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湖引水前水体质量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1985年2月~1986年2月一个水文年杭州西湖水体质量系统调查结果,对引水前西湖原水体质量及西湖水体前期治理工程所取得的效果,从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进行评价,既科学地描述了西湖水体质量现状,又为评价钱塘江引水工程效益提供前期背景资料。  相似文献   

2.
西湖引流钱塘江后浮游动物的年平均数量(1214个/升)比引流前减少了73.4%,即降低了悬浮于水体的生物密度,相应地提高了西湖水体的透明度(比引流前提高了9.1cm)。轮虫类在夏、秋季的密度高于冬、春季,作者认为引流入湖的适时季节应放在夏、秋两季,增加引水量,以冲淡较浓密的生物数量,从而来提高湖水的清晰度。研究表明进水区小南湖的生物量较低(51μg/l),其透明度较高(77.3cm),而出水区少年宫湖区的生物量较高(332μg/l),其透明度则较低(43.7cm),说明各区受益的程度不同。文中建议应多方位的布设引水入湖的湖口,使引入的优质水匀布全湖。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城市重污染河道不同治理阶段中水质变化和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特征,于2016—2017年对江苏省宜兴市临溪河进行了工程改善和水生植物恢复两个阶段的治理,并对各阶段治理后河流中的水质及浮游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阶段水体中高锰酸盐指数、氨氮、TN和TP等基本显著降低。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种类、多样性显著提高,轮虫的变化最明显。水生植物恢复后,轮虫优势种由工程治理阶段的角突臂尾轮虫(Brachionus angularis)、壶状臂尾轮虫(Brachionus urceus)等耐污种转变为了寡污的针簇多肢轮虫(Polyarthra trigla),同时出现了腔轮虫(Lecane spp.)和鞍甲轮虫(Lepadella spp.)等清洁水体指示种。根据Margalef指数进行评价,水生植物修复后水体更接近寡污水体,这与水生植物能极大提升水体透明度和DO,为浮游动物提供更多生态位有关。因此,虽然重污染河道治理不同阶段均可显著改善水质,但水生植物恢复对提高浮游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构建水生生态系统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西湖引流钱塘江水9年后的水质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西湖引水工程于1986年9月30日建成通水,日取水能力为30万t,9年中共为西湖引入16192万m~3清澈的钱塘江水,引水量是西湖蓄水量的1846倍.对于引水后的西湖水体,已经在浮游藻类、西湖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效益、杭州西湖引水工程效益及配水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但对西湖引水9年后水体的理化特性和引水效果的调查研究还较少,为此本文就西湖引水9年后主要湖区的透明度、耗氧量、浮游植物总量、氮、磷和叶绿素等水质指标的年周期动态变化进行了系统的调查.  相似文献   

5.
选取贵州草海重污染湖区,利用改性粘土钝化剂开展底泥原位钝化技术示范,对示范区内外主要水质参数、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等进行了对比监测与研究。结果表明:示范工程实施一年后钝化区水体氨氮(NH_3-N)和总磷(TP)含量分别降低至对照区的29%和23%,水体溶解氧含量达9 mg·L~(-1)以上,透明度显著增加;钝化区水体藻类总丰度降低40%以上,蓝藻所占比例大幅下降;钝化区沉水植物生长繁茂,水体自净功能明显增强,已形成草型清水生态系统。钝化区与对照区水体浮游动物、底栖水生生物种群及丰度无显著变化,表明钝化剂未对动物生长造成不良影响;原位钝化技术具有快速提升水体透明度和溶解氧含量、抑制底泥污染物释放、降低水体营养盐含量及抑制藻类生长等特点,且实施方便、成本低廉,在湖泊底泥污染治理和水体富营养化防治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2017年对西湖9个点位的底栖动物进行季度调查,共采集到3门7纲25种底栖动物。底栖动物年均密度为280.3个/m~2,主要类别为水生昆虫、寡毛类、软体动物,优势种为羽摇蚊(Chironomus plumosus)和圆田螺(Cipangopaludina)。空间分布上,不同湖区的底栖动物组成存在不同,在主湖区(少年宫、外湖心)底栖动物主要为水生昆虫,摇蚊幼虫为绝对优势种,而湖西区(西里湖、茅家埠、金沙港、乌龟潭、浴鹄湾)底栖动物主要为软体动物。季节变化上,底栖动物密度分布为冬季秋季夏季春季。寡毛类全年采样出现频次较低,作为耐污染种,这表明西湖水环境质量变好。西湖的Shannon-Wiener生物多样性指数(H’)年均值为1.27,西湖水质为轻污染,其中茅家埠、金沙港和乌龟潭点位H’较高,与所在湖区生长大量沉水植物,生境更加稳定有关。H’与加权营养状态指数(TLI(∑))在对西湖个别点位水质评价结果上存在差异,鉴于西湖底栖动物生境易受外界影响导致群落波动较大,因此认为TLI(∑)的评价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7.
西湖自1981年开始引入钱塘江水。1981年引入水量为830万吨,1982年为678万吨,1983年3月止为64万吨。引流的目的,除补给西湖水源不足外,主要在于稀释西湖水质使之更适合风景湖泊的要求。在引水前的1978年19月——1980年12月,我们对西湖水体进行了浮游  相似文献   

