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建筑安全是建筑企业永恒的主题,从已经发生的事故中吸取教训,分析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提出预防事故的对策,尽最大努力避免各类伤害事故发生,是建筑企业、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各级建设主管部门共同的责任。笔者从搜集和整理的七类事故案例入手,依据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分析事故原因,提出预防对策,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2.
黄柏 《劳动保护》2008,(1):72-73
“深刻吸取事故教训,避免同类事故的发生”是事故发生后,人们常说的一句话。但有些单位和领导压根儿就没把事故教训当回事儿,更有甚者,有的单位竟然还能在两年内“前赴后继”,重复发生“一样”的事故。请看下面的几起典型事故案例。  相似文献   

3.
事故通常具有衍生性和传导性,如果事故发生的初期未能得到有效控制,极有可能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造成事故的传播和扩大。由于事故发生的突然性和事故救援的紧迫性,为提高外部支援的效率,高危企业需要得到周边单位的帮助,就近得到支援,为事故应急处置和救援赢得宝贵时间。高危企业与周边单位之间建立应急互助机制,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建筑事故的种类及其成因,以及建筑事故与自然现象和人为因素之间的关系,论证了建筑生产企业中的人因事故是可以预防的,而且通过预测预报、预警预防、应急救援、加固改造等手段,尤其是采取合理规划选址、避开地震发生区进行建设开发等有效、合理的技术措施,自然原因造成的环境类建筑事故如地震灾害等也是可以预防的。无论从建筑事故发生的原因角度出发,还是从建筑事故的性质特点角度出发,建筑事故适合用分析和拓扑理论进行研究,用因子分析法,结合指标分析和拓扑理论,可以得出一切建筑事故都是可以预防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班组是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是企业安全生产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企业管理的最终落脚点,班组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企业各项指标的实现。加强班组建设,全面提高班组成员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规范其操作行为,从根本上杜绝"三违",防止事故的发生是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根本。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建筑事故频繁发生,给国家、企业和个人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也给社会带来了不安定因素。笔者认为建筑事故经济损失的分担不仅是经济、安全问题,也是一个法律问题。在事故发生后不仅要查清人员的伤亡情况、事故经过、原因分析、责任人处理、人员教育、措施制定、事故经济损失,还要弄清法律问题,要依法问责或依法问罪,也是行政法律问题,依法行政处罚和处分,还是民事法律问题,依法承担民事赔偿。笔者认为企业最好采用保险和非保险转嫁方式把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转移出去,减轻自己的负担。只有在找不到其他更好的处置方法,或是为了经济上的节约而并不影响自身的财务稳定且有控制风险的能力,或不知道风险的存在,或虽知风险存在,但由于预测失误、忽略而导致损失,才自己承担。当事故发生后要通过法定程序来确定的建筑事故经济损失是由保险公司、合同另一方和企业分担。  相似文献   

7.
施倚 《劳动保护》2012,(9):112-112
我单位近来发生两起事故,均为单位职工间互相帮忙导致受伤。  相似文献   

8.
2009~2013年我国粉尘爆炸事故统计分析研究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基于2009~2013年我国粉尘爆炸事故统计数据,从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发生区域、企业经济类型、事故发生原因等方面对粉尘爆炸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干燥季节是粉尘爆炸事故的多发期;金属粉尘,尤其是镁铝粉尘是粉尘爆炸事故的主要类别;生产场所环境不良是导致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从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加强安全监管、加强法规建设和安全培训、严格追究责任等方面提出了预防和控制粉尘爆炸事故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现如今,人们对“责任书”这个名词已不陌生了。就拿安全生产责任书来说吧,许多企业、部门和单位在每年、每季度甚至每月的一定时候都要签订。而且往往是层层签、面面签,有时甚至人人签。即使如此,细心的人仍会发现,某些企业、部门和单位并没有因为签订了安全责任书而杜绝事故的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高云飞 《安全》2011,32(12):43-44
《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493号令,以下简称493号令)的出台是我国贯彻依法治安、重典治乱,建立规范的安全生产法制秩序的一个重大举措。同时,493号令提出了一个创新性的法律概念——事故发生单位。该条例中共有20次提到事故发生单位,然而,事故发生单位的概念在条例释义中未见有正式的词条解释。  相似文献   

