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环境中的汞以不同的形态而存在.形态不同其毒性也有差异.众所周知的“水俣病”,是因毒性很强的甲基汞中毒造成的.其次金属汞和二价汞也是有毒的.这些不同形态的汞,在一定的生物、化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为此研究水体中二价汞、甲基  相似文献   

2.
难驾驭的污染者汞,又叫水银,比重13.6,是唯一在常温下呈液态的金属。它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金属汞、无机汞、有机汞等等,其中以有机汞的毒性最大。比如甲基汞,每人平均每天的食用量只要超过三十分之一毫克,就会造成积累性中毒。  相似文献   

3.
汞分析现状     
汞污染已遍布全球。环境被汞污染后会产生持久的、具有高毒性的有机汞(以甲基汞为主),它对人类健康的危害远较无机汞大。因此,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汞分析的文献报导已从测定总汞转向既测定无机汞又测定有机汞。本文对近几年来国内外关于水样与标样的保存、痕量无机汞和有机汞的寓集及测定方法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4.
汞及其化合物是环境监测中重要项目之一。在环境监测中,除测定总汞外,还需测定甲基汞,因为甲基汞毒性大,排泄慢,能引起中枢神经损伤和先天性水俣病。常用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总汞,用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汞,前者仪器简单、操作方便,也可测定有机汞,但不能区别有机汞化  相似文献   

5.
汞是一种毒性较大的重有色金属,而在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中,其用途仍较广泛。据调查,世界上约有80种工业产品使用汞作为原料或辅助性材料,每年人为地投入到环境中的汞量有五千吨以上,这就不能不高度重视汞污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6.
以山西某钢铁厂各工艺单元产生的固体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实验对比研究的方法,测定汞的分布特征及其浸出毒性。结果表明:(1)汞的最优推荐分析方法为DMA-80或Lumex RA-915+汞分析仪直接测定汞含量较低的烧结钢渣、高炉渣及转炉渣,微波辅助酸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间接测定汞含量较高的除尘灰和粉煤灰,可以提高数据的精确度和可信度。(2)除尘灰及粉煤灰中汞浸出质量浓度分别为0.25、0.12 mg/L,超过《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 5085.3—2007)限值(0.1mg/L),因此除尘灰和粉煤灰属于危险固体废物,应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后综合利用;烧结钢渣、高炉渣及转炉渣属于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可安全无害堆放或使用。  相似文献   

7.
汞是中国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常见的重金属污染物,汞的常见形态包括单质汞、无机汞和甲基汞。比较了不同形态的汞及其化合物在物化性质、环境行为、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上的差异,还以美国、英国为例,探讨了针对不同形态的汞分别制定土壤环境限值的方法。最后指出,中国现有的土壤环境质量相关标准以及污染场地风险评估导则中均尚未区分汞的形态,仅给出总汞含量的限值。因此,在未来的相关标准制定中,应考虑按汞的各种形态制定不同的标准,这将更有利于客观准确评价工业污染场地土壤中汞的污染程度和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8.
《环境污染与防治》2008,30(3):106-107
科学家现在用新手段追踪环境中的汞,它们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汞稳定同位素分配。鱼类汞污染是一个全球范围的人群健康威胁,因为积聚在鱼中的甲基汞毒性非常大。但是由于汞通过大气输送分布到全球,所以难以区分当地源和全球源,也难以区分自然源和人为源。  相似文献   

9.
COD试验需用银盐和汞盐。COD废液排入下水前必须除去金属汞。金属汞进入食物链后,蓄积十分迅速,对鱼和野生生物毒性很大。为去除各种废液中的汞,美国环境保护局介绍了一个由Robert, A.(Taft水研究中心)设计的方法。该法不需要回收室(无论是银还是汞),但效率低,运转费用昂贵。本研究旨在根据上面提及的问题,探索银和汞回收利用的可能性,本方法的应用范围相当广泛。用本方法可以提取、提纯和重新使用各种废水中的银和汞。  相似文献   

10.
汞是常温常压下唯一以液态存在的金属,由于其高挥发性和剧毒性,排放到环境中容易造成严重的污染。而且,长期暴露在汞含量超标的环境中对人体具有极大的伤害。主要综述了当前应用吸附法治理气体、水体和土壤中汞污染的研究进展,并指出生物吸附技术是今后治理重金属污染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热解吸对污染土壤中不同形态汞的去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贵州省万山矿区的汞污染土壤样品进行不同形态汞的热解吸去除行为研究。研究了热解吸过程中∑Hg的去除效果及动力学,以及温度和时间对污染土壤中不同形态汞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热解吸修复技术可有效去除土壤中的汞,土壤中∑Hg的热解吸过程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固定热解吸时间在10 min时,随着热解吸温度的升高,土壤中水溶态汞、盐酸溶态汞和碱溶态汞含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趋势,王水溶汞和盐酸溶态汞始终呈现下降趋势,说明不同形态的汞之间发生了转化。热解吸温度为250℃时,随着热解吸时间的增加,环境风险大的水溶态汞、盐酸溶态汞、碱溶态汞和硝酸溶态汞的去除率大幅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损失较少,说明在低温下,延长热解吸时间,对生物毒性强的形态汞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且此温度下处理后的土壤更容易恢复农田耕作。  相似文献   