8.
自一九七八年一月份以来,杭州市卫生防疫站和杭州大学地理系协作,开展了对西湖水体保护的研究。工作重点放在基础研究上。为有计划地开展湖体本身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9.
杭州西湖,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的污染物不断增多。近年来游客与日俱增,提高和改善西湖的湖水质量极为迫切。西湖水体表面油等污染物目前是采用人工用网斗捞取的,此法工作量大,清理也不彻底,尤其对于油类和微小尘灰的污染,更难以奏效。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对西湖湖面油污染的处理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2013年9月对邛海进行了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水质调查。结果表明:(1)邛海优势浮游植物有5门16种,优势浮游动物有4大类7种,优势底栖动物3大类6种,分别以具星小环藻(Cyclotella stelligera)、毛饰拟剑水溞(Paracyclops fimbratus)、克拉伯水丝蚓(L.claparedianus)为常见种。(2)浮游植物种类与生物量上升,水生态系统发生变化。优势藻类向绿藻转变,由清水性种类向喜营养性种类演替,喜高营养盐耐污物种容易采集,底栖动物中普遍性检出耐污性强的克拉伯水丝蚓。(3)邛海湖区处于中营养水平,存在一定的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   

11.
杭州西湖系世界闻名的游览湖泊。其流域面积为27.25平方公里,水面面积为5.66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80米,总蓄水量为1042万立方米。由于近几十年来周围建造了不少旅馆、疗养院、医院、甚至工厂,这些单位的污水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西湖,使西湖水质一年年恶化,整个湖泊都处于严重富营养化状态。近年来,由于中央、省、市领导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防治措施,对改善西湖水体富营养化收到一定效果,从1980年以来,水质理化状  相似文献   

12.
西湖北里湖沉积物磷形态分布及其与间隙水磷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西湖是典型的富营养化浅水湖泊。经过环湖截污等工程措施,影响西湖的外污染源得到有效的治理,但西湖仍处于富营养化状态。在外污染源得到控制后,富含营养盐的沉积物成为西湖水质改善的主要限制因子。通过研究西湖北里湖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和丰度、间隙水磷含量垂向时空分布特征,分析沉积物磷形态与间隙水磷含量的相关性,探讨内源磷对西湖北里湖营养盐的贡献作用。结果表明,北里湖沉积物中活性磷含量较低,不同磷形态及其含量在垂向上呈现一定的波动,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规律。间隙水总可溶性磷(TDP)和PO34-含量随沉积物深度的变化不明显,但其含量总体在垂向上都有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与沉积物中各形态磷均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因此,沉积物磷对水体富营养化具有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水体时 ,会导致地面水体严重污染。受污染水体的水质恢复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 ,它们能控制水体外源性和内源性污染物的排入量、人工强化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 ,以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提高溶解氧浓度 ,恢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4.
一、生物与水体自净海洋、湖泊或河溪、塘堰内,都生息着无数的生物——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它们能够通过生命活动对许多水污染物进行附聚、吸附、吸收和分解,引起生态学上的物质循环,使污染物在数量和质量上发生根本的变化,确保了水体的洁净.如对北京某河段曾进行过一次酚、氰河流自净的有趣调查,  相似文献   

