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涵  姜华  高健  李红 《环境科学研究》2022,35(12):2657-2665
近年来我国O3污染现象频发,制约着我国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的提高,弄清O3污染成因及影响因素对科学防治O3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在整理分析大量已有研究基础上,梳理关于对流层O3污染形成机理方面的认识,将O3污染成因按影响程度大小分为主要内在原因、关键外在因子和重要影响因素,其中,前体物排放处于高位及高反应活性前体物的化学转化是O3污染形成的主要内在原因,环境因子及气候条件是关键外在因子,三维立体传输(平流层输入、垂直混合及水平传输)是重要影响因素. 未来我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继续深入研究:① 加强PM2.5与O3复合污染成因机理和协同控制机制的科学研究;② 深化O3污染成因与来源的科学研究及应对措施研究;③ 科学优化大气O3评价指标;④ 持续推进O3污染防控措施实施.   相似文献   

2.
臭氧已成为影响泉州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最重要的指标。监测结果表明主要国控评价点位臭氧浓度基本一致,春秋季节是泉州市区臭氧污染较为严重的季节。为探明泉州市区臭氧污染成因,基于涂山街点位的臭氧、氮氧化物、气象因子和VOCs(挥发性有机物)的监测结果,对泉州市区春秋季节臭氧浓度与前体物、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利用后向轨迹对涂山街点位的污染气团进行追踪。结果表明,无论春季或秋季,臭氧浓度与相对湿度、紫外辐射相关性较高,与风速有一定的相关性,与温度、大气压基本无相关;春季主导风向为东南、东北偏东、东时,秋季主导风向为西北、西北偏北、北时臭氧易超标;春季臭氧防治应重视本地区污染源的管控,同时还应特别注意东北方向污染气团的传输;秋季臭氧防治应特别注意东北方向污染气团的传输;分析发现泉州市区秋季臭氧污染为VOCs敏感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青岛市夏季臭氧(O_3)污染逐渐严重,深入分析青岛的O_3变化特征和重污染形成机理对该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青岛大气监测站2017年6月1—20日的O_3小时浓度数据,分析了发生在青岛沿海地区的一次持续O_3重污染过程的特征,并利用数值模式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污染过程10个监测站日最大8 h平均臭氧浓度超标率达到30%~45%,超标倍数为0.20~0.51,单站小时浓度峰值可达390μg·m~(-3).同时,利用WRF-CMAQ模型对O_3重污染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过程分析和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WRF-CMAQ具有模拟臭氧重污染的能力,6月8—9日、15—16日O_3重污染主要是外部输送导致,可能的机制是上游高空的高浓度O_3沿气团轨迹传输,随下沉气流聚集在青岛西南部海面,随后由近地层西南向海风水平输送至青岛沿岸,而6月17日O_3重污染产生的首要因素是局地光化学生成.本次臭氧污染期间,青岛大部分时间都处于前体物非敏感区,且覆盖范围广.2017年6月1—20日青岛沿海地区的臭氧污染事件大部分归因于区域传输,因此,应该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减少区域传输对城市臭氧浓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石家庄市主城区O3(臭氧)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基于2015-2018年石家庄市空气质量连续监测资料和同期气象数据分析了主城区O3污染总体特征及气象成因.