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心     
在某外资企业供职时,曾接受过一次别开生面的强化训练.那是在青岛的海滨度假村,我和同伴们沉浸在飘忽而又幽婉的轻音乐声里,指导老师发给每个人一张16开的白纸和一支圆珠笔.这时,主训师已在一面书写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心形图案,并在图案里而写下了三个字:我无法……  相似文献   

2.
标识:标识由4个心形图案组成。色彩用深浅绿色共同组成。深绿和浅绿,代表生命的旺盛和健康地成长。其中每一个心形图案都是由“劳”“保”汉语拼音的第一个字母“L”、“B”组成。心形图案体现了爱心、关怀。把四个心形图案组合在一起,则正好在中间形成了一个绿十字图案,绿十字代表对生命的呵护。同时,也巧妙地避免了单个心形图案过于单薄,在视觉上容易给人以不稳定、不平衡的错觉。在颜色上,4个心形图案中的“B”选用深绿色,中间由4个“L”组合而成的十字图案由浅绿色填涂。给人一种被呵护的安全感和旺盛的生命讯息。同时,层层…  相似文献   

3.
初识《劳动保护》杂志是在我刚步入安全员岗位时,看着杂志封面,就被左上角的一个图案深深地吸引——一个笑呵呵的孩子抬头看着一顶安全帽,贴切地反映出安全的重要性.有了安全就有了一切,否则失去的将不只是幸福,甚至还有鲜活的生命! 我们是石油化工检维修单位,成天和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等物质打交道.作为一名安全员,首要任务就是把安全风险降低到可控范围内.可是,刚接手安全工作的我,在这个领域里完全是一个新人,所以加强自身的学习就显得极为重要.一方而,向老安全员"取经".另一方面,在《劳动保护》杂志里汲取"养分".每期的《劳动保护》杂志,我都要抽出时间来好好阅读."卷首语"能很好地给予启示,发人深思;"安全画廊"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安全管理上存在的优点和不足,"热线咨询"由安全专家进行详细讲解,增加了知识的普及等等.有了知识的武装,在日常工作中,我不仅能及时制止、纠正施工人员的违章作业,还能同时告诉他们会产生的严重后果.用知识说话,更易于被接受,也利于取得施工人员的尊重.  相似文献   

4.
移动的空间     
“我们在神圣暮色中踏上了回归的路,当时右边夕阳染红了西边的天空,两三棵黝黑的棕榈树,像是乐谱上的两三个音符,映衬着金色天空,它们看上去像黑檀木雕装饰着这美妙的图案,像是用温柔的毛刷,轻轻粉饰着自然的脸颊。”这是亨利·詹姆斯《美国景象》中很优美的一段。阅读的时候,我一直认为他是坐在缓缓前行的小车里,心情怡悦地面对窗外景致。[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很庆幸,在我的人生里结识了《江苏安全生产》。我是一个喜欢读书看报的人,在我的印象里《江苏安全生产》许多栏目贴近基层,具有实用性和指导性,在业界是一份很负责任的刊物,让读者感觉可读可亲。  相似文献   

6.
在攻读硕士学位的3年时间里,我除了读书学习,还参加了学校的法律援助中心劳动法律部。受部里的指派,免费代理了一桩劳动争议案,但没想到从一年级到三年级,我的业余生活几乎都奉献给了这个不大不小的案件。为了它,我和我的当事人在3年的时间里,不断进出法院,从一审到二审,然后到再审一审,再审二审。  相似文献   

7.
自责     
我戴着“安全第一”的袖标在大冲车间里走着。作为一个安全员,我每天都要到各车间转一转,看是否有人违章作业。当我经过晓金开的那台大冲床时,她停下车,神秘地冲我招招手,我走了过去。 晓金是我们车间的才女,能歌善舞,还画一笔好画。她看我走近了,就用棉纱擦擦手,从衣袋里掏出张照片:“哎,你看看,怎么样?”她口气里流露出掩饰不住的夸耀和满意。照片上是个美发小伙子,两只眼睛明亮而深沉,有一种艺术家的气质。“挺帅的。”我称赞道。“什么时候认识的。”“认识一个多月了。他是美院教国画的老师。”说着,她把照片放回口袋里,又开动了冲床。…  相似文献   

8.
有车的日子     
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我终于拥有了一辆属于我自己的车。新车开回家的当天,全家人坐在车里,绕着城市开始“巡视”,平日里早已看腻了的风景和道路,此时隔着车窗也似乎变得温柔可爱起来。车,就像一个流动的小家,装满了一家人的欢笑和喜悦。  相似文献   

9.
"别挤,别挤,是谁踩到我的脚了……""往里窜窜,再往里窜窜,还有一个就上来了……""再上一步,再上一步我就上去了……"伴随着拥堵的城市交通,公交车上人挤人的这一幕也在每天早晚的高峰时段重复上演着。  相似文献   

