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寻大熊猫幼仔食物中的香气物质,用嗅感品评、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对补饲大熊猫幼仔的两种奶粉(A和B)进行气味特点与香气成分研究。结果表明:相比而言,奶粉A的气味特点是香气韵调较多,浓度较强,甜度明显,气味扩散性较好;奶粉B的气味特点是腥气突出,气味持久性较好。在奶粉A中,共发现58种香气成分。在奶粉B中,共发现40种香气成分。根据测试结果,进一步讨论了大熊猫幼仔喜欢的食物香气韵调与用HS-SPME-GC-MS法分析奶粉中VOCs的关键技术节点。  相似文献   

2.
以正己烷—乙醇为提取剂在微波条件下提取刺猬紫檀挥发油,用GC-MS分析鉴定出挥发油的17种化学成分。结果表明,刺猬紫檀挥发油的主要成分是茴香偶姻,占72.22%;其次是2,2’-亚甲基双(4-甲基-6-叔丁基苯酚)占5.88%,4-甲氧基-3-甲基苯乙酸占4.97%;另有其他少量的酰胺、酸、酮、醇、烃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根据圈养小熊猫熟悉的食物香气和喜欢的食物味道特点、摄食行为习惯、嗅觉和味觉生理特征,研制出一种竹叶增食剂。经专业人员的嗅感和口感品评,竹叶增食剂有较好的香气强度、中等偏上的愉悦度和透发性、明显的青香、轻微的甜气和突出的甜味。在2022年4月下旬至6月下旬间,用八月竹和刺黑竹饲喂1—10岁的23只(8雌15雄)圈养小熊猫,试验组的竹叶喷竹叶增食剂,而对照组的竹叶不喷。通过圈养小熊猫的自由选择摄食试验,观察它们摄食试验组和对照组竹叶的先后顺序,并测定竹叶的摄食量。结果表明:(1)受试小熊猫优先选择试验组的竹叶摄食。(2)在一天里的不同时段,受试小熊猫摄食试验组竹叶的平均增食量和增食率分别为43.03—98.54g和54.80%—94.37%。因此,竹叶增食剂对圈养小熊猫而言能够增强竹叶的诱食性,并具有显著的增食竹叶效果。  相似文献   

4.
采用TD-GCMS法对(竹)香味塑料板不同时期的样本分析,同时和主观气味评价结果相结合,来研究(竹)香味塑料板随时间推移其挥发特性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不同时期的(竹)香味塑料板共检测出33种挥发性有机物,其中有不饱和烯烃12种,烷烃类3种,醇类6种,醛类3种,酯类3种,酚类3种,硅氧烷类2种,其他类1种;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气味等级和烷烃类、酚类物质呈显著负相关(P0.05),和α-松油醇、别罗勒烯、香茅醇呈显著负相关(P0.05);同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提取出2个对(竹)香味塑料板挥发性性能影响较大的主成分。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掌握(竹)香味塑料板下线后的挥发特性变化,为新产品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利用天津蓟州1957—2018年逐日日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量,采用五日滑动平均法气候倾向率法分析了天津蓟州山楂树的主要物候期气象条件。结果表明:①天津蓟州山楂树萌芽期、展叶期初日随时间变化通过了0. 05的显著性检验,气候倾向率分别为-1. 7d/10a、-1. 6d/10a。②天津蓟州山楂树萌芽期、展叶期、开花期、果实发育期的平均日最低气温分别为-5. 4—1. 2℃、-1. 9—3. 7℃、3. 4—10. 2℃、1. 8—9. 8℃,平均日最高气温分别为13. 7—21. 7℃、25. 7—30. 2℃、26. 8—31. 1℃、34. 6—40. 6℃,平均降水量分别为0. 00—7. 90mm、19. 58—68. 88mm、1. 10—20. 42mm、406. 62—725. 54mm。  相似文献   

