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210)Pb示踪方法,研究了~(210)Pb和~(210)Bi在土壤和水稻中存在的形态.土壤中~(210)Pb主要以可给态存在,占总量的79%—91%.~(210)Bi主要以结合态存在,占总量的80%—98%,随时间增长,可给态~(210)Pb逐渐向结合态转变;结合态~(210)Bi向着可给态方向变化.进入水稻的~(210)Pb和~(210)Bi大部分是自由移动的离子形式,~(210)Pb的结合态<1%;~(210)Bi占40%.~(210)Pb和~(210)Bi性质上的差异表现了土壤对二者吸附力强弱的不同.还讨论了载体Pb对~(210)Pb和~(210)Bi吸附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以菜籽粕为吸附剂去除水溶液中Pb2+,考察了pH值、吸附剂投放量、反应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了不同温度下菜籽粕对溶液中Pb2+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当Pb2+溶液浓度为100 mg/L时,吸附剂投放量为4 g/L,pH值3~5.5,吸附时间120 min,Pb2+去除率达到95%以上。铅吸附等温线很好地符合Langmuir等温方程,293 K时饱和吸附量达31.9 mg/g。对吸附热力学参数ΔGθ,ΔHθ,ΔSθ的计算表明,吸附过程属于熵驱动型的吸热自发过程。Pb2+在菜籽粕上动力学吸附符合准二级速率方程,表观吸附活化能Ea=49.6 kJ/mol。结合吸附前后红外光谱(FTIR)分析,Pb2+在菜籽粕上吸附主要发生在蛋白质的酰胺结构、-NH2、-C-S-上,具有化学吸附的显著特征。菜籽粕作为一种廉价的生物质吸附剂,对低浓度Pb2+溶液吸附量大,吸附速度快,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以红、白和灰3种不同颜色的砒砂岩作为吸附剂,通过研究不同吸附剂用量、pH和离子强度(IS)等外界条件对砒砂岩吸附Pb(Ⅱ)的影响,以及吸附动力学和等温吸附特征,应用动力学与热力学吸附模型,结合红外光谱(FTIR)分析,探讨砒砂岩吸附Pb(Ⅱ)的机理.结果表明,砒砂岩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够有效吸附Pb(Ⅱ),其吸附效果受铅浓度、吸附剂用量及pH、离子强度(IS)的影响强烈,即:随pH的增大,吸附量提高,但随离子强度的增大,吸附量却降低.3种颜色的砒砂岩对Pb(Ⅱ)的吸附均在30 min内达到平衡,吸附速率大小表现为灰色>白色>红色,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在试验浓度范围内,Freundlich和D-R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砒砂岩对Pb(Ⅱ)的等温吸附特性,3种砒砂岩均是以非均匀孔隙或表面为主要吸附位.结合吸附模型和FTIR表征,吸附机理以静电吸附、离子交换为主,辅以部分化学吸附和一部分化学沉淀综合起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介绍了用~(210)Pb─~(210)Bi法测定海洋现代沉积速率和数据处理方法的研究。该方法测定的结果与~(210)Pb─~(210)Po法和阴离子交换-EDTA纯化-硫酸钡镭沉淀-α计数法(简称~(226)Ra法)以及厦门大学海洋系经研究改进的分离、纯化~(210)Pb的离子交换法的测定结果相当吻合。 相似文献
5.
铅模板交联壳聚糖对Pb(Ⅱ)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脱乙酰度、粒度和溶液pH值等因素对壳聚糖吸附铅离子性能的影响,得到了最佳吸附条件为壳聚糖脱乙酰度100%和溶液pH值6.5.在该条件下,壳聚糖与铅离子作用后,用戊二醛交联,然后用盐酸洗脱铅离子,合成了铅交联壳聚糖模板树脂.探讨了交联剂量对交联壳聚糖吸附性能的影响以及铅模板交联壳聚糖对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CHO/NH2为0.75:1时合成交联壳聚糖树脂对铅离子有最大吸附量,并且该树脂对铅离子和铜离子有较高的选择性,在酸性条件下不会发生软化和溶解,重复使用性良好. 相似文献
6.
以农业废弃物花椰菜的根和叶为原材料,采用限氧裂解法在500℃条件下制备花椰菜根基生物炭(BCR)和叶基生物炭(BCL),探究了吸附时间、温度、Pb(Ⅱ)初始浓度、pH及不同共存离子对2种生物炭吸附性能的影响,并通过扫描电镜(SEM)、能谱分析(EDS)、红外光谱(FTIR)及比表面积测定(BET)等手段对生物炭的结构和性质进行了表征,初步探讨了吸附机理.结果表明,2种生物炭对Pb(Ⅱ)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和颗粒内扩散模型,BCR和BCL对Pb(Ⅱ)的吸附分别在3 h和6 h达到吸附平衡;2种生物炭对不同浓度下Pb(Ⅱ)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在25℃条件下,BCR和BCL对Pb(Ⅱ)的最大吸附量分别达到454.55和434.78 mg·g~(-1),BCR和BCL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可作为优良的生物质基吸附材料. 相似文献
7.
8.
9.
