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通过各行业工伤事故的伤亡人数和损失后果的广泛调查,以及对不同行业和各类企业影响范围和程度的比较分析,从而全面识别工伤事故给企业的经济效益带来的损失和对企业产生的危害,并科学地评价了伤亡事故对行业生产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美国建筑安全卫生的现状王智新一、安全工作落后,工伤事故严重目前美国建筑业就业人数约为600万,占总就业人数的5%,工伤事故严重,每年约死亡2100人,10万人死亡率为25.6,比日本、荷兰、瑞典和加拿大等国高4倍,在本国各行业仅次于矿业。每年发生损失...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南方某省1988~1992年工伤发生情况的调查,五年间工伤事故数、工伤死亡率及重伤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煤炭、交通、建筑三个行业的工伤死亡人数约占工伤死亡总数的50%;县以下乡镇企业中的工伤事故数、死亡率及重伤率均居首位。工伤事故中造成死亡的原因主要集中在物体打击、触电、高空坠落;引起重伤的原因集中在机械伤害、物体打击、车辆伤害和高空坠落。因此在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工作上,要采取一些强有力的干预措施,特别要加强对乡镇工业企业及那些易发生工伤事故企业的管理。  相似文献   

4.
英国工伤事故每年损失150亿英磅英国卫生安全执行局对5家大公司的跟踪调查和计算的结果是:英国每年因工伤事故和职业病造成的损失高达150亿英镑,相当于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卫生安全执行局局长JohnRimington说:“我们感到很吃惊,和...  相似文献   

5.
我国实施国际核心劳工标准的差距及对经济发展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我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与国际之间的差距当前,中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仍然十分严峻。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少劳动者的工作条件仍然较差。工伤事故、职业危害和职业病已经成为威胁劳动者生命、影响劳动者健康、造成劳动者过早失去劳动能力的最主要因素。工伤事故和职业危害不但威胁千百万劳动者的生命与健康,还给国民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每年因工伤事故直接损失数十亿元人民币,职业病的损失近百亿,据粗略估算,近几年中国每年因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近800亿元。依据国际劳工组织2001年劳动统计年鉴中提供的统计数据,比较分析了1999年5…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新型伤亡事故信息管理系统适用范围(企业、行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收集信息种类(工伤事故、微伤、险肇、比照工伤事故),数据处理类型(统计上报数据和内部考核数据)及开发的技术关键(强调事故资料标准化)等。  相似文献   

7.
有个别企业,为了保住或者争得“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对生产中发生的工伤事故该上报的隐匿不报,来个“内部消化处理”,把工伤事故频率人为地“控制”在检查考核标准之内,致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出现了工伤事故频频出,奖状年年得的虚假现象。将生产中的工伤事故隐匿不报本身就是一种违法行为,进行“内部消化处理”更是一种不正常现象。它不仅使工伤事故得不到上级安全管理部门的鉴证(鉴定),造成事故责任不明,使工伤事故受害者得不到应有的补偿,还会给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带来许多隐患。究其原因主要有三:一是企业领导安全…  相似文献   

8.
企业的经济效益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安全生产就是诸因素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因为企业发生事故和职业病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笔者曾对一个拥有3000余名职工的钢铁厂历年的工伤事故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22年平均每年的损失分别占该厂年均利润和产值的25.37%和6.79%,足可说明企业的安全生产对经济效益的影响是直接的、很大的。因此实现安全生产,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是企业追求经济效益的一个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密闭空间作业是导致工伤事故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洞穴、隧道、倾倒的建筑物、下水道和其他出入孔道、化粪池、罐釜维护检修等空间狭小、空气流通不畅的密闭空间场所工作,发生急性窒息性气体中毒或缺氧等事故的风险很高。为研究这类工伤事故原因及其影响因素,选择近年发生的122例典型事故案例,从调查统计事故发生的行业、岗位、原因、抢险和后果等入手,分析与工伤事故发生的关系,提出预防密闭空间作业伤亡的管理对策和有效工程技术控制措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工伤事故统计的目的是工伤事故管理部门运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对大量工伤事故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和推断从而揭示事故规律提出预防措施。国家规定向上级机关报告的伤亡事故报表必须如实全面地反映企业的安全状况和工伤事故情况。当前企业工伤事故统计工作普遍存在隐瞒漏报、延报等问题例如统计资料的死亡事故比例大于重伤事故比例重伤  相似文献   

