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河道曝气技术在河流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7,自引:0,他引:87  
孙从军  张明旭 《环境保护》2001,(4):12-14,20
本文介绍了一种在国外河道污染治理中的广泛采用的治理技术-河道曝气技术,综合国内外河道曝气的工程实践可以看出,在河流水质变化的不同时期应用河道曝气技术,可以分达到消除黑臭,减少水体污染负荷,促进河流生态系统的恢复等目的,因此,河道曝气作为一种投资少,见效快的污染治理技术,在我国河流(湖泊)污染的综合治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河流等自然环境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和污染,其污染程度已经威胁到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虽然,早在五六十年代,国外的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考虑如何解决河道的污染问题,但是至今河道污染仍是一大难题。由于河道曝气技术是一种投资少、效果较好的治理河流污染技术。因此,得以在国内外广为采用。本文主要探讨我国河道曝气技术在河流污染中的应用,以期促进我国生态环境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3.
城市河流原位治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河流原位治理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目前已推广应用的主要技术包括:河道曝气技术、生物膜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以及新型的组合技术,这些工艺都具有简易、有效、绿色环保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河道曝气提升河流水质的WASP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朱文博  王洪秀  柳翠  张建  梁爽 《环境科学》2015,36(4):1326-1331
曝气充氧是修复受污染河道的重要技术,数学模型是预测、评估环境污染状况的重要方法.本研究应用WASP水质模型评价不同时段河道曝气对河流水质的提升作用.初期模型验证结果表明,WASP水质模型拟合结果与实际监测结果基本吻合,可为水污染治理工程提供参考依据.在此基础上,对不同曝气条件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河道曝气能够有效降低河水中的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NH+4-N)浓度,改善水质;随着曝气河段内溶解氧(DO)水平的提升,水质虽不断改善,但改善幅度逐渐减小;全年不同月份曝气效果差异显著,5~9月曝气效果较好.结合经济投入和环境效益,最终确定夏季提升DO水平达到4 mg·L-1为河道曝气最优条件.  相似文献   

5.
污染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随着工农业的迅速发展,大量的生活生产污水排入河流,造成河流严重污染.污染河流的治理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生态修复作为一种比较新颖的河道冶理方法,有很好的应用前景.目前主要的生态修复方法有:(1)物理方法:底泥疏浚、机械除藻;(2)化学方法:化学除藻、絮凝沉淀;(3)生物-生态技术:河道曝气、土地处理技术、生态疏浚、生态...  相似文献   

