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戴明新 《交通环保》1995,16(1):11-12,24
本文介绍了港口工程施工时,由于疏浚作业所引起的悬浮疏浚物对海域环境的影响,并结合一些现场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预测施工所引起的悬浮疏浚物扩散物方法。  相似文献   

2.
针对黑龙江、松花江航道疏浚工程对水生生物环境影响问题,提出了疏浚工程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包括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对浮游动物的影响、对底栖动物的影响和对水生植物的影响,将产生泥沙、悬浮物、噪音、底质改变及机械废水、固体垃圾等,进而对鱼类资源的影响分析,包括施工噪音对鱼类的影响,如对鱼类栖息地的影响、对鱼类摄食生长的影响、对鱼类产卵行为的影响、悬浮物对鱼类生存的影响、对鱼类卵、苗的影响和对鱼类洄游通道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港口疏浚作业对海域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港口工程施工时,由于疏浚作业所引起的悬浮疏浚物对海域环境的影响.并结合一些现场试验研究结果,提出了预测施工所引起的悬浮疏浚物扩散影响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受污染疏浚底泥用作植物培植土的环境影响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资源化利用是疏浚底泥管理方案的基本选择之一。笔者使用上海市受污染河道疏浚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实验室模拟的方法,分析和评价了受污染疏浚底泥作为城市园林绿化培植土利用过程中对地下水、地表水和土壤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结果表明,中度受污染底泥具有作为绿化用土的基本理化性状,其不利的环境影响主要表现为硝酸盐对地下水的影响及重金属Cd,Hg对地表径流和地下水的影响。其中,硝酸盐的影响只在底泥应用后的第1个植物生长季中出现;重金属污染影响与底泥重金属总含量和可交换态比例有关。控制底泥单位面积的应用量,是控制其不利环境影响的可靠途径。   相似文献   

5.
雷晓玲  丁娟  雷雨 《环境工程》2015,33(2):140-142,57
环保疏浚因能将水体的污染底泥彻底去除,消除影响水质的潜在因素,从而成为治理水体的一项重要措施。但是,环保疏浚工程中扰动污染底泥、污染底泥处置不当等会导致环境的二次污染。各项减少底泥扰动以及底泥的资源化利用技术成为研究热点。减少污染底泥扰动主要是通过改进疏浚设备工艺来实现,目前国内主要采用的环保疏浚设备是绞吸式挖泥船与环保绞刀。底泥的资源化利用不但可以改善其对环境的二次污染,而且可变废为宝,增加资源,目前资源化利用途径主要有土地利用、建筑材料、填方材料、污水处理材料、制氢技术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唐山港某疏浚工程实例,分析沿海航道疏浚产生的悬浮泥沙因潮流作用致使扩散从而对附近海洋生态环境产生的影响,提出了可避免或减少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环保疏浚余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环保疏浚是治理重污染水体的重要手段,在疏浚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富含污染物的余水,对余水的处理成为环保疏浚二次污染防治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生产性试验,进行了不同投药方式的对比,并筛选、复配了适合余水处理的絮凝剂.试验结果表明,输泥管投加絮凝剂和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都可以保证余水达标排放,堆场出水投加絮凝剂容易控制出水水质,且投加絮凝剂的费用为输泥管投加絮凝剂费用的1/10,但需在堆场外设置混凝沉淀设施.对不同絮凝剂的絮凝效果比较发现,复配絮凝剂的效果较好,余水处理的成本低,剩余ρ(SS)小.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江河航道环保疏浚的影响因素,选取三峡库区沿线污染较为严重的李家沱码头的底泥为研究对象通过在底泥样本中加入钝化剂PAC及钝化剂硝酸钙,7 d后分别用普通疏浚铰刀、普通加罩铰刀、环保螺旋铰刀和环保螺旋加罩铰刀进行疏浚考察疏浚后48 h内上覆水中污染物COD、TP、TN、NH_3-N的释放规律研究结果表明:4种污染物的释放量,在加入钝化剂PAC进行疏浚后,比加入钝化剂硝酸钙疏浚后少,且疏浚设备环保螺旋铰刀的疏浚效果优于普通的工程铰刀。  相似文献   

9.
“三级预防结构”的概念,作为一种思考方法或工作程序,全面考虑不同层次、不同环节的问题和要求,综合解决原因—事故—处置的矛盾,在设计阶段就形成立体预防体系。文章认为在设计中应用三级预防结构,可能有助“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思想的落实。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佛山水道概况、水体功能及水污染现状,对底泥污染物释放影响佛山水道水质的机理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底泥环保疏浚方案并进行了比选.  相似文献   

