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江苏省“十一五”环境压力与调控响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利用环境压力-状态-响应模型分析江苏省在实现“十一五”环境规划目标过程中面临的环境压力现状及其作用过程,识别关键环境压力因子并提出相应的环境调控方案.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对环境压力具有良好的响应关系,其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太湖流域水质指标已成为制约江苏省“十一五”环境目标顺利完成的瓶颈;提出的环境调控响应方案分为环境保护对策及环境保护工程两部分,前者主要涉及到流域环境综合整治及大气污染防治,后者包括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工程、循环经济建设与工业污染治理工程、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控制工程、近岸海域环境保护工程等.   相似文献   

2.
陈洁  黄成  李莉 《上海环境科学》2010,(1):F0002-F0002
2010年1月22日,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浙江省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上海市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复旦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以及上海大学在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组织召开了“城市和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控制与管理学术研讨会:来自国内的160位专家学者集聚一堂,就城市和区域复合型大气污染状况与污染形成机制、大气污染物源排放清单与大气污染反演技术、大气污染源控制技术、环境管理与低碳发展等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一体化与区域空气质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秋 《环境保护》2014,(17):30-33
大气污染具有区域性与公共性的特征,并从传统煤烟型污染转变为煤烟型和机动车尾气的复合型大气污染,京津冀一体化为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提供契机,同时,区域空气质量的改善与环境管理也有助于区域社会经济一体化的良性发展。文章指出应出重拳强化污染防治,坚决向污染宣战,同时在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防控中强调绿色善治,实现区域污染控制社会成本最小化、减排责任公平化、控制标准一体化、发展权益均等化的区域大气污染治理合作机制。京津冀空气质量管理需构建基于科学认知基础上的多方参与决策的区域整体大气污染控制战略与规划,践行区域"受益者支付/补偿"原则,建立区域基金或者区域财政转移支付激励经济合作、促进区域共赢。  相似文献   

4.
<正>本专辑是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研究中心在长期开展大气污染控制技术与方向研究的基础上,综合国外发达国家治理雾霾经验而提出撰写的。该中心是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专门从事大气污染控制新工艺和新技术研究的科技创新基地,拥有2 t/h燃煤锅炉及配套的烟气污染控制中试试验装置及多种检测仪器、水电条件供应充足的实验室。该中心主要针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和环境健康对空气质量的需求,系统开展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控  相似文献   

5.
陈佳璇  成润禾  李巍 《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2):4737-4741
在持续推进环境空气质量全面达标改善进程中,城市大气污染的产业结构性特征愈发受到关注,但统筹空间和行业因子的大气污染物总量分配和控制研究相对薄弱.对此,在筛选城市大气污染主导行业和主控因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污染源空间分布和产业结构特征,通过构建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估算空间与行业总量分配系数,据此形成空间和行业统筹分配技术流程和方法,并应用于鄂尔多斯市.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较好地适应大气污染工业贡献相对突出的城市,兼顾产业布局优化和行业规模调控,有助于完善总量分配体系和提高污染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理论与方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是中国目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内所面临的主要大气污染问题,但我国现行"属地"特征的环境管理制度无法满足区域性、复合型大气污染所需要的合作解决问题的要求,因此亟需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本文探讨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理论基础,并着重讨论了我国实施区域联防联控的技术与方法,包括联防联控区域划分方法、区域大气环境问题控制技术、区域总量控制目标确定与分配方法及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保障体系等。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的大气污染形势十分严重,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呈现出区域性、复合型污染特征.快速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污染远远超出了环境承载力,来自政府、社会和公众的压力和诉求与日俱增.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是导致大气环境恶化的关键,我国的挥发性有机污染减排与控制面临着严峻地挑战.人们对我国挥发性有机污染的现状、存在问题、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还不深入,缺乏相关战略思路与技术路线,目前的科学研究尚不能有效支撑现阶段及未来减排.  相似文献   

