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稠油高效降解菌的降解特性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稠油为唯一碳源,对细菌B0501、B0505和B0510的降解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3株菌对稠油的不同组分具有不同程度的降解能力,其中B0505对烷烃、B0510对芳香烃以及B0501对胶质和沥青质的去除率较高,分别为42.26%、35.30%和40.76%;混合菌协同作用强化了稠油组分的降解,3株菌株组合对烷烃、芳香烃以及胶质沥青质的降解率分别达到44.23%、38.56%和62.12%;微生物对稠油降解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中3株菌株组合对稠油降解的速率最快,半衰期(t1/2)为5.36 d。将微生物应用于稠油废水处理实践,结果表明外源微生物的投加强化了废水中COD的去除率;GC-MS图谱及降解前后有机成分分析进一步佐证了微生物对稠油废水中有机成分的降解能力。 相似文献
2.
采用HPLC对某烟酰胺生产废水的主要成分进行分析,并模拟废水中的主要成分烟酰胺(nicotinamide)的浓度,对以烟酰胺为唯一碳源配制的培养基进行降解实验,获得有较佳降解率和生长能力的菌株YSI-1和YSI-2。结果表明.YSI菌株的混合菌降解效果优于单株菌,混合菌在初始OD600值为0.4,pH为7.0时,对浓度为2000mg/L的烟酰胺降解2d的降解率可达32.8%。延长处理时间或提高菌种的初始OD600值,烟酰胺的去除率均有较大的增加。 相似文献
3.
4.
固定化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菲、芘作为降解对象,对多种菌株进行筛选,从中挑选出降解率最高的两株菌,细菌和真菌各一株,并对其生长曲线进行测定,为菌种的固定化提供了一定的依据。同时对菌种进一步鉴定,细菌为动胶杆菌(Zoogloea sp.),在72h内对菲、芘的降解率为87.82%和49.22%;真菌为镰刀菌(Fuarium sp.),在216h内对菲、芘的降解率为93.32%和96.29%。 相似文献
5.
6.
7.
8.
焦化废水属高浓度难降解工业有机废水,其中所含的多环芳烃属难降解有机物,且对环境产生毒害作用。为探索生物强化技术去除焦化废水中多环芳烃类化合物,采用选择性培养和多级富集的方法,以联苯为模型化合物,并作为惟一碳源,从焦化厂废水和污泥中分离和筛选得到6株联苯降解菌。通过逐渐提高底物浓度的方法驯化菌株后,从中筛选出降解效率最高的联苯降解菌株WIS-01,在此基础上进行菌属鉴定、细菌生长情况及联苯降解性能的研究。实验结果表明,3 d内菌株WIS-01对联苯的降解率可达99%以上,可耐受联苯的最高质量浓度为2 g/L。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确定菌株WIS-01属于假单胞菌属,同源性达95%,命名为Pseudomonas sp.WIS-01。 相似文献
9.
高效纤维素降解菌的筛选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比较研究了刚果红脱色、滤纸崩解等几种纤维素分解菌筛选方法,并从腐木、腐竹、腐叶等样品中筛选获得4株高效纤维意降解菌,其中细菌1株(嗜纤维菌属),真菌3株(木霉菌属)。该细菌可在4d内将滤纸平板完全降解为枯质。通过改变酶解条件,确定Z—2为进一步优化对象,并进行了相应的单因子优化实验,初步确定其量佳产酶条件为:培养温度30℃,初始pH4.5,不含尿素,GLC和纤维意含量分别为0.4%和0.6%。 相似文献
10.
