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针对摇蚊幼虫(红虫)在沉淀池中大量孳生这一难题,以蒸馏水为试验水样,研究了液氯对摇蚊不同龄期幼虫的毒性效果(24h),并考察了pH值、有机物含量、氨氮以及藻类含量等因素对毒性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龄期增长摇蚊幼虫对液氯的耐受性不断增强,液氯对4龄摇蚊幼虫的24h半致死浓度(LC50)为3.39mg/L;低pH值、高藻类含量有助于提高液氯对摇蚊幼虫的毒性效果;在水质中性条件下,有机物含量提高使摇蚊幼虫的死亡率降低,在不同氨氮浓度下,液氯对摇蚊幼虫的毒性效果差别较大.生产原水和沉淀池水的对比试验表明:在不同投加量下,原水中4龄摇蚊幼虫接触24h死亡率均高于沉淀池水中摇蚊幼虫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二氧化氯对水源水中摇蚊幼虫灭活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氧化氯和液氯灭活蒸馏水中的第1龄期摇蚊幼虫, 在此基础上, 考察了人工配水和天然原水中二氧化氯对1龄摇蚊幼虫的灭活特征,探讨了原水温度和pH值对二氧化氯灭活1龄摇蚊幼虫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液氯相比, 二氧化氯对1龄摇蚊幼虫具有更好的灭活作用,投加量1.5mg/L,接触30min可以达到100%的灭活率; pH值在5.5~8.1变化对二氧化氯的灭活效果不会产生影响;二氧化氯对1龄摇蚊幼虫的灭活率随TOC的增加而降低;在10~30℃,温度升高能够提高二氧化氯的灭活效果,当原水温度从30℃降低到15℃时灭活率下降为84.5%.  相似文献   

3.
二氧化氯对摇蚊幼虫表皮和肌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综合分析了二氧化氯对摇蚊幼虫表皮和肌肉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处理后的摇蚊幼虫表皮由于真皮细胞结构被破坏导致板层结构消失,真皮细胞层与内表皮层相分离。真皮细胞的损害表现为核仁变形、染色质固缩;线粒体内嵴减少、解体、空泡化;内质网减少,小池扩张、囊泡化,表面核糖体数量减少。中毒的肌肉细胞内核仁变形;线粒体内嵴溶解,空泡化严重。  相似文献   

4.
几种常见氧化剂对水中摇蚊幼虫氧化杀灭效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了几种水处理氧化剂———氯气、二氧化氯、臭氧对水体中摇蚊幼虫灭活效果的试验研究,并对原水中摇蚊幼虫经二氧化氯预氧化、混凝沉淀后的灭活效果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对摇蚊幼虫的灭活效果受水体pH值、有机物含量和藻类含量影响较小,与其它2种氧化剂相比,二氧化氯对原水中摇蚊幼虫具有更好的灭活作用;混凝烧杯实验证实,原水中的摇蚊幼虫经混凝沉淀后,与矾花沉降,不会对沉后的水产生影响;并且二氧化氯投加量1.0mg·L-1时,摇蚊幼虫在24h内死亡,投加量2.0mg·L-1时,死亡时间为6h;采用预投二氧化氯的水处理工艺可以起到控制摇蚊幼虫在沉淀池中孳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摇蚊幼虫的水生态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摇蚊幼虫在水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已被许多国家所证实。本文列举了摇蚊幼虫在分类学、生态学及毒理学研究方面的进展,介绍了摇蚊幼虫应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摇蚊幼虫在水处理系统中经常出现大量繁殖,造成污水处理管道堵塞,因此对摇蚊虫的控制近来受到越来越广泛重视。对国内外现有的有关摇蚊幼虫的研究与控制方法进行了较系统论述。  相似文献   

7.
三丁基锡对摇蚊幼虫的毒性作用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宋志慧  陈天乙  刘如冰 《环境科学》1998,19(2):87-88,91
研究氯化三丁基锡对摇蚊幼虫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TBT对红德永摇蚊幼虫48hLC50为285.4μg/L,TBT对羽摇蚊幼虫24hLC50为16.6μg/L;10d中,TBT浓度为25μg/L时红德永摇纹幼虫的下唇板出现可观察到的畸变;  相似文献   

8.
摇蚊幼虫是淡水湖泊中分布广泛、数量极大的底栖动物。它们生活在底泥中,位移能力很小,个体又较大,被认为是水质监测和生态毒理学研究的理想生物。底栖动物能大量富集水中微量的有毒物质,这已有许多报道,而有关摇蚊幼虫富集底泥中的有毒物质的报道甚少,国内至今尚未见报道。摇蚊幼虫富集毒物与其它底栖动物比较,其生态学意义更大,因为摇蚊幼虫除了作为鱼饵通过水生食物链浓缩和转移毒物外,大量的幼虫终将羽化为成虫,一批批飞离水体,有毒物质有可能较快地被消除掉。  相似文献   

