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分析某油田循环注气开发建设项目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提出改进措施,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采取现场职业卫生调查、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和职业健康检查等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化学毒物、噪声、照度均低于职业接触限值.结论:该项目对各职业病危害因素均采取了防护措施,降低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职业病危害控制措施基本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聚丙烯装置造粒系统改造后的职业病危害状况,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防护点。方法:对改造后的造粒系统进行职业卫生现状调查,确定了主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并采用定点及个体的采样方式对工作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了检测。结果:工作场所的噪声、个体粉尘、电离辐射及高温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标准,定点粉尘检测结果为26.05~29.33mg/m3,超出国家限值要求。结论:确定了噪声、粉尘为该系统改造后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应对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加强治理以降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维护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某企业新建循环流化床锅炉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健康检查资料收集及检查表等。结果: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氨、氯化氢、氢氧化钠等化学类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符合职业接触限值要求,得到有效控制;石油焦粉尘超标率85%,均值16.3±22.9 mg/m~3;厂房33 m石灰石仓存在密闭不严现象,总粉尘、呼吸性粉尘浓度最高达125,50.3mg/m~3,超标严重。噪声检测点共计42个,其中85,90,95,100 d B(A)以上检测点数分别为81%,50%,23.8%,4.8%。结论:该企业应改进粉尘危害严重作业现场的职业卫生防护设施,加强个体防护用品佩戴、职业卫生管理及提高作业人员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4.
对某炼化企业循环流化床(CFB)锅炉装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该项目化学毒物、工频电场防护设施及控制效果基本合格,粉尘、噪声防护设施需改进。通过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并保证其正常运行、确保个体防护用品落实到位等措施的落实,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柴油加氢装置生产过程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调查,提出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关键控制点,对防护措施及职业健康体检提出针对性建议。方法采用检查表法对职业卫生状况进行调查,并用定点、个体采样对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检测。结果工作场所的总烃(柴油)、硫化氢、噪声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防护措施完善,健康体检未检出目标疾病及疑似职业病。结论职业病危害防护的关键控制点为硫化氢、噪声,以及采样及检维修过程,通过现有防护措施可有效降低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强)度,维护作业人员职业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某采油厂CO2采集处理工程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及其效果,提出职业病控制措施和建议.方法: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法、检查表法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结果:该某采油厂CO2采集处理工程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氨、二氧化碳、噪声等,上述危害因素的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标准.项目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使用的防护用品、职业卫生管理、卫生辅助用室设置等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该项目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某炼化企业污水处理场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企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并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及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结果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噪声防护设施及控制效果基本合格,化学毒物防护设施需改进。结论该企业在加强职业卫生管理、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并运行正常,个体防护用品落实到位的情况下,职业病危害因素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  相似文献   

8.
某炼油厂新建连续重整装置一套,生产过程中存在粉尘、毒物、噪声、高温等职业病危害因素。本文调查分析的目的在于明确该装置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及其危害程度,并为企业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措施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的 调查热电厂作业场所危害因素分布特点及浓度,结合作业人员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探究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方法 采用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对热电厂各车间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依据作业场所各类职业病危害因素健康效应、现场检测浓度和强度,结合作业人员近2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作业场所各类化学物质检测浓度均符合国家卫生限值要求,粉尘个别检测值超过卫生限值要求;个体噪声检测强度超出卫生限值要求;近2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显示,每年均筛检出噪声岗位职业禁忌证患者,且血压升高和肺功能异常人数有所增加.结论 热电厂作业工人听力异常受作业场所高噪声影响较明显,肺功能异常可能受粉尘、氢氧化钠、盐酸、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根据国家有关法规和标准,调查某石油化工企业橡胶生产装置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职业病危害关键控制点,为加强企业职业健康监护和个体防护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职业卫生调查法、检测检验法、工程分析法对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分析和评价。结果:该企业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基本符合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化学危害因素检测结果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部分噪声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要求。结论:该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项目,在确保各类职业病防护设施有效运行、并采取控制职业病危害的补充措施前提下,超标岗位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基本可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及控制炼化企业装置检修期间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选择某炼化企业正在检修的6套装置及污水处理系统,在40个检修现场设置113个采样点,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检测及个人防护情况调查。结果氨、乙二醇、环氧乙烷、硫化氢、苯、甲苯、二甲苯浓度不超标。焦炭尘、电焊尘、锰及其无机化合物、噪声指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标准,超标点主要在焊接、清洗除焦、吹扫等作业。参加检修人员个体防护用品佩戴不合格。结论应建立炼化企业装置检修期间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加强检修期间的职业卫生监督,做好检修人员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2.
