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盐城自然保护区人工湿地生态效益研究初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海涂演变规律、滩涂湿地现状与保护的需要,在核心区边缘地带试验建立220ha的人工湿地生态系统,改善自然生态环境,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人工湿地水鸟的分布动态调查表明已产生初步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2.
江苏盐城湿地是国际重要的湿地之一,蕴含非常丰富的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旅游资源.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加快,自然和人为因素使部分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生物多样性正受到破坏和威胁.在此分析了盐城湿地的自然资源及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提出盐城湿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在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选择研究断面,进行野外监测,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盐城海滨湿土壤水分与植被的关系.结果表明:(1)自然条件下,从芦苇沼泽到米草沼泽,土壤水分呈明显的增加趋势,0~10 cm土层平均含水量从35.98%增加到46.10%;10~20 cm土层平均含水量从37.93%增加到44.80%;20~30 cm土层平均含水量从38.12%增加到46.84%.(2)人为影响下,土壤含水量在整体上表现出从陆地到海洋,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3)在植被交错带,米草土壤含水量与斑块大小密切相关,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加而增加;芦苇土壤含水量与距海堤距离密切相关,对着距离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景观过程模型已经成为深化景观变化研究的重要手段并日益受到重视。海滨湿地是一种高度复杂和动态变化的景观系统,构建景观过程模型能够从机理上解释湿地景观时空动态演变过程。研究中,将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划分为人工管理区和自然湿地区两种模式,根据2000、2006、2011 年3 个时相的景观资料以及野外生态监测数据,构建海滨湿地景观过程模型,结果如下:①利用空间代替时间并结合灰色关联分析,确定了海滨湿地景观演变的关键影响因素为土壤盐度和水分;②运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分析了土壤盐度和水分的空间分异,并通过图层叠加和分级统计,得出了土壤盐度和水分的阈值范围以及变化规律;③运用GIS-Matlab-CA技术构建了基于关键生态过程的海滨湿地景观过程模型,模型总体精度都在80%以上,Kappa 系数都在0.7 以上,一致性检验结果表明空间位置一致率决定了整个景观模拟的精度;④运用已构建好的模型对研究区2012-2020、2025 年的结果进行了模拟预测,预测结果表明,盐城海滨湿地芦苇沼泽和米草沼泽扩张、碱蓬沼泽面积减少的趋势将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是世界最大的海涂湿地,被称为“湿地禁区”。自从1983年这里发生了猎杀丹顶鹤事件之后,当地政府申请并成立了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为了守护“湿地禁区”,盐城边防支队官兵受命进驻湿地。25年来,他们坚守职责,无怨无悔,使丹顶鹤得到了严格保护。如今,这里丹顶鹤的数量已逾千只,稀世珍禽黑脸琵鹭、黑嘴鸥、东方自鹳等各种鸟类也达到了370种,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野生丹顶鹤的集群越冬地。  相似文献   

6.
七里海湿地是我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著名三大古海岸之一。近几十年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危机,本文借鉴众多湿地保护与开发经验,就七里海湿地生态恢复与绿色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措施:依据自然保护区的相关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切实保护与管理,通过恢复河流生态补水、翻耕苇地、禁捕鸟类等生态修复措施恢复其生态功能,进而发展湿地绿色产业、开展项目建设环评等绿色开发活动发挥其重要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缓解昌黎黄金海岸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与北戴河新区开发建设的矛盾,实现自然保护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本文以近12 a来昌黎保护区内生境和生物多样性变动状况,以及主要保护对象文昌鱼种群的变动和分布特征为调整依据;以适度扩大文昌鱼栖息地保护范围,逐渐恢复文昌鱼种群及其栖息环境,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持海洋生态系统健康为调整目标;以实事求是、依法执行和利于管理兼顾开发为调整原则,开展了保护区海洋环境与资源调查及海域范围调整论证研究工作。调整后的海域保护区总面积为224 km2,比调整前增加了7%。其中,海域核心区面积为95 km2,较调整前扩大了36%;海域缓冲区面积为129 km2,相比调整前减少了7%。保护区海上范围调整后,将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管理效能,有助于区内生态系统和保护对象的保护与恢复。  相似文献   

