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水源更换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洋  牛璋彬  张晓健  陈超  何文杰  韩宏大 《环境科学》2007,28(10):2275-2279
为了研究水源更换对给水管网水质的影响,对北方A市水源更换过程中管网水质理化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通过33 h的监测发现,由于水源水质不同造成管网水质化学不稳定,管网水水质部分指标发生了明显的下降,pH从7.54降到7.18,碱度从188 mg·L-1降到117  mg·L-1,氯化物从310  mg·L-1降到132  mg·L-1(以Cl-计),电导率从0.176 S·m-1降到0.087  S·m-1,钙离子和镁离子略有下降分别为15  mg·L-1和11  mg·L-1,这些都是由于滦河水质与黄河水质不同造成的;余氯在换水过程中发生了较复杂的变化,主要是由于水源更换造成耗氯量增加以及夜间用水量少造成管网水输配时间长引起的;pH、碱度、余氯的变化使得管网水中铁的含量增加,最高达到0.4  mg·L-1,超出饮用水标准规定的0.3  mg·L-1.通过分析水源更换过程中水质的变化,提出了控制管网水质稳定的方法主要有提高pH、增加碱度、投加缓蚀剂和严格保证出厂水及管网水水质指标特别是余氯等.  相似文献   

2.
三峡水库入库支流水体中营养盐季节变化及输出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三峡水库成库后,对三峡水库13条主要支流入库断面有机物、营养盐、生物量含量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支流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氨氮(NH+4-N)、总磷(TP)、叶绿素a(Chl-a)含量季节间差异较大.高锰酸盐指数范围为0.20~5.91 mg·L-1,COD含量范围4.06~30.2 mg·L-1,TN含量范围为0.542~7.44 mg·L-1,NH+4-N含量范围0.034~2.83 mg·L-1,TP含量范围为0.010~0.449 mg·L-1,Chl-a值范围为1.02~128 mg·m-3.支流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体中N含量丰富,部分支流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为P.除苎溪河外,其余支流Chl-a含量较低,仅为贫-中营养水平.双因子方差分析表明,营养因子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均有不同程度差异.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叶绿素a与营养盐之间的关系,叶绿素a与有机物、营养盐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支流营养盐、有机物输出负荷主要受流量控制,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 13条支流不同季节排放COD、高锰酸盐指数、NH+4-N、TN和TP范围分别为1 772~6 701、 380~1 875、 40.1~172、 249~922和9.97~50.5 g·s-1.三峡水库支流有机物、营养盐的排放应引起关注.  相似文献   

3.
三峡水库支流回水区营养状态季节变化   总被引:24,自引:7,他引:17  
三峡水库成库后,对三峡水库13条主要支流回水区有机物、营养盐、生物量含量季节变化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支流高锰酸盐指数、化学耗氧量(COD)、总氮(TN)、氨氮(NH+4-N)、总磷(TP)、叶绿素a(Chl-a)含量季节间差异较大.高锰酸盐指数范围为0.20~9.61 mg·L-1,COD含量范围4.58~42.0 mg·L-1,TN含量范围为0.601~10.1 mg·L-1,NH+4-N含量范围0.044~6.82 mg·L-1,TP含量范围为0.011~0.756 mg·L-1,Chl-a值范围为2.0~161 mg·m-3.支流回水区受到不同程度污染,水体中N含量丰富,部分支流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为P.双因子方差分析表明,营养因子在时间、空间分布上均有不同程度差异.回水区Chl-a含量高于上游区,季节分布有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Chl-a与COD、高锰酸盐指数、TN、TP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利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法评价了回水区富营养化程度,综合营养指数范围在35~72,所有支流达到中营养以上水平,不同季节营养状态表现为丰水期>平水期>枯水期.支流回水区富营养化程度较成库前严重,该区域水体富营养化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
长江口及邻近海域痕量元素砷、硒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姚庆祯  张经 《环境科学》2009,30(1):33-38
2004年9月利用“海监47号"科学调查船在长江口海域采集不同层次的水样及表层沉积物样品,利用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样及底沉积物中砷、硒的含量.结果表明,长江口海域溶解砷、As(Ⅲ)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3.5~25.2 nmol·L-1、未检出~5.22 nmol·L-1,平均含量分别为17.9、 1.76 nmol·L-1;溶解砷以As(Ⅴ)为主.溶解硒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50~5.70 nmol·L-1,平均含量为3.35 nmol·L-1.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溶解砷、硒的平面分布存在明显的梯度,浓度由沿岸向中央海区递减,垂直分布较均匀,表、底层差别不大.长江口砷的行为是保守的,而硒在河口中部明显存在转移.生物作用对溶解硒的分布影响较大,而对溶解砷的影响不明显.底沉积物砷、硒含量变化范围较大,分别为3.87~13.1 mg·kg-1、 0.067~0.23 mg·kg-1,长江口及邻近海域沉积物中砷、硒主要来自长江的输送.  相似文献   

5.
