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央治理整顿报刊,我举双手赞成,这对减轻群众负担有着积极的意义。但与此同时,一些生活、休闲类的报刊却在不断创刊,虽然这些进入零售亭的新报刊没有"摊派",但平心而论,新创刊的不少报刊关注的是娱乐、明星的生活,或是打着"法制"的旗号,着重渲染的是犯罪的细节、情节,对提升人们的素质帮助不大。我曾经将停刊前的一些交通安全类报刊与新出版的一些生活、情爱类报刊相比较,发现后者真不如前者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2.
1989年,由于工作关系,我调到矿安环处工作。刚到安环处时,领导就嘱咐我趁着年轻,要赶快掌握业务知识,平时要多看一些安全类的报刊、杂志,这样会提高自身的安全管理水平,对自己今后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劳动保护》是一本好刊物,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是我们安全管理的好老师、好朋友。”我的同事们这样说。  相似文献   

3.
火灾是可怕的,对火灾的麻木不仁尤为可怕. 有一次,我与几位老板一起闲聊,谈及消防安全,我向他们讲述了几起从报刊看来的、新近才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原以为他们会很在意我的"讲述",但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些血淋淋的火灾事故却似乎很难打动这些开工厂、开商场、搞建筑、干歌舞厅老板们的"心".其中有位商场经理说:"说起来,这一切都是命,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命好,即使有灾难迫近也能避过去;命不好,哪怕你再小心,再谨慎,火就是要找上门来.我很想得开,命该怎样就怎样."经理的这番话,得到好几位老板们的附合,看得出,他们也是很信命的,不出事是命好,出了事是命糟,一切都是天意.  相似文献   

4.
当人们即将握别1999年时,我连续收到报刊文艺或文学版编辑记者的信函,纷纷约我从科技专家角度谈一下文学在新世纪的作用问题,并要求我直言文学的发展走势。对此启发了我,本人并非作家,但基于对科学事业的联想,促使我要写作本文,试探一下文学与科普的关系。 一、新世纪文学与科普都应走出“怪圈” 当前报刊文学园地的减少正如文化精品的衰落一样,虽是事实,但也绝不可简言之认为是文学正遭遇“厄运”。要承认由于高度发达及多样化的传媒形式,已使文学的生存空间不得不萎缩。但作为一个关注科技与文化交叉的学人,我以为作家们对…  相似文献   

5.
1995年一次偶然的场合,我见到《江苏劳动保护》刊物,随手拿起翻看,见刊物有言论章,本人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编辑部投稿。当时投稿并未抱多大希望,认为该刊物属省部级刊物。按本人写作水平,能在市级报刊发表章已称万幸,对省部级刊物本人不敢有奢望。稿件寄出后也就没放在心上,谁知过了一个多月。我突然收到杂志社寄给我的样刊,使我喜出望外。没想到拙作能被采用,我想这既是对我的鼓励又是对我的鞭策。鼓励,让我坚定信心多写稿;鞭策,要我“百尺竿头,更上一步”,提高写作质量写好稿。  相似文献   

6.
火灾是可怕的,对火灾的麻木不仁尤为可怕。 有一次,我与几位老板一起闲聊,谈及消防安全,我向他们讲述了几起从报刊看来的、新近才发生的重大火灾事故,原以为他们会很在意我的“讲述”,但结果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这些血淋淋的火灾事故却似乎很难打动这些开工厂、开商场、搞建筑、干歌舞厅老板们的“心”。其中有位商场经理说: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现代职业安全》2012,(4):11-11
编辑同志您好: 与《现代职业安全》相识相知,将近4年。我是在2009年开始到宁波市镇海区安全监管局工作的,那时的我只知道一些安全常识,对安全法律法规知之甚少。《现代职业安全》作为行业知名杂志,从看到它的那一刻起,它就成为我无言的师长。看《现代职业安全》杂志,成了我的必修课。是安全生产报刊改变了我的职业命运,让我在安监战线有了立足之本。  相似文献   

8.
1955年的春天,我从全总干校劳动保护研究班学习后回到全总,分配在劳动保护部工作,领导上要我兼管劳动保护的宣传工作。那时,新中国成立不久,劳动保护事业才开始,专业干部少得可怜,社会上对劳动保护工作的认识、了解很不够,劳动保护的科学知识更为贫乏。从事劳动保护工作的同志们热情很高,但工作困难很大。我当时深深感到,要开展工作,首先要向上向下做好宣传。 怎样开展宣传工作呢?我们当时想到的是举办培训班,办讲座,出小册子,在报刊上发表文章。但是,所有这些,毕竟局限性大,也难于掌握主动。于是,我们又想到,最好自己办一个业务刊物,建立一…  相似文献   

9.
编辑同志: 劳动模范、先进生产者是群众学习的榜样。报刊在宣传他们的模范事迹时,要注意符合国家的劳动保护政策。 今年3月,北京矿务局某单位在介绍经验时,表扬了两名车工脱了工作服,光着膀子车风扇;还常听到一些煤矿广播表扬先进人物,说他们在采煤掌子面刚放完炮就顶着滚滚浓烟冲进去工作,肺部都被烟呛得象针扎似的痛,也不叫苦。这种做法在特定的环境里作为紧急措施是可以的。但在一般正常条件下实在大可不必,否则,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从何谈起! 宣传先进人物加班加点也有不适当之处。北京矿务局有个劳模数年来坚持井下加班,一些报刊把他加…  相似文献   

