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利用黑碳仪在南京和苏州两市开展大气黑碳气溶胶的外场观测,分析其季节变化和日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13全年苏州市黑碳浓度高于南京市,苏州市黑碳污染更为严重。通过分析风速风向对黑碳气溶胶的影响,在静稳天气形势下黑碳浓度较高,受西北方向的污染气团传输影响较大。同时对黑碳气溶胶与主要气态污染物相关关系研究,表明两市城区大气黑碳污染受机动车尾气排放影响。  相似文献   

2.
乌鲁木齐市SO2污染现状调查与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市是煤烟型污染较为严重的城市之一,特别是采暖期SO2地面浓度日均值通常超出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2倍左右。1998年供暖期环境空气中SO2年度日均值为0.105mg/m3,是国家二级标准的1.8倍。为改善大气环境质量,配合《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方案》的实施,通过对乌鲁木齐市SO2污染现状调查及成因分析,就如何预防SO2对乌鲁木齐市环境空气的污染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利用环境空气颗粒物自动监测数据、近地面气象数据和颗粒物激光雷达资料对南充市主城区2016年5月12日的沙尘气溶胶污染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并利用HYSPLIT模式对沙尘气溶胶的来源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来自新疆盆地的沙尘气溶胶经高空远距离输送到达四川盆地上空后沉降造成南充市主城区的PM_(10)和PM_(2.5)浓度极显著升高,PM_(2.5)/PM_(10)值极显著降低;沙尘天气过程中,风速、气温、相对湿度、气压、能见度和大气边界层高度等气象因子发生变化并对环境空气中颗粒物浓度产生影响,其中风速与PM_(2.5)和PM_(10)浓度间显著正相关,与PM_(2.5)/PM_(10)值间显著负相关;颗粒物激光雷达连续监测到整个沙尘气溶胶沉降过程,与地面环境空气自动监测数据变化趋势一致。在对盆地城市沙尘天气的环境空气质量进行预警预报时,将历史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数据与常规气象因子数据、颗粒物雷达资料和后向轨迹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能进一步提高沙尘天气条件下的空气质量预警预报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1991~2011年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监测事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对中国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1991年8月~2011年12月监测的温室气体(CO2、CH4、O3总量、近地面O3)及一氧化碳和黑碳气溶胶变化趋势的初步评估。观测结果表明,瓦里关地区大气中CO2浓度明显呈逐年增加的趋势,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85μmol·mol-1·a-1,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气中CH4浓度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气中O3总量表现为复杂的年际变化和稳定的下降趋势;地面O3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且呈缓慢的上升趋势;黑碳气溶胶浓度在近十年中有明显增长,线性拟合得到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0ng·m-3。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市近年来大气降尘变化规律及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根据乌鲁木齐多年监测的降尘数据,对乌鲁木齐市的降尘量变化进行分析,找出了乌鲁木齐市降尘的变化规律。最后根据秩相关系数法对其进行了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近年来的降尘量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利用乌鲁木齐市主城区内四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2015—2019年的小时数据,对乌鲁木齐城区大气污染物"周末效应"情况及演变趋势进行研究,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简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大气环境中PM_(10)、PM_(2.5)、SO_2呈现出明显的"负周末效应"现象,工作日PM_(10)、PM_(2.5)、SO_2浓度分别较周末高出2.2%、3.5%和0.5%。臭氧(O_3)呈现明显的"正周末效应",周末臭氧浓度较工作日高出3.5%。周末臭氧前体物CO、NO、NO_2浓度较工作日分别低3%、5.9%、2.2%,均呈现明显的"负周末效应"现象。近五年乌鲁木齐市各主要大气污染物"周末效应"偏差呈现逐渐减小的趋势,并在整体上呈现出由"负周末效应"向"正周末效应"转变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市地面风场特征及其对空气污染影响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2005—2006年乌鲁木齐辖区9个地面自动气象站逐日逐时风速和风向监测数据,初步分析了乌鲁木齐市地面风场的主要特征;通过对2006—01—12乌鲁木齐市区连续多日出现重污染时段地面风场的分析,得出地面风场对重度空气污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治理方案控制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控制乌鲁木齐市冬季大气污染的发展趋势,改善环境空气质量,乌鲁木齐市冬季城市空气质量控制目标为:1998年,乌鲁木齐市空气中TSP年日均值控制在500g/m3以下,SO2年日均值控制在现有的水平,其中冬季TSP季日均值控制在600g/m3。力争削减烟少0.5X104t,削减SO20.14X104t,实现空气质量“一年一个样”的要求。2000年,TSP年日均值控制在400g/m3,SO2年日均值控制在60g/m3,其中冬季TSP季日均值控制在500g/m3。力争削减烟尘排放量1.5x104,SO20.Mx104,实现空气质量“三年大变样”的要求。2002年,TSP年日均值控制在300…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4年大连市黑碳(BC)气溶胶观测资料,分析了大连市BC浓度的日变化、月变化、季节变化及周末效应等污染特征,同时对大连市BC污染来源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大连市BC质量浓度年均值为1 640 ng/m3,冬季BC浓度最高,夏季浓度最低,四个季节BC日变化均呈现早晚峰值、午间低值的分布。大连市BC的周末效应并不显著。根据计算的波长吸收指数(AAE)可知,大连市的BC主要来自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利用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CGAWBO)瓦里关基地2009年9月至2010年8月的CE-318全自动跟踪太阳光度计观测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变化特征和Angstrom指数分布规律。瓦里关AOD具有早晚出现双峰值的日变化规律,季节变化中春季出现最大值,夏天受降水等影响波动较大但平均值最低。春季黑碳气溶胶浓度也出现最高值,表明瓦里关春季受人为排放的影响最明显,瓦里关地区的AOD日变化与能见度的变化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王露  侯曌  赵卓勋  刘蔚  吴悠  李兰 《四川环境》2022,(1):96-102
利用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荆州城区3个国家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的污染物监测数据和荆州国家气象站地面气象要素观测数据,采用统计学方法,对荆州城区空气质量分布及重污染过程天气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空气污染综合指数冬季最高,春秋季次之,夏季最低;PM2.5、PM10、 CO和NO2的浓度在上午和傍晚至上半夜其...  相似文献   

