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6]67号,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十三五"期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政策措施等作出全面部署安排。其中,重点提出了要深入推进资源循环利用。该模块中部分内容如下。(五)深入推进资源循环利用。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大力推动共伴生矿和尾矿综合利用、"城市矿产"开发、农林废弃物回收利用和新品种废弃物回收利用,发展再  相似文献   

2.
产业技术标准化工作模式创新,是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选择。对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特征和联盟组织制定技术标准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简述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工作思路,阐述了产业技术标准创新必须走软环境建设暨制度建设路径的理由。  相似文献   

3.
<正>发改环资[2014]305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科技厅(委、局),工业和信息化厅(委),财政厅(局),环境保护厅(局),商务厅(委、局):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国发[2012]28号)和《循环经济发展战略及近期行动计划》(国发[2013]5号)的总体部署,为提升我国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技术装备水平,壮大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促进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特制定《重要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推广及装备产业化)实施方案》。现印发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附件:重要资源循环利用工程(技术推广及装备产业化)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对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义重大。在分析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法,并借鉴国外全要素生产率发展经验,提出通过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优化要素产业配置等对策,来提升湖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废钢的应用现状及应用不足的原因,为加快废钢产业发展提出建议。提出为适应当今钢铁工业节能、降耗、环保等方面的发展要求,应大力发展废钢产业,加快废钢资源利用,促进钢铁资源循环利用,实现我国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十三五"国家战略发展重点。以此为背景,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阐述了新形势下再生资源产业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提出再生资源产业应把握新的需求形势,瞄准综合性或定制式资源循环服务需求、高精材料及产品需求、健康安全环保需求,以及便利化、智能化需求等,推进再生资源产业的"加减乘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化自身实力,淘汰落后产能,发挥创新效应,打破思维惯性,使再生资源产业实现转型升级和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以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知识技术密集、物质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综合效益好的产业。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相关内容,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3版的基础上,组织相关领域专家研究提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征求意见稿,现公开征集全社会意见。本次征集意见截止时间为8月3日。请将意见反馈我委高技术司新兴产  相似文献   

8.
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核心是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绿色化背景下,兼具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经济增值产业特征的再生资源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但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以再生资源企业为评价对象,认为再生资源企业作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主体,相别于其他产业,其资源有效性、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加突出,因此,利用层次分析方法从资源有效性、环境绿色化、社会共享度和企业成长力4个维度出发,构建18个指标,并确定其权重水平,为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绩效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探讨装备制造企业按照"装备制造4R"原则,制定循环经济发展思路、统筹规划产业发展路径、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传统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通过组织企业内各工艺之间的物料循环,减少生产过程中物料和能源的使用量,最大限度地利用可再生资源,达到发展循环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废旧资源回收利用具有显著的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特性,发展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已成为实践循环经济,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举措.通过多种途径调研了北京市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产业若干重点企业,凝练了近年来北京市废旧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在产业发展规模、科技支撑水平、政府支持强度以及节能减排效益等多方面取得的发展成效,结合首都北京自身特点和发展要求,分析了发展中存在的若干不足,提出需要在提高产业集聚、完善回收体系以及加强系统激励等方面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对策,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提升包装产业的综合竞争力,促进生态文明发展和共建现代绿色经济发展体系,基于循环经济视角,分析了当前中国包装产业发展现状,以及面临的资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包装废弃物循环利用率低、产业创新能力不足、包装产业发展不均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进而,提出坚持绿色发展、科技创新、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等拓展包装产业发展新模式,以期实现包装产业绿色、智能、安全、可持续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12.
培养适应和引领现代产业发展的人才是现代产业学院重要的任务。以梧州学院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学院为例,围绕地方资源循环利用产业需求,从人才培养模式、专业建设、课程体系、实习实训基地、教师队伍、产学研服务平台和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开展地方院校产业学院的建设研究,构建“政产学研用”多元协同育人机制,探索形成政校企产学研深度产教融合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相似文献   

13.
随着报废汽车数量的快速增长,汽车静脉产业发展的问题日益凸显,做好汽车静脉产业绿色协同发展是保证资源循环合理利用、实现汽车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全面调研重庆市汽车静脉产业基础上,综述和归纳分析了汽车静脉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集约化合理布局产业、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的汽车静脉产业发展路径,为统筹谋划汽车静脉产业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简讯     
正2020年天津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将达360亿元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近年来,我国循环经济在重点行业和领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记者从天津市工信委获悉,为打造区域循环经济,实现资源的再生利用,天津市工信委近日组织编写了《天津市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到"十三五"末,天津市主要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将保持在98%以上,全市资源循环利用技  相似文献   

15.
创新创业是我国未来数十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之一,商业模式创新是其高端形态,也是改变产业竞争格局的重要力量和前提。在分析了影响区域性再生资源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某些潜在因素的基础上,认为促进其发展的三要素包括:稳固的基点、明确的目标和充足的动力;阐述了观念创新是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前提的论点;探索性地提出了蓄力于产业发展战略基点处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近日,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长伊万尼茨卡娅、荣誉副院长阿连尼斯给常州工学院发来贺信,祝贺常州工学院周全法教授当选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并对他潜心研究资源循环科学与技术,奠基稀贵金属深加工、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学术体系;大力开发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稀贵金属深加工领域的先进工程技术,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方面取得重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积极做好行业规划和管理,促进资源循环产业专门人才培养等予以高度肯定。  相似文献   

17.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2013年8月12日就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接受了记者采访,回答了相关问题. 问: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有哪些重大意义? 答:节能环保产业是指为节约能源资源、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物质基础和技术保障的产业,作为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7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发展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对于拉动投资增长和消费需求,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产业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提高能源资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是社会和产业生态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从产业经济学和产业生态学视角,概述我国再生资源行业生态产业链构建的必要性、发展现状、主要特征和属性以及存在的问题;简述了华润集团拟与辽河油田三产企业联合构建再生资源行业生态链试点项目的方案设计思路;提出了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下属培训中心协同城乡社区教育平台,对四二一家庭生活垃圾源头分类"主力军"培训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基于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产学研合作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地方师范院校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特点。提出了发挥师范院校继续教育优势,学历教育与再教育协同发展;依托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提升区域产业人才综合素质;改变现有单一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企业灵活多样培训需求等产学研合作教育新途径。实现产、教、学三赢的效果,为资源循环利用人才培养系统和企业的长远发展储备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在分析山西循环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出山西发展循环经济的典型模式:企业延长产业链模式、产业循环经济园区模式和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模式,以及在全社会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