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自然资源是当今国际科学与教育方面的新兴领域之一,我国从50年代开始就重视和开展了这方面的科学考察。到70年代末期,随着全国农业自然资源调查与农业区划工作的开展,这个新兴领域在我国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但在专业教育与综合整体的资源研究上还较薄弱。澳大利亚土地辽阔,有多种丰富的资源,是资源型经济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1矿产资源及特点环渤海地域矿产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资源种类有100多种,主要矿产有:石油和天然气:渤海及周围地区是我国的第二大产油田,主要集中在黄河三角洲。辽东湾、渤海湾沿岸及渤海海域,除沿海的胜利、辽河、大港、华北四大油田之外,渤海海域中沉积盆地面积有51000新生界油层体为24000远景储量达到930亿吨。1995年,环渤海地域原油产量达到5696.79万吨,天然气产量4503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产量的37.97%和25.09%。铁矿:环渤海地域范围内的铁矿资源非常丰富,主要集中在唐山司家营一带,大连。锦州、丹东等地也有一定…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海岸带优势资源及其组合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省海岸带以自然资源集聚、种类众多为其特色,它为振兴浙江经济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浙江海岸带有六项优势资源,即港口航道资源、水产资源、滩涂土地资源、海洋能资源、旅游资源以及岛屿资源。本文分析了这些优势资源的组合特点,并指出优势资源存在着多宜性、动态性,在开发利用过程中要加以综合规划,统一协调,目的是以期引起有关方面注意,采纳或参考。  相似文献   

4.
国土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1国土资源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草原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能源资源及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等十多种。社会生产离不开资源 ,无论生产创造的财富属于哪一个门类 ,其起始点都必定是自然资源。资源是兴邦安民的重要条件 ,是国计民生的根本依托 ,是国家安全的战略保障 ,是人类社会可持续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去年国务院新组建国土资源部 ,负责土地、矿产、海洋等自然资源的规划、管理、保护与合理利用。温家宝副总理说 :“我们已经把自然资源中的大部分 ,从陆地到海洋 ,从土地到矿产 ,实行了集中统一的管理。这标志着我们的资源管理进入一个新阶段。作为国家资源管理  相似文献   

5.
刘思源 《环境》1995,(10):17-17
资源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能量及信息。按资源的属性特征,可将其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种。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及环境资源属自然资源;科学技术、信息、管理方式、劳动力、人才、资金等则属于社会资源。自然资源属硬资源,它能直接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资源属软资源,通过其作用于硬资源对经济起增值作用。由于各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及自然条件不同,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也有差异,因而形成不同的资源  相似文献   

6.
略论生态环境建设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爱林  包纪祥 《环境保护》1999,(4):34-35,39
一、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要求1.土地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相适应生态环境的恶化大多表现在由于土地资源的被破坏。由于人口压力,引起对土地需求的剧增,从而造成对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破坏了包括土地资源在内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打破了土地生态系统长期存在的良性循环的格局,这已是无容置疑的客观现实。中共中央1993年1号文件指出,要在三大前提下发展农业生产。所谓三大前提,一是控制人口,二是合理利用资源,三是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这是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上的一次飞跃,是对古今中外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经验教训的科学…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跟踪研究自然资源的演化、开发利用过程调控机理一直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我所)资源环境研究领域的重要研究任务和研究方向。论文总结了1950年以来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与进展,在1950—1978年期间,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以大规模的自然资源调查与综合科学考察为主,丰硕的考察成果对中国的资源开发和区域发展提供了重要科学支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而且在系统地积累科学资料和开拓资源科学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它为了解我国资源环境、建立资源科学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978—2000年期间,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转向了区域资源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研究并重的格局,完成的一系列考察报告为区域发展指明了路径,为全面认识中国自然资源和开展自然资源综合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2000年以来,我所自然资源与环境安全研究更加注重学科体系建设,促进了资源科学的学科体系建立;更加注重世界资源研究,将自然资源考察地域拓展到全球范围;更加注重机理过程研究,在资源环境承载力、资源流动、资源安全、生态服务功能等领域进行了理论开拓;更加注重资源开发利用技术研究,在环境修复的理论和技术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展望未来,我所资源与环境领域研究将会继续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能源及矿产资源等关键资源为主要对象,在以下5个方面开展系统深入的研究,推动资源学科的建设与发展:①区域综合科学考察与资源科学综合研究;②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及其复杂性;③自然资源流动过程及其生态环境效应;④世界自然资源态势与国家战略性资源安全;⑤环境修复机理与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相似文献   

8.
“九五”期间资源科学技术重大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1概述资源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石。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对自然资源大规模、高强度的开发利用,带来前所未有的经济繁荣。据世界资源研究所估计,现代人均每年消耗的所有自然资源为45~85t,在经济发达国家产生100美元的收入需要300kg自然资源。由于人类过度地消耗资源,引起了全球的资源短缺。世界很多重要矿产探明储量的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土地沙化、退化,生产能力持续降低。森林赤字、草地被破坏,物种灭绝时有发生。有人估计平均每天要损失100个物种。人类活动加剧,淡水资源、能源供应不足。目前世界上大约有60个国家缺乏淡水供应,已成为地区性问题。未来资源宝库---海洋资源面临浩劫,60%的鱼类资源已处于  相似文献   

