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燃烧矿物燃料(煤炭、石油与天然气)引起了三个全球性问题。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各国长期控制大气污染与能源战略才能得到解决。现就这三个问题简述如下:(1)温室效应及气候变化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CFCs)、一氧化二氮、臭氧及其它吸热气体有关。除氟氯烃外,其它气体都与燃烧矿物燃料有关。(2)地区性与区域性大气污染,特别是城市大气中的臭氧与一氧化碳浓度升高后,会影响人体健康。大气污染物长距离输送后(主要是臭氧与酸性沉降物),可以酸化水源、湖泊、土壤,危害水生生物、破坏森林,毁坏建筑物与文物古迹等。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碳能够让阳光的短波辐射渗过大气层,但能吸收地球表面散发出来的长波辐射。因此,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能使地球表面变暖,产生温室效应。大气中的温室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水蒸汽、甲烷、氟氯烃(CFCs)、一氧化二氮(N_2O)与对流层中的臭氧(O_3)。大气中的这几种气体浓度上升后,会使地球表面气温变暖,并在下一个世纪中引起全球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3.
成果介绍     
成果介绍空气中氟氯烃分析方法氟氯烃是破坏大气臭氧层的主要化学物质,也是《蒙特利尔议定书》限定的主要物质。氟氯烃在空气中的浓度很低,而且几种主要的氟氯烃性质相似,分离困难,同时测定几种氟氯烃难度甚大。该项目研究采用了ParapakQ为吸附剂,并以自制的...  相似文献   

4.
1.前言由碳、氟和氯组成的氟利昂是美国人托马斯、米德奇雷(Thomas Midgley)于1928年发明的人造化学物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1960年以后开始大量使用,以致引起当代的环境问题。本文对控制氟利昂往大气中的排放采取氟利昂的回收、分解和代  相似文献   

5.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概况”一书的英文本是1987年在巴黎出版的。此书的中文本已由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用40余幅彩色图片配合文字叙述,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保护全球环境所做的工作与取得的成果及今后努力方向作了全面介绍。通过文字介绍与彩色插图,可以帮助人们全面了解全球的大气、海洋、淡水、土地、森林、野生生物、能源及化学品的环境影响、发展与环境的关系、教育与培训、公众舆论、环境基金的来源与分配、环境署交换所的工作等。书中对下列主要环境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大气全球大气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燃烧矿物燃料排放的SO_2与NO_x形成的酸雨、氟氯烃释放对臭氧层的破坏以及大气中CO_2与CH_4等温室气体浓度  相似文献   

6.
国外动态     
·美国决定提前停止生产CFCs·“蒙特利尔议定书”,曾规定至2000年全面停止使用氟氯烃。以减缓对臭氧层的破坏。1992年2月6日,美国参议院以96票比0票,要求提前完全废除氟氯烃的使用。2月11日,布什总统决定,美国提前5年,在1995年底,全面停止生产CFCs,并呼吁日本等国,采取同一步骤。曹信孚译自日《每日新闻夕利》1992年2月12日·欧委会将实行CO_2排放税收制·最近,欧委会计划对所有的不可再生能源征税,以限制CO_2的排放,使2000年CO_2排放量保持在1990年水平。为此,欧委会建议深入开展节能和对可再生能源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X16 9602610大气痕量气体与全球温室效应/杨震(南京理工大学)//环境导报/江苏省环保局一1996,(1)一s一6环信x一24 近年来由于大气中人工排放的物质不断增加,全球大气中痕量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氟氯烃类等)的浓度明显上升,其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增长明显快于其他痕量气体。这些痕量气体浓度的增加,有可能破坏臭氧层,导致全球温室效应。作者阐述了这些气体导致温室效应的机理,分述了这些痕量气体近年来的浓度变化及其原因。提出了应在多发展大气中寿命短、对大气中红外线吸收较弱的制冷剂,减少C02、CH;的释放等综合技术方面投入…  相似文献   

8.
1985年10月,英国科学家发现南极洲上空出现一个巨大的“空洞”。1988年科学家们确认这个“空洞”是由于各种氟氯烃化合物排放积聚所致。在北半球也发现臭氧含量降低了3%左右。臭氧层耗减速度如此之快,将给人类带来具大的灾难。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对臭氧层空洞进行了许多研究,现把主要内容介绍如下: 一、臭氧层空洞研究的进展根据目前研究结果,臭氧洞的边界由两个区域交错部分决定。 (1)在该部分内,大量的CFCs(氟里昂)被破坏而释放出无机氯元素。 (2)该部分足够冷。  相似文献   

9.
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的人口经济压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1985年以来,中国水泥的生产量稳居世界第1位,在为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保障的同时也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采用能揭示人为活动影响二氧化碳排放的定量分析模型——STIRPAT来探讨人口和经济增长对水泥行业排放二氧化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能源消耗和工艺过程两大排放途径下,中国水泥行业32年(1971—2002年)内向大气排放了1.61×109t(碳当量)的二氧化碳;我国人口与经济(人均GDP)发展对二氧化碳排放的驱动作用分别为3.7, 2.5~2.7,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人口压力比经济的压力大1.1~1.2,证实了人口增长是环境降级的关键因子,表明控制人口增长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关键措施;回归模型分析表明,环境库兹涅茨倒U型曲线也适用于水泥生产排放二氧化碳,当人均GDP达到3 522美元时二氧化碳排放量才能逐步减少.   相似文献   

