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酸性降水     
酸性降水是指从大气降落到地面的物质能够使土地与水体变酸和危害环境的物质。“酸性降水”一词比通常所说的“酸雨”一词更加科学、确切,因为经过大气落到地面上的酸性物质既可以是湿的,也可以是干的。湿沉降是指大气中的酸性物质通过雨、雪或其它沉降形式传输到地上,而干沉降则是指没湿沉  相似文献   

2.
我国酸性降水来源探讨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的酸性降水存在着大气污染物的局地冲刷和中、长距离传输双重来源机制。我国南方重污染城市的酸性降水主要来源于城市高浓度大气污染物的局地冲刷;广阔区域和清洁地区的酸性降水则主要来源于大气污染物的中、长距离传输。酸性降水中局地来源和传输作用的贡献,因地而异,主要取决于当地的大气污染条件和气象条件。  相似文献   

3.
对大气和水质的污染进行监测,一般都是通过到现场取样,或者在那里放置一个自动监测装置,记录污染状况。这两种方法的共同点是都必须有人到现场去采样或保养监测装置,而且监测范围是很有限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对环境状况了解与研究日益深入,人们认识到很多环境问题,远不是一个工厂或一个地区的问题,如通过大气传输就可把大气污染物质传越国界,严重的海洋污染也不只是损害一个国  相似文献   

4.
大气降水是指酸沉降中的湿沉降,可以反映大气中酸性污染物的自然沉降情况.实施大气降水监测,了解大气降水污染程度,有利于了解大气污染和空气环境质量变化情况.本文通过对自治区大气降水监测现状的调查,对照国家监测技术规范,找出与规范要求之间差距并客观分析,说明大气降水监测的重要性和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自治区加强大气降水监测和提高监测质量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重庆地区的酸性沉降物-雨、雾、露进行综合分析与研究。从1988~1990年对3025场雨水、93场雾水及13场露水进行了采样、分析,取得了2000多个基础数据,并结合大气环境质量,阐明了雨、雾、露酸化与污染组分在重庆地区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6.
一、进入土壤生态系的酸性沉降物的性质含多种污染物质的酸性沉降物以湿式和干式的形态进入土壤生态系,由于到达地表前通过植物层,所以在从植物组织溶出阳离子的同时,也溶解了沉降在叶面的降落粉尘。森林的树冠层具有捕捉重金属、酸类、有机化合物等多种大气悬浮颗粒物的高度过滤性能,其能力受树形影响。林缘比林内捕捉树冠层的悬浮颗粒的量多,而且,通过林缘的林内雨的成分浓度明显要高。例举瑞典一例说明,SO_4~(2-)是1.5  相似文献   

7.
酸沉降ABC     
酸沉降ABC酸沉降(AcidDeposition)——指酸性物质的大气沉降。酸性物质大部分由于人为污染引起。酸沉降使湖泊酸化,杀灭鱼类和其它水生生物,危害作物,破坏森林,毁坏建筑物。酸沉降可分为干沉降和湿沉降2种。干沉降(DryDeposition)...  相似文献   

8.
<正> 有机氯农药以气体、气溶胶等形式存在于大气环境中,它对大气的污染受土壤、水、生物中残留的有机氯农药蒸发、迁移、扩散的影响;干、湿沉降及光解等作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这种污染。为了解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污染状况,1983年12月-1984年9月对全国重点产棉县——湖北天门大气中有机氯农药的浓度水平及干、湿沉降量进行了现场监测。本文报告监测结果并对有关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大气气溶胶在酸性降水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八五”期间酸性降水的研究中,进行了华北地区冬季空中大气气溶胶污染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冬季空中大气气溶胶污染比较严重,形成了浓度与地面相近的空中污染区域,大气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等人为过程。同时大气气溶胶具有较强的酸性,有利于酸性降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大气气溶胶在酸性降水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八五”期间酸性降水的研究中,进行了华北地区冬季空中大气气溶胶污染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冬季空中大气气溶胶污染比较严重,形成了浓度与地面相近的空中污染区域,大气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等人为过程。同时大气气溶胶具有较强的酸性,有利于酸性降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1.进入土壤生态系统的酸性沉降物的性质含有多种污染物质的酸性沉降物以干性和湿性的形态进入土壤生态系统,它们在到达地表之前往往先通过植物层,从植物组织中淋洗阳离子,同时溶解滞积在叶面上的降尘。  相似文献   