8.
河南豫北黄河故道湿地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黄河下游地区重要的湿地之一,本文针对保护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鸟类资源进行了叙述,对保护区重要性进行了分析。并对目前存在的湿地退化,土地管理权滞后,人为破坏严重等问题,提出了若干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
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是以保护河流湿地生态系统与珍稀水禽为主的省级自然保护区,渭河入黄流路调整工程位于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和核心区,工程建设将对该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在调查该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质量现状的基础上,客观分析了渭河入黄流路调整工程建设对该自然保护区保护区结构与功能、区域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产生的环境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湿地与湿地生态旅游日益受到重视。盐城湿地是西太平洋亚洲大陆边缘最大的海岸型湿地 ,它具有科学价值 ,生态环境价值和审美价值。盐城湿地是祥和的众生园 ,丹顶鹤的天堂 ,麋麂的故乡 ,应作为盐城旅游的主打产品。本文对湿地生态旅游规划基本问题作了阐述。对规划的理念、主题形象 ,分区与隔离带 ,游客中心 ,游息区内“露天生态馆”风格 ,发展生态产业以及举办湿地生态旅游节 ,湿地丹顶鹤麋鹿文化节等提出建议和策划  相似文献   

11.
宫兆宁  苏朔  杜博  关晖  张强 《自然资源学报》2021,36(8):1964-1975
景观演变对野生动物栖息地质量和连接度造成的影响,一直是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问题,开展扎龙湿地丹顶鹤(Grus japonensis)繁殖栖息地选择及繁殖期生境间的扩散研究,对野生丹顶鹤的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利用需要“出现点”的生态位MAXENT模型,进行适宜栖息地选择研究。从水源、食物、干扰、隐蔽物四个方面选择明水面距离、土壤湿度、NDVI、道路距离和居民地距离五个环境变量作为丹顶鹤繁殖栖息地选择的影响因子,预测扎龙保护区可供丹顶鹤进行营巢繁殖的栖息地分布,并分析各影响因子的反应曲线。结果显示:丹顶鹤易于选择远离道路和居民地干扰且靠近明水面的区域作为营巢栖息地,栖息地土壤湿度较高并且植被覆盖较多。从MAXENT模型中提取了38个适宜栖息地斑块,基于电路理论模拟丹顶鹤繁殖期失去飞行能力时的多路径扩散,最大电流密度图突出了可能的“夹点”,模拟出具有一定宽度范围的连接区域,可供丹顶鹤在繁殖期间进行扩散。累积电流密度图突出了在维持网络连通性方面起到积极作用的斑块,并进行面积加权来评估适宜栖息地斑块的综合重要性。结果表明,在MAXENT模型预测出的适宜栖息地斑块基础上,考虑丹顶鹤繁殖期的迁移扩散行为,利用累积电流密度面积加权来评估适宜栖息地斑块的综合重要性,得到的适宜性等级更符合丹顶鹤真实巢址的分布。研究成果可为保护区丹顶鹤栖息繁殖生境的恢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科学评估内蒙古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基于定量化、动态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构建了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并以保护区内湿地面积和水鸟多样性的动态监测结果为基础,对2004—2013年保护区湿地保护成效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随着辉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组建以及对周边社区放牧和芦苇收割等管控力度的加强,近10 a来湿地保护效果良好,具体表现在保护区内湿地面积基本保持稳定(动态度指数为-0.178%),成片分布趋势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增加53.44%),破碎化程度降低;此外,保护区内水鸟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增加较为明显,分别增加83.53%和88.50%;物种丰富度和濒危水鸟数量也呈缓慢增加趋势. 构建的湿地保护成效评估指标体系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自然保护区对湿地的管护效果,建议保护区管理局进一步加强气候因素、水鸟生境质量以及辉河上游湿地的监测工作,并依据当地气候变化情况适当补水.   相似文献   

