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土工管袋应用于污泥脱水是一种新型实用的方法,目前国内设计、应用经验较少。通过多次的小试、中试及工程项目,总结了土工管袋应用于污泥脱水工程的多方面设计相关经验,包括管袋材质的选择方法、管袋及细部尺寸的设计、土工管袋脱水过程中需要配合使用的药剂、充填口位置数量等细节,并做了管袋充填的安全性分析与相关工程设计说明。对先前资料中的设计参数与项目实施中的参数做了比较,并分析推荐优化参数。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某排污渠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实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实施方案"项目之一的湖南省某市排污渠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包括河道环保清淤、重力脱水、土工管袋脱水、移动式水处理车、底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等,该工程的成功实施证明所采用的工程技术、手段、措施等是正确有效的,可为其他同类工程项目的设计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滇池草海污染底泥疏浚工程中在柳苑堆场进行土工管袋围埝生产性试验工程的设计概况,并在技术,经济,环保等方面与传统的编织袋装土围埝做比较。  相似文献   

4.
以山东沂河沉积物处置示范工程为例,分别对经土工管袋填埋和减量化隔离处置3年后的沉积物生态风险进行跟踪评价,以探究不同处置方式对沉积物重金属安全性的影响。对2种处置方式下沉积物中Cr、As、Zn、Cu、Cd、Pb和Hg的总量及赋存形态进行分析,并采用浸出毒性法、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PERI)进行生态风险和环境安全性评估。结果表明:2种沉积物处置场地内沉积物As、Cd和Hg总量超过GB 15618—2018《土壤环境质量 农用地土壤 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的风险筛选值;2种场地内沉积物中Zn和Hg的形态分布存在较大差异;浸出毒性实验表明,土工管袋填埋处置Cr、As和Cu浸出毒性高于减量化隔离处置,而Zn则相反。综合浸出毒性法、RAC和PERI的结果,经土工管袋填埋处置后沉积物重金属的生态风险相对较高。在选择何种方式对疏浚沉积物进行异位处理时,应综合权衡各个方面因素,以确保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不同类型脱水药剂对底泥固化效果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不同类型脱水药剂对疏浚底泥脱水固化等综合作用的效果,以太湖疏浚底泥为对象,选择了微生物类、聚合铁铝盐类、有机聚合物类、有机无机复合类和铝盐微生物复合类这5种类型的复合脱水药剂,以土工管袋固化的方式对疏浚底泥进行为期3个月的固化实验.结果表明,有机聚合物类和有机无机复合类药剂脱水效率较好,1个月后底泥含水率分别降至61.78%和63.26%, 3个月后分别降至40.56%和32.16%.与未固化底泥相比,经过有机无机复合类药剂固化后底泥总氮削减74.82%,达591 mg·kg-1,主要以铵态氮的减少为主,固化底泥中的磷以铝结合态磷、钙结合态磷和铁结合态磷为主,其中有机无机复合类药剂对活性磷的削减量最大,活性磷含量降至64.3 mg·kg-1.此外,研究发现有机聚合物类药剂对重金属的固化效果最好,重金属综合生态风险指数降低了51.3%,浸出毒性浓度均远低于标准阈值.有机聚合物类和有机无机复合类药剂对底泥的脱水固化综合效果较好,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线表达了含水率与基质吸力之间的关系,是研究非饱和土的关键。为了进一步了解土质、初始含水率及土体微观结构等重要因素对土-水特征曲线的影响,分别在恩施地区双龙洞滑坡和杨家山滑坡采集土样,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双龙洞滑坡的土样持水能力强于杨家山滑坡;对于同一种土质,初始含水率对开始阶段的脱水速率影响较大;原状土样被扰动破坏后,持水性增强。同时,对于典型的土-水特征曲线分别利用指数衰减函数和Gardner函数进行了拟合,得到了经验函数表达式,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地下换热器的运行温度(低于0℃)对地下换热器管土结构冻胀变形的影响,通过建立地下换热器管土结构冻胀变形过程的数值模型,以单U型地下换热器管土结构为研究对象,模拟其在不同恒温温度和不同进、出水温差工况下的冻胀变形过程,分析冻胀土体应力、管体变形和管截面的变化特征,以此考察地下换热器的安全运行特性。结果表明:对于恒温运行模式,在土体冻结范围基本一致的情况下,低温运行模式可产生更小的冻胀力、管体变形和管截面减小程度;对于不同的进、出水温差运行模式,在平均运行温度一致的降温模式下,较小的温差可产生较小的冻胀力、出水管管体变形量和管截面减小程度。该研究将冻胀模型应用于地下换热技术领域,可为合理选择地下换热器运行方式以预防冻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以机械脱水后的剩余污泥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污泥电渗脱水的可行性及微氧化对其的影响。试验表明,电渗脱水过程前30min内污泥含水率下降迅速,之后基本保持稳定。经Matlab拟合发现,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与高斯函数(二维)高度吻合(R~2>0.99)。经微氧化处理后,污泥的带电性能和脱水性能得到改变,污泥电渗脱水效果得到改善,且微氧化时间越长脱水效果越好,但改善幅度减小。此外,污泥电渗脱水过程的耗电量和阳极腐蚀量均明显减小,当微氧化时间为2 d时,脱水后所得泥饼的含水率为48.3%,耗电量和腐蚀量分别为84.3 kW·h/t和10.0 kg/t。但微氧化超过3 d时会造成污泥颗粒表面干硬化,不利于能耗的降低,耗电量和腐蚀量略有回升。  相似文献   