9.
2006’全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子生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6):1002-1002
由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主办、广西师范学院承办、中山大学土地研究中心协办的“2006’全国土地资源战略与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于2006年7月21~23日在广西南宁市召开。来自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的正式代表212人,提交学术论173篇。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黄宇副厅长、自治区科协谢林城副主席应邀出席了此次学术盛会。会议由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陈百明研究员主持,专业委员会主任刘彦随研究员致开幕词,广西师范学院院长于琛教授致欢迎词,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倪绍祥教授和谢林城副主席致辞,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叶苹主任代表学会对研讨会的成功召开表示祝贺并作了重要讲话。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名誉理事长石玉林院士发来贺信,对土地资源研究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和本次大会的顺利召开表示祝贺。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西南大学等国内10个科研院所、学术团体向大会召开发来了热情洋溢的贺信。  相似文献   

10.
上海地区的湿地资源及其保护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介绍了海地区的湿地类型、分布、湿地资源及其利用与保护,提出了加强湿地研究的重点领域。上海地区自然湿地面积为43009hm^2,以海滨沼泽为主;人工湿地以稻田为主,约为250000hm^2,湿地中的动,植物资源,土地资源相当丰富,是上海地区最重要的自然资源,目前,上海的湿地利用以发展农、林、渔业为主,工程利用率则呈逐年增加的势头。加强对湿地资源的动态研究,对湿地的环境功能,合理利用与保护模式及人类活  相似文献   

11.
福建省闽南地区处于南亚热带,为全省纬度最低的一个区。本区自然资源丰富,气候条件优越,是我国东南沿海自然资源尚需深度开发的区域。本区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存在着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的状况。为了探索本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途径,通过近两年来的调查研究,我们提出了四方面的合理利用途径,对于闽南经济开放区的国土整治和资源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文章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以全国和新疆作为参照区域,分别计算了1996年-2008年时段内的各年乌鲁木齐市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的相对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同时分析了它们的动态变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乌鲁木齐市的相对自然资源(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承载力始终处于超载状态,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始终呈富余状态,并且继续攀升。1996年-2004年综合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阶段,2004年之后始终处于超载。经济资源对于综合资源承载力的贡献远远大于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承载力的贡献,经济资源占绝对优势。土地资源的紧缺和水资源的缺乏将成为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限制因素,因此,实现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的相互协调,提高土地资源和水资源承载力以及转变经济增长模式、保持绿色GDP的增长是保证乌鲁木齐市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舒长根 《环境与开发》1995,10(2):43-45,36
赣州地区资源丰富,自然条件优越,但因其些因素影响,有许多农业自然资源,特别是荒坡资源没有得到了开发利用。该文就如何开发利用赣州地区荒坡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项目研究方法概论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21  
土地资源能否生产足够的食物供养未来人口的问题益发受到关注,作为回答这一问题的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研究也就应运而生。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受全国农业区划委员会委托主持了“中国土地资源生产能力及人口承载量”项目。该项目的研究内容分解为5个基本层次,确定2000年和2025年为研究的时间尺度,并探讨了无具体时间尺度的理想承载力。该项研究以中国1∶100万土地资源图划分的9个土地潜力区为基础,以资源—资源生态—资源经济科学原理为指导,以综合、协调、持续性原则为特色,力图从PRED(资源、环境、人口、发展)的相互关系出发,回答我国土地资源在不同时期可以供养多少人口,提高土地资源承载能力的可能性与途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自然资源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的利用程度对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是资源大国,自然资源储量丰富,但人均资源的占有比例仅为世界发达国家的二分之一。然而,目前由于技术、体制、观念上的种种原因,即使有限的资源,其浪费程度也十分惊人。笔者就目前我国资源利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及其可能性措施提一些一得之见。首先,在矿物资源开采方面。我国是矿物资源比较丰富的国家,现已发现矿产163种,探明储量的矿产14q种,而且绝大部分矿床伴生多种有用成分,却未能开采利用,或采主弃副,或采副弃主,只有2%的矿床利用…  相似文献   

16.
对环境资源价值的看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环境资源价值的看法中山大学环科所金冬梅资源是泛指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能为人类利用的一切物质、能量及信息。根据资源的属性特征,可将其分为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两种。矿产资源、生物资源及环境资源作为一种日益短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的财富之源...  相似文献   

17.
土地是人类一切生产和生存的资源,它不仅是最基本和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而且还是一种价值很高的资产。然而,目前我国土地问题的形势却十分严峻,人均占有土地和耕地不断减少,人类对土地无休止的掠夺和破坏性的开采,使土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并引发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资源枯竭、生态破坏、森林消失、绿地缩小、公害事件频频发生。  相似文献   

18.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要求,为环境保护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环境承载能力的量化是明确环境承载能力与资源有偿使用和补偿制度、环境功能区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在国内外环境承载能力量化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我国环境功能区制度的土地表和土地资源资产负债表;对我国开展资源资产产权界定和实施资源有偿使用或补偿制度,实现自然资源的合理使用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湖南地处我国东部季风湿润区中亚热带,境内自然条件优越,农业自然资源丰富。全省土地面积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2.1%,耕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3%,森林面积占全国森林总面积5.6%,森林蓄积量居全国的第14位,河川径流量占全国总径流量的7.9%。本省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历史悠久,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高,全省已有粮食、生猪、油料等资源产品在国内占有一定地位。但是,同全省资源量及潜力相比,仍不相称。为了充分合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农业生产,必须认识和了解全省农业自然资源的特点,分析研究其结构、利用状况及存在问题,从而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正确方向与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环境保护》2008,(5):31
我国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付出了自然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的代价.导致当前经济发展瓶颈从过去的资金.技术和基础设施约束.转变为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点的“资源紧缺型”约束.且有不断加剧的趋势。面对资源过度消耗问题.我们要在运用法律和行政手段的同时.充分发挥产业、税收、进出口、土地.财政.金融等经济手段的作用。在税收手段中.当前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就是调整资源税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