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农业病虫害的灾变预测及预报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惠燕  汪世泽 《灾害学》1993,8(4):10-14
在农业病虫害突变规律的研究基础上,建立了定性与定量的尖角突变模型,确定了各病虫的突变区域。根据综合控制变量所确定的边界值,对未来病虫发生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经多年历史资料检验和1992年农业病虫害发生突变的趋势预报证明:准确率高,覆盖面广。  相似文献   

2.
《防灾博览》2002,(3):42-42
三峡坝区及周边地区近日再次爆发森林虫害,共有20万亩森林受到危害,100万亩森林受到威胁。 这次森林虫害的地区位于三峡坝区及宜昌市所属的6个县市区,主要危害病虫为马尾松毛虫,虫害区域内70%的树木出现病虫,不断蔓延可能造成松树的大面积死亡。专家分析,这次虫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该地区去年发生森林虫害之后,残虫量大,虫害发生面积仍然处于较高水平。同时,由  相似文献   

3.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是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战略决策,论述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必然性和在农业结构调整期农作物病虫灾害可持续治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针对陕西、甘肃、内蒙古、青海、宁夏和新疆西北6省(区)目前的森林现状,分析了两北部地区森林生物灾害的发生特点:主要是(1)森林病虫鼠害严重,尤其是害鼠种类多、分布范围广,危害严重。(2)钻蛀性害虫发生隐蔽,控制困难。(3)干旱和生物多样性贫乏使食叶害虫的暴发周期缩短。预测未来10年森林生物灾害的发展趋势为:(1)总体发生趋势平稳;(2)病虫种类将明显增加;(3)森林鼠害面积明显增加,危害程度在一定时期内会更加严重;(4)杨树蛀干害虫的危害仍然严重。进而提出了可持续控灾的5点策略。  相似文献   

5.
试论开展中国农作物病虫害危害流行的长期气象预测研究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从开展中国宵作物病虫害危害浒的长期气象预测研究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提出提高宵作物病虫害长期预测的准确性、时效性是宵作物病虫病综合防治的首要措施,并建议围绕中国宵作物病虫害宏观气候可预测性的机理、浒的前兆性气候指标、浒气候区划、影响的关键气象因子、预报模式的气象信息技术改造等方面开展中国宵作物病虫害危害流行的长期气象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自然灾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郝慧梅  任志远 《灾害学》2005,20(1):57-60
本文采用近50年的农牧业气象灾害数据资料和近15年的农牧业病虫害及灾情数据资料,结合实地调查,对内蒙古自治区主要农牧业自然灾害的发生特征和平均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近50年本区农业自然灾害有加重趋势;从年际来看,旱灾、病虫鼠害、风灾较稳定频发,水灾、冻灾、火灾年际变率大;旱灾、冻灾、火灾、风灾冬春多发;多种灾害链发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自然条件探究原因,提出了一些防灾减灾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李鑫  杨峰 《灾害学》1992,7(1):23-28
本文论述了陕西农业主要病虫灾害的发生和演变过程。指出演变的总趋势是主要农作物病虫害趋向严重且种类不断增多。并以此提出了主要病虫害的控制途径。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机理与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对我国农业气象灾害机理与监测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回顾与评述,阐述了我国主要农业灾害研究的前沿领域和学术问题,探讨了农业灾害研究的发展趋势.灾害性天气只是农业成灾的外部环境条件(环境胁迫),在这种环境胁迫下,农业生产系统是否最终成灾,还要取决于农业生产系统本身对这种环境胁迫的应对和作用.因此农业灾害机理反映了环境胁迫与农业生产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当前,对农业灾害机理研究不足,农业成灾过程和关键因子认识不深入,农业灾害监测理论与方法不完善,已经成为建立有效的农业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开展灾害时空动态监测,以及国家进行重大防灾减灾决策的瓶颈和障碍.对主要农业灾害机理开展研究以及发展农业灾害理论和监测方法,是国家实现农业发展目标的需要,也是多门相关学科理论与方法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基于天然气泄漏的危害性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天然气输送管线泄漏事件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天然气管线的安全运行,给国家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针对天然气本身的特性,结合Pasquil-Gifford模型分析天然气泄漏可能发生的灾害形式,对天然气在不同条件下扩散浓度、燃烧后的火焰直径以及爆炸半径等危害范围建立模型,分别给出危害范围的计算方法,以便在泄漏事件发生后,相关人员能够快速确定泄漏造成的危害范围,降低天然气泄漏对人员和环境造成的危害,并对危害造成的后果进行定量评价.  相似文献   

