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淀山湖水华高发期浮游植物群落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2009年5~10月淀山湖浮游植物数量和种类的观测结果,对水华高发季节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特点及优势种交替过程进行分析,初步探讨这一时期浮游植物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这一时期浮游植物主要由蓝藻和绿藻组成,蓝藻在密度上、绿藻在种类上占优势.水平分布上,西部和西南部的蓝藻密度值和种类数较高.总密度最高峰出现在9月,其值为23.40×107cells.L-1,其中蓝藻数量占90.3%,各样点间总密度差异显著(ANOVA,P<0.05).优势种在调查期间存在明显的交替现象,蓝藻门微囊藻属(Microcystis)藻类逐步成为优势种并形成水华.水温与pH是影响水华发生的重要环境因子,微囊藻受风向影响容易向下风向水域聚集形成水华.淀山湖中部和西部的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差,水华暴发时,全湖多样性指数降低,群落结构趋于简单.  相似文献   

2.
应用生态动力学模型评价上海淀山湖富营养化控制方案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年来,由于淀山湖入湖河流和环湖污水排放,淀山湖水质严重富营养化,夏季高温季节蓝藻水华时有发生。基于最近开展的比较系统的大规模水文、水质、生物同步监测和底质氮磷营养盐释放通量实验,进行入湖氮磷营养盐通量计算分析。通过建立淀山湖水动力一生态动力学耦合模型,利用同步实测和历史资料进行水动力模型和生态动力学模型的率定验证,模拟典型风场作用下的淀山湖三维流场特征;利用生态动力学模型系统研究淀山湖氮磷营养盐和藻类的时空变化和演替规律,初步掌握淀山湖的富营养化过程;综合评价了污染负荷削减、水力调度(水体停留时间)等措施对控制淀山湖富营养化的作用,明确磷是淀山湖藻类生长的关键营养盐限制因子。模型预测结果表明,磷负荷削减50%以上才能使淀山湖夏季蓝藻生物量开始下降;削减90%以上的营养盐负荷才能有效抑制蓝藻水华;水体停留时间的长短是藻类是否过度繁殖的重要条件,加大引水流量,减少淀山湖水体停留时间是有效控制蓝藻水华的重要途径;目前阶段,与控制营养盐负荷(50%)相比,增大引水流量可以更有效地降低蓝藻暴发时的生物量。  相似文献   

3.
淀山湖氮磷营养物长期变化规律及其对藻类增长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入认识淀山湖生态环境状况,从淀山湖20a的监测数据和藻类增长潜力试验(AGP)的试验结果入手,结合20a的遥感影像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法、方差分析、概率分布和箱线图等描述统计方法,分析了淀山湖氮磷营养物的长期变化规律及其对藻类演替和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从1985年第1次大规模藻类水华算起,经过15a的营养物积累,在1999~2000年之间,淀山湖由中度富营养化湖泊逐渐转化为重度富营养化湖泊;1999年之后淀山湖水体氮磷营养物大量聚集,叶绿素a水平迅速提高,分别以1999年前速率的2.25、6.67、3.40倍上升.其中以磷的上升速率为最快;透明度则以平均每年递减5cm的速度下降.藻类群落转化为以绿藻和蓝藻为主,藻类水华的频率为1999年前的2~3倍.当水体TN浓度超过3.5 mg/L时.AGP试验不再有任何显著性反应.氮和铁可能共同限制藻类增长.研究证明,淀山湖已经具备暴发大规模,大面积蓝藻水华的条件,水体TN浓度超过临界值(>3.5 mg/L)的频次越多,淀山湖暴发蓝藻水华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4.
淀山湖富营养化控制的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漪帆  朱永青  林卫青 《环境科技》2009,22(2):17-21,25
针对淀山湖富营养化严重的问题,应用USEPA的AQUATOX模型对淀山湖水体中营养盐时间变化规律和藻类生长演替进行了研究。在对模型率定、验证的基础上.对水力条件、污染源等富营养控制方案的效果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该生态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常规水质和藻类的动态变化;改善淀山湖的水力条件,能有效控制蓝藻水华的暴发;淀山湖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上游负荷;在控磷和控氮的对比上.蓝藻对于控制磷比较敏感。对于淀山湖富营养化的治理应采取控源与生态修复并举的方式,这样有利于有效稳定水质改善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由于淀山湖上游污染负荷以及周边污水的排放,淀山湖已经严重富营养化。通过建立淀山湖生态系统模型,基于大量现场实测数据,对生态系统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并利用生态系统模型对淀山湖N,P营养盐时间变化规律和藻类生长演替进行了系统研究,对各污染负荷削减的富营养化控制方案的效果进行模拟。模拟结果显示:该生态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常规水质和藻类的动态变化;淀山湖污染负荷主要来自于上游负荷,削减上游负荷对水质改善效果明显好于其他污染源削减方案;削减上游负荷95%以上,才能有效抑制蓝藻水华;P对蓝藻生长的控制效果好于控制氮。  相似文献   