13.
物元分析法在盐城自然保护区近海海域水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元分析是用来处理在某些条件下用通常的方法无法达到预期目标的不相容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本研究在简要阐述物元分析基本理论思想的基础上,应用该方法对盐城自然保护区近海海域水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海域水质符合GB3097—1997海水水质的二类标准,水域污染类型以氮磷营养盐为主。评价结果既客观地反映了该海域的综合水质现状,又能直观表达各污染指标的贡献权重,计算过程意义明确、条理严密、可复制性强,可在其他环境因素的质量评价理论方法和应用中借鉴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对湿地景观的结构和功能产生深刻的影响。选择江苏盐城海滨地区为研究对象,应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分析20年来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景观连通性的影响,并以2007年湿地景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为基础,采用阻力面模型探讨湿地景观连通性优化途径及其效应。结果显示:①1987—2007年间,盐城海滨区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显著。其中耕地面积比重由36.72%上升为46.17%,自然湿地持续减少,面积由44.4%减为26.01%,人工湿地持续增加,面积由9.96%上升为18.72%;②随着区域人类土地利用活动的加强,光滩、碱蓬沼泽和芦苇沼泽的空间连通性降低,区域土地利用导致湿地景观之间生态流阻隔,景观生态服务功能减弱;③2007年湿地景观生态功能强度空间差异显著,以累积耗费距离面、生态源地、耗费路径为依据,对湿地景观连通路径优化结果表明,废黄河口和大丰港附近等关键区域对景观连通性和生态流影响最大,是景观生态节点优化的首要对象;④加强连通路径的关键区域优化、提高景观连通度是实现景观优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卧龙野生大熊猫种群监测期间的生境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述和分析了卧龙自然保护区野生大熊猫的生境结构与动态特征及大熊猫的适应性 ,冷箭竹的不同竹林阶段 ,其种群密度、生物产量、生长习性和竹丛盖度截然不同 ,从而导致乔木树种的更新 ,数量的涨落 ,草本地被层植物组分的增减 ,以及大熊猫觅食行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江苏滨海湿地环境因子与互花米草生态特征的关系及水分梯度和盐分梯度对互花米草生态特征的影响,于2020年10月,选取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滨海湿地互花米草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互花米草的株高、生物量、密度、盖度及土壤水分、土壤盐分、pH、土壤容重.结果 表明:①土壤水分和土壤盐分是影响互花米草生态特征的重要环境因...  相似文献   

17.
非感潮河流水污染带范围的估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静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7):312-314
在河流污染带范围随机模拟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附加概率意义的污染带新定义,然后利用线性回归,分别采用3种曲线拟合和1个方面拟合两种方法,对污染带的范围进行估算,结果表明,能较真实地反映河流污染带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借助Arc GIS与ENVI软件,以1998年、2006年和2014年遥感影像Landsat TM/OLI为数据源,得到3期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图.在空间尺度上将研究区分为3个特定研究单元来分析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特征,并从景观格局和气候变化两个方面来进行生态环境效应研究.通过计算土地利用/覆被类型生态风险指数,从而获得研究区生态安全指数,最终建立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覆被类型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数量关系,并对整体及局部地区进行生态环境质量动态分析.结果表明,水域和其他(裸地和戈壁)是研究区内的优势景观类型.水域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水域和其他(裸地和戈壁)的最大斑块指数较高,盐碱地和其他(裸地和戈壁)的分维度指数较高,水域和其他(裸地和戈壁)的聚集度指数较大,林草地空间分布离散,破碎化程度高,连通性差.1998—2014年期间多样性指数增加,说明各景观类型所占比例趋于均衡化,作为优势景观类型的湿地对整个景观的控制作用减小,景观异质性增加.1998—2014年间,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总体生态环境指数呈逐步升高趋势,但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与恶化同时存在,并在特定研究单元上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异特征.盐碱地、其他(裸地和戈壁)向湿地及荒漠向其他(裸地和戈壁)的转化是环境改善的主导因素.湿地向水域和其他(裸地和戈壁)的转变是环境恶化的主导因素.据1998—2014年的气象资料,降水量呈下降趋势,降水减少使植物存活率降低,导致植被覆盖率下降,从而影响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另外,在分析驱动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优选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在景观指数和年径流量中,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指数的变化与平均斑块面积和分维度指数均呈显著相关.该研究对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土地利用合理规划管理、生态恢复和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总结调查资料的基础上,以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分类并评价,以期为今后保护区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将盐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洋港-四卯酉河段)划分为未围区和围垦区,根据1984-2013 年6 个时相的景观资料,运用RS、GIS 技术和景观生态学方法,分析围垦活动影响下海滨湿地景观格局演变差异。结果如下:①未围区始终保持以自然景观为主,2013 年面积比例占84.6%;1984-2013 年,芦苇和互花米草湿地面积分别增长了4 770.6 和4 202.8 hm2,而碱蓬湿地面积减少了2 656.7 hm2。围垦区大致以2000 年为界,景观结构由自然景观占主导转为人工景观为主;除互花米草外自然植被面积呈下降趋势,而人工景观中水产养殖塘面积不断上升,2013 年比例达60.5%。②未围区景观破碎度自1995 年以后变幅较小,且保持在较低水平,维持在0.27~0.28,斑块形状趋于复杂、自然,景观多样性呈上升趋势,1984-2013 年上升了0.19。围垦区破碎化程度上升明显,1984-2013 年上升了0.27,整体景观趋于简单规则,景观多样性呈下降趋势,1984-2013 年下降了0.26。③未围区景观演变驱动力以自然因素为主,景观类型质心移动具有距离较为连续、方向相对单一的特征。而围垦区由于人类活动介入,围垦区景观类型质心移动更多地表现出无序多变、错综复杂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