12.
自从五十年代日本发生了“水俣病”后,对于汞污染环境及其在环境中迁移、转化和生物富集等问题,引起了世界有关部门的共同关注.汞在水中,迅速为悬浮颗粒所吸附而沉降到底质,经微生物甲基化作用,变成毒性更强的甲基汞.再通过水生食物链的生物学放大作用,使受汞污染的水域中的  相似文献   

13.
《固体废物浸出毒性浸出方法水平振荡法》(HJ 557—2010)中规定的固体废物中各形态汞的逐级化学浸提周期较长,制取浸提液时的浸提时间为搅拌后恒温振荡8h,静置16h。对美国环境保护署提出的相关方法(US EPA Method 7471B,固体和固体废弃物中汞的测定(冷原子蒸汽技术))进行了改进,将水溶态汞、酸溶态汞测定的浸提液制取时间设定为搅拌后恒温振荡30min,静置2h(其他2种形态汞测定时未做优化),采用优化的化学浸提法来测定2种造纸白泥样品中不同形态汞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按照国标方法和优化方法测得的浸提液中水溶态汞、酸溶态汞含量的偏差均小于6%,在可接受的范围(小于10%)内,优化方法的测定结果可靠;不同种类的造纸白泥中各形态汞的分布趋势是相同的,含量分别为水溶态汞酸溶态汞过氧化氢溶态汞残渣态汞;2种造纸白泥样品中所含水溶态汞的比例均较高,这也为造纸白泥的安全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4.
燃煤飞灰中高度富集了痕量元素汞,而汞具有易挥发特性、较强的毒性和不易降解等特点,在粉煤灰的利用过程中汞极易逸出,造成二次污染,对人体健康有极大危害,所以对燃煤飞灰中汞稳定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模拟加工利用和储存的自然环境,对飞灰和漂珠进行煅烧实验,研究飞灰和漂珠中汞的含量与煅烧温度之间的关系;对飞灰进行浸取实验,研究飞灰中汞的含量受浸取液pH以及浸取时间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煅烧实验中,煅烧温度是影响汞释放的主要原因,随煅烧温度的增加汞的流失量越大,随煅烧时间的延长汞的流失量越大,在相同煅烧温度(500℃)和不同煅烧时间条件下,飞灰中汞的流失率最高达98.5%,漂珠中汞的流失率最高达86.4%,在相同煅烧时间和不同煅烧温度条件下,飞灰中汞的流失率最高达97.8%,漂珠中汞的流失率最高达85.7%;在浸取实验中,浸取时间越长,汞的流失量越大,当浸取液pH为1、浸取时间24h时,飞灰中的汞由0.331 8μg/g降低至0.137 1μg/g,说明浸取时间越长,汞浸出率越高,在不同pH条件下,汞含量随pH的降低而减少,飞灰中汞的浸出率最高达58.7%,最低为15.7%。  相似文献   

15.
医疗垃圾焚烧排放烟气中含有汞和二恶英污染物,这两者均具有高毒性和较强的环境危害性。通常使用活性炭喷射法同时去除汞和二恶英,但该方法耗材高、成本大、存在着二次污染。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采用脉冲电晕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处理汞和三氯苯(二恶英的模拟物),通过等离子体放电实现汞的氧化和三氯苯的降解,研究了电压、频率、脉宽、上升沿(即上升时间)对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同时去除汞和三氯苯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压、频率对等离子体去除Hg~0和TCB有重要影响,在电压为17 kV时,最高可实现约65%的Hg~0氧化去除率,约70%的TCB去除率;脉宽、上升沿变化对二者的去除无明显影响;检测产物的主要物质为产生酮类、苯衍生物。综合上述结果,脉冲电晕等离子去除Hg~0和TCB的去除机制包括能量竞争和自由基反应,在能量竞争中,TCB具有明显优势。研究结果可为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同时去除汞和二恶英的工业化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是在国产JP—1A型示波极谱仪上,用黄金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研究了测定铜的方法。在1.2N硝酸体系中,以Ag/Agcl电极作参考电极。予电解电压为-0.1伏,铜的溶出峰电位+0.3伏。检定极限达0.02微克/升。此法具有简便、灵敏,选择性好等特点,可不经分离直接测定天然水,粮食、土壤中的痕量铜。阳极溶出伏安法是测定痕量物质的有效手段之一。由于用汞作电极有许多优点,故阳极溶出伏安法常用悬汞电极或带汞膜的各种电极作指示电极。但汞具有毒性,容易污染环境,因此不用汞的阳极溶出伏安法成了很有意义的工作。铜的测定在环境监测,特别是水生物研究中有重要意义。目前痕量铜的分析多数采用化学法、原子吸收法、中子活化法及汞膜电极阳极溶出伏安法。我们探讨了用黄金电极在硝酸、硫酸  相似文献   

