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XZ 9800747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进展/全川(北京大学)//上海环境科学/上海市环保局,一1997,16(9)一15一17环信X一100X21 9800748城市水土流失与环境治理/张恒君(山西晋中地区水利水保局》二//水土保持通报/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一1997,17(3)一16~20 环信S一48 对黄土高原山区城市水土流失的自然环境、成因和特点及对城市环境的危害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对策和建议:1、提高全民对城市水土流失危害的共识;2、城市修路、建筑弃土弃碴和工矿企业“三废”处理,应纳入总体规划中,严格执法;3、设立相应科研机构专门研究城市水土流失;4、…  相似文献   

2.
环境生物学     
X17 9801296论环境生物学/严国安(武汉大学环境科学系)//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一1997,17(4)一289~292环信X一58 从环境生物学形成和发展的角度,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趋势,对环境生物学研究对象、学科特点及其地位进行分析,探讨了环境生物学与生态学的联系和区别,并提出了环境生物学的研究内容、方向及其分支学科体系。参12X171 9801297东江流域水土流失区生态系统研究一以上杨试验区为例/廖安中(广东省水土保持领导小组办公室》二//水土保持研究/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一1997,4(3)一90一102,110 环信S一23 本区自然生态系…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水利部为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水土保持监测领域的“强监管、补短板”举措,作为“强监管”措施之一的水土保持监测三色评价孕育而生。三色评价在龙龙铁路项目的落实应用为水土保持管理打开了新的局面,让水土流失问题明晰可辩,让过程管控有的放矢,让管理成效有目共睹,能够形成全面及时有效的水土保持防治管理体系,真正发挥水土保持监测作用,最大程度控制铁路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为产生水土流失的其他项目建设提供案例参考。  相似文献   

4.
试论特区采石场的水土流失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深圳,珠海经济特区采石业的发展状况入手,分析了特区采石场水土流失的成因,指出在区域的气候和成土母岩特性的条件下,石场由于植被破坏和没有切实落实水土保持措施,造成了严重的水土流失,特别是废土石堆问题。最后,提出了四点综合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生态修复水土保持新理念正逐步在我国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工作中得到推广和应用。基于华南地区水土流失特点,本文探讨构建防治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生态修复技术体系,并分析其存在问题及下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综述了大牛地气田水土保持现状及可采取的预防水土流失措施,主要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分析了水土流失的成因,根据成因分析,按照不同时期、不同作业区范围内,从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和临时措施建立水土保持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7.
X37 9602679中国水土保持学会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水利部水土保持司//水土保持通报/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一1996,16(1)一3~182环信S一4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遥感技术也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广泛应用,在Gis信息系统支持下,水土保持管理信息系统、土地资源评价和土地利用决策系统、坡耕地利用水土保持决策系统和水土保持专家系统等新技术已在区域治理和流域综合治理中得到推广应用。水土保持规划设计已从定性描述时代跃进到定量时代,速度和质量大为提高。本专辑报道了:水土保持规划治理的回顾与展望等34…  相似文献   