6.
为了开发利用短梗五加这一潜在的民间药用植物资源,采用GC-MS方法对短梗五加乙醚部分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经毛细管色谱柱分析分离出31个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含量较高的物质3,7,11-三甲基-2,6,10-十二碳三烯-1-醇为50.21%,化合物类型主要为萜类及其衍生物。本方法简便、可靠、快速、重现性好,为短梗五加的化学成分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测定桦褐孔菌中三种主要化合物原儿茶醛、丁香酸和(E)-4-(3,4-二羟基苯基)丁-3-烯-2-酮含量。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CORTECS UPLC T3(2. 1mm×100mm,1. 6μm),流动相为乙腈—水(含0. 1%甲酸),柱温为40℃,流速为0. 4mL/min,进样量为1μL,检测波长为280nm。结果表明:原儿茶醛、丁香酸和(E)-4-(3,4-二羟基苯基)丁-3-烯-2-酮分别在0. 1953125—6. 25μg/m L(R2=1. 0000)、0. 1953125—6. 25μg/m L (R2=0.9998)、0. 1953125—6. 25μg/m L(R2=1. 00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9)分别为98. 150%(RSD=1. 924%)、95. 787%(RSD=2. 487%)、100. 324%(RSD=1. 541%)。不同产地间的桦褐孔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三种化合物含量的差异较大,吉林长白山最高,俄罗斯西伯利亚次之,黑龙江大兴安岭最低。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为桦褐孔菌的定量分析和质量评价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0.02mo1/L的六次甲基四胺(C6H12N4)缓冲液(pH 5.5)中,铜(Ⅱ)—6-苄基氨基嘌呤(6-BA)在KNO3存在下,于-0.50V左右(vs,SCE)产生一个尖锐、灵敏的二次导数极谱波,峰电流与铜(Ⅱ)浓度在1.0×10-5~3.0×10-7mol.L-1范围内呈线性关系,检出限为1×10-7mol.L-1。该方法用于粮食中铜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为了开发利用鸡树条荚蒾这一潜在的民间药用植物资源,采用GC-MS方法对鸡树条荚蒾叶石油醚部分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经毛细管色谱柱分析分离出56个峰,共确认出其中48种成分;应用色谱峰面积归一法分析各成分的相对含量,含量较高的物质有3-甲基丁酸(40.50%)、2-甲基丁酸(14.49%)、邻苯二甲酸丁基异丁基酯(10.28%)、棕榈酸(6.02%)、α-亚麻酸(4.58%)、β-谷甾醇(3.02%)等,化合物类型主要为脂肪酸、烷烃、脂肪醇、酯类、甾醇类化合物。该方法简便可靠、快速、重现性好,并为鸡树条荚艹迷叶的化学成分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针对垃圾焚烧飞灰中高含量的可溶盐组分钠、钾、氯会影响其资源化处置及利用的问题,利用高温熔融法处理飞灰,使原料飞灰中钠、钾、氯等可溶盐物质向烟气系统产生的3种浓缩灰中富集,并采用酸洗法对浓缩灰中上述物质进行分离,结果表明:最终产品建材基材中氯含量相比飞灰原料含量降幅58. 36%,浓缩灰(预除尘)、浓缩灰(急冷降温)、浓缩灰(布袋除尘)相比原料各成分的富集倍数分别为:钠1. 96、2. 90、5. 59倍;钾2. 17、3. 58、7. 47倍;氯3. 06、3. 93、5. 45倍,优良的富集效果为可溶盐成分回收提供了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11.
虎耳草乙醇提取物抑菌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不同浓度的虎耳草乙醇提取物对4种细菌、1种酵母菌和1种霉菌进行抑菌实验。结果表明,虎耳草乙醇提取挚对手黄色葡萄球菌、苏云金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4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分别为0.9·(12ml)^-1,1.1·(12ml)^-1、2.3·(12ml)^-1和1.7g·(12ml)^-1。培养基,提取物对产黄青霉和啤酒酵母的生长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廊坊市夏季O3骤增骤降污染天气过程中VOCs浓度及臭氧生成潜势的变化特征,统计分析2016年~2020年夏季廊坊市区监测所得的53种VOCs质量浓度数据和近地面臭氧(O3)浓度数据,并采用臭氧生成潜势方法估算VOCs对O3生成的贡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整个污染过程及不同时段,烷烃类总质量浓度最大,占比在62%~65%之间,其次是烯/炔烃类和芳香烃类,而烯/炔烃类的臭氧生成潜势(OFP)最大,高浓度阶段其百分比(OFP*)较骤增前、骤降后高6.5和3.8个百分点,其次是烷烃或芳香烃。O3骤增骤降污染整个过程及不同阶段,VOCs质量浓度最大的前十物种中烷烃类占有5~7种,OFP前十位中烯/炔烃占有5~6种,两种统计中相同物种有9个,OFP*前十VOCs物种相对固定,前7位以烯/炔烃为主,反-2-丁烯最高。控制或减少反-2-丁烯等重要烯/炔烃类VOCs物质的排放,可有效控制廊坊O3的生成,降低O3污染程度。通过研...  相似文献   

13.
微波萃取肉类样品中的多氯联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丙酮和正己烷(1+1)的混合溶剂做萃取剂,采用微波萃取的方法提取动物肉类中的9个多氯联苯(PCBs)单体,通过弗罗里硅土和氧化铝净化后,在带EC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上测定。取样量为2g时,多氯联苯(PCBs)在GC—ECD上响应的线性范围为11~100ng/g,研究的样品加标测定范围为11—500ng/g,检出限从5.3—13.3ng/g,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8.7%-118%。  相似文献   

