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基于事故分级的有害物品运输路径风险度量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有害物品运输的路径问题实质上是对有害物品相关的风险考量,对风险如何进行测量,直接影响路径选择的结果。在有关有害物品运输文献中,已经提出了多种风险测量模型,最广泛使用的风险定义是路径中节点间发生事故后果的期望值,它等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其可量化的结果的乘积。所提出的风险度量模型均没有考虑到事故分级对路径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为此,提出将事故分级引入风险度量模型,并对原有模型进行相应改进,可以有效地克服原有模型的计量误差,减少路径运输风险。  相似文献   

2.
铁路危险货物运输风险度量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度量铁路危险货物运输对于人员、环境和财产等方面的危害,在已有危险货物运输风险度量研究的基础上,针对铁路运输的特点,以传统的双指标(概率和后果)技术风险度量模型为框架,构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路径风险度量模型。模型综合考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运输中断和环境破坏多方面后果,通过有效度量运输风险,为铁路危险货物运输组织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提高危险品储运安全性,针对一类连续时变风险下的危险品储运选址-选线问题,协同优化仓库选址、运输选线和运量分配决策。首先,考虑应急救援的持续影响,构建连续时变风险的非线性度量模型;然后,以总连续时变风险最小和总成本最小为优化目标,基于局部连通城市路网,建立0-1混合整数多目标非线性规划模型;最后,根据模型复杂性,设计基于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的遗传-Dijkstra阶段式求解算法,并通过算例验证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现有管理方案,考虑连续时变风险的危险品仓库选址及运输路线选择方案,能减少48.79%的总储运风险,更有利于危险品的储运安全。  相似文献   

4.
有害物品运输的总风险分析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随着工业的发展,有害物品的生产量和运输量均在逐年增加,有害物品对环境和人的危害正在扩大和加深。有害物品运输中的风险是有害物品对于人类、环境和财产等方面威胁的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笔者将有害物品的运输风险分为人口风险、环境风险和财产风险3个部分;在基于事故发生率和事故产生的后果两个方面,分别对人口风险、环境风险和财产风险进行了度量,并给出了风险度量的模型。同时由于各个部分风险度量的量纲并不统一,笔者对3部分风险进行了度量的统一化,获得了总风险的构成,并与传统的单独考虑人口风险的情况进行了对比,为有害物品的运输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危险废物的道路运输过程中会产生风险,其风险的主要影响对象是环境,本文主要研究易挥发性液体危险废物,分析并度量其在道路运输中对环境造成的风险。首先,以环境承载力理论为基础,结合道路运输区域环境系统的环境容量与危险废物的危险特性,定义危险废物道路运输的环境风险;其次,根据定义建立危险废物道路运输的环境风险度量模型;最后,通过算例演算论证模型的可行性,并表明其结论可供危险废物运输企业和相关环保部门进行决策辅助分析。  相似文献   

6.
为探究民航机务维修不安全事件中风险耦合关系,基于人员、设备、环境和管理等4个方面风险因素探讨机务维修不安全事件风险耦合机制;考虑到机务维修不安全事件风险耦合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特点,运用复杂网络N-K模型构建机务维修不安全事件风险耦合度量模型;应用所构建模型对某航空公司2013—2016年发生的643起机务维修不安全事件风险耦合程度进行度量分析。结果表明:风险耦合因素越多,机务维修不安全事件的发生概率越高;管理因素缺陷是引发机务维修不安全事件的主因。  相似文献   

7.
从风险因素交互作用的角度探讨民机着陆阶段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布。针对着陆事件中所涉及的风险因素,引入层次分析法,通过分析确定风险因素的重要性标度,构建交互式信息空间中的风险因素权重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风险因素的定量评估问题。进一步考虑机队的航线持续运行对于风险因素的影响,提出层次分析法的增量式过程,研究目标风险因素权重的增量评估方法,揭示时间维度下风险因素的权重分布,给出度量各种着陆环境及机组行为下着陆风险因素重要性的一般方法。工程实例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在危险废物产量不确定的条件下,为解决加工中心建设点、加工技术和危险废物车辆运输路径的选择问题,考虑危险废物与加工技术的多样性、危险废物与加工技术的相容性,设定风险公平性的度量方法,以风险和成本最小化,风险公平性最大化为优化目标,建立危险废物产量为三角模糊数的多目标模型。根据三角模糊数的特征转化模糊约束条件,将原模糊模型转化为多目标0~1混合整数线性规划模型,并基于模糊优化技术设计多目标线性规划模型的求解方法。最后,算例结果表明,相对于既有模型,新模型所得的优化方案能降低风险和成本。  相似文献   