结果表明:①石家庄市主城区大气光化学污染日益严峻,ρ(O3)日均值由2015年的47 μg/m3增至2018年的66 μg/m3,ρ(O3)超过GB 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限值的天数由2015年的20 d增至2018年的70 d.②ρ(O3)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差异,呈夏季[(89±33)μg/m3] >春季[(69±25)μg/m3] >秋季[(40±26)μg/m3] >冬季[(28±16)μg/m3]的特征;ρ(O3)日变化呈单峰型分布,谷值出现在06:00-07:00,峰值出现在15:00-16:00,且15:00-17:00是ρ(O3)超标的高发时段.③ρ(O3)与气温呈指数关系,当气温为20~25、25~30、≥ 30℃时,ρ(O3)日均值分别为75、90及119 μg/m3.ρ(O3)在相对湿度为60%时存在拐点,当相对湿度≤ 60%时,ρ(O3)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上升;当相对湿度>60%时,ρ(O3)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下降.风速与ρ(O3)呈分段线性关系,当风速 < 2 m/s时,ρ(O3)随风速的增加而上升;当风速≥ 2 m/s时,ρ(O3)随风速的增加而下降.④影响石家庄市主城区ρ(O3)升高的污染源主要位于其东-东南-南方位,其次为东北-东方位,而西部和北部地区则较少.⑤石家庄市主城区ρ(O3)超标多发生在气温>20℃,相对湿度介于40%~70%之间,风速在1.5~3.0 m/s之间的气象背景下,经统计,当气象条件同时符合上述三项气象要素时,ρ(O3)超标天数占3-10月总超标天数的66.5%.研究显示,气温>20℃、相对湿度为40%~70%、风速为1.5~3.0 m/s的气象条件可初步作为石家庄市主城区O3污染的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阜新市城区O3(臭氧)污染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20年1月1日~10月27日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参数,分析了阜新城区O3月浓度、日浓度变化特征,探讨了温度、湿度、风速及风向等气象要素对O3污染的总体影响。结果表明:在气温大于30℃、相对湿度为40%~45%、风速为3~4级、盛行东北风向和西南风向的条件下,O3浓度超标天数占监测时段总超标天数的66.6%;温度、相对湿度、风速、风向显著影响O3污染水平,超标日的气象条件可作为阜新市城区O3污染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6.
2022年8月成都和重庆呈现显著的臭氧(O3)污染差异,成都O3污染天高达20 d,重庆无O3污染天,本文从前体物排放水平和气象条件分析此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成都52种挥发性有机物(VOCs)(包含26种烷烃、 16种芳香烃和10种烯烃)的总体积分数(18.8×10-9)是重庆(6.6×10-9)的2.8倍,总O3生成潜势(OFP=51.2×10-9)是重庆(25.0×10-9)的2.0倍,总·OH损耗速率(L·OH=3.9 s-1)是重庆(2.3 s-1)的1.7倍.成都OFP前3是乙烯、间/对-二甲苯和异戊二烯;重庆OFP前3是异戊二烯、乙烯和丙烯.重庆仅烯烃对O3的贡献率是60.7%,而成都烯烃和芳香烃的OFP分别是重庆的1.6倍和2.9倍.综上,成都VOCs总体积分数、大气光化学活性和O3  相似文献   