采用改进的连续提取法研究了向家坝库区沉积物中有机磷(OP)和无机磷(IP)的各赋存形态及分布特征,讨论了各形态磷的生物可利用性和释放风险.结果表明,向家坝库区沉积物总磷(TP)含量为388.9~616.4 mg·kg-1,总体处于安全级别.库区沉积物磷形态以惰性碎屑态无机磷(De-Pi)和残渣态有机磷(Re-Po)为主,两者共占TP质量分数的60%以上,呈上游高下游低的趋势,流域地质背景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以可交换态无机磷(Ex-Pi)、铝结合态无机磷(Al-Pi)、铁结合态无机磷(Fe-Pi)、可交换态有机磷(Ex-Po)、铁铝结合态有机磷(Fe/Al-Po)之和来估算生物可利用磷(BAP),BAP/TP来评价沉积物中磷的释放风险,BAP含量为23.0~91.1 mg·kg-1,BAP/TP为6.2%~17.1%.向家坝水库沉积物磷的释放风险较低.库区沉积物BAP储量为767.68 t,对向家坝水库上覆水磷浓度的潜在贡献为0.148 mg·L-1,是导致未来库区水质恶化的重要因素 之一,应加强对库区内源磷的释放管理.  相似文献   

6.
文艳  单保庆  张文强 《环境科学》2021,42(6):2839-2847
本文以我国华北地区最大的浅水湖泊白洋淀为研究对象,探究其低温期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的分布特征,分析沉积物孔隙水中无机氮扩散通量对上覆水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温期白洋淀表层水总氮(TN)平均浓度范围为4.83~8.23 mg·L-1,氨氮(NH4+-N)平均浓度维持在0.21~0.34 mg·L-1之间,硝氮(NO3--N)平均浓度在0.01~2.75 mg·L-1之间.TN污染较严重,超过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表层沉积物TN平均含量在681~4365 mg·kg-1之间,其中有机氮(TON)为氮素的主要存在形式,占总氮比例61.6%~93.1%.NH4+-N为无机氮(TIN)的主要存在形式,平均含量范围为28.9~116.3 mg·kg-1,NO3--N含量整体较低,平均值范围为5.2~23.7mg·kg-1.低温期白洋淀0~30 cm沉积物孔隙水中NH4+-N浓度是上覆水中的3~16倍,呈现逐渐累积趋势.沉积物-水界面NH4+-N、NO3--N和NO2--N扩散通量范围分别为-0.55~4.09、-1.44~3.67和-0.88~0.04 mg·(m2·d)-1,冬季低温期仍具有潜在释放风险.低温期沉积物中积累大量的NH4+-N,可能会在温度升高后影响白洋淀上覆水体水质.因此研究低温期白洋淀沉积物-水界面氮的分布特征和沉积物中无机氮的内源释放风险对于改善白洋淀水质和认识浅水湖泊内源氮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峡水库成库初期营养盐与浮游植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8,他引:5  
张晟  刘景红  黎莉莉  李松  徐静  高吉喜 《环境科学》2006,27(6):1056-1061