6.
基于RVI分区的淀山湖蓝藻暴发期叶绿素a的遥感估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淀山湖为研究区域,利用MODIS数据探讨蓝藻暴发期叶绿素a质量浓度〔ρ(Chla)〕的遥感估算方法.为了提高估算精度,解决蓝藻暴发期因ρ(Chla)差异较大而产生的估测模型的参数适应性问题,引入比值植被指数(Ratio Vegetation Index,RVI)分类法,将RVI>0.95的区域界定为高蓝藻含量水体,将RVI≤0.95的区域界定为较清洁水体,并基于分区分别建立遥感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分区后MODIS数据叶绿素a估测模型能更好地映射ρ(Chla)的变化,基于RVI的分类估算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淀山湖水体蓝藻暴发期ρ(Chla)的估算精度.   相似文献   

7.
淀山湖蓝藻碎屑的好氧降解和营养盐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远军 《中国环境科学》2013,33(11):2047-2052
收集淀山湖的水华蓝藻,经超声波处理后,研究死亡蓝藻的好氧降解及营养盐释放规律.结果表明,蓝藻细胞有机碳的矿化速率为9.415mg/(L×d),有机氮的氨化速率为0.441mg/(L×d),有机磷的降解速率为0.044mg/(L×d),好氧降解将会造成溶解态营养盐的大量释放,降解后硝态氮和正磷酸盐分别比初始值高4.22倍和4.20倍.  相似文献   

8.
淀山湖水环境污染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淀山湖是上海市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也是黄浦江上游的重要水源保护地,其水质、水量状况对上海市饮用水水源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淀山湖水体质量不断下降,2008年,淀山湖水质有了一定程度的好转,特别是湖体氮磷营养物的大幅度减少,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淀山湖富营养化的水平。基于此背景,本文对淀山湖2008年水质状况进行了相关性的研究,为进一步地保护好淀山湖的水质环境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
杜彩丽  杨丽  赵诣  吴晓敏  徐慕  王丽卿  张玮 《环境科学》2019,40(10):4513-4522
淀山湖是上海市最大的淡水湖泊,属亚热带浅水湖泊.于2017年对该湖的浮游动物和水质参数进行逐月调查,并结合浮游植物群落数据,采用多元回归树模型(multivariate regression trees,MRT)和主坐标分析(principal coordinates analysis,PCo A)等方法研究了该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季节差异显著(P 0. 05),但仅在春、夏季节存在空间差异(P 0. 05),其他季节空间差异不显著(P 0. 05).水温、叶绿素a、氨氮以及蓝藻丰度是引起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时空变化的关键性因子. MRT分析表明,当水温13. 07℃时,表现为冬季群落特征,当水温在13. 07~19. 57℃之间时,表现为春季群落特征;当水温≥19. 57℃时,叶绿素a浓度≥9. 03μg·L-1,则为夏季群落特征,而当叶绿素a浓度9. 03μg·L-1时,则表现为秋季群落特征.聚类分析将淀山湖浮游动物群落分成3个空间区域;春季时,当氨氮浓度1. 11 mg·L-1时,上游进水区(区域Ⅱ)浮游动物群落与其他两个区域有显著差异(P 0. 05);而夏季当蓝藻生物量≥2. 58 mg·L-1时,区域Ⅰ的浮游动物群落与其他两个区域有显著的空间差异(P 0. 05).  相似文献   