9.
董丽  柴志福 《环境工程》2019,37(3):40-43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机械脱水后的剩余污泥为对象,研究了不同pH条件下酸碱调质对污泥电渗脱水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电渗脱水过程的前30 min污泥含水率下降迅速,之后逐渐变缓。Matlab拟合结果表明: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与高斯函数(二维)高度吻合(R~2>0. 99)。pH5时,pH越大电渗脱水效果越差。说明微酸性环境有助于污泥的电渗脱水;当pH为5时,脱水所得泥饼的含水率为32. 5%,耗电量和腐蚀量分别为201. 7 k W·h/t和20. 1 kg/t,为试验最低值。  相似文献   

10.
浅议采煤塌陷区复垦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晓云  陈萍 《能源环境保护》2013,27(1):14-16,24
本文主要阐述了充填复垦的方法及复垦过程中土壤的性质变化,目前充填复垦根据充填材料的不同分为粉煤灰、煤矸石、河湖於泥及垃圾充填,复垦土壤性质的变化主要集中在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水分、养分、生物活性、土壤生产力、污染物质及其修复的研究上.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氧化石墨烯对初期填埋场土工布生物结垢的影响,采取2种不同方法改性土工布,测试了改性前后土工布的Zeta电位、接触角和抑菌性能以及模拟填埋场渗滤液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并以土工布EPS含量评估生物结垢.结果表明,改性前后土工布都具有疏水性,但表面电位存在一些差异;渗滤液微生物含有细菌Paraclostridium和古菌Methanoculleus;氧化石墨烯对渗滤液微生物表现出抑菌性,细胞死亡率比空白组更高;氧化石墨烯加入萘酚胶水进行改性明显抑制了土工布生物结垢,EPS量比空白组减少了49%.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不同结构(分层填埋和混合填埋)的复合微生态系统对模拟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60cm/d的高水力负荷条件下,对COD、TN、NH4+-N和PO43--P的去除率,分层填埋系统分别为78.3%、36.9%、81.3%和50.8%;混合填埋系统分别为79.1%、41.5%、93.4%和86.7%。混合填埋系统对污染物去除效率高于分层填埋系统。植物对微生态系统的正常运行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新型丝网填料滴滤器净化含苯废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验研究了新型丝网填料滴滤器净化含苯废气的性能。研究表明该生物滴滤器能够有效的净化含苯废气 ,在入口负荷小于 6 0mg·L-1·h-1时 ,平均净化效率在 90 %以上。当进口负荷提高时 ,消除能力也逐渐提高 ,但净化效率有所下降 ,将进口负荷控制在 30~ 6 0mg·L-1·h-1之间 ,即可以达到高的净化效率 ,又可保持较高的消除能力。苯的净化效率随进气量增加而下降 ,对于净化高浓度苯废气 ,10~ 2 0m/h的气速是比较合适的。不锈钢丝网填料对循环液分布均匀性有较高要求 ,特别在生物膜的形成阶段。当喷淋系统不能保证布液均匀时 ,可采用阶梯环等化工填料作为最初的液体分配层。  相似文献   

