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正《大气十条》实施以来,尽管中国空气质量总体改善,但是东部城市颗粒物污染负荷仍然较高,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臭氧污染开始显现。目前中国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刚刚起步,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因此,中国亟须研究臭氧污染防治对策,在保证有效控制颗粒物污染的基础上,力争臭氧污染状况得到好转。美国在臭氧污染防治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提出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思路和措施,梳理了我国现阶段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对《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提出的"调布局、建设施、促利用"三大举措进行了分析和解读,提出了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几项重点工作,为地方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臭氧污染问题目前越来越引起公众的关注,由于区域贡献、生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复杂性,防治难度较大。本文在分析近年来臭氧污染特征的基础上,总结了各地臭氧污染防治经验与相关措施,进一步梳理了南京市相关防治工作的开展情况,最后提出了促进臭氧污染防治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中明确提出了开展地下水污染修复试点工作,我国地下水污染的严重性正引起广泛关注,也面临着迫切的修复需求,因此启动地下水污染修复已经刻不容缓。文章介绍了发达国家的地下水污染修复经验,主要包括具备完善的法律制度、实施地下水污染源分类管理、形成完善的指南和规范。为应对我国地下水污染修复基础薄弱,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等国家政策需求,建立地下水污染分类管理体系,按照修复目标确定、修复方案筛选、修复工程设计、实施、监测和终止等规范程序要求开展工作,实施地下水污染修复示范工程,为全面推进地下水污染修复和改善地下水环境质量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国大气污染治理:进展·挑战·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其中大气污染治理是生态环境三大攻坚战之一.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发布以来,我国开展了针对PM2.5(细颗粒物)污染治理的一系列举措,在燃煤污染和移动源污染控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全国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相对于2013年,201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区域ρ(PM2.5)年均值分别下降了40%、34%和28%.然而,目前我国不少区域和城市仍然面临着解决PM2.5污染的急迫需求,并且O3(臭氧)污染的重要性逐渐凸显,因此我国空气质量改善工作仍面临巨大挑战.今后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进程中,围绕《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应重视对非电行业、柴油货车等重点源的控制,加强控制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排放,持续推进能源和结构转型,协同推动我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和持续改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PM2.5与臭氧(O3)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的主要空气污染物,二者协同控制已成为我国空气质量改善的焦点和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关键.PM2.5与臭氧之间具有复杂的关联性,使得二者的协同控制具有复杂性与艰巨性.分析了PM2.5与臭氧成因的关联性及其相互影响,阐明了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所涉及的重要科学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目前我国PM2.5与臭氧的污染形势及二者的关联性,梳理了我国自2013年以来在PM2.5与臭氧污染控制中已采取的重要举措,论述了目前我国PM2.5与臭氧协同控制在科学与管理上所面临的挑战.结合对国外成功经验的分析,提出推进我国PM2.5与臭氧污染协同控制工作的相关建议:①加快监测能力建设,完善管理体系;②强化科技支撑,提高PM2.5与臭氧污染控制精准性;③加快构建VOCs与NOx治理技术体系;④加大VOCs与NOx的协同减排力度,保障减排方案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7.
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20世纪90年代以来,粤港澳三地政府在空气质量监测、空气污染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粤港澳大湾区颗粒物浓度持续下降,但臭氧浓度快速增长,臭氧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要污染物.为深化粤港澳大湾区臭氧污染研究及臭氧污染防控,本文综述了粤港澳大湾区20世纪90年代以来臭氧污染观测研究的主要进展,回顾了臭氧监测网络建立、臭氧浓度水平及其时空变化特征、臭氧生成和污染输送的气象过程、区域臭氧来源解释等方面的研究发现,提出新时期粤港澳大湾区臭氧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欧洲大气污染物超标情况以及欧洲大气污染物排放带来的环境健康问题两方面梳理了欧洲总体大气环境质量近况。介绍了欧洲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及经验:实施双轨制,同步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和减排措施落实;持续制定并不断调整及实施一系列环境行动计划;强调经济活动有效性,寻求环境与经济契合点。基于此,得出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启示与建议:建立健全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与体系;进一步细化我国有关大气污染治理的政策措施;积极推进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开展臭氧监测和大气环境健康效应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目前,《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已圆满收官,无论是全国、74城市还是重点区域和北京,空气质量改善目标都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本文在回顾《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成效的基础上,总结了"凝聚合力、调整结构、突破重点、夯实法治、精细管理"的改善空气质量的中国模式,提出制定中长期行动纲要、建立长效体制机制、突出源头防控、科学管理大气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林琪 《环境》2023,(12):54-56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务院先后印发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推动空气质量明显改善,细颗粒物(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大幅下降。但目前,我国大气环境问题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仍然存在,空气质量与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要求、与美丽中国建设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11.
港口区域排放已成为影响中国沿海港口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港口低排区规划是控制港口污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我国港口污染治理起步较晚,但一系列法律、法规的出台为全面推进船舶和港口污染防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设立港口“低排区”已经成为部分国家和地区用于解决港口空气污染问题的新兴手段和重要措施。以深圳港为例,港口区域排放已成为当地重要的大气污染源,该港口的各类污染源的影响从大至小依次为远洋船舶、运输车辆、内河船舶、作业机械,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污染排放。通过计算污染物排放的PM2.5当量,可以看出港口低排区方案实施后是所要求减排量的1.2倍。虽然目前中国港口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加强区域合作和政策支持以进一步推动港口污染控制。同时,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港口低排区方面的管理经验也值得借鉴,以利于港口污染控制方案的落实。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气污染协同防控理论框架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十三五”期间取得了可喜成绩,PM2.5浓度及重污染天数大幅降低,与此同时,我国城市地区臭氧(O3)污染问题凸显,说明我国大气污染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 当前,PM2.5与O3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和区域空气质量的主要因子,二者的协同控制是我国持续改善空气质量的焦点,也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PM2.5和O3协同控制进展的梳理,总结我国大气复合污染协同治理的现状与挑战,从协同防控目标、核心协同任务、重点支撑保障等角度提出大气复合污染协同治理的理论框架,并对我国PM2.5与O3协同控制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①坚持科学精准治气;②坚持综合系统治气;③坚持严格依法治气;④坚持多维协同治气.   相似文献   

