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成都自2003年以来率先在全国推行城乡统筹,特别是在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之后,在加快城乡统筹和试验区建设方面取得了许多突破和成效。现正逐步勾勒出成都城乡一体化的脉络,即“以城乡一体化”为总揽,推进“四位一体”科学发展;以城乡规划一体化为先导.确立全域成都的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城乡一体生态环保建设力度,全面推进农村生态与环境保护工作,形成了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一体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的新格局。一、深入调查研究,切实把握统筹城乡生态环保的主要问题嘉兴市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强,区域发展均衡。所辖县(市、区)均为全国经济百强县,各地人均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城乡统筹绩效评估与城乡统筹趋势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基于中国2000—2009年的城乡统计数据,从人口、经济、社会、生活、资源5方面构建城乡统筹绩效评估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综合评判法、关联性分析和关联度计算等方法,测算了中国城乡统筹绩效,定量评价了中国城乡统筹趋势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总体而言,中国城乡统筹总绩效系数偏离1的程度大,中国城乡差距明显并有逐渐扩大趋势。从城乡统筹单项绩效看,城乡人口统筹和生活统筹绩效逐渐趋好,城乡经济统筹绩效不甚明显,城乡社会统筹绩效波动变化,城乡资源统筹绩效较差。通过正负关联性的计算可知,城乡统筹绩效指数的总体发展趋势与城乡人口、经济和资源统筹绩效指数的发展趋势相一致,而与城乡社会、生活统筹绩效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反。从综合指标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发现城乡统筹总绩效与城乡资源统筹绩效、城乡经济统筹绩效和城乡人口统筹绩效的关系密切,资源经济和人口是中国城乡统筹的重点。此外,中国城乡统筹还存在较大的内部差异,比如总量和平均量的差异、投入与产出间的差异、大区域之间的差异以及省际差异。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乡结合部已经成为城市扩展和蔓延的前沿地带。城乡结合部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缺位而导致的“脏乱差挤”、生态系统脆弱、法律法规不健全、居民生态文明意识淡薄等问题El益突出,从居民生态意识、管理体制、基础设施、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法制管理等方面分析了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从而提出树立生态文明意识、加大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完善管理体制,明确职责范围、加强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提高生态文明监管能力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海川 《环境》2013,(12):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会议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其中,在“五位一体”的生态文明建设中,提出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相似文献   

6.
陆海统筹推动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发生重大变化,原国家海洋局的海洋环境保护职责划入新组建的生态环境部,打通了"陆地和海洋",为系统推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的研判分析,在尊重和把握陆海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基础上,提出了强化陆海规划统筹、推进陆海功能协调、加强陆海标准衔接、统筹陆海治理行动、统一督察考核执法的工作建议,并对陆海统筹的目标体系、任务体系、治理体系、法律体系等关键问题进行了分析,以推动流域海域环境问题的协同解决。  相似文献   

7.
10年前,我作为唐山市委副书记,曾在迁西县汉儿庄乡蹲点调研20天。10年后的今天,按照省委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开展“千名一把手蹲点调研”要求,再一次来到了汉儿庄乡。  相似文献   

8.
农村环境整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事关农民生活质量。重庆市被列为首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后,以青山、绿水、清洁家园、生态田园作为整治目标,目前,重庆农村已是满目青山、蜿蜒绿水,一个生态宜居、具备西部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我们面前。2010年,重庆市被环保部、财政部列为全国首批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市)之一,获得中央财政三年6.5亿元专项资金的支持,市委、市政府高度  相似文献   

9.
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试点方案》,是国家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试点方案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试点工作的总体要求与目标、试点原则、适用范围、试点内容和保障措施。本文就该方案出台释放出的政策信号、方案实施的重点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加强生态环境损害量化技术基础研究、建立分区分类的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体系、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评估人才队伍建设、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第三方机构、结合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探索有效模式5项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三生空间”统筹的科学基础与优化途径探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江东  林刚  付晶莹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5):1085-1101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将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举措,以及“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目标要求。通过文献调研和总结归纳法,系统梳理了“三生空间”统筹优化的研究进展。总结发现,现有工作主要从国土空间利用质量、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资源环境承载力与比较优势等角度开展了“三生空间”统筹优化研究。但由于对“三生空间”科学内涵的认识不足、定量识别方法与分类体系的构建不完善,目前“三生空间”统筹优化的技术途径存在诸多问题尚待明晰。未来“三生空间”统筹优化的技术途径应以美丽中国建设愿景为目标导向,以人地耦合系统理论为核心,系统构建识别与优化国土空间的理论体系与技术框架。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11月5日,国家发改委解振华副主任带队赴天津市调研中新天津生态城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和北疆发电厂循环经济发展的有关情况,考察了中新天津生态城2号能源站、智能电网、公屋展示中心,北疆电厂展示中心和发电厂等,并出席了生态城创建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汇报座谈会。解振华指出,绿色发展将是我国经济社会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由之路。因此,将生态  相似文献   