根据2003-09-08~2003-09-15航行11个点位测试数据,分析了三峡水库成库后营养元素及浮游生物量的分布特征,初步探讨了营养盐分布与Chla的关系.结果表明,调查区域营养盐浓度较高,其中TN各测点均超过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水标准,含量范围为1.01~1.35 mg·L-1.TP含量范围为0.028~0.054 mg·L-1;K含量范围为2.80~3.44 mg·L-1;TOC含量范围为1.92~2.59 mg·L-1,Chla含量范围为1.58~7.35mg·m-3,平均浓度为4.69 mg·m-3.利用相关分析方法,分析了Chla与营养盐之间的关系,表明Chla与NO3--N成显著正相关(r=0.728 7);与浊度成显著负相关(r=-0.920 7).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分析三峡水库水体指标,随长江流向明显分为3类,即上游区(长寿、涪陵、丰都、忠县)、中游区(万州、云阳、奉节)和下游区(巫山).硅藻在4个测点均为优势种群,占总量的86%,平均为129 844个/L,浮游植物量沿水流方向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8.
锌冶炼-氯碱复合污染区木本植物中的汞   总被引:16,自引:4,他引:12  
郑冬梅  王起超  郑娜 《环境科学》2007,28(1):189-193
研究了葫芦岛市13个不同地点的154个木本植物样品的汞含量.葫芦岛市木本植物受到严重的汞污染.叶汞含量为0.029~2.700 mg·kg-1,平均为0.182 mg·kg-1,植物叶汞中的浓度李树>梨树>柳树>杉树>榆树>槐树>丁香>杨树>松树>柏树;茎汞含量为0.009~0.342 mg·kg-1,平均为0.066 mg·kg-1.植物树茎、树叶汞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树叶>树茎.植物汞含量与其距离污染源的远近及风向有关,距离污染源越近,植物总汞含量越高.表明大气沉降作用对植物汞的含量有显著的影响,锌冶炼厂是植物汞含量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9.
近海潮间带水体及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及分布特征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18  
利用ICP-MS分析技术,系统测定了天津沿海潮间带表层海水、悬浮物、沉积物及沉积物间隙水中13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介质中重金属总含量和个体含量差别较大,最大相差4~7个数量级(水和悬浮物中).在相同介质中,各采样点重金属总含量差别不大,变异系数小于30%,个体重金属浓度除间隙水中差别较大外,变异系数均小于50%.潮间带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含量均值为41.2μg·L-1,原水、沉积物间隙水、悬浮物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均值分别为62.7μg·L-1、112.7μg·L-1、345.0mg·kg-1和262.3 mg·kg-1.潮间带各介质中重金属构成有显著差别,典型重金属元素Zn、Cu、Pb和Cr在原水和过滤水中约占40%~50%,而在悬浮物、沉积物及其间隙水中约占到50%~80%.潮间带水体、悬浮物、沉积物与滨岸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组成和分布模式的相似性表明其污染来源为陆源污染物.对悬浮物和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二者间相关性较弱,但各重金属含量之间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说明它们有相似的地球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0.