6.
长期低强度曝气技术处理黑臭水体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在保持曝气复氧技术优点的同时,通过控制曝气强度以节约曝气能耗,较大幅度地降低运行成本,拓展其应用范围,提出了1种长期低强度曝气处理黑臭水体的河道复氧技术。取用上海市徐汇区新港河水为实验用水,通过长期低强度曝气与连续曝气,间歇曝气的比较实验,结果表明,低强度曝气技术消除河道黑臭是完全可行的,同时还能有效去除水体污染负荷。实验中,氨氮去除率90%以上时,低强度曝气所消耗能源仅为连续曝气的10.52%和间歇曝气的25%,可节约大量的能源。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当前国内外对于黒臭河道治理的方法,提出了一种黒臭河道治理新技术。通过采用"盆景式增氧生态修复装置"治理苏州市黒臭河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且该设备无需应用罗茨风机鼓风曝气,管理全部自动化,运行费用低,水质可达地表水Ⅳ~Ⅴ类标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瑞安丰湖河生态修复工程为例,探讨了组合型生态修复技术在河道水环境治理领域的应用效果。该项目采用生态浮床、微孔曝气、微生物菌剂等多种生态技术相结合的模式对受污染的城市河道进行生态修复。河道中的污染物首先可作为生态浮床中挺水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挺水植物的根系则可为微生物提供优良的生长环境,微孔曝气则大幅度提升河道水体的溶解氧(DO)浓度,从而进一步改善水体的透明度,促进挺水植物的成长、增强微生物的活性,最终整体恢复河道生态系统并使其形成良性循环。运行结果表明,主要目标水质指标COD_(Mn)和DO的改善程度分别为28%和292%,水体清澈度和透明度大大增加,黑臭消失,水体感官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
城市污染河湖的综合整治技术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城市污染河流和湖泊污染的原因,将污染河流和湖泊治理的方法分为"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生态法"共四大类,介绍了常用技术方法的原理和特点。根据河流和湖泊的污染现状和治理目标,提出了城市污染河湖的综合整治分为"治理"与"生态修复"两个阶段,探讨了采用"截污、清淤、曝气、生物载体、水生植物"等综合应用技术治理河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结合近年来国内河湖综合整治的典型案例,总结了河湖整治过程的"基础措施"和"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0.
曝气技术在污染水体治理中应用广泛,但传统曝气技术存在能耗高、治理效果不佳等缺点,微纳米曝气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曝气技术,在水环境治理与修复领域逐步得到推广。文章通过对比微纳米曝气与传统鼓风曝气对黑臭水体、污染河道水体的治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能耗条件下,微纳米曝气在污染水体DO提升,化学需氧量(CODCr)、氨氮(NH3-N)、总氮(TN)、总磷(TP)的降解方面,相对于传统鼓风曝气均表现一定的优势,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基于3S技术的河流水污染监测信息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河流水污染的特点及其影响,简要介绍了3S技术的概念及其应用,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基于3S技术的河流水污染监测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并对其中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说明,以期有利于我国河流水污染防治和控制技术与手段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初步探讨了城市内河生态修复的技术对策,并以2012年度慈溪市城区河道生态修复工程为实例,分析了生物膜技术、水生植物净化技术、微生物循环驯化技术、河道造流曝气技术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内河生态修复,慈溪市城市内河在水质指标、水体净化、景观生态等方面都有所改善,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以昆山市凌家浜河道作为原位生态修复的试验对象,综合运用水生植物修复技术、生物膜技术等,改善水质。结合水生动物,平衡水体内浮游生物种类结构和数量,促进降解和转移水体中有机物质,达到河道生态系统原位修复的目的。研究表明:在有部分外源污染的情况下,采用该技术修复河道,水质改善显著,水体透明度、COD、TP、TN、NHN、叶绿素a等主要水质指标达到或优于地表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四道沙河污染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概述,并提出四道沙河水污染的控制目标.对四道沙河水污染控制的环境工程技术措施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河流进行有效管理,必须建立完善的河流水环境管理系统。计算机技术已广泛用于水环境管理。开发河流水环境可视化仿真系统是推进河流水环境管理科学化的主要工作之一。本文基于GIS平台,结合Vega虚拟现实仿真工具开发河流水环境可视化系统,不仅能够将各监测站点地理信息、河流水质信息等在GIS上展示,还实现了河流虚拟现实漫游的功能,为提升河流水环境管理水平提供基本的软件保障。  相似文献   

16.
污染河流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河流污染逐渐严重,给人们的生活、生产和健康造成巨大危害。文章对用生物修复技术治理污染河流的影响因素和方法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针对辽河流域特定的气候条件并结合自身研究成果,从人工湿地类型的选择、湿地植物在去除氮磷中的作用、人工湿地对废水水质和水量的要求等方面对人工湿地进行了综述。通过对国外人工湿地治理面源污染的实际工程以及辽河流域已经开展的人工湿地治理工程的分析,说明人工湿地是一种有效缓解辽河流域面源污染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阜新市清河门人工湿地采用高效潜流式人工湿地技术对养殖废水和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自2008年9月投入运行以来,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减轻了清河及其下游河流的环境污染状况。  相似文献   

19.
机载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测距系统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高新技术,该系统是集激光、全球定位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3种技术于一体的测量系统,能够快速、精确的获取物体三维数据。文章简要说明了LIDAR技术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国外LIDAR技术在内陆河流监测中的应用,如河网测绘、河漫滩的监测管理、河岸侵蚀监测、洪水监测管理等内陆水系监测管理实例。通过对流域范围的LIDAR点云数据进行滤波与分类,建立数字高程模型,或结合使用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影像、全球定位系统采集的数据,来实现上述实例。简要评述了LIDAR技术在内陆水域监测管理方面的优势,以及当前我国内陆水系监测管理的技术现状。通过国外典型案例说明LIDAR技术在我国内陆水系监测管理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河道淤泥的轻质化处理及其工程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河道淤泥综合有效利用的目的,利用其高含水的特征,采用气泡混合轻质化技术对河道淤泥进行轻质化处理。通过室内试验的方法,考察和评价了以河道淤泥为原料土的气泡混合轻质土的基本工程性质,包括它的强度特性、变形特性、渗透性及耐久性能等。研究结果显示,经气泡混合轻质化处理的河道淤泥,具备一般填土的强度与刚度特性,其品质与施工性与固化材料的掺入量有密切的关系,固化后的轻质土具有良好的防渗透能力,但在循环干湿作用下易发生品质劣化现象。研究结果可以作为河道淤泥工程应用的基本依据及质量控制指标,同时也为进一步开发研究建立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