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基于简单的湿浸渍法将聚乙烯亚胺(PEI)有效负载到多孔树脂(HP20)中,制备获得树脂基固态胺吸附材料,并探究了PEI负载量(30%~60%)、吸附温度(30~90℃)和压力(2~100kPa)对材料CO2吸附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树脂基固态胺吸附材料的最佳PEI负载量为50%,过量的PEI会致使材料CO2吸附容量和胺基利用效率的显著降低.所筛选的材料在较低或较高的CO2分压范围内均能展现出优异的CO2吸附性能,在30℃下的CO2吸附容量达到3.06~3.78mmol/g,表明该材料在不同CO2分压的多种碳捕集应用中均有着较好的适用性.此外,树脂基固态胺吸附材料的CO2/CH4和CO2/N2选择性在2~100kPa的压力范围内分别有262~5858和708~11551,在各类传统或新兴的固体吸附材料中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2.
以山楂核为原料,通过热解炭化-CO2活化两步法制备颗粒活性炭。基于热重分析-傅里叶红外光谱联用技术(TG-FTIR),研究了山楂核的热解炭化和山楂核炭化物的CO2气化特性,对山楂核炭化物和活性炭的物理化学性质进行了表征和比较,研究了活性炭对水中洛美沙星的吸附等温线模型,并设计了一种新型悬浮式活性炭吸附袋,模拟了其净化洛美沙星污染水体的应用场景。结果表明:山楂核的主要热解温度区间为230~420℃,挥发性热解产物主要为CO2、乙酸、糠醛、左旋葡萄糖。山楂核炭与CO2之间的气化反应的起始温度为850℃,主要产物为CO。当炭化温度为600℃,炭化时间为120 min,活化温度为900℃,活化时间为90 min, CO2流量为200 mL/min,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总孔体积分别达到870 m2/g和0.483 cm3/g。活性炭对洛美沙星吸附过程可用Langmuir模型描述,其最大单分子层吸附量为137 mg/g。在静置条件下,悬浮式活性炭吸...  相似文献   

3.
通过三亚乙基四胺与L-乳酸的酸碱中和反应合成[TETA][L]离子液体,并将不同质量分数的离子液体负载到椰壳活性炭中,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X射线衍射仪、全自动比表面和孔径分布分析仪研究[TETA][L]离子液体浸渍对椰壳活性炭微观结构以及CO2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液体与活性炭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石墨微晶细晶化,对活性炭的结构稳定性有不利影响,而离子液体对椰壳活性炭孔隙结构的"堵塞式"填充,导致复合材料CO2物理吸附性能显著下降和CO2化学吸附性能有限增加,这是造成复合材料CO2总吸收性能显著降低的根本原因,且离子液体在活性炭中呈现了一种由小孔径到大孔径的"阶梯式"填充行为。  相似文献   

4.
姜龙  何川  李金晶 《环境科学》2023,44(2):1139-1148
总结了国内外粉煤灰用于CO2捕集、利用和封存的不同技术研究进展,同时对今后的研究和机遇进行了展望.粉煤灰自身可通过直接干式、半干式、湿式和间接方法对CO2进行矿化捕集封存,在CO2矿化的同时降低粉煤灰自身重金属的浸出,并且矿化后的粉煤灰因有效降低游离CaO和MgO的含量而更适合于制作混凝土添加剂.粉煤灰也可制成活性炭、沸石和多孔二氧化硅等产品,并对CO2进行物理吸附捕集,制成产品的类型主要取决于粉煤灰自身的成分组成和理化性质.在CO2利用方面,粉煤灰除了可拓展建材的利用途径外,还可制作CO2多种化学工艺所需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以及制作新型材料拟薄水铝石等.我国“双碳”目标的提出及燃煤电厂粉煤灰自身的理化特性为粉煤灰提供了一条新的综合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5.
选用一种成本低、可大规模合成的Cu基MOFs(Cu-MOFs)材料作为CO2吸附剂,在原位合成过程中添加石墨烯量子点以调控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适量石墨烯量子点的添加有利于提高Cu-MOFs的比表面积和孔体积,相比未改性MOFs材料,改性后的CO2吸附性能有所提高,25℃,100kPa时提高了4.5%.随着温度升高,吸附容量提升越明显.改性后的MOFs对于N2的吸附量则比未改性时更低,因此计算得到的CO2/N2吸附选择性也更高,增加了近一倍.综合等量吸附热的考察结果发现,尤其添加适量含N石墨烯量子点的Cu-MOFs吸附剂不仅具备了较高的吸附容量、吸附选择性,还展现了较理想的吸附热,因此兼具了较优CO2吸附性能和较低脱附能耗的特点,为MOFs吸附剂的改性提供了一点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粘胶基活性炭纤维湿氧化改性对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粘胶基活性炭纤维(ACFs)湿氧化改性对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采用实验室模拟的方法,研究了H2O2湿氧化改性ACFs结构性质和表面化学性质对甲苯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原样,改性ACFs的微孔孔容和表面积等结构参数均有所增大,从而有利于吸附甲苯.不同浓度的改性ACFs样品具有相似的结构性质和不同的表面化学性质;随着H2O2浸渍浓度的提高,ACFs表面CO型含氧基团含量递减且有利于吸附甲苯;CO2型含氧基团含量递增且不利于吸附甲苯;整体上,ACFs表面含氧基团(包括CO型和CO2型基团)总量的增多不利于甲苯吸附.ACFs与甲苯分子之间π-π色散力作用是影响湿氧化改性后ACFs对甲苯吸附性能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采用新的固态胺吸附材料研究其对SO2的吸附性能.针对几种不同种类及孔径的分子筛嫁接胺基合成固态胺吸附材料,研究了其对SO2吸附规律,特别是研究了固态胺解吸再生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固态胺具有较高的SO2吸附量,经20次吸附-解吸循环,留在固态胺中的残余量较低.结果还表明,分子筛结构的种类和孔径对固态胺吸附SO2的效果有重大影响,通常孔径较小的分子筛,吸附效果较差.但分子筛中SiO2/Al2O3的提高可降低解吸后的残余量.研究CO2,NOx对固态胺吸附剂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CO2对固态胺SO2吸附基本无影响,NOx则会干扰SO2的吸附.通过对解吸残余量化学成分的研究表明,解吸残余量具有与液态胺热稳定物类似的组分.由于固态胺可以有较高的工作温度,因此固态胺将更易于循环再生.  相似文献   