7.
李杰  杨庆红 《环保科技》2021,27(6):6-11
利用2017—2020年承德市环境监测站和承德市国家基准气象站的数据,分析了承德市近地层O3浓度特征,O3与其他污染物之间的关系和气象因子对O3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2017—2020年承德市年平均O3超标日数40天,占总超标日数的55%.承德市O3-8h浓度呈现夏季>春季>秋季>冬季的季节变化特征,5—7月份O3-8h浓度最高,平均浓度超过160μg·m-3.O3浓度的日变化表现为单峰型分布,O3浓度最低值出现在清晨7:00—8:00时,峰值出现在14:00—16:00时.O3-8h浓度与细颗粒物PM10和PM2.5在夏季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其他季节相关性不显著;O3-8h浓度与前体物CO和NO2在夏季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冬季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太阳总辐射强度大于750 W·m-2,最高气温大于30℃,无降水和相对湿度30%~60%,受地面偏南气流影响的气象条件下,承德市易于出现O3-8 h浓度超标天气.  相似文献   

8.
严刚  薛文博  雷宇  宁淼  武卫玲  刘伟 《环境保护》2020,48(15):15-19
近几年,我国臭氧(O3)污染呈加重趋势,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中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占比呈上升趋势,O3已成为影响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其中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长三角地区污染物超标天数中以O3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占比已经超过以细颗粒物(PM2.5)为首要污染物的天数。影响O3污染的因素十分复杂,O3生成与其前体物挥发性有机物(VOCs)、氮氧化物(NOx)排放总量及其比例密切相关,呈非线性化学响应关系,且对气象因素异常敏感。因此,控制O3污染应更加强调精准性与科学性,建议"十四五"期间以VOCs、NOx减排为抓手,强化O3与PM2.5的协同控制,以大工程带动大减排,完善激励与约束并举的经济政策,显著提升监测监管能力,推动O3污染问题逐步改善。  相似文献   

9.
2019年9月25-29日武夷山市出现了一次持续5 d的O3污染过程,污染持续时间长、强度全省最强,较为罕见。文章利用气象常规与非常规观测资料,结合污染物浓度资料,采用天气聚类分型、后向轨迹(HYSPLIT)、潜在源贡献因子法(PSCF)等方法,阐明了此次污染过程生成、维持和消散的天气学成因。结果表明:该过程武夷山市ρ(O3)小时均值峰值在173~199μg/m3之间,谷值在60~74μg/m3之间,说明此次污染过程区域输送是主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且出现轻度污染的天数多于福建省9个设区城市。在23-24日,副热带高压加强,近地层风速减弱,O3污染潜势明显增加;25-27日武夷山市在副热带高压控制下,气温继续升高,加之平均风速从1.6 m/s降到1.3 m/s,大气层结结构稳定,大气水平扩散能力下降,区域输送的贡献增强,导致连续3 d出现O3污染;28-29日在台风“米娜”外围强烈的下沉气流影响下,武夷山市日最高气温继续升高2℃,达到34.1~34.9℃,区域...  相似文献   

10.
严茹莎  王红丽  黄成  王倩  安静宇 《环境科学》2021,42(8):3577-3584
随着大气污染治理措施的不断推进,近年来上海市PM2.5浓度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但O3污染现象依然频发,因此分析O3污染发生规律,科学制定O3削峰方案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2017年7月为例,期间长三角17个城市累计O3污染天数165 d,其中上海最为严重,7月超标率为64.5%,分析前体物浓度和气象要素,主要是...  相似文献   

11.
根据昆明市噪声显示屏对主城区实时监控与噪声污染状况的监测,统计分析昆明市声环境质量状况,对昆明市声环境质量污染特征及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我国当前面临着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本文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对沈阳市区环境空气中的臭氧污染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利用沈阳市大气自动监测系统的数据,分别分析了沈阳城市中心区和城市边缘区臭氧的污染情况以及臭氧与其他污染物之间的相关性,并总结了臭氧与其他污染物的季节性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该研究发现2014-2019年广东省与珠三角O3-8h第90百分位数浓度、O3年平均浓度以及超标率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O3年度最大值常年居高不下,且污染区域主要集中在珠三角中部和西南部区域。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区域O3均保持上升趋势,珠三角浓度水平介于其它2个区域之间。导致广东或珠三角出现较重臭氧污染的原因主要是臭氧前体物排放量巨大,珠三角VOCs排放强度居全国前列;全国背景臭氧浓度总体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广东省天然源VOCs排放量较大,高温强日照的气象条件有利于臭氧生成;夏秋季台风外围下沉气流和副热带高压等不利气象条件,导致臭氧污染进一步加剧。  相似文献   