11.
底泥生态疏浚研究概况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总结了底泥生态疏浚的一些关键技术,介绍国内外研究应用的概况并对修复效果进行分析,针对生态疏浚的不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黄石市固体废物分布面积广、类型多、累积堆存量大的特点,就其侵占土地、污染水资源、土壤、大气和破坏景观等方面的不良环境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3.
湖泊疏浚方式对内源释放影响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陈超  钟继承  范成新  孔明  余居华 《环境科学》2013,34(10):3872-3878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探讨不同疏浚方式对内源氮磷释放的影响以及不同湖区疏浚后氮磷释放的差异性.理想式疏浚和绞吸式疏浚沉积物磷的释放速率分别为未疏浚的20%和72%,并且A(内湾)湖区沉积物磷的释放速率是B(外湾)湖区的80%左右.理想式疏浚和绞吸式疏浚后沉积物氨氮的释放速率分别是抓斗式疏浚的40%和83%,但是这几种疏浚方式对氨氮的释放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在短期内对氨氮的释放甚至是起促进作用的,并且A湖区(内湾)氮的释放速率约是B湖区(外湾)的1.5倍,这应该看作是湖泊疏浚工程一个潜在的负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理想式和绞吸式疏浚方式对内源释放有较好的控制作用,在外源输入得到有效控制的前提下,底泥疏浚可以作为湖泊沉积物污染修复的手段,并且结合目前的技术手段,在太湖的疏浚工程中应尽量选择绞吸式疏浚.  相似文献   

14.
北京地下铁道噪声对环境影响的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毅 《环境工程》1994,12(4):31-34
北京地下铁道噪声对环境影响的调查与研究王毅(北京市环境保护监测中心,北京100044)北京地下铁道是我国目前规模最大,营运完善的城市地铁系统。一期线路(简称一线)由苹果园至复兴门共12个站,全长16.9km(目前已延伸到西单站);二期环形地铁线路(简...  相似文献   

15.
根据航道疏渗过程中海水悬浮物的监测数据与大窑湾港口航道疏浚海底沉积物的组成特点,研究了经典的重量法和光学法的测试结果以及海水浊度与悬浮物,悬浮物与透明度之间的相互关系。同地也对海上疏浚物监测技术和分析方法作了较为详细论述,为海洋倾废和港口疏浚过程中的悬浮物监视,监测技术提供科学和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17.
以内源污染严重的无锡市梁塘河薛家浜为研究区,开展环保疏浚和水利疏浚试验,通过疏浚前后底泥和水体中总氮、总磷浓度变化及底泥中氮、磷的静态释放通量,评估2种疏浚方式对河道内源污染削减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疏浚方式都能有效降低底泥中营养盐浓度,环保疏浚后底泥中总氮、总磷浓度分别削减了46.50%和35.51%,水利疏浚后分别削减了40.10%和30.51%。但达到同样疏浚效果时,相较环保疏浚,水利疏浚的工程量增加;在外源污染得到较好控制的前提下,2种疏浚方式均能有效削减内源释放对水体的污染,其中环保疏浚对氮、磷释放通量削减率较高,分别为46.92%和38.53%,水利疏浚则为40.99%和30.09%;考虑到城区土地资源紧缺,水利疏浚易超挖及疏浚后水生态系统较难恢复的问题,建议采取环保疏浚方式解决城市河道内源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电渗法对太湖环保疏浚底泥脱水干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粘土颗粒带有负电荷,而其中水分子显示正极性的特性,采用电渗的方法在环保疏浚底泥中通入电流,使得带有极性的水分子向阴极流动,从而达到对底泥脱水的效果.利用电渗法对太湖环保疏浚底泥进行脱水研究,分析其含水率随时间的变化、出水量与能耗的相关关系,以及其影响因素和优化方案.试验表明,经过240 h的电渗法脱水之后,底泥的含水率从开始的38.72%降至32.85%,可在较短时间内脱去底泥中的水分;电渗效果受底泥含水率、电压梯度、电极的耐腐蚀性、电极布置方式的影响;改善电极材料有利于提高电渗效率和降低能耗.在对不同电极布置方式的比较中发现,排形电极比环形电极更有利于排出底泥中的水分.通过对电渗试验的经济分析得出,电渗法进行环保疏浚底泥脱水的工程费用约为4.29元/m3原状土.   相似文献   

19.
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依麻木竖井排灌工程是根据国务院批准的<塔里木河近期综合规划报告>、<阿克苏河流域灌区节水改造工程五年实施方案>中提出的在阿克苏河流域内新建的竖井排灌工程项目.项目的实施必将给乌什县秋格尔灌区的环境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在系统地分析了项目区环境现状的基础上,从项目施工、水资源利用、地下水水位、灌区土壤盐渍化、社会环境等方面详细研究了工程实施后对灌区环境的影响.分析认为:竖井排灌工程不会对灌区的环境造成大的影响;不会影响灌区地下水资源的利用,相反还朝有利的方向发展;不会导致灌区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更不会造成地下水资源的枯竭;工程的实施可以改善灌区内的土壤盐渍化问题.竖井排灌工程产生的灌溉效益达545.22×104元.最后为灌区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大工程对城市环境影响及组合变迁是大系统复杂的运筹过程。本文采用目前世界兴起的横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两大学科新的方法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即“三论归一”的法元论,以葛州坝工程对宜昌市城市环境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立足点着重在大工程整体对城市环境影响变迁上,同时所建数学模拟与建模对该系统真实的本质认识具有较强的逼近性和实际性,从而为进一步应用建立的大工程对城市环境影响预测数学模拟做了较好的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