12.
李干杰 《环境保护》2013,41(1):10-14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勾画了中国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将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国家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立足环境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在新的形势下更加重要而紧迫。一、深刻领会和把握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的新发展十八大报告回顾成就、总结经验、制定蓝图、谋划未来,围绕坚持  相似文献   

13.
强化流域生态环境监管是新时代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本文回顾了流域生态环境监管的发展历程,分析了2019年新组建的七大流域(海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在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指导协调等方面的职能,探讨了当前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工作在广度与深度、能力和资源储备、人才队伍建设三方面存在的问题,指出下一步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工作应重点加强的四个方向:一是构建完善的流域生态环境监管工作新体系;二是建立有效的跨部门跨区域生态环境监管新机制;三是推动履职尽责全面稳步迈上新台阶;四是建设强有力的生态环境监管支撑保障体系,为国家进一步深化生态环境监管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上升为国家战略等是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实践。江西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应从江西实际出发,以"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为目标,唤醒公众的生态意识,推动公众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生态立法,全面构建生态经济体系;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生态文明绩效考核机制等。  相似文献   

15.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积极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随着我国环境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带来的生态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强化国家生态安全保障体系,要从强化国土空间管控与生态空间保护、着力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实施生态环境风险的全过程管控、加强生态安全的宣传教育力度等方面入手,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生态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6.
<正>朝着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迈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全新课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应有之义。我们既要继续发展工业文明,又要大力弘扬生态文明。在中国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现代化,人类历史上没有先例可循。在广阔的国土上保护生态环境,也是世界性难题。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既要有"走钢丝"的忧患意识,也要有"登高峰"的必胜信心。建设生态文明的现代化中国,重点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努力。  相似文献   

17.
正2月20日,环境保护部发布了我国首份《全国生态文明意识调查研究报告》。该报告填补了国内公众生态文明意识研究领域的空白,是一项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的基础性工程,对有效推进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据这份历时一年调查研究形成的报告显示,80.9%的受访者对我国整体的环境状况表示十分担忧,其中雾霾、饮用  相似文献   

18.
城乡和谐共建是实现我国和谐社会构建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相伴而生。在我国环境集中治理的20多年里,城市环境保护、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成果,反观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却比较严重,在工业化、城镇化程度较高地区的农村表现得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是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提升开发质量与效益的科学依据和基础保障,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遵循城乡融合、陆海统筹原则,以东北地区唯一既沿海又沿边省份——辽宁省为例,从自然环境、经济社会、海洋功能三个维度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特尔斐法、木桶原理法则、线性加权求和法及多要素空间叠置分析等方法,对其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国土空间开发建设适宜性空间分异明显,适宜建设区与基本适宜建设区呈明显的中心外围分布格局,沿沈大轴线、滨海轴线集聚分布;不适宜建设区以滨海线为轴带南北对称分布;基本不适宜建设区以沈大线为轴带东西对称分布。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不适宜建设区面积依次为15504.39 km2、22645.34 km2、66833.96 km2、68720.99 km2,分别占陆海国土的8.93%、13.04%、38.48%、39.56%。自然环境对区域国土空间开发建设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不同等级、不同区域自然环境适宜性集聚与分散特性差异显著;经济社会对自然环境的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建设区修正作用明显。海洋功能区的引入,极大拓展了辽宁省国土空间范围。但海洋功能适宜性空间分布极不均衡,由于海洋国土本身属性,其可供直接开发建设空间有限,而保护空间广阔,国土空间开发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严峻。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为我国实现人与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发展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远大目标指向和强大实践动力,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