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环境保护科学》2017,(6):78-83
石墨烯材料因具有众多优良特性而受到各行各业的关注,其产业化有助于抢占国际科技制高点,致使各国均在布局石墨烯产业。石墨烯循环经济产业链的构建,是要构建绿色、资源节约型石墨烯产业链,符合我国当下生态文明建设发展主题。如何构建石墨烯绿色、生态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笔者基于循环经济进行了煤化工拓展石墨烯产业链的构建,希望能够为产业管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基于DEA(数据包络模型)对甘肃民勤县红沙岗工业集中区产业链的构建进行了定量优化研究。从发挥当地煤炭资源优势出发,构建了煤-焦炭、煤-甲醇、煤-兰炭-电石和煤-甲醇-二甲醚4条循环经济产业链,选择主要原辅材料消耗和污染物产生量作为投入指标,产值和规模作为产出指标,判断产业链的DEA有效性。结合产业政策要求及集中区重大资源和环境制约因素后,综合确定出适合集中区发展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和适度的产业规模。结果表明,120万t/a的煤-兰炭-电石产业链为优先发展的产业链。  相似文献   

3.
浑南新区拟用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的理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为切实做好新区创建环保样板城循环经济试点工作,将发展循环经济的观念注入全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之中,从根本上解决浑南新区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尖锐矛盾,协调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发展。以园区内主导优势产业的物质、能量的资源化利用为基础,以生态产业链为主线建立园区的生态工业,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大力推进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4.
国际产业转移,是指产业在国与国之间的移动,它主要通过资本的国际流动和国际投资来实现.一般认为,国际产业转移会带来优化效应、扩大效应、发展效应.具体来说,是可以提升产业结构、技术构成和企业规模;可以扩张经济总量,提高就业率,解决资源闲置和效率低下的问题;可以扩大出口,提高地区经济和国际化水平.也有人认为国际产业转移是发达国家或地区将产业(主要是制造业或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次发达国家或地区以及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带动这些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5.
根据工业生态学原理,以新疆沙雅县为例,通过分析当地棉花产业的发展现状,研究构建了沙雅县棉花生态产业链,对于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晶 《环境保护科学》2017,43(1):111-113
目前,生态文明视角下县域经济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着工业化快速发展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局面,面对新的挑战,一方面必须大力发展县域绿色经济、建立县域生态消费保障机制;另一方面要转变传统产业发展模式,通过以产业结构重组实现产业结构生态化,推进生态产业发展,从而创造出一种由生态产业支撑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循环经济是在经济发展中遵循生态学规律、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发展模式;在县域发展循环经济,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调整县域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未来我国县域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8.
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工业共生网络是生态工业园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内容。本文以铜陵循环经济工业试验园为例,开展了工业共生网络构建的实证研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试验园建设背景和产业现状分析;(2)生态产业链(硫化工产业链、冶金产业链、纺织服装产业链、铜延伸加工产业链)的构建;(3)各产业链间在物质、能量和水层面上的耦合共生。最后,从参与共生企业的所有权关系和网络构成方式两方面,对试验园工业共生网络模式的优缺点进行了讨论,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构建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探讨构建工业园区的生态产业链的各项环节,动员和组织生态产业链构建,对工业园区进行调查现状,诊断产业链;优选出以"关键种企业"为核心的主导产业链,进行工业代谢分析,引入补链项目,拓展主导产业链,并在产品、企业和园区三个层次规划建设,构建其生态产业链;配套生态产业孵化器、信息系统和废物资源化中心等生态产业链的支持系统,为我国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提供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10.
生态工业是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和生态经济学原理,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模式,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压力,使人类社会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生产组织方式。介绍了区域光电产业按照生态经济学原理发展的必要性,并从产业链和废物代谢链两方面探讨了生态工业链的构建。  相似文献   