12.
利用长沙市城区2011年及2012年连续自动监测获得的CO2数据,两年的平均值为412.2×10^-6,高于世界本底站青海瓦里关5.6%,与临安、无锡相当,略高于乌鲁木齐,而低于北京、上海。冬季CO2浓度日小时变化呈现双峰形态,峰值出现在上午9时及晚上19时~21时。夏季日小时变化为单峰形态,峰值出现在上午8时。冬季CO2浓度日均值为420.3×10^-6,比夏季高3.4%。CO2除与O3呈负相关以外,与其它污染物均呈现显著性正相关,特别是与CO、NO、NO2、NOx、SO2的相关性最强,而与颗粒物(PM10、PM25)的相关性稍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模糊数学的大气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毅 《四川环境》2012,31(3):61-64
鉴于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中客观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运用模糊数学方法,选用SO2、NO2、PM10作为评价因子,参照大气环境质量标准,通过计算污染因子权重分配系数和隶属度对乌鲁木齐市2004年至2010年大气环境质量给出客观的评价,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市总体大气环境质量为轻度污染(三级),但空气质量在逐年好转,SO2和PM10依然是乌鲁木齐市空气质量的制约因子,且NO2的权重在逐年上升。模糊综合评判考虑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的模糊性,根据污染物浓度对各级别的贴近度考察污染物的级别,评价结果比较直观,可以细致准确的评价环境质量等级,评价结果基本可以反映环境空气污染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气象监测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气象部门通常采用集中送检或现场校准的方式对气象仪器性能状况进行检查,但环保部门对监测子站气象仪器的相关性能检查还处于空白状态。结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网管理现状,研究采用现场比对方式进行气象仪器性能评估。试验过程中,温度、气压比对数据结果最好,湿度、风速比对数据结果较好,风向比对数据结果较差。因此,在气象部门集中送检和现场校准方式之外,环保部门采用现场比对方式,对空气子站气象仪器性能状况进行评估总体可行,对正常开展空气子站气象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以乌鲁木齐市环境监测站1996-2010年监测的大气中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乌鲁木齐市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变化特征及变化趋势,阐明了乌鲁木齐市以煤烟型和沙尘型污染为主的大气污染现状,呈现出较为明显的采暖期污染重于非采暖期的特征,并提出通过改变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布局、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措施来改善乌鲁木齐市大气污染现状。  相似文献   