8.
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速,我国环境空气呈现复合型、区域性、压缩性污染特征,大气复合污染已经成为我国城市群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以基于方案的DSS框架与设计技术为指导,构建并研发了大气复合污染区域调控与决策支持系统,该系统具备区域基本信息管理、区域污染状况评估、动态目标构建、协同控制方案设计、方案优化、各类方案分析评估等功能,并在珠三角进行了示范性应用,对解决我国区域大气复合污染问题、改善环境空气质量具有很强的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中小城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提出了一套适合于我国中小城市大气污染总量控制研究的技术路线和模型。通过环境容量规划和污染综合治理规划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以优化的方式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对镇江市的应用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技术路线和模型是合理可行的。所给出的总量控制方案既能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能经济有效地控制并改善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响应面模型的区域大气污染控制辅助决策工具研发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基于CMAQ模型结果,利用高维克里金插值算法,建立了排放控制因子与污染物环境浓度的响应面模型(RSM),实现了大气污染可控源排放与复合污染水平的实时函数响应.研究结果显示,RSM对PM2.5的预测结果与CMAQ实际模拟结果的误差在容许范围内(最大误差小于0.20μg.m-3,3.89%).基于所建立的RSM,开发了RSM-VAT区域大气污染控制可视化辅助决策工具.使用RSM-VAT对美国8个典型城市的PM2.5污染状况进行了控制情景分析,通过"可视化展示"和"图表分析"二大模块,输出不同控制情景下的环境污染物浓度的实时响应图、可视化展示和数据分析图表等结果.  相似文献   

11.
大气环境容量理论与核算方法演变历程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环境容量在我国一直被作为环境管控措施制订和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依据,相关研究是当前的热点.通过研究大气环境容量的相关文献,结合国家、区域及城市的相关实践工作,对国内外环境容量理论和核算方法的发展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评述.在综述大气环境容量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具备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及资源属性三重特征.结合我国大气环境问题和大气污染管理模式的演变历程,分析了大气环境容量理论和实践在引入与探索期、发展与实践期、停滞期和快速发展期等4个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针对我国先后出现的以煤烟型污染、酸雨型污染和复合型污染为主要特征的3种大气环境问题,分析了大气环境容量的内涵及核定思路.以A值法、线性优化法、模型模拟法为重点,总结了不同核算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发现了模型模拟法可以兼顾气象、地形等自然因素和污染源等人为因素对于大气环境容量的影响,并可以反映复杂的大气物理化学过程,更适合以PM2.5、O3等复合污染为约束的环境容量的核算.最后,结合环境管理的要求,建议在以下三方面加强研究:①以多种污染指标达标为约束的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方法;②典型重污染时段的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方法;③改进模型模拟和多目标优化耦合技术,探讨在空气质量、健康损害、生态破坏、气候变化等多种因素约束下的大气环境容量核算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李媛  张同斌  亓彭飞 《中国环境科学》2021,40(10):4617-4630
从2003~2017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收集了各年度各城市的环境保护约束目标,考察了各类环境约束目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SO2等工业污染物的直接约束能够在促使政府提升环境治理力度的同时,释放经济增长红利;关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PM2.5浓度的间接约束不足以刺激污染型企业转型,且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无环境约束将产生正向经济增长效应,但会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中间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和环境治理是环境约束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传导渠道.在环境保护约束的特征方面,约束目标“加码”将抑制经济增长,设定污染物减排区间更有利于发挥经济增长效应.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方面,对环境污染物设定约束目标有助于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无约束则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的实现.地方政府应在明确设定污染物排放目标的基础上,遵循渐进原则对环境保护约束目标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3.
李媛  张同斌  亓彭飞 《中国环境科学》2020,40(10):4617-4630
从2003~2017年中国283个地级市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收集了各年度各城市的环境保护约束目标,考察了各类环境约束目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SO2等工业污染物的直接约束能够在促使政府提升环境治理力度的同时,释放经济增长红利;关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和PM2.5浓度的间接约束不足以刺激污染型企业转型,且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无环境约束将产生正向经济增长效应,但会以环境污染为代价.中间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产业结构和环境治理是环境约束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传导渠道.在环境保护约束的特征方面,约束目标“加码”将抑制经济增长,设定污染物减排区间更有利于发挥经济增长效应.经济与环境协调度方面,对环境污染物设定约束目标有助于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无约束则不利于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双重目标的实现.地方政府应在明确设定污染物排放目标的基础上,遵循渐进原则对环境保护约束目标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苏州河非点源污染的总量控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模拟试验修正非点源污染模型;利用GIS技术建立非点源污染信息数据库,并对研究区域和苏州河进行网格和河网概化;以CODCr为控制因子,根据各断面的水环境目标,计算其水环境容量,以确定其削减量.结果表明,为达到苏州河2010年总量控制目标,各种非点源污染均须不同程度地削减,以村镇用地和畜禽养殖的污染负荷削减为主,村镇和鱼塘的单位网格削减量较高.最后提出非点源污染的总量控制对策,寻求目标总量控制和容量总量控制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5.
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科学决策支持平台的开发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治理的紧迫性和复杂性需要科学有效的决策,而以费效评估为标志的综合决策评估模型是支撑环境决策和管理的重要工具.当前以ABaCAS(Air Pollution Control Cost-Benefit and Attainment Assessment System,空气污染控制成本效益与达标评估系统)为代表的综合决策评估模型可以实现对特定减排方案的费效评估,然而无法支持开展基于费效的达标路径优化,以及对应不同环境目标下减排策略的优化制定.针对上述问题,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科学决策支持平台.该平台以ABaCAS的4个核心模块为基础,建立了新的基于环境目标的反算技术(LE-CO)及优化集成运行模式(ABaCAS-OE),实现了对不同环境目标要求的减排量反算,并对优化的减排策略下的空气质量改善效果、目标可达性、控制成本及健康收益进行快速估算.将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科学决策支持平台应用到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反算了2035年达标要求下的减排情景,以及对应减排方案的费用与效益.结果表明,相较于2015年,预测了2035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PM2.5、SO2、NOx、VOCs、NH3排放量需分别减排70%~87%、49%~85%、66%~74%、51%~66%、0~40%才可达标,并且该情景可以带来可观的效益,费用-效益比达3.7.未来大气污染防治综合科学决策支持平台的研究将进一步面向多目标、多行业、多组分、多区域的精细化调控技术,实现经济、能源、排放、浓度、成本、健康、生态、气候一体化的综合决策,以全面支撑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综合科学决策.   相似文献   