14.
含有多孔载体的环流曝气塔处理污水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环流塔式曝气装置并且在曝气体系中投入聚亚氨酯载体以固定微生物,可以用来同时去除污水中的COD、氨氮和硝酸氮.在气速为0.117~0.156 m3/(min·m3)之间,实验装置对氨氮具有较高的去除效率;而当气速大于0.039 m3/(min·m3)时,COD可以在1h之内得到较完全的降解.研究了载体在整个体系中的填充率对COD和氮的脱除效果的影响,当载体填充率达到15%时,可以得到较高的COD和氨氮去除水平.通过实验确定了处理过程合适的温度范围在25℃左右.  相似文献   

15.
有关斜管沉淀池的上升流速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理论上了分析斜管沉淀池上升流速对沉淀池处理效果的影响,及原水特性与斜管沉淀池上升流速取值的关系。讨论分析斜管沉淀池设计时,应根据原水特性不同选择不同的斜管沉淀池上升流速。  相似文献   

16.
随着对铜管需求量的不断增加 ,传统的铜管生产工艺已经不能满足需要。提出了一种高效节能的铜管生产新技术连续挤压生产工艺。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气量、水深和提砂管规格对活性滤料滤池提砂系统性能的影响,本实验以石英砂作为活性滤料滤池的提升介质,在恒定水头状态下,测量了不同管径下被提升的水和砂的体积和质量随压缩空气流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气量的增大,提升系统的提砂量和提砂效率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提砂管管径是最大提砂量的限制因素,但提升的砂水体积比与管径无关;相同气量条件下,单位空气提砂量与水深呈线性关系.因此,在活性滤料滤池提砂系统的设计应用过程中应选择合适的提砂管径,尽量增加浸水率,并注意控制气量以提升系统能效.  相似文献   

18.
秦博 《环境科学与管理》2012,37(4):82-85,116
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区内设有斜管的沉淀池。在平流式或竖流式沉淀池的沉淀区内利用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管道分割成一系列浅层沉淀层,被处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浅层中相互运动并分离。根据其相互运动方向分为逆(异)向流、同向流和逆向流三种不同分离方式。每两块平行斜板间相当于一个很浅的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半桥式周边传动刮泥活性污泥法处理污水工艺过程中沉淀池的理想配套设备适用于一沉池或二沉池,主要功能是为去除沉淀池中沉淀的污泥以及水面表层的漂浮物。一般适用于大中池径沉淀池。辐流式沉淀池采用机械排泥,运行较好,设备较简单,排泥设备已有定型产品,沉淀性效果好,日处理量大,对水体搅动小,有利于悬浮物的去除。本研究通过掌握斜管沉淀池的构造功能及沉淀原理、通过改变运行因素来验证斜管沉淀池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确定用2,4-二硝基苯肼吸附管的涂渍方法测定醛酮类化合物;比较了C18柱、佛罗里硅藻土柱及硅胶柱对DNPH的涂渍效率和乙腈对醛酮腙的洗脱效率。结果表明:硅胶柱对DNPH涂渍效率及对醛酮腙的洗脱效率高,是制备2,4-二硝基苯肼吸附柱的最佳填充柱。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膛炸时弹丸壳体和身管的破坏效应,用双层金属圆管代替弹丸壳体和身管建立了简易膛炸模型,并运用LS-DYNA动力有限元程序对膛炸过程仿真,分别采取不同的装药方式和起爆方式进行了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装药方式和起爆方式下,弹丸和身管破坏过程及最终破坏效果存在差异.采用的仿真方法和得到的结果可为进一步研究诸如发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