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8年5月22日14时28分,一个让全人类永远铭刻在心的日子。 在这一时刻,大山崩塌,大地撕裂…… 在这一时刻,狂风怒吼,暴雨倾盆…… 在这一时刻,人间在悲泣,天堂在怒吼…… 在这一时刻,我们有同胞走向了天堂,也有同胞被掩埋在废墟之下,还有同胞致伤致残。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多少座房屋瞬闻坍塌,多少人无家可归……  相似文献   

2.
声音     
《环境》2007,(3):12
“你看看这些笔录,天天是这个人,天天是这笔字,天天是这两个人。没做笔录也不要紧,以后改进嘛,这显然做假,你看是不是,天天是这个人,天天是这笔字。这可能吗?”  相似文献   

3.
马霁鸿 《环境》2004,(11):46-47
我们是坐着一驾马车出城去的。虽说只是马车,其实一点也不简陋,爱美的师傅已将它打扮得漂漂亮亮,其豪华之处,半分也不让轿子了。你瞧,这鹅绒软座多么舒坦,这雕花栏杆多么清俊,这蓝色顶篷多么明秀,顶篷四周的明黄流苏,又是多么飘逸。驾辕的马儿,分明也已被主人精心梳妆过,整齐的  相似文献   

4.
感谢春天     
撰写《河北环境保护》创刊号的发刊词,是在2005年立春之后,而构思这第二期的卷首语,恰在立夏之前,就是说,这河北环保的新篇章已伴随全省环保事业走过了一个春天。  相似文献   

5.
本专题就合同能源管理展开讨论,希望更多的企业和专业人士积极参与这一讨论,本刊今后就此问题,将组织研讨会和交流会,相信这一问题会得到各界人士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6.
李忠东 《环境》2010,(7):27-29
这是个不太为人熟悉的德国小城,但却拥有着令人瞩目的环保成绩,阳光普照下,这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人间“乐园”。  相似文献   

7.
叶之林 《环境》2005,(3):66-67
春风拂过泛珠三角的土地,这是区域经济合作的春风,南中国的三月便绿了。也是环保合作的春风。自古以来,南中国的泛珠三角这片土地就血脉相连、地缘相邻、人文相近、利益相关。而今区域合作方兴未艾。作为南中国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这不仅是经济发展的要求,也是顺应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环境》2005,(9):8-9
认识室内空气污染,要用身体健康甚至耗费生命作为代价。这一认识的方式是悲壮而代价高昂的,也是令人印象深刻的。但这是目前许多人遭遇的不幸现实——室内空气污染的隐蔽性使其极易让人忽略,伤害就在无形中发生。然后,人们才知晓病痛的根源,竟是室内空气污染这一隐形杀手。  相似文献   

9.
千里桂花香     
金秋时节,庭院里的桂花开了。开得并不显眼,浓黑的叶子间一簇金黄的小米粒,绽开了新芽,就在绽放的小米粒里散发出大地深处的幽香,大气凝聚的幽香。香气在大地上、大气中弥漫,走过的人禁不住要深深地吸上几口气,享受这大自然的赐予。这赐予是无法模拟的,无法加工的,无法合成的,无法制造的,只有亿万斯年凝聚天地之精华,才形成这万物多姿的形态,多味的馨香。人们可能厌弃灯红酒绿、艳抹浓装,却永远追寻这大自然的恩赐。 熟悉的朋友像蜂蝶一样寻香味而来观赏,都问这珍贵的树种是从哪里引种来的。这引起我悠长的思绪,他们不知道…  相似文献   

10.
李晓宏 《环境》2013,(12):41-41
“单独两孩”政策甫一启动,从北京到广东,各地纷纷酝酿落实。这既涉及国家发展的人口战略,也涉及亿万人民的切身利益,新时期我国这一生育政策的重大调整完善,受到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1.
明颖 《环境》2009,(6):70-71
知道什么是“无趣族”吗?其实,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了,但是,在眼下世界经济的大环境下重提这一话题似乎别有意味。  相似文献   

12.
文子 《环境》2009,(2):42-44
“报纸16斤,90分”;“废铁9斤,54分”;“混合物15斤,75分,一共是219分。”这是在卖废物吗?对,这是广州五羊新城的杨阿婆在卖家里的废物。  相似文献   

13.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句诗如今在职场中备受推崇,确实,只有“首屈一指”才能受到团队的依赖,才能把某一份竞争激烈的好工作捧成一个“铁饭碗”,不受威胁,对于任何一位员工来说,这都是一个值得不懈努力的目标。  相似文献   

14.
一阵旋风刮得漫天皆白。一只只断了线的风筝,失 去控制地向人们头上栽来,人们抱着脑袋飞跑,尽快逃离这白色旋风。这是城市常见的一幕 这不是天外来的飞碟,也不是夜间的噩梦,这是最实实在在的生活。不过倒不必担心飞砂走石的袭击,这是轻得几乎没有分量的塑料袋,但它的污秽却使人如同躲进一场细菌战。 “忽然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当年有诗但道那塞外风雪威猛,征人虽然艰苦,却很有诗意。而令城市绚烂多彩,生活优裕,却是“忽然一阵朔风来,漫天遍地皆飞白”,它没有诗意,只撒播一片“白色恐怖”。像送葬的纸钱,压抑…  相似文献   

15.
“在路上”这三个字,在当下人们的心灵里,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了,它被太多的人渲染过、写过、唱过。而当我走进呼伦贝尔草原,我不想走了,“在路上”这一神秘的美丽的意象,竞像轻烟一样飘过我的眼前,飘散在青青的碧草丛中,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不想走。一句“在路上”,细细想来,其实也是人的一种存在的方式。人一生下来就注定要回去,从第一声响亮的啼哭,到走过童年、少年、中年、老年,回到天堂,这一切都是走在路上。  相似文献   

16.
生活中,常有良辰美景防不胜防地展现在眼前,使你将积攒的许多风光叠加起来,也难抵这一刻得到的爽心悦目地享受。在这个雾霾和农药弥漫的季节,这种奇遇尤其弥足珍贵。这就是我登上槐仙山后瞬间的真实感受。  相似文献   

17.
本刊编辑部 《环境》2005,(11):18-19
人居行业,正在迎接一个品质时代的来临。而这一时代的来临,是与现代化的痛苦与需求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尽管其涉及的人群和影响可能并没有想象的广泛和深度。我们将用绿色建筑这一极具标志性的人居典范,来定义这一新人居时代的美学品质。  相似文献   

18.
王振武 《环境》2004,(7):44-45
岭南,自古以来,是令黄河流域的人望而生畏的地方,因为这片土地湿热而有瘴气。古代失势的官员,岭南是他们的流放之地。在古代皇帝的视野里,岭南无疑是那固执、自大的文人的最好去处。无论韩愈,还是苏东坡、汤显祖,在他们最失意的时候,都被流放到在这片土地上。  相似文献   

19.
王国华 《环境》2004,(11):42-43
清河小镇位于长白山余脉,距东北重镇通化市仅半个小时的路程。这里四面环山,一线通天,极目四顾,满眼郁郁葱葱的树木。我被这绿色“电”了一下,脑子里产生的第一个念头竟是:这苍茫的林海中,究竟有多少可以入口的奇珍异物?  相似文献   

20.
在转换经营机制的新形势下如何搞好安全工作山东省济宁市煤炭化学工业公司史宝林当前全国上上下下都在搞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何珍惜这一良好环境,努力开拓外延,巩固内涵,这是企业面临的新考验。为此,我们公司就这一问题,开展了一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