余30个省级区域均落在弱脱钩区域;从第三产业GDP和建设用地角度考察,除西藏在2003年落在扩张性复钩以及青海、上海、海南和广西在个别年份落在强脱钩区域外,其余26个省级区域均落在弱脱钩区域;以2002—2007年时间段为时间尺度,全国及31个省级区域均落在弱脱钩区域。鉴于建设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滞后关系,以时期为时间尺度进行脱钩分析更为合适;分析还表明,在经济增长过程中,提高建设用地效率对于实现脱钩有重要作用,有效控制建设用地总量是实现强脱钩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7.
应城市农村居民点人口和用地规模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预测2020年应城市的农村居民点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分别利用自然增长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和灰色系统等方法预测2020年应城市的农村人口规模;利用人均定额指标法预测2020年应城市农村居民点的用地规模。研究结果显示:(1)利用自然增长法预测2020年应城市农村人口规模为62.74万人;(2)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法预测2020年应城市农村人口规模为64.4万人;(3)利用灰色系统法进行微分方程模型拟合,预测2020年应城市农村人口规模为65.48万人;(4)通过以上三种方法的预测结果比较得出2020年应城市农村人口的平均规模为64.2万人;(5)利用人均定额指标法预测2020年应城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将达7704 hm~2。研究结论为应城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开展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孙伟  刘崇刚  王苏宁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1):2913-2925
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是国土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国土空间管治、城乡建设管理和生态安全管控的关键抓手,对于推动城市空间高质量发展具有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综合利用回归分析模型、InVEST模型和CA模型,探索构建基于生态约束的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并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例,在评价城市生态用地重要性和建设用地空间扩展潜力基础上,开展不同目标年份的城市用地扩张模拟,据此划定城市开发边界。研究表明: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具有动态性、复杂性、系统性特征,受到多因子相互作用,基于生态约束的城市开发边界模拟能够兼顾城市空间发展需求和居民高品质生态环境诉求,促进城市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人口经济和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助于丰富城市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研究,为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污染场地与建设用地的关系,从土地管理的"建设用地"里界定社会和公众关心的环境问题—"污染场地"的管理范畴,提出建设用地分类管理思路。基于我国污染场地分级管理需求分析,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污染场地分级管理情况,提出我国闲置污染场地分级管理制度设计设想,国家确定优先管控名录,对优先管控名录内外场地进行中央和地方的事权划分和管理层级确定。  相似文献   

20.
土地利用的变化可以直接反映人类活动程度,赤水河作为长江流域上游的重要支流,在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时代背景下,掌握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有利于土地优化管理和区域可持续发展.利用1990—2018年共7期土地利用数据,根据区域特点,整合水田、旱地、林地、草地、水域、城乡建设用地、未利用地7种土地利用类型,从分布格局、土地利用单一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