10.
淀山湖浮游植物数量消长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根据2004年1月~2006年12月逐月测得的淀山湖浮游植物数量,以及水温、风力、透明度、氮磷营养盐、高锰酸盐指数等环境数据,运用Pearson相关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对淀山湖浮游植物数量消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了探讨,以期为有效防治淀山湖藻类水华提供科学依据.相关分析表明,在已处于中-富营养及以上水平的淀山湖...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三角洲湖泊富营养化演变趋势及其调控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随着经济的发展,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富营养化,如蓝藻,水葫芦爆发等问题日趋严重。给该区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本文结合太湖,淀山湖,阳澄湖的多年环境监测资料,探讨了长江三角洲湖泊富营养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湖泊氮磷和耗氧性有机污染物含量逐年上升,每十年水质下降一个级别;局部水域富营养化严重。近15年上升了一个营养级别;富营养化持续加重加剧。继而分析了形成湖泊富营养化的主要污染物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2.
微囊藻粗毒素对大鼠肝细胞DNA合成和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大鼠肝细胞复制期DNA合成(RDS)和程序外DNA合成(UDS)试验,测试了由太湖、巢湖和淀山湖中有毒蓝藻提取的微囊藻粗毒素对细胞中DNA合成和损伤的影响。结果发现,各点样品均可不同程度地促进细胞DNA合成,但未对DNA造成直接的损伤作用。提示这些毒素可能是环境中的非基因毒性促癌物。  相似文献   

13.
淀山湖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淀山湖水生态系统中氮、磷的循环过程与特征,于1990~1995年间在全湖布设的25个样点上调查、测定了淀山湖水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的种类组成、生物量、生产力,以及水质和底质情况;并估算了淀山湖氮、磷的主要输入与输出途径和数量。根据湖中生物体内氮、磷的含量建立了淀山湖水生态系统内氮、磷循环模式。氮、磷输入、输出统计表明,磷基本平衡,氮每年约有117.72t积累在湖中。淀山湖目前仍以有机污染为主,处在中营养向富营养湖泊的过渡阶段。各类水生生物对于维持淀山湖水生态系统的物质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99年5月从哥特兰海盆、波罗的海本体北部和芬兰湾东部采集到的新-旧冰川沉积物中类胡萝卜素色素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其目的在于对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发生在波罗的海的蓝藻赤潮的发生时间及强度做出+个全面的、系统的、历史性的回顾.色素的存在是利用高压液相色谱(LLC)来检测的,检测的主要重点是把色素作为蓝藻赤潮标志物.从三个采样点采集到的沉积物中的色素的含量有明显差异.总的来说,来自于哥特兰海盆的沉积样中色素的含量最高,而芬兰湾东部样品中的含量最低.在三组沉积样中的最上层(0~lcm)是以β-胡萝卜素为主的胡萝卜素.在岩心样品的深层以蓝藻叶黄素与玉米黄素为主.据我们所知,蓝藻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是第一次在波罗的海滨海螺期(Litorina stage)早期的沉积物中被发现.这与沉积物深度相关的色素含量的减少与碳含量的减少是一致的,也和波罗的海蓝藻赤潮发生的强度和时间的历史记录相一致.这一切都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这里很少有蓝藻赤潮发生的记录.  相似文献   

15.
1999年5月从哥特兰海盆、波罗的海本体北部和芬兰湾东部采集到的新-旧冰川沉积物中类胡萝卜素色素的分布情况进行了研究.其目的在于对最近几个世纪以来发生在波罗的海的蓝藻赤潮的发生时间及强度做出+个全面的、系统的、历史性的回顾.色素的存在是利用高压液相色谱(LLC)来检测的,检测的主要重点是把色素作为蓝藻赤潮标志物.从三个采样点采集到的沉积物中的色素的含量有明显差异.总的来说,来自于哥特兰海盆的沉积样中色素的含量最高,而芬兰湾东部样品中的含量最低.在三组沉积样中的最上层(0~lcm)是以β-胡萝卜素为主的胡萝卜素.在岩心样品的深层以蓝藻叶黄素与玉米黄素为主.据我们所知,蓝藻叶黄素和玉米黄素是第一次在波罗的海滨海螺期(Litorina stage)早期的沉积物中被发现.这与沉积物深度相关的色素含量的减少与碳含量的减少是一致的,也和波罗的海蓝藻赤潮发生的强度和时间的历史记录相一致.这一切都表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在这里很少有蓝藻赤潮发生的记录.  相似文献   

