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3株真菌对活性艳蓝KN-R的脱色条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受污染土壤中筛选出具有广谱脱色的优势菌17株,并进一步扩大染料范围,筛选出3株对偶氮、蒽醌、三苯甲烷染料均有较好脱色效果的优势菌株. 3株菌分别为青霉属(菌Ⅰ、菌Ⅱ)和头孢霉属(菌Ⅲ)的真菌;以染料配水为例,探讨了pH值、温度、碳源、氮源因素对菌株脱色的影响;并进行了实际废水的脱色实验,结果表明该菌在pH值5~9, 温度18~37℃的区间内,且外加葡萄糖提供0.5%碳源时对染料废水的脱色率可达70%. 因此对处理染料污染废水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为了寻求经济有效地染色废水脱色途径,北京纺织科研所从1982年至1984年对针织、毛线、羊绒衫等行业的工业染色废水进行脱色试验,小试结果表明,好氧生物处理的生物污泥,在一定条件下,加以培养驯化后,其中的某些兼氧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厌氧分解,可使多种染料脱色,色度去除率为60~95%,COD去除率为60~90%。在小试基础上,结合北京运动衣厂污水处理工程的技术改造,于1984年10月进行了中间试验,该项试验,经过半年多的运行,处理效果显著,最近通过了北京市纺织局组织的技术鉴定。  相似文献   

3.
利用经特定脱脂处理后的毛发作载体,固定脱色混合菌。依赖毛发自身营养,不需外加营养物质,对印染和化工有色废水作脱色处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pH和温度下,废水脱色率可稳定在85%以上;在低温或大于32℃时,仍可保持较高的脱色率,并可同时去除废水中的硫化物、氰化物、酚类等有毒有害污染物,其去除率>80%。  相似文献   

4.
印染废水常以生物法处理,但出水难以达到排放标准。特别是由水溶性染料造成的色度.二级处理后仍严重带色。本文就过氧化氢、铁触媒对印染废水的脱色处理,进行实验研究,提出了脱色的工艺流程及有关工艺参数。结果表明,该方法作为二级处理后的脱色工艺,脱色率可达80%以上,出水色度符合排放要求。处理费用为0.15元/吨左右。设备较简单,便于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白腐真菌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聚酯纤维作载体,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染料废水,白腐真菌-裂褶菌F17(Schizophyllum sp. F17)挂膜迅速、结合牢固且表现出良好的脱色性能.采用连续和间歇两种运行方式,考察了不同的水力停留时间(HRT)及进水浓度对染料废水脱色的影响.当进水浓度为15mg/L,停留时间24h,连续式运行,混合染料废水脱色率达到79.5%,刚果红脱色率为91.6%,结晶紫为65.4%,次甲基蓝为6.9%.  相似文献   

6.
利用多孔陶珠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自制多孔陶珠载体固定脱色混合菌,在不同pH、温度、增补营养浓度、固定化细胞与废水比率等条件对印染废水的脱色进行了试验.在最适条件下进行填充柱式反应器作扩大处理印染废水,脱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固定化微生物柱对染料废水的脱色试验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以凹凸棒粘土颗粒为载体,混合固定化筛选出的7株高效脱色菌,组装成固定化微生物反应柱。该生物柱对各种染料废水均有良好的脱色作用,在染料为唯一碳源和能源时,对60mg/L的混合染料6h能脱色91%,对于用染槽废液与食堂废水配制的实际废水,能在72h的连续流动态下,保持80%以上的脱色率。固定化微生物柱的脱色机理是凹凸棒颗粒对染料的吸附和细菌对染料的降解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多孔陶珠固定化微生物细胞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自制多孔陶珠载体固定脱色混合菌,在不同pH、温度、增补营养浓度、固定化细胞与废水比率等条件对印染废水的脱色进行了试验.在最适条件下进行填充柱式反应器作扩大处理印染废水,脱色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刘静  刘爱荣  张伟贤 《中国环境科学》2022,42(12):5643-5649
构建纳米铁(nZVI)-生物耦合系统,探讨连续流反应器中耦合系统处理刚果红废水的可行性和可控性.研究发现nZVI将刚果红大分子降解为小分子后,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由0.04提高至0.69)并降低了毒性(由90.25%降至30.57%),为生物单元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反应器连续运行期间,耦合系统对初始浓度为500mg/L的刚果红废水脱色率达99%,COD从167mg/L降低到约50mg/L.而单一生物系统的脱色率仅为30%~70%,COD降至116mg/L,且波动较大.研究结果表明,nZVI-生物耦合系统是一种能够深度处理难降解有机染料废水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
采用富集法从印染厂的废水及污泥中分离出混和菌株,经培养后用于印染废水的脱色处理,在厌氧条件下有明显的脱色效果。其最佳条件为尿素0 45g/L、酵母膏0 25g/l、温度30℃、pH7、接种量1 25%。用活性炭作为脱色菌固定化的载体,在流速为6mL/min时,平均脱色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11.
农药化工废水水质复杂、可生化性差,采用传统生物工艺的处理难度大且效果不理想。针对国内某农药化工废水蒸发后产生的污凝水,采用常规生物处理后,出水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及氨氮(NH3-N)不能达到当地污水处理厂收纳标准的问题,该项目采用外部投加工程菌以提高原生化单元的污水理效能,并增设超滤和反渗透双膜工艺以保障出水水质。改造后的工艺系统调试表明,工程菌增效提升了生化处理单元对污水COD及TN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5%与67%),双膜工艺保障处理后,水质[ρ(COD)<500 mg/L,ρ(TN)<70 mg/L,ρ(NH3-N)<45 mg/L]达到下游污水处理厂的收纳标准。经成本核算,该厂污凝水处理项目运行成本为52.77元/t。工程菌增效/双膜工艺改造方案实现了对该厂污水的达标处理排放。  相似文献   