14.
这项新技术、新产品、新型LHG0 .2 - 0 .0 8-AII《高效节能除尘消烟生活锅炉》获得国家专利号 (ZL96 2 3374 9 8)。该项专利是重庆市开县敦好镇和园村 ,现年 57岁的廖昌国所发明 ,该锅炉集高效节能除尘消烟为一体。有效地解决了燃煤民用锅炉热效率低 ,烟气排放污染物超过国家标准的难题。 4月 2 3日 ,重庆市能源利用监测中心 ;国家环保局重庆除尘设备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万州区环境监测站等单位现场实测表明 ,热效率为 76 0 7% ,比国家一级标准 71 6 6 %还高6 2 % ,二氧化硫均值为 316 2mg/Nm3) ,比国家污染物一类区排放标准 …  相似文献   

15.
Cr3+离子掺杂对负载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钛酸丁酯和CrCl3·6H2O为原料,采用溶胶-凝胶法在钛片、玻璃、釉面瓷砖、陶瓷、不锈钢和铝片六种载体上制备了Cr3 掺杂TiO2薄膜。讨论了不同Cr3 掺杂浓度下,不同载体表面上制备的TiO2薄膜对甲基橙脱色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Cr3 对TiO2薄膜的掺杂效果与载体的类型密切相关,并且不同载体其Cr3 掺杂的最佳浓度也不同。Cr3 掺杂后,TiO2薄膜光催化活性提高最大的是釉面瓷砖,其次是玻璃、钛片、铝片、陶瓷,最差的是负载不锈钢。  相似文献   

16.
一步法合成一种离子液体(Ionic Liquid,IL)1-十四烷基-3-甲基咪唑溴化盐[C_(14)MIm]Br,作为萃取剂替代有机溶剂用于油基钻屑的萃取处理。考察IL种类、加量、萃取时间及pH值等对萃取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油基钻屑与萃取液质量比为1∶1、pH值大于7时,萃取在20min时可以达到平衡,油基钻屑中油去除率大于88%,IL吸附损失率小于0.9%,分离后的IL可直接重复利用7次。  相似文献   

17.
文摘     
▲《大气环境中钢铁的腐蚀和防蚀    涂装基础》———《クレ -ン》1 999.37( 7) .2 0 378- 2 0 384(日 ) :关于钢铁腐蚀、涂料及涂装基本事项的系列讲座。首先阐述了钢为什么会生锈及生锈的结果 ,其次概说了大气环境和钢铁腐蚀的影响因素 ,如 :气温、湿度、雨雪润湿、凝露润湿、海盐粒子、二气化硫的影响等。最后 ,对钢构件的防蚀和涂装提出了用耐蚀金属作被覆、使用耐蚀性金属等。▲《电气部件环境腐蚀试验法的适当化》———《日本材料学会腐食防食部门委员会资料》1 999.38[2 0 9.Pt.2 ].45 - 5 3(日 ) :混合气体试验被用于加速评…  相似文献   

18.
涠洲12-1油田油井结垢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射线衍射法分析了涠洲12-1油田A3油井井筒垢样,并对结垢离子的来源、结垢机理、结垢原因及结垢部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涠洲12-1油田中块油井垢样的主要成分中61.3%是BaSr(SO4)2。结垢阳离子主要源于地层中含锶、钡等重矿物在高温、高压及高矿化度条件下的溶解和解离,结垢阴离子主要源于地层中硫酸盐矿物(如BaSO4、SrSO4)溶解、解离及注入水(海水)。结垢是注入水与地层水不配伍引起的,涠洲12-1油田防垢应以预防BaSr(SO4)2为主。  相似文献   

19.
生物促生剂修复受污水体净化效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美敬  罗麟  陈进  曹基富 《四川环境》2006,25(1):14-16,19
对生物促生剂(Bio-energizer,BE)净化受污水体的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生物促生剂在低浓度时(小于1 ml/m^3),水体修复效果不明显;当浓度在3ml/m^3以上时,可以有效的加快水体中N、P类营养物的降解,可使NH4^+ -N和TN分别由3.6—4.4mg/L和4.4—4.9mg/L降低至0.13-0.18 mg/L和0.39—1.06 mg/L,PO4^3- -P和TP分别由0.03-0.04mg/L和0.11—0.12mg/L降低至0.004-0.008mg/L和0.025-0.04mg/L。COD在试验过程中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再生纤维素纤维生产过程VOCs的排放影响,选择四川宜宾某纤维生产企业为重点监测对象,对企业厂界上下风向以及侧边界设监测点采样。对工艺车间无组织排放VOCs进行采样,利用在线仪器TT24-7-TOF-MS对采集的样品进行VOCs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无组织排放源的主要特征VOCs包括二硫化碳、1,2,4-三甲基苯、苯乙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甲苯、邻二甲苯、乙苯、氯甲苯、丙酮等。黄化车间、纺丝车间、厂界上下风向空气中CS2的最高浓度分别为71.53μg/m~3、127.21μg/m~3、152.60μg/m~3、368.89μg/m~3,分别占VOCs总量的41.29%、41.18%、74.36%、76.85%。为了更好的模拟和计算,应该建立一套测试成分谱的标准方法,将VOCs成分谱数据本地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