10.
我的汽车梦     
汽车的魅力,今它不乏有发烧友。我敢保证,世界上没有几个男人不喜欢车,我也是一样。每当我在报刊、杂志上看到一款新车,心底那份由来已久的渴望与爱慕便会涌上,让不知情的人一望便会心生好奇:“都说迷车是大老爷们的专利,怎么连现在的很多女性对车也会如此着迷,好象还挺有瘾?”对此我做不出任何解释,心想少  相似文献   

11.
惹祸的照片     
赵铸新 《劳动保护》2004,(10):69-69
玩相机少说也有20年了,对着亲人朋友们“咔嚓”“咔嚓”按按快门,我还真错不了。若要讲摄影技巧,我懂得就很少很少了,什么叫新闻摄影,我完全是一窍不通。万万没想到我这个土老冒几张惹祸的照片刊登在全国有名的报刊上,居然还捡了个首都产业报协新闻摄影二等奖。1987年12月,芷江  相似文献   

12.
如何才能把搞好安全生产变成每个职工的自觉行动?鞍山钢铁公司答,要把”要我安全”变成“我要安全”。 这口号缘起第一发电厂。工人解学东是个老工人,先后有四次险些出事故。他在最后一次说:“过去,我总认为安全生产是领导的事,出了事干部有责任。我怕扣奖金、写检查,是别人要我搞好安全生产。其实,安全不仅是别人的事,更是自己的事。本人不出事,家庭得团圆。不是别人要我安全,应该是我要安全。”公司抓住这个典型,在全体职工中讨论,使广大职工提高了认识。 为了使伍个职工都有“我要安全”这个认识,公司还出了四个题目;1.不出事故对谁有利?…  相似文献   

13.
在武夷山当交通警察十多年了,人家称我“律师”还是近几年的事。每每听着,心里受用又颇为不安——有穿着警服的律师么? 说起当警察,我也是半路出家。我学的专业本是日用陶瓷,阴差阳错分配到主管工业的武夷山市经济委员会,不久挪身到百步之遥的安全生产安委会办公室。只因为偶尔写些文字上了报刊,一年后,我这匹瘦马居然被伯乐相中,跳进警营摇笔杆了。  相似文献   

14.
声音     
《现代职业安全》2005,(12):10-11
“职工对报刊征订有四盼”彭联联明年的报刊征订又开始了。据了解,许多企业的职工对订报刊有“四盼”:一盼手下留情,希望领导别太小气,该订的得订。二盼合理公开,订报刊时听听基层和职工意见,别让报刊热在机关,冷在基层。三盼共同享用,报  相似文献   

15.
各劳动保护报刊呼吁成立报刊协会本刊讯(记者玫尧)据统计,全国专门宣传劳动保护、安全生产的报纸刊物目前有近百种。为扩大此类报刊的影响,加大宜传力度,《劳动保护》杂志等此类报刊曾在1989年成立了全国劳动保护报刊协作网。多年来,对联合全国劳动保护报刊的宣...  相似文献   

16.
编辑同志: 最近,我从《中国纺织报》第94期(1988年11 月 28日)第二版上看到一幅新闻图片(附图),画面上有一位披发编织女工在一丝不苟地工作。从安全角度考虑。这张照片令人费解,我们平时对女工进行安全教育,特别强调要正确穿戴防护用品,不留长发上机操作。一些报刊也曾刊登过女工因留长发上岗、头发被机器卷入的报道。然而,为什么却还有这种不符合安全要求的照片能请上报端呢? 编辑同志;《劳动保护》是我们安全员说话的地方、请问一下,图片上那位操作女工该不该带安全帽? 如果说该戴.报纸刊登这样的照片、给我们开展安全工作带来了多少困难…  相似文献   

17.
《林业劳动安全》2002,15(1):23-23
为 了更好地发挥安全生产报刊在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于日前下发了《关于加强安全生产报刊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 ,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要认真组织和引导辖区内各安全生产报刊认真贯彻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  相似文献   

18.
元月28日,我刊2009年度杂志评刊会在我社召开。省新闻出版局报刊处副处长林纯、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副编审黄宗鋆、省发改委张一  相似文献   

19.
感悟转变     
<正>安全生产是社会、企业永恒不变的主题,但安全又不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物体,要具体地描绘出来确实很难。安全有时就是一种理念,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我会安全、我能安全"的转变过程就是安全理念从被动强制性到主动自觉性的一次质的飞跃。我  相似文献   

20.
<正>我一直有一种强迫症:明明已经设置好闹铃但还是要反复确认好几次是否调对;外出前对家里的事务反复检查,比如天然气、电器是否关闭,门窗有没有关好,即使已经全部检查完好,走远后还要返回来确认门窗是否锁好……这些导致了我上学、赴约经常迟到,熟悉我的人也对我这个"毛病"头疼不已,许多人说我这是强迫症。其实不然,我认为我的这些行为是一种安全感的缺失。记得工厂还叫工地的时候,有一天我和几个同事负责为厂区拍照,那是我们第一次来到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