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式和教学途径。科学的教学方法,能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潜能,促使学生按照预定的目标掌握知识、技能和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可见,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直接关系着教学效果的好坏,影响着教学质量的高低。因此,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高中政治教师在政治教学中必须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与城市学校存在较大的差距,学生在作文的能力水平和方向上也存在不同。教师应优化教学方法,贴近农村实际,增加学生生活积累,以此提高作文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3.
基于对山东省泰安市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的调查数据,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垃圾焚烧发电厂周边居民对电厂态度的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是否被征求意见、是否接受物质补偿这二个变量对周边居民的态度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受教育年限、是否知道二噁英、居住地与电厂距离与周边居民态度呈显著负相关关系。结合相关研究,发现本研究中影响电厂周边居民态度的因素既有普遍性,也有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开始推广环境教育。环境教育工作者们认为,在学校,环境教育不是仅仅作为知识学习,它还应立足于学生技能的掌握、培养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态度。考虑到环境问题的广泛性和多面性,日本教育部门没有添置专门的环境教育课程,而是通过语文、社会、科学等课程的教学、道德教育以及学校活动实现。潜移默化的课堂教育名古屋小学的语文老师们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通过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环境问题,思考自己或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语文教材中有关环境问题或自然问题的题材,除了作为语文教学中基本的教学方法外,还可以让学生学…  相似文献   

5.
随着素质教育政策的推广与实施,各学校纷纷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与创新,逐渐以培养学生自主能动性为教学目标,以合作学习为侧重点,从而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  相似文献   

6.
声乐教学在中职学校的音乐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长期以来,中等艺术学校的声乐教学一直存在着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较为单调,课程设置不够完善,声乐教学模式较为单一、刻板,一些教学方法对学生的自身特点有所忽视,没能坚持因材施教,对我国民族音乐表现方式和审美特质重视不够等问题,这些都阻碍了声乐教学的发展和提高。因此,中职声乐教学模式要改革、要创新,要培养学前教育学生综合艺术表演能力、实践能力及职业技能,从而促进中职学校声乐教学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培智专业学生认同感调查得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整体水平中等偏上,其中:1情感认同水平较高。学生的专业兴趣以及对专业发展前景处于较高水平。2专业投入中等偏上。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对相关活动的关注程度都随年级的升高呈下降趋势。3教学认同水平整体较高。在"教师教学满意度"上,差异显著。4职业认同水平较低。社会认同及工资待遇对学生就业影响较大。文中从社会因素、个人因素、学校因素和职业因素四个方面做出分析,并给出提升培智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的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应用分层教学方法 ,克服教学内容与学生兴趣爱好之间的矛盾,克服学生掌握知识水平两极分化的矛盾。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学生为出发点,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适应学生对不同内容的学习需要,有效解决班级授课制的固有缺陷和因材施教之间的矛盾,为学校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9.
数学属于抽象学科,在教与学上都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育者不断摸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受传统教育理念及教学模式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学的整体质量并不是十分理想。所以,在新课改下教学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必须加强对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相关策略的研究,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下面,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几点改变当前初中数学教学状况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学方法的选择对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兴趣有重要的影响。新颖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提高教学的效率,还能对教学目标的实现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在中职学校计算机教学中,通过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计算机理论知识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熟练地运用计算机进行操作的技能,使他们能通过学习运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提高计算机教学的效率,需要教师深入研究中职学校学生的心理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