预处理对小球藻吸附Cd(Ⅱ)、Pb(Ⅱ)和Cu(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不同预处理方式对小球藻藻体吸附Cd2+、Pb2+和Cu2+的影响,文章将经过高温灭菌、Ca(NO3)2溶液浸泡和HNO3溶液浸泡预处理的小球藻藻体冷冻干燥,然后在单、两和三组份重金属离子溶液中进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在单一系统中,经过Ca(NO3)2溶液浸泡过的藻体吸附效果较好;在混合系统中,冷冻干燥的藻体吸附效果较好。小球藻藻体对重金属吸附动力学曲线表明,在单一或混合系统中,高温灭菌的藻体对Cd2+、Pb2+的吸附于360 min内基本达到平衡,Ca(NO3)2或HNO3溶液浸泡过的藻体对Cd2+、Cu2+的吸附于360 min内基本达到平衡。运用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镜对吸附重金属离子前的藻体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藻体细胞的功能性基团和形态结构存在着差异,进而影响其对Cd2+、Pb2+、Cu2+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研究了土壤溶液中Cr(Ⅵ)的减少速率与pH、温度等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溶液中Cr(Ⅵ)减少动力学过程可以分为二个步骤,第一步为快速反应,它主要由吸附反应所控制;第二步为慢速反应,主要由Cr(Ⅵ)还原反应所控制。慢反应速率常数k_2值和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相关。随着体系中pH值的升高,k_1、k_2值明显减少。温度对土壤溶液中Cr(Ⅵ)减少速率的影响主要取决于温度对土壤吸附Cr(Ⅵ)反应和Cr(Ⅵ)还原反应的消长情况。 相似文献
11.
采用吸附与解吸实验及盆栽试验,研究了在重金属镉、锌、铅复合污染条件下,棕壤对重金属的吸附、解吸规律,以及菠菜吸收重金属的特点。结果表明:棕壤对铅、锌的吸附分别符合Langmuir、Freundlich方程,对镉的吸附用Langmuir、Freundlich及Temkin方程回归都不显著。重金属被吸附后的解吸率顺序为:Zn>Cd>Pb.Pb2+与吸附位结合的牢固程度较单一污染时大,而Cd2+和Zn2+较单一污染时小。土壤中锌含量的增加会降低菠菜对镉的吸收量。镉、锌、铅在土壤中的主要存在形态不同,菠菜对重金属的吸收受土壤中重金属存在形态的影响,这种影响较为复杂。生长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的作物,茎、叶中的重金属含量明显高于籽实中的含量[4],对于叶菜而言,地上部分重金属的累积量很大,造成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基于此,本文对沈阳市土壤中重金属镉、锌、铅的复合污染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用六种自然土壤进行了吸附氟的试验研究,表明土壤吸附氟的能力与土壤中粘粒和Al2O3的含量呈正相关,与Fe2O3及pH值呈负相关。理化性质不同的土壤吸附氟的能力各不相同,基本规律是酸性土壤吸附氟的能力较强,而碱性土壤较弱。 相似文献
13.
ModelingadsorptionofphosphatebysoilswhilethesolutionconcentrationdecreasedwithsorptionSuiHongjianResearchCenterof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4.
15.
以竞争吸附的一般模式为基础,修正了竞争吸附方程。研究了不同实验条件下修正竞争吸附方程的变化形式,为改进实验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修正竞争吸附方程应用于描述pH对土壤吸附钴的影响,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18.
选矿废水排放和尾矿库溢流等会将大量残留的选矿药剂带入选矿区周边土壤和水环境.采用批处理实验,研究了不同pH、初始丁基黄药(PBX)、Pb2+和Cd2+浓度下,PBX对某铅锌选矿区土壤吸附Pb2+和Cd2+的影响;并通过BCR连续提取,研究了不同浓度PBX处理后土壤中铅镉形态变化.结果表明,PBX明显抑制了土壤对Pb2+和Cd2+的吸附.PBX浓度为40mg·L-1时,土壤对Pb2+和Cd2+的吸附量分别由未经PBX处理时的3540 mg·kg-1和387mg·kg-1降至3085 mg·kg-1和100mg·kg-1.无论是否添加PBX,土壤对Pb2+和Cd2+的吸附动力学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表明Pb2+和Cd2+在土壤上的吸附是以化学吸附为主.PBX与Pb2+、Cd2+形成疏水性难溶络合物以及在土壤表面存在竞争吸附是降低土壤Pb2+和Cd2+吸附量的主要原因,表明PBX能增加Pb2+和Cd2+在土壤中的迁移性.PBX对土壤Pb2+和Cd2+吸附的抑制作用随初始Pb2+和Cd2+浓度的增大而减弱,随初始PBX浓度及溶液pH值的增大而加强,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描述其等温吸附特征.低含量PBX (100mg·kg-1)下土壤中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镉含量有所增加,可导致土壤中镉的活化;但PBX可降低土壤中可交换态和可还原态铅含量,且随PBX含量升高,铅活性降低效果越显著,这与Pb (C4H9OCS2)2的络合能力比Cd (C4H9OCS2)2强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应加强选矿废水中残留药剂对土壤中铅镉等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防控. 相似文献
19.
采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感光材料硝酸银中铋、铁、铜、铅等杂质元素的含量,样品经氯化铵溶液沉淀分离基体银后,利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测定滤液中多种杂质元素含量,并通过优化高频发生器等仪器工作参数及沉淀剂用量和沉淀时间等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具有简单快捷、灵敏度高、重现性好、线性范围广、结果准确等优势.铋、铁、铜、铅元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0003、0.0005、0.0003、0.001 0 ug/mL,加标回收率在96.20% ∽ 103.50%之间,适用于感光材料硝酸银中杂质元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