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近代以来权利观念的主导下,自然资源被沦为人类占有、控制的财产,因而导致了现代环境危机的爆发,进而催生了可持续发展观念。把自然资源视为财产实际上是一种错误认识,并且这一错误认识得到人们常识和法律文本的支持。本文的主要目的就是纠正这种错误认识,进而为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探寻新的法律路径。文章主要运用理论分析与价值判断的方法,证明可持续发展观念要求为保护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而对自然资源经济价值的开发利用进行限制,强调自然资源的生态完好性。本文的基本结论是,在可持续发展的视野下,自然资源实际上就是整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父母和摇篮,而不是人类的财产。这一结论应该是人们处理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关系的基础性前提,同时也是我们进一步探索可持续发展视野下有关自然资源的权利义务关系的起点。  相似文献   

2.
可持续发展的标准有强弱之分,本文对这两种可持续发展观进行了理论梳理和介绍,以模型分别指出了实现这两种性质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分析表明,忽略自然资源消耗生态极限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弱”性质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自然资源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完善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制度,是保护自然资源、践行生态文明的要求。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前提是自然资源的确权和量化,是自然资源与自然资源资产在审计上的“融合”。作为自然资源资产审计的依据,相关制度应该对自然资源的确权、计量和有效利用作出合理安排,才能有效抑制资源滥用冲动。但立足于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实践,综合运用文献研究、个案调查、跨学科研究等方法,分析现行的自然资源制度,没有发现可操作性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计量制度和评价制度,已有制度存在权责不匹配、责任界定不清晰、公众参与有困难、审计指标不健全;制度系统呈现存量不足、增量困难、实践不力,不能适应新时代要求和自然资源合理利用需要。因此,可以从制度存量、增量和协同三条路径实施制度供给侧改革;在完善制度存量方面,可以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中嵌入自然资源资产审计内容,完善自然资源资产评价标准、责任制度和审计结果运用办法等;在提高制度增量方面,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的权利制度、计量制度、信息公开制度和公众参与制度等;同时,通过适时修订审计法、制定自然资源资产法,强化制度协调,以突破自然资源资产的制度瓶颈,方便审计算好“生态账”、把好“生态关”。在自然资源资产制度改革过程中,需要借助决策层和专家力量,摆脱部门立法局限,强化制度协调;同时,制度改革也是一个不断优化的过程,要兼顾公众、个人、政府及其职能部门等多方利益,才能有效满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可持续发展视角下自然资源的定量化动态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出发 ,对资源的分类原理做了系统的分析 ,提出了基于自然资源动态分类的定量化定义公式 ,并做了分类对比。该方法为可持续发展由定性向定量化发展提供了依据 ,为利用信息高速公路技术对可持续发展的研究以及自然资源信息共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农民收入问题。只有切实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才能有效地增加农民购买力,从而增加农业生产资料的投入。进而保证粮食增产。我国农业与农村可持续发展存在的两个矛盾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社会化的矛盾以及小农经济与科技化之间的矛盾。面临的两个分离是家庭经济与集体经济的分离以及传统供销合作社与农民利益的分离。增加农民收入的规模经济论与乡镇企业论的确有成功的典范.但是。对我国更多的农村地区来讲.不具有普遍意义。我国农业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有两个.一是符合区域特色的区域农业专业化.二是通过专业合作社的制度创新.将分散的家庭组织起来.以解决家庭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巨大矛盾。  相似文献   

6.
可持续的,可持续性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概念的历史成因及区别,并详细论述了如何使用这几个概念。  相似文献   