上海城市街道灰尘重金属铅污染现状及评价   总被引:28,自引:5,他引:23  
对上海市区和郊区城镇中心街道灰尘中铅的含量水平进行了研究,并应用克里格插值法分析了市区街道灰尘中铅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市区街道灰尘中铅的含量为28~4443 mg·kg-1,平均含量为264 mg·kg-1,为上海土壤环境背景值的10.4倍;郊区城镇中心街道灰尘中铅的含量为155~364 mg·kg-1,平均含量为237 mg·kg-1,为环境背景值的9.3倍;市区内环线以内黄浦江两岸区域铅污染较为严重,平均含量为359 mg·kg-1;铅污染中心主要位于商业区和交通干道,平均含量分别为642和520 mg·kg-1.地积累指数法和铅污染指数法的评价结果表明:上海城市街道灰尘中铅污染整体上处于中度污染水平,其中,市区内环线以内黄浦江两岸区域街道灰尘中铅污染处于偏重污染水平.研究结果以期为上海市的城市环境污染防治和城市规划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降解DMF引起污泥毒性及其毒性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以处理有毒难降解有机污染物N,N-二甲基甲酰胺(DMF)的序批式好氧活性污泥系统(SBR)为对象,在进水化学需氧量(COD)为300 mg.L-1左右,各初始DMF浓度(40、80、120 mg.L-1)驯化阶段皆为30 d,运行周期为12 h,溶解氧(DO)为2.0~3.0 mg.L-1的条件下,研究了DMF在水、泥相的分布及污泥有机毒性变化趋势;探讨了单个运行周期内,出水COD、水相和泥相DMF浓度及毒性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各DMF浓度运行阶段的污泥毒性都体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污泥毒性随初始DMF浓度的升高而升高,污泥有机毒性主要由DMF降解过程引起,且主要集中在内层胞外聚合物(EPS)以及胞内区域.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景观水体中DON测定的精确性,研究了纳滤(NF90、NF270)预处理前后水样中DON测定的变化,探讨了NF90、NF270对DIN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NF90和NF270预处理对NH4+-N、NO3--N和NO2--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30.7%、55.9%、50.0%、73.1%、42.9%、72.0%,NF270对DIN的去除效果更好.常规方法测定DON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09~0.46 mg·L-1,采样点2处出现负值(-0.08 mg·L-1),DIN/TDN比率范围为85.3%~105%;NF90预处理测定DON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03~0.58 mg·L-1,DIN/TDN比率范围为76.1%~90.6%;NF270预处理测定DON的质量浓度范围为0.10~0.59 mg·L-1,DIN/TDN比率范围为47.5%~84.5%.这说明NF预处理能够有效去除水样中DIN,减少DON测定的标准偏差,增加了测定的精度.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水体中DON分布的研究表明,水体DON呈现显著的季节性差异,并且南北园区也存在明显差异.北园11月、3月、5月DON较低,小于0.2 mg·L-1,7月质量浓度较高,南园5月DON较低,11月和3月较高,在0.40~0.65 mg·L-1之间.  相似文献   

13.
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饮用水铝形态分布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饮用水中的总铝超标现象十分严重,其危害与铝的存在形态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三层前反馈式的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建立了基于化学反应动力学的铝形态预测模型.结果表明,无机单核铝和溶解铝的浓度变化速率与反应时间及水温、pH、总铝、氟离子、磷酸根和硅酸根等水质参数密切相关,二者的反应级数均为三级.通过人工神经网络可有效地进行饮用水中无机单核铝和溶解铝反应动力学参数的预测;反应速率常数k和初始浓度项1/c02的计算值和模型预测值的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由M市管网水铝形态的预测结果可知:当总铝浓度0.05mg·L-1时,模型对无机单核铝浓度的预测误差较大;而当总铝浓度0.05mg·L-1时,模型有较好的预测能力,无机单核铝和溶解铝的相对预测误差分别为±15%和±10%.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华北高产粮区地下水硝态氮含量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集约化农业生产区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是一个十分普遍的问题.选取华北平原典型高产粮区桓台县为研究对象,分别在2002年和2007年同一季节对该县境内的394个潜水水样和283个承压水水样的硝态氮含量进行了取样分析,应用地质统计学与GIS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时空变异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2年和2007年潜水硝态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08 mg·L~(-1)和14.68 mg·L~(-1),承压水硝态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87 mg·L~(-1)和7.19 mg·L~(-1),2007年比2002年含量增幅均接近1倍.2个时期承压水硝态氮含量的空间相关距离均远大于潜水硝态氮含量的相关距离.2007年与2002年相比,潜水硝态氮含量各等级(0~5、 5~10、 10~15、 15~20、 20~30和>30 mg·L~(-1))的面积变化幅度分别为-28.87%、 -14.63%、 13.06%、 14.37%、 12.23%和3.85%;承压水中前4个等级的面积变幅分别为-37.82%、 28.01%、 9.33%和0.48%.通过对地下水硝态氮含量的垂向分析发现,2个时期的承压水硝态氮含量与取样井深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并且深层承压水的硝酸盐含量呈现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5.