17.
铊及其他合物均有毒,它对哺乳动物的毒性比汞更甚,对植物能抑止叶绿素的形成和种子的萌发。目前只因其应用尚不广泛才未见有严重危害。但对于矿区特别是一些碱金属和铜、锌等重金属矿区以及生产、使用铊的工矿企业等有关部  相似文献   

18.
以西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紫色土-灰棕紫泥为对象,探讨了硫化物种类(S、Na_2S、FeS、Na_2S_2O_3和DTCR(二硫代氨基甲酸盐))、用量对不同水平汞污染土壤的稳定化效果。结果表明5种硫化物对土壤汞均具有显著的稳定化效果。固定S:Hg摩尔比为1:1条件下,在1.5~250 mg·kg~(-1)汞污染土壤中,几种硫化物稳定效率相对大小顺序:DTCRNa_2SNa_2S_2O_3SFeS。Na_2S和DTCR在高浓度汞污染土壤中均表现较高的稳定化效果,在不同汞污染浓度下均能在3d内使土壤浸出汞浓度满足美国固体废弃物毒性浸出程序(TCLP)浸出标准要求(0.2 mg·L~(-1)),Na_2S_2O_3稳定效果相对较差,对250 mg·kg~(-1)的汞污染土壤,稳定化处理时间需要15d才能达到浸出标准要求,当汞污染浓度≥150 mg·kg~(-1)时,S和FeS不能满足浸出标准要求。固定汞污染浓度为150 mg·kg~(-1)稳定化效果取决于硫化物的用量,其中,仍然以DTCR效果最好,S:Hg=1稳定化处理3 d时即可达汞浸出标准。Na_2S和Na_2S_2O_3则均需要在较高的浓度下才能实现汞的稳定化,但是过高的用量会导致土壤中HgS再次溶解,两者的最佳施用量为S:Hg=5。元素S和FeS则需要以S:Hg5稳定化处理7 d以上才能达到浸出标准要求。土壤中汞的浸出活性与其赋存形态有关,交换态(Exc-Hg)和碳酸盐结合态汞(Carb-Hg)与土壤浸出汞浓度呈显著正相关,高效稳定剂显著促进了汞向有机质结合态(OM-Hg)和残渣态(Res-Hg)转化。硫化物稳定化处理9个月内土壤中浸出汞浓度始终维持在极低水平,满足持续稳定化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环境污染的热点问题。以FeS、Na_2S、黄铁矿、CaO、黄铁矿+CaO作为稳定剂,应用化学稳定化修复技术对贵州万山地区的2种汞污染程度不同的农田土壤(1号土、2号土)进行修复,并研究稳定剂用量、稳定时间等因素对稳定效率的影响,确定最佳稳定条件。结果显示:在FeS、Na_2S、黄铁矿、CaO、黄铁矿+CaO这5种稳定剂中Aa_2S的稳定效果最好,对2种土的稳定效率均高达90%左右;对于1号土,最佳稳定条件为:稳定剂Na_2S,稳定时间7d,稳定剂用量S:Hg=1。对于2号土,最佳稳定条件为:稳定剂Na_2S,稳定时间7 d,稳定剂用量S:Hg=5。Na_2S作为稳定剂通过改变汞在土壤中的形态分布降低污染土壤中汞的浸出毒性。  相似文献   

20.
镉在白鲢、鲤鱼体内的蓄积和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言工业用镉和采矿含镉废水排放量日益增加,对天然水域造成了严重威胁。镉是极毒金属,其毒性或蓄积作用仅次于铅、汞。有名的日本富山县神通川流域“骨痛病”就是由于镉污染慢性中毒引起的。镉入肌体后主要累积于肝、肾、脾等部位,并促使钙的排泄,引起骨质疏松、软化,导致骨骼损害,而且能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