9.
摇蚊幼虫的水生态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综述了国外对摇蚊幼虫的水生态毒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生物检测、生物积累和遗传毒理研究等几方面.国外的研究表明摇蚊幼虫可以作为常用试验生物(鱼类和蚤类)的补充,用于有毒化学品的急、慢性毒性生物检测和遗传毒性研究,以及生物积累试验,以评价化学品的生态效应,并对污染物进行生物监测.  相似文献   

10.
11.
污水氯、二氧化氯消毒处理中水质及毒性变化的比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别从水质和毒性2方面比较了氯、二氧化氯消毒对污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质特性方面,氯消毒对污水色度影响不大,而二氧化氯消毒明显降低了污水的色度;氯、二氧化氯消毒前后污水的DOC基本没有变化;氯消毒后污水的UV230明显增加,二氧化氯消毒后污水的UV230略有降低,当二者投加量均为30mg/L时,氯消毒使污水的UV230增加约0.7cm-1,二氧化氯消毒使污水的UV230降低约0.05cm-1.在毒性生成方面,氯、二氧化氯消毒产生的急性毒性均随消毒剂投加量的增加而增大,氯消毒产生的急性毒性明显高于二氧化氯消毒;氯消毒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污水的遗传毒性,而二氧化氯消毒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污水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2.
丁春生  秦树林  缪佳  宁平 《环境科学》2008,29(5):1266-1270
以对硝基苯甲酸废水为处理对象,分别考察了活性炭投加量、二氧化氯投加量、pH值及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二氧化氯/活性炭催化氧化工艺处理对硝基苯甲酸废水的影响.并在最优条件下,通过试验考证了该工艺作为高浓度对硝基苯甲酸废水的预处理手段,在去除废水中COD和提高可生化性(BOD5/COD)方面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采用ClO2与活性炭组成催化氧化体系,其处理COD为109印mg·L-1,的对硝基苯甲酸废水,效率比单独使用二氧化氯高10%;在废水pH值为4.1时,当活性炭投加量为200 g·L-l、反应时间30 min、二氧化氯投加量为300 mg·L-1,时,废水的COD降至7 100 mg·L-1,去除率达到35%, BOD5浓度提高到1 810 mg·L-1,废水的BOD5/COD值由原来的0.10提高到0.25,明显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因此,二氧化氯/活性炭催化氧化工艺是预处理高浓度对硝基苯甲酸废水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二氧化氯是一种具有高氧化性和强消毒性的化合物,本论文介绍了二氧化氯制备的化学法、电解法以及电化学法,并对几种工艺方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和比较,适合工业化生产的工艺主要是化学法中的氯酸钠法和亚氯酸钠法。  相似文献   

14.
The microscale distribution of oxygen,the nitrogen flux and the denitrification rates in sediment inhabited by chironomid larvae(Tanypus chinensis) were measured in eutrophic Lake Taihu,China.The presence of the chironomids in the sediment increased the oxygen diffusional flux from 10.4 ± 1.4 to 12.7 ± 2.5 mmol O 2 /(m 2 ·day).The burrows of the larvae represented "hot spots" and strongly influenced the nitrogen cycles and diagenetic activity in the sediment.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bioturbation effects of Tanypus chinensis chironomid larvae increased the capacity of the sediment as a sink for nitrate and a source for ammonium.Nitrate influx and ammonium outflux were increased 8.8 and 1.7 times,respectively.Under bioturbation,the amount of nitrate consumed was greater than the amount of ammonium released.The total denitrification rate was also enhanced from 0.76 ± 0.34 to 5.50 ± 1.30 mmol N/(m 2 ·day).The net effect was that the bioturbated sediments acted as a net sink for inorganic nitrogen under direct and indirect bioturbation effects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 C hironom id, from the dipteran fam ily Chirono- m idae, is a non-biting m idge that is w idely distributed in the northern hem isphere at tem perate latitudes. C hironom id larvae can be found both in lentic and lotic environm ents, usually …  相似文献   

16.
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来自某饮用供水水库的拟柱孢藻,研究二氧化氯投加量、藻的初始浓度、pH值、有机物含量和氨氮含量对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的效果的影响,探讨二氧化氯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的去除拟柱孢藻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拟柱孢藻的杀灭率随着二氧化氯投加量增大而提高,随着pH的升高及有机物含量的增大而下降;杀藻量随着藻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氨氮对二氧化氯杀灭拟柱孢藻基本没有影响。对于以拟柱孢藻为优势藻的某饮用供水水库原水,二氧化氯氧化与混凝工艺结合除藻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二氧化氯投加量0.5 mg/L,聚合氯化铝15 mg/L,二氧化氯与混凝剂一起投加。在此条件下,除藻率为98.90%,余浊为1.59 NTU。工艺条件正交试验的直观分析说明影响除藻率的因素依次为:二氧化氯投加量>混凝剂投加量>投加顺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