9.
对风险的概念和度量进行了探讨,在总结和回顾风险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合工业事故的风险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不确定型区间风险数据情境下的危险品运输网络风险规避问题,采用最小最大准则,构建一个具有更强鲁棒性的危险品运输网络双层规划模型。结合求解最短路径的Dijkstra算法,设计出启发式算法,处理不确定型区间风险数据,通过实例求解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实例测试结果表明:算法程序在运行过程中始终能够达到一种稳定状态,能够删除那些具有最大风险上界值的边,促使企业在运输危险品时,选择远离人口密集区域的运输路线,求解得到的危险品运输鲁棒性网络,可以解决危险品运输过程中路段产生风险波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GIS在巨灾保险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 ,巨灾的不断发生 ,使得许多保险和再保险公司遭受巨大赔偿 ,乃至可能造成破产。究其原因 ,除了人们对巨灾自身难以抗拒这一客观原因外 ,保险企业对巨灾保险的风险管理方法、技术和手段的不适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为此 ,笔者分析了利用GIS辅助巨灾保险风险管理的优越性 ,并就GIS在巨灾保险的信息管理、风险累积预测和风险管理专家系统中所起的作用和发挥的功能分别进行了探讨。利用GIS辅助巨灾保险风险管理 ,不仅可以了解巨灾的发生和变化规律 ,进行危险性区域和费率区域的划分 ,而且可以优化保险和再保险方案 ,并通过专家系统设计出符合实用灾情的风险管理及保险管理的对策 ,对保险公司的巨灾保险风险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基于施工安全的工程保险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的建筑安全现状,提出加强工程保险的必要性.通过"建筑施工单位与保险公司是否投保与承保"的博弈模型的分析,得出结论:有必要实施强制性保险.通过"保险公司是否介入施工安全管理"的博弈模型的分析,得出保险公司介入施工安全管理是实现安全生产控制的一个有效手段.最后就工程保险的有效实施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为降低火灾后建筑结构加固施工过程中事故的发生率,保障加固施工作业过程的 安全,针对我国建筑火灾后加固施工项目的特点,构建了多因素耦合作用下的基于熵权 -未确知测度理论的建筑火灾后加固施工过程风险性评估模型,并将模型应用于五个工 程实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是熵权理论、未确知测度理论的 的有机结合,为定量研究建筑火灾后加固施工过程安全风险,并有效的控制安全风险, 确保施工安全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基于火灾风险评估的企业火灾保险费率的厘定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的保险公司并不单独承保企业火灾保险,而是包含在企业财产保险中。本文基于财产保险业务统计结果,应用火灾风险评估技术,结合标的的占用性质和所采取的消防措施对企业火灾保险纯费率厘定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基于火灾风险评估技术和标的占用性质相耦合的火灾保险费率的厘定方法。  相似文献   

15.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decrease in the rate of accident insurance claims in the German mining industry over the last five decades. It intends to show that this process is above all the result of a prevention policy where companies and the body responsible for the legal accident insurance in the mining industry, the Bergbau-Berufsgenossenschaft (BBG), work hand in hand. A system like the German accident insurance scheme, combining prevention, rehabilitation, and compensation, enables successful and modern safety and health measures.  相似文献   

16.
Delphi法职业危害风险评估模型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科学合理地进行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基于系统工程及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采用Delphi法分析和确定了影响职业病危害风险程度的因素,通过构建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了职业病危害影响因子赋值法(OHFA)定量化风险评估模型。根据对作业场所的危害源、本质及附加防护设施水平、人员接触机会、职业病防治管理等因子的综合分析,预测分析了研究对象的职业病危害的风险程度,为职业病危害风险辨识、风险评估、防治管理及防护设施设计等提供参考。并以某石化行业硫磺回收项目为实例进行应用与验证,得出了该项目的总体职业病危害风险度值为12,风险等级为Ⅰ级,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风险度由高到底排序为硫化氢、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磺、高温,其风险分类的关键决定因素为硫化氢。实践表明该方法与专家评估结果及工程实际吻合较好,应用于职业病危害风险评估中可给出定量化的风险分类结果。  相似文献   

17.
结合系统工程理论改善承包商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包商事故在国内外事故中都占据着很高的比例.加强承包商安全管理是所有企业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当引起各级管理者的重视.承包商安全管理涉及因素众多,可遵循系统工程方法论对其进行研究.对层次分析法和回归分析等理论在承包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探讨了系统权重计算、系统决策、系统评估、系统预测的方法.建立了一个可以选择最优方案,对安全管理措施进行预先改进,实现闭环控制并且能够依据工作中的实际情况不断自我改进的系统模型,并根据假设的数据演示了该模型的建立步骤和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国常见的社会保险制度排序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制度位列第四位;而在计划经济时期的劳动保险制度系列中,工伤待遇规定曾位居第一位,尔后才是医疗待遇规定、养老待遇规定和生育待遇规定。上述排序变化的出现不会是立法者的偶然随意之为,而是以实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后我国劳动者-企业-国家之"三方关系"出现的根本性变化为背景原因的,与制度本身从一种面向牺牲了个人安全和健康的建设功臣们实施的国家慰谢待遇向以分散风险、损失共担为机理的保险制度发生的转化密切相关。针对近年来极端劳资纠纷事件增多的趋势,我国的劳动安全管理及工伤保险立法决策还应更加注重向弱势劳动者的倾斜。  相似文献   

19.
庞敏  鲁义  施式亮  刘勇  周荣义 《安全》2020,(2):61-64,72
为了研究锂离子电池火灾风险管控,本文对锂离子电池火灾的特点及诱因进行了分析,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锂离子电池模型仿真技术、火灾防治材料以及各阶段安全评价的研究状况进行归纳总结。研究发现,对锂离子电池火灾进行评价时,评价对象较为单一,无法系统地对锂离子电池火灾进行风险管控,故提出将生物免疫机理引入对锂离子电池火灾的风险管控中,为实现锂离子电池的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简要介绍部分国家工伤保险差别费率情况;通过对相关数据的分析,提出我国工伤保险差别费率分类应以行业工伤事故死亡风险、重伤和轻伤风险、职业病风险和基金支出情况为指标和依据,尤其不能忽视行业轻伤和职业病风险指标;计算了我国近几年各行业工伤事故的个人死亡风险。建议:增加行业风险类别和工伤保险费率差距范围;完善工伤事故、职业病和工伤保险统计指标体系;工伤保险基金应加大对预防、康复、科研、教育培训工作的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