11.
(一)事故的概念是指人们在为实现有目的的行动过程中,由不安全的动作或不安全的状态引起的、突然发生与人的意志相反而未预料到的意外事件.会造成人员伤亡、职业中毒、财产损失和重大影响,人的行动暂时或永久性地停止.生产中断。通常指生产经营单位职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急性中毒事故。即职工在本岗位劳动.或虽不在本岗位劳动.但由于生产经营单位的设备和设施不安全、劳动条件和作业环境不良、管理不善.以及生产经营单位领导指派到单位外从事单位活动,所发生的人身伤害(轻伤、重伤、死亡)和急性中毒事故。  相似文献   

12.
资讯信息     
《安全与健康》2007,(8):23-24
安监总局: 事故单位影响调查罚款上限为500万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罚款处罚暂行规定》17日公布,对事故发生单位和主要负责人如何处以罚款进行了细化。  相似文献   

13.
建筑施工安全简介: 近年来,建筑施工单位的伤亡事故频频发生。据统计,2003年1~6月份,全国建筑施工单位共发生伤亡事故519起,死亡582人,重伤68人;与2002年同期相比,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上升24.5%和20.7%,百亿元产值死亡率为7.35。1993年至2002年10年间,全国建筑企业死亡人数统计如表。三大保障体系: 建设项目要实现安全施工,需要建设单位、建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三方  相似文献   

14.
《安全与健康》2007,(6):25-25
国务院日前颁布了《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该条例为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工作提供了明确的操作规程,规定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的,对事故发生单位可处2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罚款.  相似文献   

15.
近日。东台市就安全生产事故报告工作专门发出通知,从严落实事故报告职责。一,进一步明确各类生产经营单位事故报告的法律职责。各镇、各部门、各单位在事故发生时。必须立即电话报告市政府或市安监局,并及时、准确、全面地将事故情况书面上报。二、进一步明确各镇、各相关部门事故报告的法律职责。要求各镇、各有关部门对管辖范围内所有各类生产事故。不管人员伤亡程度轻重、财产损失多少.都要依法立即上报。三、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的事故统计报告工作职责。要求公安部门在每月月底前将道路交通、  相似文献   

16.
事故概况杭州市某单位2007年3月发生了一起电梯夹人致伤事故。事故电梯为一台杂物电梯,型号为TWJ500/0.35,由有资质单位于2003年安装,且该资质单位一直承担该电梯的维保工作。事故经过大致如下:该单位使用人员在地下层楼处搬运货物进入轿厢内(厅门处于打开状态)时,电梯突然启动,搬运人员慌乱之中往外  相似文献   

17.
6月份是“安全生产月”,石油石化系统内各地各级单位、部门都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安全月”活动。但笔者在因公出差途中路过系统内一些单位随机采访时,发现一些企业、部门在安全生产上普遍存在着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发生一起安全生产事故时,仅重视对事故本身就事论事地总结教训,却忽视了对其他事故征兆和隐患进行排查。这就像补衣服,  相似文献   

18.
施倚 《劳动保护》2008,(8):113-113
编辑同志: 我单位将部分车间承租给其他单位,该单位用于从事危险品的生产。请问:一旦发生事故,我单位负什么责任?佛山 刘岩  相似文献   

19.
从近年来发生事故的矿井看,有些矿井并非是证照不全或者明令取缔的非法矿井,他们往往头顶着无数的光环,挂着“安全生产先进管理单位”的桂冠,还有的是安全生产周期相对较长的单位,这样的矿井在人们的心中,特别是在煤矿安全生产监督和管理部门心中,是放心单位、信得过的单位。这些矿井发生事故说明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省安委办主任、省安监局局长徐郭平在4月17日召开的省安委会部分成员单位会议上要求,各地、各单位要切实做好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送工作,要进一步完善信息报送机制,要建立健全信息调度工作责任制,要确保在第一时间上报事故信息。徐郭平指出,各地要切实落实好所属辖区的县(市、区)、乡镇、村及生产经营单位的调度值班工作,对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凡发生迟报、瞒报、漏报的,将严肃追究责任。徐郭平强调,发生较大以上事故和社会影响重大的事故,各地接报后须立即进行电话报告并后补文字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