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刊讯:近日,市政府批复了《天津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天津市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作为市重点专项规划,是全市"十二五"规划纲要的细化和延伸,是指导我市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文件。推进实施这一规划,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重要手段,对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的战略高度,明确提出要破解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相似文献   

3.
《世界环境》2011,(3):40-45
二、"十二五"环保工作总体思路和基本要求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对今后5年发展做出全面部署,明确提出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把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加大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这为我们做好"十二五"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十二五"是我国环保事业充满希望的5年,也是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做好环保工作具有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严峻挑战。一是治污减排的压力继续加大。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经济总量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能源资源消耗还要增加,  相似文献   

4.
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中通篇贯穿了科学发展、永续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念,“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能减排”等涉及环境保护的关键词出现多达三十余处。此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党代会报告中还首次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近日,在刚刚结束的省委三次全会上,省委书记张云川再次强调,环境问题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未来的生存发展,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相似文献   

5.
《规划》的主要特点规划具有六个方面的特点:一是紧紧围绕科学发展主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新要求,积极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规划》从定位、目标、任务、到各工作领域、政策措施等,突破就环保谈环保,就污染防治谈环保的局限,将环境保护融入经济绿色转型、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的发展潮流,通过维护人民群众环境权益、改善环境质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加强环境保护的迫切期待.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2011年12月15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为推进“十二五”期间环境保护事业的科学发展,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设计了新的蓝图。  相似文献   

7.
包头市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应用环境宏观战略研究成果,对于指导包头市探索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境保护新道路,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清 《环境》2014,(1):20-22
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作为肩负三个定位、两个率先历史重任的经济、环保大省,如何贯彻落实十八大三中全会的改革部署?如何在改革迈进攻坚期和深水区的关键阶段先行一步,增创广东环保新优势?新年伊始,广东省环境保护厅党组书记、厅长李清在本刊发表署名文章,深刻阐述广东环保体制改革构想和蓝图。  相似文献   

9.
《河北环境保护》2006,(1):13-14
2006年.全省环保下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六届八次、九次全会精神,落实《囝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强化环境法治,提高监管能力.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积极防范重特大污染事件,努力探索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新路子,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环境支撑。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2012,(1):25
刚刚过去的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克难的开始。在第七次全国环保大会上,李克强副总理对十一五环境保护工作取得的显著成绩予以了充分肯定,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四个方面深刻阐述了  相似文献   

11.
首先,我向大家传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昨天在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关于纪念世界环境日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讲话精神.他指出,40年前的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了首次人类环境会议,发表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文献《人类环境宣言》,向全世界发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声,从此保护环境成为人类的共同行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为例,通过探讨该县坚持低碳发展,致力于发展与环保双赢,促进生态文明的成功经验,阐明发展与环保并不矛盾,走低碳发展之路既是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是实现发展与环保双赢的重要保证,更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切实行动。  相似文献   

13.
陈建国  王毅  张琳 《环境保护》2013,41(7):58-60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发、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国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把环境保护作为稳增长、转方式的重要抓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这一战略部署为中部地区环保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空间。常德市地处中部,十二五期间,要抓住机遇、夯实基础,着  相似文献   

14.
谢庆裕  钟奇振 《环境》2013,(10):22-23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5.
王烨 《环境保护》2013,(Z1):70-71
生态文明观的诞生是人类文化战略的转变,是人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转变,是人类的生活方式、消费观念的转变。建设生态文化需要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努力。环商是21世纪人类全新的环境保护文化和环境保护理念。新世纪需要新健康,包括地球健康和人类健康。通过传播和普及科学的环商文化、环商道德,提高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命质量,是人类的终极目标。环商概念的提出是生态文化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保护担负着守护和建设"绿水青山"的历史重任。实践表明,生态环境保护实践对推动绿色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环保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环境保护标准倒逼工业结构升级,总量减排为经济增长腾出环境承载空间,绿色消费拉动经济绿色增长,环保产业为经济绿色增长注入新活力等。当前,受经济结构、能源结构等影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的巨大不确定性,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压力依然较大,实现生态环境根本好转、全面推动经济绿色转型尚需付出艰苦努力。为此,必须加强绿色发展标准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环境经济政策,持续加大环境污染治理投资,培育壮大生态环保产业,加快绿色技术创新发展,以推动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打造绿色发展新动能。  相似文献   

17.
同志们:这次全省环保局长会议,是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省委八届十次全会、省人大十一届四次会议和2011年全国环保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一五”环保工作经验,明确“十二五”环保工作思路,部署2011年的重点工作,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牢牢抓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努力提高七彩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一步开创我省环境保护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曹光辉 《环境保护》2011,(20):10-13
十一五时期,重庆市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与此同时,环境质量也明显改善。在十二五的开局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重庆市环保局提出了12358的总体工作思路,服务科学发展、坚持环保为民,以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为抓手,继续探索环境保护的新道路,进一步改善重庆市环境质量,提升城市生态文明水平。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以《有关做好"十一五"阶段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规划》为主要方针,国内各省区环保部门、宣传教育部门在积极开展本地区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各行各业人士参与到当中,截至目前已取得明显成效。现阶段,该工作对于增强各行各业领导以及公众的环保意识、生态文明环境的建设推进、环境保护发挥了积极的影响作用。当前由于国内环境污染情况加剧,就为环境保护工作增添了不小的难度。对于此,为切实做好新时期国内环境教育宣传活动,要求全社会内形成自觉环境保护的意识,并在与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力量的结合之下,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本文将据此提出系列建议和论述,希望可为相关领域从业人员提供一些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省的环境保护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落实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实现环境保护工作“三个转变”,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在全省人民的支持和共同努力下,环境保护事业取得厂长足发展,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全省的环境质量基本保持了稳定,生态保护建设得到加强,环保投入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