15.
受污染水体的水质恢复方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大量未经处理的污水排入水休理,会导致地面水体严重污染。受污染水体的水质恢复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它们能控制水体外源性和内源性污染物的排入量、人工织经水体自身的净化能力,以降低水体中污染物的浓度、提高溶解氧浓度,恢复水生生物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玄武湖蓝藻水华应急治理成效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2005年9-10月间,以粘土法为主,对玄武湖蓝藻水华进行了应急治理。经监测表明,应急治理有效抑制了蓝藻水华,湖区景观明显改善。形成蓝藻水华的微囊藻,各湖区下降幅度大于95%。综合污染指数、富营养化程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水体透明度提高0.14m,水质化学耗氧量、高锰酸盐指数、总磷浓度大幅降低,但生态补水主要流经区域pH无明显改善,各湖区总氮超标率有所上升。浮游植物数量下降93%,浮游动物种群数量上升47%,底栖动物种类数量无显著变化。相对静止水域细菌总数持平,生态补水流经区域细菌总数下降幅度较大。治理期间未发现大型水生植物、鱼虾批量死亡。沉积物中,铜、铅、砷含量无明显差异,汞含量升高,但低于往年监测水平,有机质略有升高,总磷含量有较大幅度上升。  相似文献   

17.
鲢鱼放养控制北京城市河湖水华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利用鲢鱼控制北京城市河湖水华的试验研究,通过不同放养密度(0、17、51和103 g/m3)的现场围隔试验,对鲢鱼放养对水体水质和浮游生物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鲢鱼放养使有鱼围隔中浮游生物量极低,从而使浮游植物基本不受浮游动物影响,而直接受鱼类影响;同时,中等密度(51 g/m3)的鲢鱼放养使水华蓝藻和微小藻的生长均得到了有效抑制,使藻类生物量最低.  相似文献   

18.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是古人赞美西湖的诗句.今天,人们把西湖比作祖国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西湖之所以有如此高的盛誉,因为她具有得天独厚、独具风格的自然之美.我国民间很久流传着这样两句话:“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杭州西湖,湖不广,水不深,  相似文献   

19.
多元组合系统净化富营养化水体的示范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杭州西湖上游龙泓涧受到周边茶园面源污染,水体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为解决此问题,基于生物净化技术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思想,开展景观水体的净化处理示范工程研究。该工程根据河道特点,将生态廊道,生物沸石和生态浮床3种技术组合,对水体进行多重净化作用,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多级生态廊道可相对延长水流的流程,尽量减少死水区和短流。生物沸石本身具有物理截留和吸附作用,表面形成的生物膜对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污染物能保持长效和稳定的去除作用。以陶粒为载体,悬挂立体弹性填料的多层次立体生态浮床通过植物和微生物的共同作用对水体进行生态修复。结果表明,该工程净化效果良好,对水体中的COD、TP、TN、NH_4~+-N、NO_3~--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4%、46.24%、31%、24.43%、13.42%,达到示范工程的预期目标,并且夏季的处理效果高于冬季,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硫酸盐还原菌的污染与防治方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硫酸盐还原菌 ( Sulphate-Reducing Bacteria,简称SRB)是一群严格厌氧的异养型微生物 ,其分布遍及全球 ,主要存在于水体的深部和浅部、下水道和油田等处 ,它们与石油、煤炭矿藏有关 ;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广泛分布及其特殊的代谢活动对人类环境和国民经济产生明显的影响 ,人们对此越来越重视 ,对 SRB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在环境科学的研究中 ,SRB在水处理 (特别是厌氧处理工艺 )中的应用已有报道[1 ] ,而对 SBR引起的污染与防治办法却鲜见报道。本文拟对此进行介绍。1 对水体的污染与防治1 .1 对水体的污染SRB对水体的污染是由有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