12.
印染废水处理工艺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讨了采用单独的水解酸化、接触氧化及水解酸化-接触氧化相结合这三种工艺处理某印染废水的效果。结果显示,针对CODcr为532mg/L、色度为512倍的原水,在总停留时间24h的情况下,采用水解酸化一接触氧化工艺在三种处理工艺中较有效,可以获得84%的CODcr去除率及88%的脱色率,而且该工艺对原水水质的pH有强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新型内电解铁屑过滤塔在印染废水工业化规模处理中的应用。在弱酸性条件下 ,该类型铁屑滤塔色度去除率高达 90 % ,废水可生化性提高 30 % ,运行一年半无板结和钝化现象。与后续的生化处理单元结合 ,出水稳定 ,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4.
膜技术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着重介绍了膜技术在生活污水、油田采出水、造纸废水、纺织印染废水、高浓度有机废水和重金属废水中的应用。膜技术处理废水与传统的废水处理方法相比具有处理效果好,可实现废水回用和有用物质回收的优点。并展望将膜技术应用于废水处理,特别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的纳滤膜分离技术应用于含低分子量污染物的分离,与传统的废水处理过程相结合等技术均将产生较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用高压脉冲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提出了用高压毫微秒脉冲产生的非平衡等离子体处理印染废水的方法。用该法对直接蓝2B染料水溶液进行处理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溶液初始pH值于小9.04,染料水溶液处理30秒时,水样上清液COD降低42.6%。随着处理时间的加长,水样上清液的COD不再降低,反而不断升高,在处理一定时间后,COD高于未处理水样的COD。包括沉淀水样的COD,随处理时间的加长,不断升高.用色质联用法检测处理后染料溶液中的产物,发现有有机酸生成,说明该处理方法能有效破坏染料分子中的苯环或苯环结构。  相似文献   

16.
固定化脱色菌-活性污泥的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所筛选的高效脱色菌群,采用聚集-交联法固定在活性污泥上,形成絮状立体网状微观结构。固定化脱色菌-活性污泥的脱色酶活力较未经固定的活性污泥提高70%左右。经厌氧条件下处理针织厂印染废水,色度平均去除率为77.3%,CODCr平均去除率为65.1%.  相似文献   

17.
浅析印染废水处理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优化印染废水处理工艺,降低处理成本,提高处理效果,对于印染废水处理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实际工作中,虽然各企业印染废水水质成分和排水量存在差异,但对于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的印染废水,采用物化与生化的组合再辅以物化的工艺流程,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可以保证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8.
曾亮  张晓勇 《环境科技》2007,20(A01):38-40
印染废水是一种水质水量变化大、有机物含量高,可生化性差,COD高,色度高的难降解废水。系统地介绍了印染废水处理的应用现状及技术进展,对处理印染废水的化学法、物理法以及生物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固定化脱色菌-活性污泥的脱色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所筛选的高效脱色菌群,采用聚集-交联法固定在活性污泥上,形民絮状立体网状微观结构。固定化脱色菌-活性污泥的脱色酶活力较未经固定的活性污泥提高70%左右。经厌氧条件下处理针织厂印染废水,色度平均去降率为77.3%,CODCr平均去除率为65.1%。  相似文献   

20.
针对印染废水水质水量变化大、ρ(BOD5)/ρ(CODCr)低、色度高的特点,以苏南某污水厂(印染废水比例大于90%)调节池出水为研究对象,开展ABR(折流板式厌氧生物反应器)处理印染废水试验,处理规模为2 L/h,重点考察不同HRT(水力停留时间)下ABR对CODCr、色度的去除和对ρ(BOD5)/ρ(CODCr)的提升效果. 结果表明:①当进水平均ρ(CODCr)为517 mg/L、色度为380倍、ρ(BOD5)/ρ(CODCr)为0.20时,随着HRT(32、24、18、14和10 h)的缩短,CODCr平均去除率由46.1%降至22.5%,色度平均去除率由60.6%降至51.0%,出水ρ(BOD5)/ρ(CODCr)由0.39降至0.30. ②随着格室数量的增加,ρ(CODCr)和色度逐渐降低,其中第1格室的CODCr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占总去除率的20.0%和51.0%,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也证明了这一点. ③经过ABR厌氧水解后污染物种类明显减少,说明ABR厌氧水解作用较好,可为后续好氧工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