10.
1.前言人类正在进行一次全球性的大气试验。人类的各种活动大大增加了大气中的氟氯烃、二氧化碳、甲烷及其它几种气体的浓度。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如果这些气体的浓度继续增加.即会使同温层中的臭氧浓发降低和使地球表面气温升高。因为同温层中的臭氧可以保护地球表面免受太阳紫外线的辐射,而紫外线是可以引起皮肤癌和其它几种疾病的,并可减少粮食产量,损坏材料和增加对水生生物的负茶,由于“温室效应”使地球表面湿度变暖也会影响人体健康,粮食产量、质量、鱼类和野生功物等。降水量与风暴的形式也会变化,海水平面将会升高。  相似文献   

11.
氟氯烃破坏技术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发达国家研究的热点问题 ,而在我国该领域仍是空白。本文将回顾氟氯烃破坏技术的研究历史 ,介绍最新的研究动态 ,并着重探讨其中一些应用较广或发展潜力较大的技术 ,对影响氟氯烃破坏技术能否推广应用的因素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2.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托尔巴博士在回顾1986年世界环境状况时说。1986年是世界环境危机年,在1986年世界环境状况在继续恶化,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统在继续受到破坏,北半球的工业国家大量排放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等,形成的酸雨在继续超越国境危害更多的国家:南半球的农民使用刀耕火烧的原始耕作法摧毁森林、草原引起的沙漠化正在他数百万人流离失所;含氟烃和其它排泄物的大量排放有可能使臭氧层耗竭;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继续上升可能正在使气候发生变化,并造成无法挽回的其它大气变化,这些球境问题都是人们的行动违反自然规律所致,托尔巴博士特别提到1986年4月26日在苏联  相似文献   

13.
1990年夏季召开了促进废除破坏臭氧层导致紫外线过多照射到地表的化学物质的国际会议。同年美国议会通过决议要求政府根据清洁大气法着手废除氟氯烃化合物(CFCs)。美国环保局通过卫星观测,  相似文献   

14.
国外动态     
·日本对废除CFC企业实行减税·日本通产省为加快在1995年底全面废除氟氯烃、三氯乙烷,对购买不使用这些物质设备的企业采取优惠政策。具体措施为,企业购买不使用氟氯烃等清洗设备,设备购入价格的7%在税金中扣除,认可第一年30%的特别折旧;大楼商店使用氟氯烃代用品的冷气系统和业务用冷藏库,购入时也认可30%的特别折旧。大藏相调整1993年减税计划,预期减税160亿日元。洪蔚译自《资源环境对策》Vol.28,No.12(1992)  相似文献   

15.
氟氯烃破坏技术的研究近年来已成为发达国家研究的热点问题,而在我国该领域仍是空白。本文将回顾氟氯烃破坏技术的研究历史,介绍最新的研究动态,并着重探讨其中一些应用较广或发展潜力较大的技术,对影响氯烃破坏技术能否推广应用的因素作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臭氧衰竭比原先预料的更严重,对人类健康和环境构成了严重威胁。“蒙特利尔议定书”和“大气清洁法案”要求2000年要完全清除致臭氧衰竭物质——氯氟烃(CFCs)的生产和使用。目前,世界各地积极开发CFCs的替代物,以加速转换。虽然已开发的氧氯氟烃(HCFCs)、氢氟烃(HFCs)等替代物与CFCs相比还有一定缺点,但最终一定会实现替代转换。  相似文献   

17.
卤代烃即卤代碳氢化合物的使用对下一世纪全球气侯变暖,有不利的影响,尤其是普遍应用的氟氯烃(CFCs)和溴氯烃(Halons)对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也都有影响。这些卤化烃主要用于冰箱和移动式空调器中,在最近将受到一定的限制。本文利用零维的计算机模型对上述的影响做了计算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8.
陈长虹  王冰妍 《上海环境科学》2003,22(10):682-686,689
为了研究中国能源政策对减少本地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效果,以及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增长速度的附加效应,以上海为例,采用MARKAL模型对基础情景和能源政策情景下的能源消费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能源环境政策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附加效应。结果显示,实施能源政策后,上海市的SO_2、PM_(10)。排放量均有大幅度降低,并可明显减缓CO_2排放的增长速度。2000~2020年,SO_2排放量将基本保持在2000年的水平,CO_2排放总量的年均增长率将由基础情景下的2.7%减小到能源政策情景下的1.1%~1.2%。  相似文献   

19.
1.特定氟氯烃的使用状况在日本,特定的氟氯烃(CFC—11CFC—12、CFC—113、CFC—114,CFC—115)实际消费量,以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1986年为基准年时是13.3万吨,1988年为16.4万吨,两年间增加了26%。为此,从1989年7月起,作为第一个氟氯烃控制年(1989年7月~1990年6月),全日本将削减26%。图1示出了1986、1988年的实际数据,以及蒙特利尔议定书的削  相似文献   

20.
碳市场的渊源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各国普遍认同必须“将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稳定在不对气候系统造成危害的水平”的目标。于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GHG)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以下简称“公约”)在1992年的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上获得通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