王巧环  陈卫平  王效科  任玉芬  张烨 《环境科学》2012,33(12):4127-4132
再生水是城市绿化的良好水源,但其潜在的地下水污染问题不容忽视.本研究基于对地下水及其灌溉水水质的长期监测,探讨了绿化草坪地下水主要理化性质和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灌溉用水水质的关系.连续5 a的监测结果表明,再生水氨氮超出用于城市绿化的城市杂用水水质标准(GB/T 18920-2002),总氮偏高,二者变化范围分别为0.05~65.4 mg·L-1和2.56~78.0 mg·L-1,平均值分别为12.0 mg·L-1和28.3 mg·L-1.使用自来水灌溉,地下水水质指标正常,波动不大;用再生水灌溉草坪(冬末初春4个月未浇)对地下6 m浅井水质影响明显,对20 m深井水质影响不明显,主要变化表现在硝态氮浓度值升高.浅井地下水硝态氮浓度与灌溉的再生水溶解态氮呈滞后的显著正相关性,表明用再生水灌溉草坪可能会引起地下浅层水硝态氮污染.因此,需要根据城市绿化用水量大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再生水回用标准,避免再生水回用造成新的环境污染风险.  相似文献   

16.
太湖北部湖区COD浓度空间分布及与其它要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利用2004年夏季在太湖北部湖区的采样数据,分析了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的空间分布,建立了COD浓度与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吸收、荧光、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之间的定量关系.并以2004-01、2005-01、2007-06的数据探讨了COD的来源.结果表明,夏季COD浓度的变化范围为3.77~7.96 mg·L-1,均值为(5.90±1.54)mg·L-1. COD浓度从梅梁湾内往湾口再往大太湖呈现逐渐降低趋势,梅梁湾和大太湖的均值分别为(6.93±0.89)ms·L-1、(4.21±0.49)mg·L-1,梅梁湾的值显著要高于大太湖开阔水域. COD浓度与CDOM吸收、荧光、DOC浓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通过对光学活性物质CDOM浓度的反演,可以外推水体有机物污染程度,为日后利用遥感影像反演和评估太湖水体有机物污染状况奠定基础.夏季COD浓度与叶绿素a浓度存在极显著正相关,而冬季没有相关或这种相关性很弱,并且夏季的值明显要高于冬季的值,反映了除入湖河流带来外源COD的输入外,夏季浮游植物大量生长死亡腐烂后的降解产物也是水体中COD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17.
赵暾  贾雁翔  姜兵琦  梅翔宇  李敏 《环境科学》2017,38(9):3666-3672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流,其对营养盐的输送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本研究对黄河高村至利津河段5个站点两季水体和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河高村至利津河段水体5月处于磷污染状态,5月水体总磷(TP)变化范围为0.05~2.31 mg·L~(-1),9月为0.03~0.1 mg·L~(-1),颗粒态磷(PP)为主要赋存形态,TP与PP呈极显著相关(P0.01),径流量和水体TP与PP显著正相关(P0.05),总溶解性磷(TDP)与溶解性无机磷(DIP)显著负相关(P0.05,P0.01),流量增加对TDP和DIP的稀释作用很明显,但黄河高村至利津河段土壤磷流失仍然很严重.水体悬浮颗粒物(SPM)质量浓度与DIP显著负相关(P0.01),SPM对水体DIP的吸附作用明显;秋季水体高锰酸盐指数较春季高,受有机物污染更严重,水体高锰酸盐指数与DIP质量浓度显著正相关(P0.01).黄河高村至利津河段沉积物两季总磷的含量基本处于未污染水平,沉积物TP 5月变化范围为284.23~569.58 mg·kg~(-1),9月为287.97~355.39 mg·kg~(-1),钙磷(CaP)为无机磷(IP)的主要赋存形态.活性有机磷(L-OP)含量与径流量,水体SPM质量浓度和高锰酸盐指数显著相关(P0.01,P0.05,P0.01),5月利津站点的有机磷(OP)含量明显较高,可能是降雨冲刷流域内矿物开采区导致的,黄河高村至利津河段能源基地生产活动需要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18.