11.
企业环境治理是企业生产现场安全管理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企业的"末端治理"并没有将工业废物转化为与自然系统相融合的产物,而产业生态学原理恰恰是将工业废物转化为新资源进行利用,使其最终产物达到与自然系统相融合,并成为可循环利用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按有关规定,我国压力管道分为长输管道、工业管道和公用管道,工业管道是指工业企业所属的用于运输工艺介质的工艺管道、公用工程管道和其他辅助管道,即工业企业内运行的压力管道均为工业管道.主要介绍了我国工业企业内工业管道相关运行维护管理与检验现状,重点强调工业管道运行中安全性能,及对工业安全性能确定所进行的压力试验的相关要求,为企业内部如何防止工业管道事故发生,实现安全生产提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针对非国有企业频发因工伤亡事故的现象,概括分析了引发因工伤亡事故的原因,只重生产、忽视安全、设备陈旧、工艺落后、从业人员素质低、上岗前不进行安全教育和必要的培训、家庭传统式的安全管理在非国有企业随处可见,导致伤亡事故频发。因此,加强对非国有企业的领导,各生产工序严格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企业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加强安全监管力度,发现隐患,及时整改,这是杜绝和控制伤亡事故频发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工业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土壤环境风险,提出了从选址筹建、施工建设、生产运营、关停搬迁的全生命周期土壤环境管理体系,以期为工业企业的土壤环境管理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我国工业企业地震灾害破坏等级规范中只有针对建筑物的震害破坏等级划分,而对在地震灾害中同样受损严重的工业设备,有关的国家规范以及研究成果却极少。分析了工业设备类型以及震害损失特点,并在借鉴国内外研究基础上,提出工业设备地震破坏等级划分原则和依据,将工业设备震害破坏划分为基本完好、轻微破坏、中等破坏、严重破坏以及毁坏五个等级,并给出每个等级下的宏观描述。工业设备震害破坏等级划分是对我国地震现场工作规范的补充和完善,对提高我国工业企业的地震灾害损失评估工作效率和准确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安全生产监管是政府的重要职责,直接关系到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安全生产监管中,以危险化学品的监管为重中之重.提高安全生产监管的信息化程度是降低监管强度、提高监管效率行之有效的方法.构建了由管理Agent、采集Agent、故障诊断Agent、通信Agent组成的分布式信息采集多Agent系统,将安监局监管中心对危险化学品生产过程监管的信息采集任务下移到企业端,利用多Agent系统实现危险源生产状态参数的采集、监控及分析;设计了该信息采集系统各类Agent的结构和功能.利用多Agent系统实现分散于各企业的危险源生产状态参数的信息采集、监控及分析,预测和诊断生产过程中的异常状况.通过Agent之间的合作、并行求解使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信息采集的问题得到较好地解决.  相似文献   

17.
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企业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主体,通过完善自我约束机制,逐步从靠人的管理转向靠机制管理,使安全生产管理步入良性循环,实现安全文明生产  相似文献   

18.
从企业安全生产的实际出发,从工程技术、安全教育、管理、经济等四个方面阐述了预防伤亡事故的具体措施,对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遏制重特大伤亡事故,促进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必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关于实行企业安全生产年审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体制改革后 ,政府转变职能 ,企业转换经营机制 ,企业与政府脱钩 ,政府放权予企业 ,由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企业成为独立核算的法人。按照权、责统一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企业的安全生产从企业与政府共同管理转移到自主管理 ,政府及其有关主管部门从管理向监督转变 ,政府与企业的关系由隶属关系变成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和日益完善 ,安全生产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情况。在新的形势下 ,如何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 ,是当前安全生产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笔者针对安全生产监督与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实行企业安全生产年审制的建议 ,认为建立企业安全生产年审制是切合当前实际的安全对策 ,并对如何实施这一对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我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产业分布特点和产业市场集中程度,基于生产企业统计数据,估算我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产业市场集中度;对比2017年和2010年数据,统计分析我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产业的区域、产品种类、企业注册资金规模和企业从业人员数量的分布和变化,分析总结了产业发展呈现的特点,提出了加快我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产业发展的相应建议。结果表明:当前我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产业市场结构尚属于低集中竞争型;各区域生产企业数量按照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的顺序依次递减,东部生产企业占据全国企业总数的65%以上;一半以上企业的注册资金均大于1 000万元;以从业人员数量看,80%以上企业属于小型企业规模;与2010年相比,2017年我国特种劳动防护用品生产企业从业人员数量增加了6.67%,企业从业人员规模分布变化不明显,企业注册资金规模已由约7成企业在500万元以下转变为近7成超过500万元,产品种类增加了40%。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劳动防护用品产业和安全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