16.
对乌苏市2007-2011年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其各类污染物的时间变化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乌苏市空气质量良好,各类污染物浓度表现出采暖期高于非采暖期,属于比较典型的煤烟尘污染。虽然采取了集中供暖措施,但迅速的工业化对环境空气质量具有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17.
In many freshwater ecosystems, the contents of NO3- and SO4(2-) have increased, whereas O2 has been depleted due to the increased acid and nutrient loads. These changes may affect carbon turnover and the dynamics of the major greenhouse gases CO2, CH4, and N2O. We studied the effects of O2, NO3-, and SO4(2-) availability on carbon mineralization, and fluxes of CO2, CH4, and N2O in the sediments of hyper-eutrophic Lake Kev?t?n, Finland. Undisturbed sediment cores from the deep (9 m) and shallow (4 m) profundal were incubated in a laboratory microcosm with oxic and anoxic water flows with NO3- or SO4(2-) concentrations of 0, 30, 100, 300, and 2000 microM. The carbon mineralization rate (i.e., the sum of released CO2-C and CH4-C) was not affected by the oxidants. However, the oxidants did change the pathways of carbon degradation and the release of CH4. All of the oxidants depressed CH4 fluxes in the shallow profundal sediments, which had low organic matter content. In the deep profundal sediments rich in organic matter, the CH4 release was reduced by O2 but was not affected by SO4(2-) (the effect of NO3- was not studied). There was an increase in N2O release as the overlying water NO3-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Anoxia and highly elevated NO3- concentrations, associated with eutrophication, increased drastically the global warming potential (GWP) of the sedimentary gases in contrast to the SO4(2-) load, which had only minor effects on the GWP.  相似文献   

18.
An emissions inventory and the AERMOD View dispersion model were used to estimate the concentrations and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carbon monoxide (CO) from diesel engine electric power generators operated by and providing electricity to a textile factory in Nigeria on its host air shed. The CO emissions from simultaneous operations of all of the electric power generators in the factory resulted in: 1‐hr average CO emissions of 4.2 to 54.5 micrograms per cubic meters (μg/m3) and 24‐hr average CO emissions of 0.3 to 20.9 μg/m3. The estimated 1‐hr averaging period maximum ground‐level concentrations of CO were deposited within the factory, while the 24‐hr maximum ground‐level concentrations are estimated at a distance 90 meters (m) from the factory in a southeast direction. The ground‐level concentrations of CO emanating from the textile factory are within the stipulated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  相似文献   

19.
某油田污水处理站设计处理规模1500 m3/d,实际处理量630 m3/d,处理工艺为“微生物接触氧化+加药絮凝沉淀+二级过滤”,在运行过程中投加的混凝剂等药剂成本高,且二级过滤器使用年限过长,其处理后出水无法达到Q/SYTH 0082—2020《油田注水水质规定》中油小于5 mg/L、悬浮物含量小于3 mg/L、粒径中值小于2μm的注水水质要求。该油田污水处理站开展了“特种微生物+低能耗管式膜”污水处理技术研究,并完成现场中试试验,处理后膜出水的悬浮物含量基本稳定在1 mg/L,出水水质达标,表明此工艺处理油田污水是可行和可靠的,为该油田污水处理工艺优化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薛光璞  田锋  孙成 《四川环境》2007,26(1):43-45
采用不锈钢采样罐采集全量空气样品,使用空气预浓缩冷冻的方法从空气样品中提取二硫化碳,经气相色谱/质谱仪测定,判断确定空气恶臭物质的种类和污染来源。方法的最低检测浓度为0.003mg/m3,能够满足中国(TJ36-79)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二硫化碳的最高容许浓度0.04mg/m3(一次值)标准的测定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