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华南地区春季酸沉降区域源解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应用IDNN区域源解析模式,处理了1986年2—8月间华南地区观测的酸雨样品,识别了春季广东、广西地区酸雨区域漂,结果得到,80%以上H+、50%SO42-和60%NO3-来源于南岭以北地区。  相似文献   

2.
华南地区春季酸沉降区域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应用IDNN区域源解析模式,处理了1986年2—8月间华南地区观测的酸雨样品,识别了春季广东、广西地区酸雨区域漂,结果得到,80%以上H~+、50%SO_4~(2-)和60%NO_3~-来源于南岭以北地区。  相似文献   

3.
刘秋欣 《环境科学导刊》2007,26(3):73-76,81
通过CMB模型计算各类尘源对TSP、PM10的影响时发现,二次颗粒物对尘源解析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就二次颗粒物源成分谱进行了专门解析研究,并把二次颗粒物解析也纳入到模型中来,从而完善了源解析结果。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新兴的微生物污染源解析技术(MST)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总结.结果表明,标记物的源强特征显著影响水体微生物污染水平的评估,选用标记物时应同时考虑灵敏度和源强特征;与非目标物种样品产生交叉反应导致标记物特异性降低,可通过稀释样品或DNA纯化等手段降低假阳性信号强度;粪便源解析文库(FTL)中应涵盖的宿主种类,以及每类宿主应纳入的个体数量均会影响建库源解析结果的准确性,可通过权重分析来确定源文库中各宿主应囊括的样本量,提高识别污染源的准确性;FTL中的物种与土著微生物分类较为接近时,SourceTracker难以准确区分微生物污染来源,将土著微生物信息纳入FTL并多次运行程序可提高SourceTracker识别污染源的能力.未来应加强对标记物灵敏度和源强特征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同时探讨标记物源强特征产生差异的成因以及交叉反应产生的机理;另一方面,应深入探究粪源微生物种内变异程度和土著微生物的种类对建库源解析法的影响机制,以期建立准确、完善的微生物污染源解析技术.  相似文献   

5.
通过CMB模型计算各类尘源对TSP、PM10的影响时发现,二次颗粒物对尘源解析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因此就二次颗粒物源成分谱进行了专门解析研究,并把二次颗粒物解析也纳入到模型中来,从而完善了源解析结果。  相似文献   

6.
上海市大气颗粒物高浓度区污染物的源解析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应用受体模式的化学质量平衡法支9个监测点的大气颗粒物进行污染源的源解析,得出这9个监测点的各类污染源平均贡献率为建筑尘占32.1%,土壤尘占27.5%,钢铁尘占24.9%,燃煤尘占14.8%,汽车尘和燃油尘分别占0.2%和0.4%。  相似文献   

7.
大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要素,大气污染是影响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而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PM)则一直是影响城市环境质量的首要污染物[1]。大气颗粒物是影响大气环境质量、造成大气污染的一大重要因素。大气颗粒物对我们的危害极大,为此对大气颗粒物的源解析就尤为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当下用的比较广泛的几种源解析技术模型。  相似文献   