10.
人是社会的主体,各种不安全因素,包括事故、灾害、环境破坏等危害的共同对象主要是人身生命、健康安全与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包括人居环境、生产系统、生活设施和用品等,以及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这些是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为了保障社会可持续发展,首先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设以保护人身生命、健康安全和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环境条件为核心的安全保护体系。社会安全保护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防灾减灾是重要的环节,应与生产建设、保护环境、劳动保护同步规划,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丁宗洲 《灾害学》1992,7(2):68-71
本文论述了湖北省农业地质灾害的类型、分布、危害,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业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其类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全面地分析了中国农业气象灾害的成因及其类型。指出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业气象灾害是气候变量的波动性、不连续性的变化引起,既与天气异常密切相关,又与农业对象紧密联系。同时分析了中国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地域分布、受害对象及其危害形式。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自治区地质灾害及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我国北部边疆,区内地貌类型多样,地质环境条件较为复杂,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诱发了大量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严重危及了人类生存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治区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在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总结,归纳出自治区地质灾害的种类、分布范围及危害程度。同时依据地质灾害专项调查成果,在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等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的基础上,采用比拟法,对全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灾害易发区划分,并针对内蒙古地质灾害状况与分布,提出了防治的基本指导思想和原则。最后,依据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结合国土资源的重要性,划分出重点防治区,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业水旱灾害的时间分布及重灾年景趋势预测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分析了我国 1970~ 1999年农业水旱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 :在研究时段内 ,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总体上呈增长态势。该时段可划分为两个明显的阶段 :80年代中期以前 ,总灾、水灾及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危害较轻 ;80年代中期之后 ,呈现出影响范围广、损失增大的趋势 ,重灾年份明显增加。旱灾和水灾是威胁我国农业生产最为严重的自然灾害 ,尤以旱灾为甚。我国农业遭受旱灾威胁的范围多年基本不变 ,而旱灾受灾率波动明显 ,成灾率逐年增长 ,这与近几年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缓慢、灌溉能力降低有关 ;水灾受灾率和成灾率具有特别显著的同步特点 ,表明水灾致灾能力强 ,一旦发生 ,极易成灾 ,水灾危害加剧与防洪、抗洪能力低下及生态环境恶化有关。各灾种的受灾率和成灾率呈正相关关系 ,表明我国农业生产系统的抗灾能力总体上较弱。  本文还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建模方法 ,建立了农业总受灾率 -总成灾率、水灾受灾率 -成灾率、旱灾受灾率 -成灾率的重灾年景灰色灾变GM(1,1)预测模型 ,对未来 10年我国农业灾害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灰色预测结果表明 ,2 0 10年之前 ,除 2 0 0 3,2 0 0 6年水旱灾害危害较小外 ,其它年份均为灾情严重年份 ,其受灾率和成灾率均高于近 30年的平均水平。其中 ,2 0 0 4 ,2 0 0 7年将为水灾重  相似文献   

15.
丹巴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丹巴县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结合该县近年来地质灾害的发育情况,对丹巴县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研究表明,该县地质灾害具有爆发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大、隐蔽性强的特点,其分布发育与区内独特的自然地理格局和复杂的地质环境条件密切相关,且近年来该县地质灾害的爆发处在一个活跃期。  相似文献   

16.
陕西地处祖国西北内陆,属大陆性季风气候,跨越三个气候带,五个气候区,六个地貌区,秦岭和北山将全省分为三大自然区。这种气候和地貌条件的复杂性形成了陕西农业生产类型的多样性和自然灾害的频繁性,旱、涝、雹、冻、风、病、虫“七灾”俱全,且常交替出现。各种灾害危害程度的比例大约是:干旱占50%,雨涝占30%,霜冻占10%,其它占10%。  相似文献   

17.
湖南省农业生态环境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省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协调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保证区域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之一。本文指出了目前湖南主要面临着农业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加剧、农业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和农产品质量下降等农业生态环境问题,从群众认识、环境管理、资金投入等方面,分析了造成湖南农业生态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原因,简要介绍了国际上农业环境保护的先进经验和发展趋势,提出了解决湖南省农业生态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业巨灾风险分散管理是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关键所在。基于共生视角,从外部环境、内在动机、合作伙伴、互动关系和风险分散方式等5个方面,通过实证研究,对农户参与农业巨灾风险分散共生合作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业巨灾风险分散环境、农户特征、农业巨灾风险分散能力、互动关系、风险分散方式对受灾农户参与农业巨灾风险分散共生合作的行为选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意识、农业巨灾风险分散经济效益、合作伙伴特质对受灾农户参与农业巨灾风险分散共生合作的行为选择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浪卡子至洛朴公路是西藏山南地区环线公路的西段,全长120 km。由于公路位于高寒、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特殊的地质背景、气候因素和鹅理环境,为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滑坡、坍岸(水毁)等,各类地质灾害影响公路总长7 248m,其中泥石流42条,滑坡l处,坍岸(水毁)12处。各类地质灾害对公路的建设和运营构成了极大的危害,针片这些地质灾害发育的特点,结合当地的环境和公路的等级要求,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在我国政策条件下,农业减灾投入、增产投入、农民收入与灾害风险之间的关系。在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目标的经济学假设下,通过对粮食生产过程的定性、定量分析,分别推导了不同投资主体和同一投资主体下农业减灾与增产投资利益最大化的条件,并讨论了农业投资者可能的决策选择,从经济学的角度为研究农业减灾增产的风险投资提供了一种较理想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