8.
基于固定单一原料气量导向、固定碳捕集量导向和固定混合原料气量导向3种不同的碳捕集情景,结合不同捕集技术CO2捕集率与CO2产品纯度的变化,分析了CO2捕集对于高炉煤气热值提升的间接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当CO2捕集率和CO2产品纯度均一定时,基于固定单一原料气量导向较基于固定碳捕集量导向情景捕集单位质量CO2提升的热值效益更高;当CO2捕集率一定时,随着CO2产品纯度降低,基于固定单一原料气量导向情景与基于固定碳捕集量导向情景捕集单位质量CO2提升的热值效益均更高;当CO2产品纯度一定时,随着CO2捕集率降低,基于固定单一原料气量导向情景捕集单位质量CO2的热值提升效益越高,而基于固定碳捕集量导向情景捕集单位质量CO2提升的热值效益降低。  相似文献   

9.
李刚  李伟光  王广智  李鑫  公绪金 《环境工程》2012,(Z2):489-493,568
以城市生活污水厂脱水车间污泥为原料,采用化学活化法(ZnCl2为活化剂)在活化剂浓度为45%、活化温度为600℃、浸渍温度为45℃、活化时间为50min条件下制备污泥基活性炭。对污泥基活性炭进行了孔结构、扫描电镜(SEM)、红外光谱(FTIR)、XRD等表征分析。结果表明:该条件下制备出的污泥基活性炭碘吸附值为427.51mg/g,比表面积为329.48m2/g,大孔、中孔、微孔容积分别为0.19,0.12,0.15cm3/g。平均孔径为3.953nm。将其应用于生活污水处理,考察了污泥基活性炭投加量、pH、吸附时间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开发高效的CO2化学转化和利用技术是推动碳捕集利用(CCU)技术快速发展的关键,对我国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沸石分子筛是一种具有规整微孔结构、高结晶度以及高水热稳定性的无机材料,在CO2化学转化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介绍了当前沸石分子筛催化材料在CO2转化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沸石催化剂在CO2-CH4干重整、CO2加氢以及等离子体驱动CO2转化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理性设计并可控构筑高性能沸石分子筛催化材料以最大限度地提高CO2转化效率和产物收率,是未来该领域的研究重点。尽管沸石分子筛催化材料在CO2转化领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但仍有很多方面值得深入开展研究:1)在CO2直接加氢制C+2碳氢化合物(如芳烃)体系中,沸石分子筛的催化性质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如何有效合成并调控沸石的酸性位点,是提高目标产物选...  相似文献   