8.
根据小凌河锦凌水库所处自然条件,分析了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因素,依据建设项目工程特点划分了预测时段、范围、预测单元,利用类比工程分析对比的方法对水土流失各防治分区扰动原地貌及损坏水土保持设施面积、可能产生的水土流失面积及水土流失量进行了量化预测,阐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及对区域环境的影响,得出了预测结果并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环境监测     
X83 9801140水蚀风蚀交错带生态环境演变监测研究方法/查轩…(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水土保持通报/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一1997,17(3)一6一8,62环信S一48 围绕神木水蚀交错带土壤侵蚀与生态环境演变关系及其整治这一主题,着重讨论系统定位监测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典型调查与定位观测相结合,分析研究该地区的气候、风蚀水蚀特征及其生态环境演变过程。通过建立一系列径流观测场和气象站,动态监测不同地形,利用人及水保措施条件下的土壤侵蚀过程,细沟的发展演变,风力特征与风蚀的关系,土壤侵蚀与土壤退化演变。同时结合侵蚀…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川气东送管道工程建设过程中水土流失的特点,对工程区地形地貌进行了区域划分。针对不同防治分区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即采用分层开挖、设排水沟、护坡、种树、修建拦渣墙等方式防治水土流失。同时坚持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有效减少因本工程建设所引起的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1.
为缓解输电线路工程水土流失现象,结合安徽省区域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分析了安徽省输电线路的水土流失自身的特性,提出了安徽省输电线路防治分区水土保持切实可行的措施,强调了输电线路水土保持措施要严格执行“三同时”要求,施工进度安排坚持“保护优先,先挡后弃,及时跟进”的原则,并且提出了在规划、设计阶段明确输变电工程项目中水土流失问题的防治管理目标,通过分区防治管理以及合理规划防治布设等方式,能更大程度地减少输电线路水土流失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输电线工程水土流失的特点,结合山西省区域地形地貌及气候特点,提出输电线路工程中防治水土流失的一些措施,为山西省输电线路工程建设水土保持工作的进行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黄羊水库的水土保持综合治理为研究对象,分析水土流失的基本情况,并研究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并结合黄羊水库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情况,从水土保持治理、信息技术应用等角度提出防治对策,旨在构建水土保持机制下,完善水土保持的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水土流失预防保护水平,实现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改善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及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举措。而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可为寻找及优化水土保持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因此,加强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介绍了水土保持措施适宜性评价的相关理论,提出适宜性评价的有效方法,以期为提高水土保持工作质量与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新华网北京5月8日电(记者姚润丰)水利部8日正式公布了42个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以下简称“三区”)。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首次确定并向社会公布的国家级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16.
X37 9801387陕北黄土丘陵区土壤侵蚀遥感研究/喻权刚(黄委会黄河上中游管理局)//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一1997,3(3)一46一51,57环信S一20 在地形破碎的黄土丘陵沟壑区,利用不同时相的航空遥感信息,结合野外实测调查资料,求算淤地坝区间淤积量、平均侵蚀模数,研究分析淤积量与坝高、淤积厚、淤积面积之间的相关关系,探讨侵蚀模数求算方法、区域土壤侵蚀量估算等。经初步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图1表4参6X37 9801388降雨径流污染及其控制述评/杨新民…(西安理工大学)//土壤侵蚀与水土保持学报/中科院·水利部…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老龙口水利枢纽工程水土保持监测为、例,详细介绍工程水土保持监测的内容、方法和结果,并对该工程水土保持防治措施实施情况、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情况等进行了监测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常常被忽视的公路建设中的辅助区域的水土流失防治问题分析入手。提出辅助区域水土流失防治的重要性和相关措施。其内容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即采料场、弃渣场、桥梁立交区、施工便道、拆迁安置区等,分别分析其水土流失情况.提出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并强调施工管理的重要性,只有加强管理力度,才能做到防治结合,是水土保持防治工作走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9.
据水利部水保司对新疆、辽宁、上海等11个省(市、自治区)的57个城市的调查,城区水保流失面积为1.9万多平方公里,占57个城区面积的24.3%。水利部有关负责人在近日召开的全国第一次城市水土保持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各级水利、水保部门要主动与城建、环保、土地、园林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已有水土流失的地方采取植物和工程技术,对裸露地表实施(花草树)硬(水泥)覆盖,帮  相似文献   

20.
环境地学     
X144 9902061土壤与环境间题国际研究概况及其发展趋向一一参加第16届国际土壤学会专题综述/赵其国(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一1998,30(6)一281~290,310 环信S一38X144 9902062黄土高原沟壑区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对径流的效应/穆兴民…(中科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地区研委会一1998,12(4)一119一126 环信X一12X144 X37 9902060关于荒摸化研究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崔书红(国家环保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环境保护/国家环保总局一1998,(12)一2。~21,36 环信X一7 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