10.
有时,一本书、一册杂志,就能传递一份信念,激发一个志向、砥砺一种品格.《劳动保护》杂志之于我,正是如此.它如师如友,伴随着我从大学时期到工作至今. 在改革春风劲吹的20世纪80年代初,我在大学里就读经济专业.那时我们,勤奋努力,刻苦攻读,图书馆里通宵达旦,满怀着建设祖国的豪情憧憬,如饥似渴地吸收经济理论知识.一个下午,我在图书馆书刊栏里翻到了一本《劳动保护》杂志.本来只打算简单浏览,但是一打开却深深被其吸引.在此之前,我过多注重经济理论、概念定理和数据分析,很少系统思考经济建设和安全生产的辩证关系.通过这次"邂逅",我认识到安全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前提,深深喜欢上了这本厚实的杂志."尊重、热爱、保护生命"这句话,深深扎根于心.  相似文献   

11.
夏方龙 《劳动保护》2010,(12):75-75
有一年夏天,扬子石化炼油厂例行停产大修,我参加了当年拱顶油罐大修工作。在大修过程中发生的一件事,给我带来很大触动,从那以后的日子里,无论我在哪个岗位上工作,“以人为本”始终是我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正>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攻读法学硕士时,我选择在一个平民小区里,租了一套民房居住下来。后来,觉得一个人住在偌大的套房里,孤独寂寞不说,多少还是浪费了一点,于是,便在校园网上登了一则合租信息。很快就有人响应,最后,我选择了一个叫中田大池的日本留学生与我合租,毕竟都是亚洲人,多少感觉亲  相似文献   

13.
正夜深人静,倚窗仰望苍穹,满天星斗荧光点点,一弯明月为我挑灯,任我在浩瀚的夜空中寻找由母亲幻化的那颗星。那一刻,我看见了母亲的"瞎话"在星光里闪烁。《宝葫芦》装满了勤劳和智慧、《鞭打芦花》在包容与善良中萌发、《太上老君下凡察民情》教会了我珍惜和敬畏……  相似文献   

14.
<正>麦加其是我在沙特认识的第一个好朋友。一天,他热情地邀请我和翻译去他家做客。这天上午,我们来到位于沙特首都市郊公路边上的麦加其家。在他家的客厅里,我被墙上一幅精美的人物画吸引住了。真是太美了,画中的老人栩栩如生,像孔圣人那样威严、安详。  相似文献   

15.
一次和朋友外出至连江丹阳,我亲眼目睹了某部队汽车连战士司机张明伟智擒劫匪的风采。走近他战友身边一问,不出我的意料,他真是部队里的一名优秀司机。  相似文献   

16.
用同一块铁,在同一所作坊里,做了两把犁。一把卖给农夫,到田里,立刻干起活来;另一把毫无用处地躺在商人的小铺子里,躺了很久。过了一个时期,这两个老乡又相遇了。在农夫家里呆过的犁银光闪闪,甚至比刚离开作坊的时候更亮了;无所作为地躺在小铺子里躺了很久的犁却颜色发乌,生了锈。"请您告诉我,你为什么这么亮?"生锈的犁问它的老相识。"因为我劳动,我亲爱的。"那一把犁回答。"你生了锈,变得不如以前了,全因为这一阵子你躺在那儿什么也没干。"这是俄罗斯作家乌申斯基笔下的一则寓言。  相似文献   

17.
回望驾考路     
虽然我的科目一考试以99分画上了圆满的句号,但我的驾考之路仍然布满荆棘与未知数,正如我始终不知道那一分到底错在哪一道题。在距离科目二考试还有14天时,我终于接到了教练的电话,要开始练车了。在接下来的两个星期里,我一共练了六次车。六次不能说多,但在这油价高  相似文献   

18.
李清 《劳动保护》2006,(1):68-68
哀伤,呆滞,无助……多种因素复杂地交织在一双浮肿的眼睛里。这是一双母亲的眼睛,年迈的她被痛失爱子的巨大悲恸打击得近乎崩溃,只是徒有其形地被人们安慰着。这一切,就是我,一个安监战线的新兵,第一次出事故现场时见到的场景。从此,那一双泪眼便在脑海里挥之不去。那是8月份的一个酷热的午后,我所在的监察大队接到群众举报,一个汽修厂发生了生产安全事故,一名修车工从大卡车的围栏上掉下来摔死了。我和同事便立即赶到了现场,当时伤者已被送往医院,早已在现场的辖区负责人向我们讲述了事故发生的经过。从车上摔下来的是个刚满20岁的小伙子,…  相似文献   

19.
尴尬的邂逅     
中秋节前的一个周末晚上,我到火车站送朋友回来,途经龙风大酒家的门口,那里正张灯结彩为人家举办婚宴,台阶下停着许多豪华小轿车。也许是筵席结束了,门口涌出了一群打扮入时的人。客人走时都要带“酒包”。从包装的精美图案来看像是月饼,显然东道主所图的是团圆吉利。  相似文献   

20.
在全国安全活动中,为加强安全生产、文明生产宣传教育,邮票发行公司于今年五月发行了一套“全国安全月”纪念邮票。 自去年8月国家劳动总局和邮电部邮票发行公司共同发出《关于征集“安全月”纪念邮票的通知》以后,共收到各地劳动保护工作者和邮票设计人员设计的“安全月邮票图案”300多枚,经过评选,上海市食品公司王纯言、陈赓年同志设计的四枚邮票图案被选中。这套邮票图案代表性比较广泛、内容丰富、色彩鲜艳、形式新颖。第一枚画面用矿山机械化和个人防护,来表现矿山安全生产的重点。第二枚是起重机械安全装置,表现机械安全。第三枚画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