8.
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源解析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用于可吸入颗粒物源解析的受体模型的最新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粗集理论模型、BP网络权重分析、投影寻踪回归、正定矩阵分解和主成分分析等多种方法。指出了可吸入颗粒物源解析方法的发展趋势和还需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基于PMF模式的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源解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PM2.5)污染来源,分别在3个点位、4个季节开展了PM2.5环境样品的采集,共获得170个有效样本.对样本进行了化学成分分析,包括Al、Fe、Na、Mg、K、Ba、Li、Tl、Mn、Co、Ni、Cu、Zn、Sb、Pb、Cr、Ce、Na+、NH4+、Mg2+、Ca2+、SO42-、NO3-、Cl-、以及OC、EC,共计26种.首先采用OC/EC最小比值法估算出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含量;然后利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法(PMF)对PM2.5的非SOA部分进行来源解析,共解析出6类因子:二次无机气溶胶(SIA)、燃煤、机动车排放、地面扬尘、冶金和其它源,贡献率分别25.0%、23.5%、20.4%、17.1%、3.0%和11.0%;最后基于南京市SO2、NOx、VOCs三种主要前体污染物的排放量,分别对SIA和SOA在一次来源中进行再分配.最终结果表明,南京市PM2.5主要来源为燃煤、机动车、扬尘、工业和其它源,其贡献率分别为29.6%、22.4%、14.6%、18.7%和14.7%.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目前3大主要颗粒物源解析方法—源清单法、扩散模型法和受体模型法的发展历程和应用特征;总结了主要源解析方法在方法及应用上的优势和局限,提出了颗粒物源解析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
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的建立与应用实例   总被引:35,自引:3,他引:35  
针对国内外现有模型的不足,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流域非点源污染模型系统,提出了流域汇流与非点源污染物迁移逆高斯分布瞬时单位线模型及流域产污过程模型,该模型既考虑了水动力学与污染物迁移机理,又便于求解与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机理与实用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2.
广东、广西地区酸沉降统计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介绍了两广地区酸沉降模式,该模式的基础是定常欧拉型酸沉降模式,其中包括硫污染物的人工排放源,扩散输送,化学转化和干湿沉降,对全年120天气象资料进行计算和平均以后,得到广东、广西地区硫沉降的基本图象.从模式计算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目前低空排放(排放源在300m以下)的条件下,城市污染源排放的硫污染物的输送范围约10~2km量级、污染物的浓度及干湿沉降量都有显著的非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分异模型研究   总被引:216,自引:10,他引:216  
本项研究工作直接应用“国家资源环境遥感宏观调查与动态研究”项目和“中国资源环境数据库”取得的最新数据和资料,研究并提出了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计算方法和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全面分析了影响中国土地利用程度变化的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分析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区域分异规律,提出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极地”模式,并建立了中国土地利用程度的经度、高程模型。  相似文献   

14.
一个适用于区域性大气环境模拟的大气光化学模式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根据“计数物种”法对光化学反应机制的分析,建立了一个适用于区域性光化学反应模拟的模式,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NO_x、O_3及H_2O_2等大气光化学污染物的变化,在保证模拟准确性的同时,该模式形式简单,有利于在实际大气环境质量模拟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的集对评价模型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凡修  梅平  陈武 《环境工程》2006,24(3):77-78,89
建立了利用集对分析方法进行区域生态环境评价的新模型,并通过实例研究了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与未确知测度评价方法进行比较,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实例应用表明:该评价模型结构严谨,评价结果合理、精细、分辨率高,为区域生态环境评价提供了一种简单而适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6.
水质模型与CMB相耦合的河流污染源源解析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开发了水质模型与化学质量平衡模型(CMB)相耦合的河流污染源源解析技术,用于解析上游断面、直排工业源、支流源和未知源对河流受体断面的污染贡献。该技术可解析具体污染源对环境受体的相对贡献率和绝对贡献值,并附有诊断指标以判断拟合结果的优劣。利用开发出的源解析模型对山东省小清河主要断面进行了解析,发现解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且满足诊断指标要求。扩散模型与受体模型的有机结合,提高了解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的符合程度。  相似文献   

17.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管理的一种交互式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据大系统多级递阶优化控制理论,将水资源系统分解成地面水资源系统与地下水资源系统。在地面水系统中,给出了多目标开发利用管理模型;在地下水系统中,提出了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管理模型。区域经济涉及区域内的各种工农业和城镇生活用水部门──用水系统。对该用水系统提出了分解──协调优化管理模型。据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用水系统的特点,在最高级设置总协调器来协调水资源开发利用系统与用水系统,进而提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区域经济协调管理的一种交互式模式。  相似文献   

18.
作者认为莲花山断裂以东长埔—西岭一带的内生锡矿化在成因上主要与燕山早期(J_3)火山侵入杂岩有关,矿质主要来自富锡中酸—酸性同熔型混源岩浆。矿带、矿田、矿床定位严格受线形断裂构造及其结点控制。并以火成岩和断裂格局作为主要地质标志,探讨了区内锡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