16.
《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是国家系统开展土壤污染预防、保护、管控和治理的重大战略部署。文章从污染物来源和土壤污染判断依据两方面探讨了"土壤污染"的概念;提出了我国的"土壤环境污染控制指导值"包括3套指导值,分别为"土壤环境风险筛选值"、"土壤环境修复指导值"和"土壤环境修复启动值",并分析了3套指导值的目标定位、制订策略和执行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基于流域分析方法的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鉴于流域思想在水污染防治中应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了以流域保护方法、流域分析和景观生态学相关理论为基础的流域分析方法该方法将湖泊-流域水污染综合防治的主要内容界定为4部分:子流域划分与污染负荷预测,"源-途径-末端-汇"的污染防治工程和管理方案体系设计,备选技术方案的提出和方案优选,污染负荷的削减率计算和综合方案设计.以四川省邛海流域为例,在将流域划分为6个子流域的基础上,对TP入湖污染负荷进行了计算和预测,并识别出各子流域内污染物的贡献率,分区提出了以水土流失防治、点源和面源控制、河道生态修复、河流入湖口治理和内源疏浚为主体的污染防治方案,该方案可削减TP 22.5 t·a-1,达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18.
基于模糊信息熵的流域水污染系统建模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水污染局部得到了改善,但呈现流域污染蔓延的趋势。运用系统控制论构建流域水污染控制系统,突破了传统的"就水论水、见污治污"的还原论水污染控制方法,综合考虑总体控制战略决策(S)反馈系统以及社会发展布局(L)、经济发展模式(E)、居民生活方式(C)和治理工程措施(T)控制系统等多种控制措施及因素,通过输出量与参考给定输入的比较,采用模糊信息熵方法进行了定量分析方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建设、交通和旅游业的发展,噪声污染已成为大同市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对此,依据关于重点城市环境质量全面达标规划的要求,开展大同市噪声污染控制达标规划.在大同市声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基础上,结合该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详细划分了声环境功能区并制定了噪声污染控制达标规划的目标和指标体系.进而,通过对各类噪声源进行预测分析,提出了分阶段的噪声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着眼于以往规划对流域内部生态环境特征和环境问题类型差异考虑不足等问题,开展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研究. 构建了基于控制单元的分区、分类水污染防治技术框架,提出在划分控制区和控制单元的基础上,识别控制单元问题并进行类型划分,进而以此为导向规划治理措施. 从分区角度将三峡库区及其上游流域划分为3个控制区(库区、影响区和上游区)和49个控制单元(库区5个、影响区15个、上游区29个). 从分类角度将流域所有控制单元归类为14个预防型单元、24个改善型单元和11个治理型单元. 对赤水河遵义市控制单元(影响区预防型单元)、龙川江楚雄州昆明市控制单元(上游区改善型单元)、长江嘉陵江重庆市辖区控制单元(库区治理型单元)3个典型控制单元提出了各自污染防治方案,方案实施后,3类单元CODCr负荷分别削减0.78×104、1.47×104和2.78×104 t/a,氨氮负荷分别削减1 110.7、2 364.9和8 936.2 t/a,满足削减需求,各控制单元水质目标可达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