12.
大气气溶胶在酸性降水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在"八五"期间酸性降水的研究中,进行了华北地区冬季空中大气气溶胶污染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填补了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冬季空中大气气溶胶污染比较严重,形成了浓度与地面相近的空中污染区域,大气气溶胶主要来源于煤炭燃烧等人为过程.同时大气气溶胶具有较强的酸性,有利于酸性降水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南京市交通干道大气环境中挥发性有机物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使用Tenax管在常温下富集采样 ,研究了南京市交通干道大气环境中苯系物的污染状况和季节变化规律 ,监测过程历时 1年。同时在中山陵设点采样 ,以作背景研究。经过GC/MS联用仪分析测定 ,共检出 140多种挥发性有机物 ,其中含量较高的是苯系物。结合获得的大气中苯系物的比值以及采样点的周围环境 ,对苯系物进行源分析 ,表明苯系物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的排放 ,其污染程度与气候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以京蒙沙源区大河口水库为研究对象,于2017年1月~12月对水库周围布设的12个大气沉降监测站点收集样品144个,测定大气干、湿沉降物中TN浓度,计算大气总氮干、湿沉降通量,分析大气TN干、湿沉降污染特征及季节性变化特征.另选取水库周边不同典型地块,布设14个采样点采集样品76个,测定土壤δ15N-TN含量水平,解析水库大气氮沉降主要来源,并借助HYSPLIT4气团后向轨迹模型分析各季节不同类型气团输移营养盐对大河口水库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库全年大气TN干沉降通量变化范围为122.44~425.64kg/(km2·month),平均值为200.83kg/(km2·month);湿沉降通量变化范围1.23~188.89kg/(km2·month),平均值为66.33kg/(km2·month).大气总氮年沉降通量为3205.9kg/(km2·a),约为全国氮沉降平均水平(790kg/(km2·a))的4.06倍.从沉降类型上来看,大气沉降主要以干沉降为主,占沉降总量的75.17%,湿沉降占总沉降通量的24.83%.大气氮干沉降通量表现为春、秋季节明显高于夏、冬季节,湿沉降通量春、夏季明显高于秋、冬季节的季节性变化规律.通过对典型地块δ15N-TN同位素数据分析,表明夏季有71.4%的大气沉降样品来源于不可分辨的混合源输入,春、秋、冬季大河口水库超过45%的样品来源于沙地,另一大污染源为研究区周围的耕地.运用HYSPLIT4后向轨迹模型证明,从蒙古国入境的气团对研究区污染物大气输移影响较大,冬季采暖期间的大气污染和春季频繁发生的沙尘暴是造成北方沙区水体春季水环境变差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5.
广西大石围天坑群有机氯农药的大气干湿沉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大气有机氯农药(OCPs)的沉降对广西乐业大石围天坑群喀斯特生态环境的影响,选择典型的大石围天坑,采用大气干湿采样器分季节进行了为期一年(2007-03—2008-03)的大气干湿沉降样品采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测定22种有机氯农药。结果表明,大气干湿沉降中PAHs的干湿沉降通量为10.236~88.728 ng(/m.2d),平均值为48.974 ng(/m.2d),研究期间大石围天坑的OCPs沉降量为2.986 g;OCPs沉降通量的空间分布为东垭口>南垭口>北哑口>西峰,与风的进出口密切相关;不同季节的沉降通量为春季>秋季>夏季>冬季,春、夏季OCPs沉降通量高于秋、冬季1.0倍,且春季以滴滴涕(DDTs)和六氯苯(HCB)为主,夏季以β-硫丹和HCB为主,秋季以HCHs和顺式-氯丹为主,冬季以HCHs为主。研究区大气OCPs沉降通量与季风、地理位置、降雨量和温度等因子密切相关;OCPs来源分析显示大石围天坑群春、夏季大气中OCPs主要来源于高气温、低海拔的水稻、水果主产区百色、南宁盆地的远距离传输,秋、冬季则来源于北部相邻的贵州省境内。  相似文献   