13.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在经济持续增长、能源消耗不断增加的同时,及时缓解了各类主要的大气环境问题,有效避免了欧美发达国家曾经出现的严重大气污染灾害.然而,目前我国仍然面临着大气污染尤其是二次污染的严峻挑战.为此,非常有必要全面梳理与分析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特别是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我国大气污染防治的历程、成就与经验.结果表明:我国在各阶段的大气污染防治过程中均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环境空气质量改善成就与较为丰富的污染防控经验,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大气污染防治理论与管理模式,构建了系统科学的大气污染综合防控体系.今后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应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主体责任,强化重点污染源治理,继续调整优化四大结构,统筹兼顾,强化区域联防联控,强化科技能力建设,注重大气环境问题预测,加强环境科学与技术研究,共同推进大气污染防治,打赢蓝天保卫战.   相似文献   

14.
"十三五"开局之年,中国空气质量总体已经向好的方向转化,但大气污染问题依然严重.如何进一步防治大气污染、解决人民群众心头之患,让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建设绿色生态环境的中国,已成为2017年地方两会重要议题,在19个省区市政府工作报告中均涉及环境治理,防治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民生问题.拟从绿色生态环境中国背景、科学内涵、本质要求以及建设的相关策略和手段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期人类共同关注我们的家园-生态环境保护.  相似文献   

15.
张涵  姜华  高健  李红 《环境科学研究》2022,35(12):2657-2665
近年来我国O3污染现象频发,制约着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的提高,弄清O3污染成因及影响因素对科学防治O3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整理分析大量已有研究基础上,梳理关于对流层O3污染形成机理方面的认识,将O3污染成因按影响程度大小分为主要内在原因、关键外在因子和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前体物排放处于高位及高反应活性前体物的化学转化是O3污染形成的主要内在原因,环境因子及气候条件是关键外在因子,三维立体传输(平流层输入、垂直混合及水平传输)是重要影响因素. 未来我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入研究:① 加强PM2.5与O3复合污染成因机理和协同控制机制的科学研究;② 深化O3污染成因与来源的科学研究及应对措施研究;③ 科学优化大气O3评价指标;④ 持续推进O3污染防控措施实施.   相似文献   

16.
由于秸秆、粪污污染重,严重制约了我国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成为流域污染治理的重要难题.区域内种植业和养殖业平衡发展、废弃物协同消纳循环,能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提升农业生态环境质量.本文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筛选美国、荷兰、丹麦等优势国家,在此基础上开展种养平衡综述研究,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经验,指出我国种养平衡缺乏统筹规划、区域适宜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不完善、种养废弃物污染防控与高质利用衔接不足等瓶颈问题,并提出顶层设计流域内种植与养殖污染协同控制体系、科学计算种植养殖比例和规模、构建基于大数据的种养废弃物绿色循环市场化应用体系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种养循环模式的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首先从放射性废水、废石及尾矿、放射性废气、运输、退役及辐射环境管理等六个方面介绍了中国铀矿冶三废处理现状,分析了中国铀矿冶在放射性污染防治方面所存在的辐射安全状况依然严峻、环境保护技术滞后、退役治理存在较明显的局限性与片面性、铀矿冶标准体系有待完善、地下水污染与控制措施及其研究不够等问题,最后对"十三五"中国铀矿冶放射性污染防治提出了加快铀矿冶退役治理进程、加强铀矿冶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工作、进一步加强铀矿山井下辐射防护工作、加快铀矿冶退役治理工程长期监护机制的出台、全面梳理铀矿冶法规标准体系的建议,以期为中国铀矿冶领域放射性污染防治提供科学的和系统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18.
实施污染物总量减排是中国环境管理和污染控制的重大举措,“十二五”后期仍是中国环境保护的重点内容,为此科学分析和制定有效的减排对策措施意义重大。通过总结广西“十二五”前三年总量减排工作现状及实施成效,从大气污染物减排、城镇污水处理、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机动车氮氧化物控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方面分析存在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减排对策建议:第一,突出污染减排倒逼作用;第二,严格环境准入;第三,狠抓大气污染物减排;第四,加强环保基层能力建设;第五,加强环境监管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