一株多环芳烃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生物修复是治理土壤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PAHs)污染的主要方法,而高效降解菌筛选是微生物修复技术的重要基础。从北京焦化厂土壤中筛选分离得到一株PAHs降解菌Q3,通过生理生化和16S rDNA等分析手段鉴定其为Rhodococcus rhodochrous。结果表明:该菌株对芘的耐受能力较强,可降解初始浓度为200 mg·L−1的芘;该菌株具有降解广谱性,可利用苯并[a]芘、苯并[b]荧蒽、二苯并[a,h]蒽、苯并[g,h,i]苝等9种PAHs为唯一碳源进行代谢,特别是对苯并[a]芘等高环PAHs具有较好的降解效果;此外,该菌株可有效降解模拟液中的混合PAHs,并且对野外被PAHs长期污染的土壤具有较好的强化修复效果。投加菌株处理后的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土壤PAHs总去除率提高了24%。以上结果表明该菌株对环境中被PAHs污染的土壤具有较好的强化修复潜力,可为PAHs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复技术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从广州石化污水处理厂废水中自行分离出 30株除油菌 ,用市售的 90 # 柴油作为油品进行筛选 ,所得菌种用于处理石化厂物理隔油后的废水。通过研究含油量和接种量对除油率、COD的去除率和pH值的影响以及酸、碱、盐对除油率和COD去除率的影响来比较这些菌种对石化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 ,6 # 菌株除油和去除有机物的效果都比较好 ,除油率约在 70 %左右 ,最高为 83.6 7% ,COD去除率约为 5 5 %左右 ,最高为 6 0 .0 1% ;5 # 菌株对环境要求较高 ,在碱性环境下表现出较好的除油和去除有机物的能力 ,除油率和COD去除率分别为 5 5 %和 5 0 %左右。实验菌株在消除石化废水的异味方面也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针对柴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效率低的问题,通过构建高效降解菌群修复柴油污染的土壤,采用组合优化和正交实验构建最佳组合与接种比例的菌群,并研究其柴油降解特性。结果表明,通过筛选、鉴定并命名的4株柴油降解菌为Bacillus sp. VOC18-L1、Enterococcus faecalis-L2、Lysinibacillus-L3、Rhodococcus equi-L4;当4株菌接种比例为3∶1∶3∶4,pH = 7.0,30 ℃,转速150 r·min−1时,柴油降解的效果最佳,14 d对7.0 mL·L−1的柴油降解率达到89.0%。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检测柴油降解产物,发现该混合菌株能将柴油中的烷烃降解为短链烷烃,最终转化为小分子物质。同时利用KEGG数据库获得代谢丰度图并初步预测每种菌的功能,根据微生物多样性测试结果,进一步证明了混合菌对柴油完全降解的效果优于单种菌种。通过人工构建的微生物菌群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柴油污染土壤的修复。 相似文献
13.
实验以被石油污染的土壤为出发菌源,以润滑油为唯一碳源,经过筛选分离得到4株对润滑油具有降解能力的菌株。经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实验初步鉴定发现,4株菌株分别为黄单胞菌属(Xanthomonas)、动胶菌属(Azotobac-ter)、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其中菌株G4为黄杆菌属,其润滑油降解效率最高。研究菌株G4降解性能的影响因素发现,实验中的各因素对润滑油降解率的影响大小依次为:温度>葡萄糖浓度>硫酸铵浓度>pH值。在温度20~40℃下,菌株G4对润滑油均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在适宜的温度范围中,pH值5.0~9.0范围内,菌株G4的润滑油降解率随pH值的变化很小,且均在80%以上。菌株G4在以润滑油为唯一碳源时的最佳培养条件为:温度30℃,pH值为9.0,硫酸铵浓度为1.0 g/L。在此条件下培养36 h,100 mL的G4培养液对200μL润滑油的降解率可达84.6%。 相似文献
14.
石油污染土壤中高效石油烃降解菌Y-16的筛选及其降解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通过富集和驯化培养从石油污染的土样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石油烃降解菌Y-16,其对胜利原油7 d降解率达到51.98%。在好氧条件下,对Y-16菌株的最优降解条件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在pH值8.0,温度30℃,接种量10%,摇床转数160 r/m in和3 000~7 000 mg/L的底物浓度下,Y-16菌株的最高降解率可达到60.34%。通过Y-16菌株对石油烃降解规律的探索,发现Y-16菌株对石油烃的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寒地黑土中阿特拉津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长期施用阿特拉津的寒地黑土耕层(0~10 cm)取样。利用富集培养的方法,筛选到2株阿特拉津降解菌,编号Z9和Z42。Z9以阿特拉津为惟一碳氮源生长,Z42以阿特拉津为惟一氮源生长,15 d对阿特拉津的降解率分别为77.7%和65.6%。对其初步鉴定并对降解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细菌Z9为微杆菌属(Microbacterium sp.),细菌Z42为节杆菌属(Arthrobacter sp.)。在室内进行降解条件优化实验,得出2株降解菌对100 mg/L阿特拉津的最佳降解条件为:温度30℃,Z9 pH值为7,Z42 pH值为8。 相似文献
16.
17.
红三叶草根际区石油降解菌的筛选及降解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石油污染的土壤红三叶草(nifoliumrepensLinn)根际修复区中分离筛选得到4株以原油作为惟一碳源和能源进行生长繁殖的高效石油降解菌。通过菌落形态、显微镜个体形态观察、生理生化鉴定以及菌株16S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4株优势降解菌分别为动性杆菌、藤黄微球菌、蜡状芽孢杆菌和短小芽孢杆菌。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4株混合菌对石油烃的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在摇床培养条件下,混合菌54d对总石油烃的生物降解率达到90.50%,较对照高67.72%。随着生物降解时间的延长,石油组分中的正构烷烃、异构烷烃及环烷烃相对总量均呈减小趋势,而芳香烃和其他醇类、醛和酸类的相对含量则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