混凝和活性炭吸附去除微污染水源水中DON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溶解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作为饮用水中新兴氮消毒副产物(nitrogenous disinfection by-products,N-DBPs)的前体物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为探讨混凝和活性炭吸附对微污染水源水中DON的去除机制,首先测定原水中DON、溶解性有机炭(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NH4+-N、UV254、pH和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DO)等指标和DON、DOC分子量分布;接着通过混凝和活性炭吸附试验来考察原水中DON、DOC和UV254变化,并应用三维荧光光谱对原水中DON变化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微污染水源水中DON、DOC和UV254分别为1.28 mg.L-1、8.56 mg.L-1和0.16 cm-1,DOC与DON比值(DOC/DON)为6.69 mg.mg-1,SUVA为1.87 m-1.(mg.L-1)-1;小分子量(<6 000)DON占较高比例约为68%,大分子量(>20 000)DON占的比例为22%;当混凝剂投加量为10 mg.L-1,DON的去除率大约为20%,DOC和UV254去除率约26%、70%;当活性炭投加量为1.0 g,DON、DOC和UV254的去除率大约为60%、35%、100%;混凝和活性炭吸附组合试验时,对DON、DOC的去除率大约为82%和64%;三维荧光光谱证实,原水中DON变化与3个主要峰有关,分别代表物质为色氨酸类蛋白质、芳香族类蛋白质和富里酸类物质.  相似文献   

19.
春季黄渤海溶解有机碳的平面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10年4~5月对黄渤海调查所得的数据,分析了黄渤海溶解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的含量及其平面分布特征,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2010年春季黄渤海DOC的浓度范围为0.96~4.71 mg.L-1,平均浓度为2.27 mg.L-1.平面分布上,DOC整体呈现南北近岸浓度高、中部外海浓度低的特点.在渤海西部近岸、山东半岛东部及长江口东北部均存在高值,尤其是渤海西部近岸,DOC浓度最高达到4.71 mg.L-1,这主要是受河流输入和沿岸流的影响;低值区则主要集中在南黄海中部外海,DOC浓度普遍低于1.50 mg.L-1.  相似文献   

20.
大型丝状绿藻去除城市水体污染物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霞  李小平 《环境科学》2008,29(1):52-57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分析了以大型丝状绿藻为主的周丛藻类水质处理系统对城市景观河道劣Ⅴ类水质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去除作用,以及其他不同胁迫条件下的水质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该处理系统具有显著的N、P等污染物质去除效果,TP及TSS的去除率分别保持在50%和72%以上,同时PO3-4-与NH4 -N的去除率也分别可达90%和85%以上.在高污染物质浓度(TP>3.0 mg·L-1、TN>22.0 mg·L-1)条件下,TP平均去除率为89%,TN为45%,而低浓度污染物(TP<0.50 mg·L-1、TN<10.0mg·L-1)条件下,出水PO3-4浓度低于0.1 mg·L-1,NH4 -N低于2.0 mg·L-1.试验期间,大型丝状藻类生物量增长了38.78%,同时大量单细胞的蓝、绿藻类出现在水槽壁表面.出水DO浓度随着大型丝状绿藻生物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