11.
用20%硝酸改性活性碳毡,利用扫描电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等技术对其改性后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改性活性碳毡作为吸附电极,进一步研究了其应用于电吸附的除盐效果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改性后的活性碳毡上的羰基和羧基增多,比表面积增大了32.2%,平均孔径提高了2.5%,微孔体积增大了23.1%.在电压为1.2V,pH值为6~8,极板间距为5mm时电吸附装置对水中Zn2+的吸附效果最优,动力学分析表明改性活性碳毡吸附Zn2+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除此以外,电吸附循环实验表明用20%硝酸为再生液,通过电极反接,改性活性碳毡的再生率> 74%,说明在电吸附Zn2+过程中改性活性碳毡具有良好的再生性.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生物质材料的脱硝性能,利用木质素与纤维素2种生物质基活性炭作为还原剂,用碱金属与过渡金属作为催化活性相,制备了一系列生物质基活性炭负载金属催化剂用于富氧环境中催化还原NOx,考察了生物质原料种类、炭化温度以及催化剂组分对脱硝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当反应温度低于250℃时,炭表面主要是NOx的吸附过程;而当反应温度高于250℃时,炭还原NOx行为占主导,并伴随N2、CO2与CO的生成.炭化温度对炭反应活性的影响主要依赖于炭化温度对炭材料表面含氧官能团、比表面积以及炭表面金属还原性的影响.②研究中考察的金属(K、Cu、Fe、Ni)均对还原NOx与O2有催化作用,其中,K对C-NOx反应具有明显促进作用,但对C-O2反应并无明显促进作用,所有样品中SAC-K的选择性因子为0.56,对还原NOx的选择性最高,且恒温反应过程NOx还原量(以C计)达到了1 293 μmol/g.③与传统煤基活性炭催化剂相比,木屑基活性炭负载钾催化剂表现出了优良的NOx还原选择性;X-射线光电子表征结果显示,木屑基活性炭负载钾催化剂优良的性能与其表面钾活性相的高度分散有关.研究显示,相比于煤基炭材料,生物质基炭材料具有更加优异的选择性还原NOx性能.   相似文献   

13.
采用配煤、原位浸渍和两步活化法制备了4种原位载铁活性炭(FGL1/2/3/4),并以空白炭C-GL为基础的表面铁浸渍后改性炭(Fe-GL-2/3/4)为对照,研究了原位载铁炭对水中As和腐植酸(HA)的同步吸附效能.结果表明,炭化料原位载铁促进了比表面积(SBET)和中孔结构的发育.其中,原位载铁炭FCL4(载铁量6.51%)在45Å~480Å的范围内的中孔容积(Vmes)比C-GL增加了0.1146cm3/g;而后改性载铁则造成SBET和Vmes的显著降低.原位载铁同时促进了表面碱度的增加,保证了中性条件下更好的As离子吸附能力;FCL4对As(Ⅲ)和As(V)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L-Qmax)分别达到2.566和2.825mg/g.原位载铁炭进一步发育的中孔结构促进了对HA(<10mg DOC/L)的吸附效能,FGL4对HA的Langmuir最大吸附量(QHA)达到46.25mg DOC/g.As-HA共存体系内FGL4对各组分的吸附容量有所降低,但As(Ⅲ)和As(V)的吸附容量仍达到2.325和2.675mg/g.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活性炭吸附材料对非极性污染物的吸附性能,采用碱[(NaOH溶液)联合铜(Cu(CH3COO)2溶液]对珠状活性炭(beaded active carbon,BAC)进行改性,利用BET、SEM、Boehm滴定和FT-IR对改性前后的活性炭进行表征,并采用动态吸附法和Yoon-Nelson吸附理论模型研究了不同改性方法对活性炭吸附甲苯穿透曲线、饱和吸附量的影响及吸附机理.结果表明:改性后BAC表面不规则的孔隙增多,比表面积和微孔容积减少,平均孔径变化不显著,表面Cu含量明显升高;不同浓度碱铜联合改性后BAC对甲苯的吸附性能均提高,当NaOH溶液浓度为8 mol/L、Cu(CH3COO)2溶液质量分数为0.5%时,联合改性效果最好,此时改性后BAC对甲苯的饱和吸附量较改性前增加了50.9%,吸附穿透时间延长了342.9%,吸附平衡时间延长了77.4%.研究显示:较高浓度的碱联合较低浓度的铜溶液对活性炭改性,能显著提高吸附甲苯性能;改性后BAC对甲苯的吸附性能受自身孔隙结构和表面官能团的共同影响,且表面酸性官能团影响显著,表面金属铜与甲苯的结合作用是主要的吸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为解决东北某湿法腈纶生产厂中回收NaSCN(硫氰酸钠)效果欠佳的现状,采用不同改性方法制备了10%-H-GAC(氧化改性活性炭)、1M-Na-GAC(还原改性活性炭)和600-N2-GAC(高温改性活性炭),并探讨了改性方法、吸附时间、投加量以及初始pH对NaSCN膜分离浓水脱杂过程的影响. 结果表明:10%-H-GAC较其他改性活性炭对浓水中NH3-N、CODCr、TOC和盐度的去除率要好. 以10%-H-GAC为吸附剂,吸附时间为180 min,投加量为12.0 g/L,初始pH为6.0时,NH3-N、CODCr、TOC和盐度去除率分别可达35.1%、32.3%、34.9%、25.4%,表明该处理技术能很好地去除硫氰酸钠膜分离浓水中的污染物. 采用Fruendlich吸附等温模型对10%-H-GAC的吸附行为进行拟合,得到的NH3-N、CODCr、TOC及盐度拟合方程的相关系数均在0.92以上. 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能更好地描述废水中杂质在活性炭上的吸附行为,反映吸附过程. 研究显示,10%-H-GAC能有效去除硫氰酸钠膜分离浓水中的杂质,达到回收硫氰酸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