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前我国环境资源问题的对策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目前环境资源问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令人担忧,笔者结合我国的历史与现实国情从政府行为,经济技术,市场,社会等方面对目前环境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在此基础之上笔者提出了全面规范化的环境资源管理思想和一些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建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必要性;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学科性质,地位与特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与任务;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3.
环境资源问题已变得日益严重,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环境资源保护的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虚化。本文在对环境资源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的实施必要性、环境资源保护的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提出与发展进行了研究的基础上,针对目前环境资源保护的行政首长负责制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完善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论贵州资源环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贵州资源的潜在优势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必备条件,然而,利用资源与改变环境之间,资源再生与环境净化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的一致性。特别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自然界为环境净化付出了更大的代价。贵州自然环境格局的梯级性,环境物质输送系统的复杂性及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构成了其资源环境的背景特征,而矿产开发,加工和使用过程的较低利用效率增大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煤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资源的总损失率达80% ̄90%,相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立的未来共同发展战略,《中国21世纪议程一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及行动方案。虽然在环境资源方面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环境与资源法的法律体系,但尚未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与资源立法的指导思想。因此,修改我国《宪法》《环境保护法》及有关环境与资源的法律法规,并制定统一的《自然资源保护法》《环境污染税法》《环境保护投资法》和《环境与资源教育法》,已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再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上期)五、废弃物再资源化的总体设想科学地设计资源再生利用的总体设想和奋斗目标,对于我省今后制订资源回收利用规划,指导综合开发,具有重要实用意义。资源、能源与环境,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从这一问题出发,看手从人类对资源需求、资源开发与再生的制约、开发潜力、发展趋势等诸多因素的分析研究,得出如下结果。(一)废弃物再资源化的指导思想遵循自然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立足当前基础.着眼未来.依靠科学技术,对污染环境、危害生态、量大面广、经济价值高的主要固体废弃物实行再生利用,充分发挥废物资…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的严峻挑战。国际社会认识到,高消耗追求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先经济、后环境”传统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现代发展要求,越来越多的国家正在摒弃传统工业发展模式,而取代之以经济与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城略。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指出努力寻求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兼顾当代与后代利益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已势在必行。我省在经济社会发展,实行计划生育。防治环境污染,加强资源保护方面取得了…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了环境资源的特性以及进行环境经济核算必要性的基础上,对环境价值计量、环境质量经济评价,环境影响经济评价以及环境资源资产管理与环境经济核算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具体的研究,并就各部分的内容,分析途径等有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丘国堂 《城市环境》2002,16(2):6-7,48
就传统价值理论和传统的价值观的内容、实质及政策作论述,它们制约着环境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阻碍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并提出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价值理论和环境资源价值观,阐述环境资源价值的依据,内容及量化方法和标准,如何树立正确的环境资源价值观,及建立新的体现环境资源价值观的环境资源管理体系,保障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可持续发展资源观的要点,针对我省资源结构现状及其优势与不利因素,从资源与人口,环境,发展的关系出发,进行资源开发利用评述,提出了我省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北海市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区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简介了北海市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西区的旅游资源条件和发展概况,分析其存在的资源破坏、视觉污染、水污染、沙质退化、旅游超载等环境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没有进行资源调查与评价、规划不力、管理不善和环保投资少。应在查清资源与环境的基础上制定新的总体规划,加强环境景观保护,并且要制定环境政策和管理措施,明确环境管理机构的权力和职责。  相似文献   

12.
环境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类从环境中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即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速度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自然和人文景观受到破坏,环境对废弃物的消纳同化能力越来越弱,环境功能发生退化,环境资源失去了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欧志 《沿海环境》2001,(5):15-16
人类生存的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当代的环境问题已不是局部地区的问题,有的已经超越国界成为全球性问题。随着国内和国际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及我国进一步实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加大了环境保护方面的立法力度,环境保护已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环境问题就其主要方面来说,是在生产活动、经济活动中产生的,环境与资源保护同经济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因而环境保护与税收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环境管理的加强,从我国现行税收制度和税收立法原则来看,税收作为国家在环境与资源保护中的一…  相似文献   

14.
从环境优先和资源充分利用优先两条原则出发,论述了现代某些工艺对环境的影响及对资源的不合理的利用,提出了改造原来对环境有影响和对资源不充分利用的工艺,建立以催化剂为核心的新工艺。  相似文献   

15.
国外环境资源税收政策及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助仁 《环境保护》2003,(11):55-57,60
介绍发达工业国家为促进环境与资源保护而施行的环境资源税收政策,认为其对我国具有借鉴作用,并提出进一步加强中国环境资源保护工作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环境资源问题的现状与发展趋势令人担扰,笔者结合我国的历史与现实国情从政府行为、经济技术、市场、社会等方面对目前我国的次生环境资源问题的生产原因进行了全面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环境规划必须从研究人类经济开发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环境条件对经济开发的制约入手。本研究把整个澜沧江流域作为一个人类———环境———经济系统,应用遥感技术和最新遥感信息源,遵循整体性原则、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分解协调原则,确定了六大环境问题。今后资源开发中,规划区面临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两大挑战。结合脱贫致富工程,划分三个一级环境区和六个二级环境亚区,强化环境管理,建设生态农业,推行清洁生产,合理利用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大连湾海域及其周边地区产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存在的诸多问题与矛盾,首次尝试应用系统工程思想和定量分析方法,建立2000年大连湾海域经济、资源、环境多目标优化管理模式,以促使其经济、资源、环境同步规划、相互协调、持续稳定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多目标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岳超源  李浒 《环境保护》1998,(12):28-30,47
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给出区域的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状太怕定量分析结果,本文探讨了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成,给出了一个评价指标体系的框架;讨论了多目标评价的具体并对评价的可能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20.
资源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广泛的重视,目前全球的产业结构调整正呈现出新的绿色战略趋势,产品的环保性将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再制造技术是先进制造技术21世纪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发展方向,再制造产业已成为一种极具潜力的新型产业,通过对回收的产品进行再制造,会大大减少对环境不利的影响,例如,可以减少废弃物,而且可以更合理地利用资源,减少制造中能源和资源的消耗,再制造生产是指对回收的废旧产器进行拆卸和清洗,对某些零件采用高新表面工程技术及其它加工技术进行翻新和再装配,使零部件的尺寸、形状和性能等得以恢复和重新利用的过程,再制造生产统筹考虑产品全寿命周期内的再制造策略,以资源和环境为核心概念,优先考虑产品的可回收性、可拆卸性、可再制造性等环境属性的同时,保证产品的基本目标(优质、高效、节能、节材等),从而使退役产品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的情况下重新达到最佳的性能,并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再制造产业实现重新利用资源、节约能源和材料、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无疑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资源再生的一种有效保证,从环境角度来估计,再制造一产品所需能源是生产一新产品所需能源的1/5至1/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