11.
在全面分析农村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危害,阐述农村循环经济内涵、特征的基础上,研究并设计出了减量化技术等四种农村循环经济产业链减排技术,提出并建立了以沼气为纽带资源利用型等八种循环经济产业链推进农村减排发展模式。通过农村循环经济产业链模式的推广运用,不仅可以使农村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废弃物实现资源化并得到充分利用,减轻农村环境污染,还从根本上改变农村环境脏乱差现象,而且可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是推进农村污染减排建设生态文明和实施农村可持续发展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2.
产业生态链构建研究 --以大连市旅顺口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旅顺口区是大连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构建旅顺口区的产业生态链,合理安排其产业结构,是“大大连”建设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文章首先对生态产业链概念、层次及其构建原则进行阐明和论述,在此基础上,应用产业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大连市旅顺口区产业现状,并构建旅顺口区产业生态链,为大连市旅顺口区的生态工业园建设提供理论依据,为大连市的循环经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工业园区是我国社会经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构建生态产业链,优化其产业结构,对所在区域社会、环境和经济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以杭州萧山临江工业园区为例.根据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进行临江工业园区生态产业链的初步设计,提出建设生态工业园区还应实施的手段和保障措施,从而达到物质和能量的充分利用和对环境负面影响的最小化。  相似文献   

14.
煤炭工业企业循环经济产业链设计与环境效益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在工业企业层面上,运用循环经济原理构建企业产业链,并分析了循环经济和环境效益之间的关系。在循环经济产业链的设计基础上,模仿生态系统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提出了以“焦炭”为主要种群的煤炭资源深加工和废物综合利用的企业产业链模式,并进行了实例分析,最后指出了进一步实施循环经济的方向。研究结果表明,产业链是连接循环经济和环境效益的桥梁,因此工业企业按循环经济原则构建产业链,可以调整企业的产品结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降低企业污染防治费用,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5.
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构建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是转变传统农业线型经济发展模式、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在查阅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回顾了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内涵、特征、形成机制、空间布局,以及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构建对传统农业的改造和效益提升。研究表明:共生关系、经济利益的驱动、对生态效益的追求、政府的引导和激励及技术的支持和保障5个因素促进了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形成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在空间上的布局表现为企业、园区和区域3个层次通过构建区域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网,实现农户与企业、城市与乡村、农业与其他产业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促进区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构建能够有效提高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增强农业产业竞争力。今后应该从丰富生态产业链的形成机制、运行效率和空间布局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对循环农业生态产业链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汶川大地震后什邡市已经进入了灾后重建的重要阶段。这次地震打乱了原有的产业结构体系,给什邡市的三次产业带来的损失是巨大的,因此灾后什邡市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基于网络分析的产业结构调整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契机,使什邡市从核心企业的产业网络向循环经济模式的产业网络转变。  相似文献   

17.
孝义市焦炭产业在规模不断壮大的同时,面临着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应用代谢分析方法对产业链中主要元素碳和元素硫进行代谢分析,找出元素代谢关键环节,为焦炭产业生态链设计提供依据.在此基础上,依据循环经济理念和工业生态理论构建出孝义焦炭产业生态工业网络体系,指明孝义焦炭产业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基于关键种理论的孝义生态产业链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关键种概念的基础上,提出了关键产业的概念,总结了关键产业在生态工业园中发挥的作用和特点,并以关键种理论为指导,构建了以炼焦行业为关键产业的孝义生态产业链。  相似文献   

19.
金凤君  高超 《环境保护》2013,(18):28-31
从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两方面分析了西北地区产业发展的现状特征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针对重点区域的重点产业从促进产业集聚优化空间布局、建设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控。为西北地区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提供政策建议,促进该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兴隆庄煤矿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构建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兴隆庄煤矿具有发展循环经济较好的产业链雏形,在副产品和废弃物的交换、能量梯度利用以及基础设施共享等方面初具规模,在不断完善现有的生态产业链的基础上,运用技术手段对传统生产环节和工艺进行更新改造,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延伸产业链,提高了整个矿区的经济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