16.
淀山湖浮游植物功能群演替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杨丽  张玮  尚光霞  张军毅  王丽卿  魏华 《环境科学》2018,39(7):3158-3167
淀山湖属亚热带浅水湖泊,是上海市重要的水源地之一.为了解该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逐月对浮游植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淀山湖浮游植物可划分为26个功能群,其中15个功能群(B、C、D、F、G、H1、J、Lo、M、MP、P、W1、W2、X1和X2)为该湖的优势功能群.2015~2016年淀山湖优势浮游植物功能群呈现明显的周年演替特征,2015年为D/C→Lo/C/MP→MP/J/P/W1→P,2016年为P→W2/Lo→W2/G/M/H1→P.利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探讨淀山湖浮游植物功能群与环境因子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位波动(WLF)、溶解氧(DO)、水温(WT)、总磷(TP)、电导率(EC)、透明度(SD)和总氮(TN)是影响淀山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主要环境因子,其中氮磷营养盐和水位波动对淀山湖浮游植物功能群的影响应该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17.
淀山湖浮游藻类群落的早期增长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程曦  李小平 《环境科学》2011,32(11):3215-3222
对2004~2009年淀山湖浮游藻类群落生物量[以叶绿素a(Chla)表示]随时间的变化进行了数学模拟.模拟结果表明,Logistic增长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淀山湖浮游藻类群落春季和夏季的早期增长.一般说来,淀山湖春季以硅藻和绿藻为主的浮游藻类群落于2月下旬进入指数级增长,到3月上旬浮游藻类密度已经达到始盛点的2倍,浮游...  相似文献   

18.
编辑同志: 不久前,上海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作出了“严肃处理违反环境保护法的单位的决定。”这个决定本着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原则,提出,对上海市广播电视工业公司、青浦县西岑乡工业公司、淀山湖大观园、淀山湖酒厂等单位违反环保法规的行为依法制裁的处理意见。我们认为,执法部门应认真贯彻执行这个决定。值得人们深思的是,为何在普法教育广泛开展的今天,一些单位明知法律已有明文规定,却不遵照执行,甚至故意违法呢?我们从上海市广播电视工业公司与青浦县西岑乡违法事件的发生过程中,是可以得到一些启示和教训的。  相似文献   

19.
淀山湖沉积物碳-氮垂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经过一系列污染治理措施,淀山湖的营养水平持续下降,但每年仍有不同程度的蓝藻水华暴发,严重影响其作为水源地的安全性。为了进一步探讨淀山湖水质改善策略,本研究对淀山湖沉积物营养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了淀山湖沉积物碳、氮分布特征及垂直变化规律,并用沉积物肥力评价了淀山湖沉积物营养程度。结果表明,淀山湖沉积物营养盐存在明显的富集作用,二十多年来沉积物碳、氮含量大幅上升,表层沉积物均属于重污染状态。空间分布上,沉积物营养盐北部高,南部低,北部样点大部分属于重污染状态,南部样点基本属于中污染状态。垂直分布上,受航道回淤与北部围网养殖影响,部分样点营养盐垂直分布规律不显著,其他样点均表现出随深度增加营养盐显著降低的趋势。除出水口D1样点外,淀山湖有机质与TN表现出显著的同源相关性,表明有机质是淀山湖内源负荷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20.
以太湖蓝藻高发区的浮标站及蓝藻水华遥感监测结果为基础,分析探讨太湖遥感可测性蓝藻水华与水温、蓝藻密度、风向、风速等因素的相关性以及近年来蓝藻水华发生频次变化。结果表明,太湖蓝藻水华高发区遥感可测性蓝藻水华发生的有利条件为水温15~35℃、蓝藻密度200×104~1 300×104个/L、风速1.5~4.5 m/s、风向90~225°,最有利的条件为水温25~30℃、蓝藻密度500×104~600×104个/L、风速3.0~3.5 m/s、风向112.5~202.5°;太湖发生遥感可测性蓝藻水华的临界蓝藻密度为47×104个/L;2008-2013年遥感可测性蓝藻水华的发生次数没有显著降低,发生次数以7-8月份最多,9-10月份次之,其他月份较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