15.
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和《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深入实施,我国环境空气质量总体得到明显改善,大气颗粒物污染整体减轻,与此同时臭氧污染问题逐渐凸显,臭氧已成为继PM2.5后影响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和达标管理的另一主要空气污染物.欧洲作为国际上较早开始关注臭氧污染的地区之一,虽然尚未完全解决这一问题,但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目前我国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研究欧洲臭氧污染防治经验对推进我国臭氧防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该研究全面收集和整理了欧洲国家臭氧污染防治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管理制度等资料,梳理欧洲国家臭氧污染防治历程,分析欧洲国家臭氧前体物排放量变化趋势及臭氧污染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总结欧洲臭氧污染防治经验,结合对我国目前开展的臭氧污染防治工作以及存在不足的分析,得出对我国臭氧污染防控的几点启示:①加强臭氧污染防治顶层设计;②完善基础支撑科技能力建设;③深化臭氧污染防治科学研究;④加快长效环境行动计划的制定;⑤构建区域协调与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日本臭氧污染防治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宁  宁淼  臧宏宽  史宇 《环境保护》2016,(16):69-72
臭氧(O_3)污染防治在全球范围都是一个难题,我国的O_3污染防治更是起步晚、缺乏经验,O_3污染防治面临巨大挑战。文章分析总结了日本近40年O_3污染防治的经验,如严格设立环境质量标准、对前体物实施分行业管控、积极开展污染物总量控制等,提出我国应学习借鉴日本,以提升环境质量为核心,分区分步实施O_3达标管理,开展系统性科研,实现NO_x与VOCs协同减排等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开展O_3污染防治工作、改善大气环境质量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鹤壁市臭氧(O3)污染问题,基于2022年夏季(6~9月)常规污染物及挥发性有机物(VOCs)在线小时分辨率监测数据,采用OFP-PMF源解析-EKMA相结合的方法,进行O3污染及其前体物VOCs来源与减排的污染控制策略分析. 结果表明,O3多发生于高温低湿低压条件,芳香烃和含氧挥发性有机物(OVOCs)对臭氧生成潜势(OFP)及VOCs组分贡献较大,是活性和浓度优势物种. 源解析结果表明机动车尾气源(25.3%)是鹤壁市VOCs的主要来源,其次是工艺过程源(17.7%)和生物质燃烧源(17.6%). 因此,与化石燃料及工业生产相关的排放源是鹤壁市大气VOCs的亟待控制源. 在O3污染时期,鹤壁市臭氧生成处于VOCs控制区,基于EKMA的减排模拟结果显示,对VOCs和氮氧化物(NOx)进行协同减排,且VOCs减排75%和NOx减排10%时可以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相似文献   

18.
乌海市地形复杂,周边工业园区分布密集,近年来夏季O3污染问题突出,且污染特征与形成机制尚不明确,分析乌海市O3变化特征,探究O3污染形成机制对该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乌海市2018年6~8月3次持续O3污染过程特征的基础上,利用WRF-CMAQ模式系统进行模拟并根据过程分析输出结果对污染的成因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区域输送和局地光化学反应对乌海市O3的影响.结果表明,乌海市夏季O3呈现"单峰"的日变化特征,近地面O3与向下短波辐射和气温显著呈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空间分布上,乌海市3个工业园区白天和夜间均为O3低值区,乌海西南部宁夏石嘴山地区、乌海城区和西北部乌兰布和沙漠地区白天为O3高值区;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输送和化学过程及其相对大小对乌海市O3有决定性影响,6月和7月的污染过程中局地光化学反应和输送共同导致O3显著升高,且化学过程的影响是输送的两倍左右,8月O3的升高主要为输送作用的贡献;进一步对输送作用进行分解可知偏南和西北方向的输送对O3的升高有较大贡献,结合前体物的排放,可能的传输来源为宁夏银川、石嘴山及巴彦淖尔等区域,因此,乌海市应在控制本地排放的基础上,加强区域联防联控,减少区域传输对O3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昆明市为例,分析了昆明市地下水水质现状及变化趋势,总结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和存在问题。分析表明,由于长期未受到充分重视,昆明市地下水已呈现出污染加重的趋势。近年来,昆明市地下水污染防治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监管能力不足、监测网络覆盖不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开展地下水环境状况调查评估、磷石膏堆场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试点和进一步完善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的对策建议,为昆明市和其他南方城市做好地下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