7.
自然资源由于其较强的公共性和外部性而使其因代际问题所导致的私有市场失灵比一般的产品严重,原因是自然资源代际利用中当代人都倾向于最大限度使用资源,从而引发自然资源“公地悲剧”问题比一般产品严重。再生自然资源虽然在代际利用中的利益冲突比非再生自然资源低,但代际问题所带来的市场失灵依然存在。因此,再生自然资源的代际可持续利用需要政府依据其经济特性进行一定的规制,制订出合理的使用制度。以渔业资源为例,在沙发尔(Schaefer)模型的基础上,利用成本——效益的经济学分析法,分析了再生自然资源代际可持续利用中的成本与收益,提出再生自然资源代际可持续使用的制度安排和优化措施,包括边际成本动态规制、明确界分所有权、实施可交易配额和公共补偿性规制。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自然资源保护法律体系的评价及立法取向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克服资源危机,我国已初步建立了自然资源保护法律体系框架,但该框架在体系结构、法律制度和监督管理机制上还存有缺陷。因此,有必要完善自然资源保护法的体系,充实自然资源保护法的内容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自然资源立法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从自然资源产权、国家管理和资源定价几个方面,简要讨论了我国自然资源立法的基本问题,提出建立多样化产权制度、合理界定国家管理界限和理清税费的一些原则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我国自然资源管理的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市场的作用和政府职能,指出发挥市场优化配制资源基础作用,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力量,运用经济和法律等手段,是实现自然资源科学管理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资源、环境和人地关系的角度探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分析了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因素 ,指出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阐明科教兴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试论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评价指标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本文给出了判断资源是否可持续发展的四个条件,据此,并分析了1993年我国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了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基本内涵,分析了山东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的形势与问题,提出了山东21世纪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4.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资源与环境政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解决好资源环境问题,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多部资源与环境法律、法规和多项国家标准。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政策、法规不系统、不完善;多种资源被分割管理;各单项政策法规之间存在着重叠和冲突;一些政策法规内容停留在原则上,缺乏可操作性。我国资源与环境政策应包括以下内容:①资源产权制度及其相关政策;②资源价格政策;③资源与环境产业政策;④资源与环境综合利用政策;⑤环境保护政策等。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以往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成果存在众多的缺陷,本文以江苏省为例,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思路和计算方法,计算分析了其1978—1995年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和综合承载力及其演化过程。研究表明:①江苏省的经济资源对综合承载力的贡献大于土地资源,是江苏省人口的主要承载资源;②从1982年开始,江苏省的综合承载力超过实际人口数量,进入相对富余状态;③相对资源承载力的地区差异较明显,南部地区处于富余状态,而北部地区处于超载状态;④相对土地资源承载力与相对经济资源承载力的不协调发展是江苏省可持续发展战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试论江苏省国土资源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国土资源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是区域持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详细地分析了江苏国土资源的优势条件,然后着重阐述了江苏国土资源的劣势,指出 一个资源约束型省份人地关系紧张、气候灾害频敏、环境问题突出已严重制约着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最后,根据江苏省情,对江苏可持续发展提出如下建议;加强对地理区位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力的合理布局,严格控制人口增长,努力提高人口素质,严格保护耕地,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17.
资源约束与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针对一些经济学家的观点,提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着内能补充与熵增加两个重要的资源约束条件,使得其必须把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可能性边界修正为可持续的生产可能性边界。在此基础上,作者通过揭示“终极目的”,提出了既能够满足两个资源约束条件又不其最大快乐目标实现的理论构想,为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选择一条现实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18.
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度预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分析了建立自然资源开发利用预警的必要性,研究了预警系统和预警流程。提出了预警建立的原则和相应的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9.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经济区的核心部位 ,1980年代和 1990年代 ,依靠乡镇企业和开发区建设 ,经济迅速发展。但这种高投入的增长也使苏州市新世纪的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 ,尤其是地表水水质下降、地下水过度开采、湖泊富营养化以及耕地数量锐减、质量下降等一系列问题 ,直接导致苏州市水质型缺水和土地资源危机。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 ,从乡镇工业发展、城市化、化肥农药使用以及科技能力等方面阐述了资源与环境危机产生的原因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 (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 ;(2 )科学编制环境保护和资源高效利用总体规划 ;(3)优化产业结构 ,建立资源利用和环境逐步改善的良性循环机制 ;(4)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生活污染治理能力 ;(5)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步伐等若干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