16.
博斯腾湖流域大气多环芳烃污染特征、干沉降通量及来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研究使用大气被动采样器(PAS-PUF)和干沉降被动采样器(PAS-DD),分别于2016年采暖期和2017年非采暖期对新疆博斯腾湖流域及周边地区15种US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大气浓度和干沉降进行了观测,并对其污染特征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博斯腾湖流域PAHs大气浓度范围分别为6. 38~245. 43 ng·m~(-3)和2. 33~74. 76ng·m~(-3);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均呈现出居民区湖泊周边塔中的空间分布.采暖期和非采暖期PAHs大气干沉降通量范围分别为0. 45~18. 10μg·(m~2·d)-1和0. 25~8. 15μg·(m~2·d)-1;采暖期居民区PAHs干沉降通量比湖泊周边和塔中采样点高,但在非采暖期塔中采样点高于其它采样点.整体而言,博斯腾湖流域大气及干沉降中PAHs在采暖期显著高于非采暖期,在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均以菲(Phe)、芴(Flu)、荧蒽(Flua)和芘(Pyr)等3~4环PAHs为主.比值法源解析结果显示,博斯腾湖流域大气和干沉降中PAHs主要来源于煤炭和生物质燃烧; HYSPLIT前向和后向轨迹模拟结果表明,非采暖期居民区较高PAHs排放通过大气传输到达博斯腾湖区,经大气干沉降进入水体,可能会对博斯腾湖水生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日合作酸性降下物监测调查广州地区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是中日合作共同开展的酸性降下物四城市同步调查监测广州地区监测结果分析报告。本次调查监测采用先进的自动连续监测设备,采取与国际上监测技术一致的样品收集方法,首次同时对干性降下物和湿性降下物进行监测研究,同时与我国目前的降水监翻方法进行类比。在获得大量准确的监捌数据基础上,同时与邻近城市的酸雨污染状况比较,全面地分析、评价广州地区酸性降下钧的污染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使用大气被动采样器(PAS-PUF)和干沉降被动采样器(Pas-DD),分别于2016年采暖期和2017年非采暖期对新疆博斯腾湖流域及周边地区15种USEPA优控多环芳烃(PAHs)大气浓度和干沉降进行了观测,并对其污染特征和来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暖期和非采暖期博斯腾湖流域PAHs大气浓度范围分别为6.38~245.43 ng·m-3和2.33~74.76 ng·m-3;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均呈现出居民区湖泊周边塔中的空间分布。采暖期和非采暖期PAHs大气干沉降通量范围分别为0.45~18.10μg·(m2·d)-1和0.25~8.15μg·(m2·d)-1;采暖期居民区PAHs干沉降通量比湖泊周边和塔中采样点高,但在非采暖期塔中采样点高于其它采样点。整体而言,博斯腾湖流域大气及干沉降中PAHs在采暖期显著高于非采暖期,在采暖期与非采暖期均以菲(Phe)、芴(Flu)、荧蒽(Flua)和芘(Pyr)等3~4环PAHs为主。比值法源解析结果显示,博斯腾湖流域大气和干沉降中PAHs主要来源于煤炭和生物质燃烧;HYSPLIT前向和后向轨迹模拟结果表明,非采暖期居民区较高PAHs排放通过大气传输到达博斯腾湖区,经大气干沉降进入水体,可能会对博斯腾湖水生环境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氮(NO_2)和硝酸(HNO_3)是大气中的酸性含氮污染气体,是形成气溶胶和雨水硝态氮的重要前体物质,在高强度的大气氮氧化物排放下,我国亚热带稻区农业生态系统大气NO_2、HNO_3气体及气溶胶、雨水硝态氮污染特征及其干湿沉降量尚不清楚.本研究选取我国亚热带丘陵区一个典型双季稻区,对大气中NO_2-N、HNO_3-N、气溶胶和雨水硝态氮浓度及相关气象因子进行了同步监测,旨在明确大气NO_2-N、HNO_3-N及气溶胶、雨水硝态氮浓度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定量其干湿沉降量.结果表明,大气中NO_2-N、HNO_3-N、大气颗粒物PM_(10)中NO_3~--N_p、雨水中NO_3~--N_r年均浓度分别为4.2μg·m~(-3)、0.7μg·m~(-3)、4.0μg·m~(-3)和1.0 mg·L~(-1),年氮沉降量分别为1.5、3.2、2.3和6.1 kg·hm~(-2).NO_2-N浓度与气温呈负相关;HNO_3-N浓度与风速呈负相关;NO_3~--N_p浓度与气温呈负相关,与NO_2-N浓度呈正相关,与HNO_3-N浓度未显著相关,表明NO_2-N浓度在本研究区域是形成NO_3~--N_p污染的重要限制因子;NO_3~--N_r浓度与降雨量呈负相关,与HNO_3-N浓度和NO_3~--N_p浓度呈正相关.本研究区域大气中NO_2-N、HNO_3-N、NO_3~--N_p及雨水NO_3~--N_r年总干湿沉降量为13.0 kg·hm~(-2),是稻田重要的氮素来源,对稻田及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污柴物质从污染源排放出后,要在大气中稀释扩散,转化和沉降。由于污染物质存在于空间的时间和影响空间的范围是并不相同的,它们在大气中发生变化的物理和化学机制也不同。因此,在空气污染气象学的研究中,有必要对大气污染过程进行尺度划分,以确定所研究的空间和水平范围,使得不同环境地点中所取的资料具有代表性,真实准确,进而才能更详细地掌握不同的研究范围内大气污染状况。根据污染过程影响的范围,可以分为不同的尺度,在监测某一尺度的污染程度时,必须依照选择监测点要确保其不受其他较小尺度过程影响的原则。目前国内外多数人认为由下表做的尺度分类标准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