对某铝合金加工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为职业病危害防护提供依据。采用职业卫生现场调查、职业卫生检测等方法收集数据和资料,结合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职业病防护水平、对试运行期间作业人员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水平及职业健康影响进行评价。检测结果表明:该项目基本符合职业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粉尘防护基本合格,但在职业健康监护具体落实执行等方面和噪声控制、职业健康监护管理方面需要改进。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某汽油吸附脱硫装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类型、分布和检测结果,分析了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提出了补充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4.
采石企业的主要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是粉尘和噪声,ICMM法是国际通用的评估化学因素、粉尘和物理因素等多种健康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估方法。针对采石场工人职业健康风险缺乏评估方法的现状,对武穴市5家采石场的粉尘和噪声进行采样分析,并基于ICMM法提出相对应采石场工人的健康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爆破区和破碎区的重点操作岗位接触的噪声强度及粉尘浓度超标率为100%;可能导致的噪声聋和尘肺风险值均超过400,为不可容忍风险水平。因此,建议从改进生产工艺、增加工程防护措施、职业健康管理措施三方面进行风险管理;ICMM评估结果与生产性粉尘作业分级的评估结果基本一致,表明ICMM法适用于我国采石业工人职业健康风险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炼油厂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生产过程中噪声危害现况及对作业工人听觉系统影响,探讨防治措施。方法检测装置设备的噪声强度,调查职业病防护设施设置及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分析作业人员职业健康体检结果。结果装置设备噪声多点均超过国家职业卫生限值,高强度噪声主要存在于各类机泵、气压机、空气增压机、烟气轮机、空冷器蒸汽管线等处。装置检修(采取更多防噪声措施)后作业场所噪声检测结果有所改变,作业人员听力异常情况有所好转。结论通过工艺改革、采用无声或低声设备替代噪声设备,消声、减振等控制噪声的传播等措施,可有效降低作业场所噪声强度,减少作业人员听力受损。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职业病防护设施防护效果,促进现场职业病防护,保护职工身体健康。方法:运用职业卫生检测法、现场调查法等方法对某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卫生学评价。结果:有毒物质检测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天然气压缩机处噪声达94.3dB(A),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结论:改进噪声防护设施,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别用两种诊断标准比较某化纤企业噪声作业人员听力损伤的特点,为控制和预防职业性噪声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对某化纤企业8个生产中心200个噪声作业点进行现场检测,并对1996名噪声作业人员进行职业性体检,分析其噪声强度、工龄与听力损伤的关系。结果噪声作业人员按其接触噪声的类型分为8个不同工种,噪声范围为74~99dB(A)。听力损伤以长丝加弹最严重,其次为长丝卷绕岗位,以PTA氧化精制岗位最轻;按照GBZ49—2002,不同岗位听力观察对象检出率存在差异,听力损伤程度随着接噪工龄的增加而加重,但依据GBZ49—2007未能见到明显趋势。结论化纤企业存在职业性噪声危害,其中以长丝加弹、长丝卷绕岗位最为严重,按照GBZ49—2002,不同岗位听力观察对象检出率存在差异,听力损伤程度随着接噪工龄的增加而加重。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三种不同的工艺 (隔油 -破乳絮凝 -砂滤、隔油 -水解酸化 -SBR和隔油 -破乳絮凝 -SBR)对某油田采油废水进行了对比性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 :某油田采油废水经隔油 -破乳絮凝 -SBR处理后 ,COD、BOD去除率分别达到了 95 %和 90 %以上 ,出水指标达到了国家含油废水排放标准和回注水标准 ;经过隔油 -破乳絮凝 -砂滤处理后 ,COD和油去除率分别达到 85 %和 95 %以上 ,COD没有达到排放标准 ,油达到了排放标准 ;经隔油 -水解酸化 -SBR工艺处理后 ,COD、BOD去除率分别达到 85 %左右和 90 %以上 ,BOD达到了排放水标准 ,但 COD没有达到排放标准 ,仍需后续处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识别、分析和评价某油田奥陶系油藏开发项目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依据《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标准,对该项目在生产中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采用类比法和检查表法进行检测、分析评价。结果类比场所化学有害因素和物理因素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本项目在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辅助用室等方面基本符合卫生要求,在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应急救援、职业卫生管理等方面还不够完善。结论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从职业病防治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