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安全带被称为汽车的“生命线”,是它能对司机和乘员的人身安全起到保护作用。当高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或遇到意外情况实施紧急制动时,安全带可将驾乘人员束缚在座位上,防止发生二次碰撞。同时安全带具有缓冲作用,可减轻驾乘人员的伤害程度。在发生正面撞车时,如果系了安全带。可使死亡率减少60%,侧面撞车时可使死亡率减少45%.翻车时可使死亡率减少80%。  相似文献   

2.
高速行驶的汽车发生碰撞或遇到意外情况紧急制动时驾驶员和乘客与车内的方向盘挡风玻璃指示器座椅靠背等物体发生二次碰撞座椅安全带能将驾乘人员束缚在座位上防止了二次碰撞减轻了驾乘人员的伤害程度使用座椅安全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正确佩戴三点式腰部安全带应系得尽可能低些系在髋部不要系在腰部肩部安全带不要放在胳膊下面应斜挂在胸前二不要让安全带压在坚硬或易碎的物体上如衣服里的钢笔钥匙眼镜等三座椅上无人时要将安全带送回卷收器中以使扣舌处于收藏位置四如果安全带在使用…  相似文献   

3.
安全带并非怎么用都行不少驾车人由于不注意正确使用安全带,导致被安全带损伤。被安全带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当汽车突然刹车或变速时,由于安全带的束缚,驾乘人员的体位相对固定,在惯性力的作用下,驾乘人员的头颈部则处于过伸状态,由此可对颈椎产生一种剪切冲击力,驾驶员的颈椎容易受伤。  相似文献   

4.
《江苏劳动保护》2008,(5):37-37
汽车安全带是一种有效的安全防护装置,被誉为“生命带”,可以防止人在交通事故中受伤或减轻受伤程度。驾乘人员系好安全带,在事故中存活的机会是不系安全带的2倍,还可以将受伤的概率降低50%,而且能确保正确的驾驶姿势和减轻驾驶人疲劳。  相似文献   

5.
据大陆汽车俱乐部与清华大学汽车碰撞试验室分 析,“安全带+气囊”的保护方式可以挽救约60%的 生命,而在仅使用安全带的情况下,有效保护率为  相似文献   

6.
美国侧面碰撞规程下轿车变形侵入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更好地分析汽车侧面碰撞过程中驾乘人员安全,根据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法规FMVSS214碰撞要求,采用显式有限元分析软件LS-DYNA详细建立了某公司轿车有限元整车模型和可变形移动壁障有限元模型,研究了美国侧面碰撞规程下可变形移动壁障以54 km/h速度撞击轿车侧面的变形侵入过程仿真模拟和轿车侧面车门不同水平级的变形侵入对乘员损伤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有限元模拟结果与实车碰撞试验结果吻合较好,模型可信;轿车车门中部位置对驾乘人员损伤影响最大,乘员损伤AIS值接近3(严重损伤);参数加权平均变形侵入量能较好的反映车辆侧面碰撞下车身侧围的变形侵入情况。  相似文献   

7.
使用安全带虽然简单,但不少驾乘人员不能正确使用。使用座椅安全带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经常检查座椅安全带的技术状态,如发现有损坏应及时更换;固定座椅安全带的螺栓都应按规定拧紧,螺栓周围应涂上密封胶;正确佩戴三点式安全带应系在髋部,不要系在腰部;肩部安全带不能放在胳膊下面,应斜挂胸前。 不要让座椅靠背过于倾斜,否则安全带将不能正确地伸长和收卷;安全带必须与座椅配套安装,不得随意拆卸;安全带在使用中曾承受过一次强拉伸负荷,即使未损坏,也应更换;安全带脏污时用布或海绵擦洗,切不要使用染料和漂白剂,它会腐蚀安全带而降低其抗拉强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车-车碰撞事故中驾乘人员损伤差异影响因素,首先运用PC-Crash软件再现一例真实交通事故,通过分析面包车驾驶员的运动学及损伤响应,验证了其仿真车内乘员损伤的有效性,然后设计了包含6组车速、12个碰撞位置的72次试验,并通过仿真获得人体损伤数据,利用作图法分析所得数据.结果表明:当且仅当车速大于等于50 km/h时,驾乘人员头、胸、腿等部位的损伤才会出现明显差异,且差异程度随碰撞车速增加而增大;当车速大于50 km/h且碰撞位置在被撞车辆左侧或右侧前方时,驾乘人员各部位损伤差异最明显,其中又以腿部损伤最为突出,且靠近撞击侧乘员的损伤更严重.研究成果将为更好地利用损伤认定驾乘关系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
国际频道     
《现代职业安全》2005,(7):81-81
新型汽车安全防护系统,调节安全带张力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网站报道,英国克兰菲尔德碰撞研究中心和日产欧洲技术中心的科学家联合开发出一种新型汽车安全防护系统,该系统通过估算个人生理指数.调节安全带和气囊的张力和软硬程度,能够有效降低伤亡比例。这种系统由手指扫描仪、车载计算机和能够调整张力和硬度的灵巧安全带和气囊组成。扫描仪可以被安装在仪表盘、车门等车内任何地方。司机或乘客坐上车后,首先  相似文献   

10.
汽车相撞,驾乘人员面临紧急情况时,应针对不同的情况施行不同的措施进行避险。 1、相向碰撞。为了避让身体在车内移动或碰到前面的部件,驾驶员应将两手前臂置于方向盘上,用手抓牢,臂部紧贴方向盘的上部。这样,即使产生猛烈的前冲力,驾驶员的头和脸也不会撞到汽车部件上,从而相对减轻创伤。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汽车性能的提高,汽车的行驶速度越来越快。特别是由于车辆拥有量的迅速增加,交通越来越拥挤,使得事故更为频繁。为了加强安全性,目前汽车最常用的安全设备有安全带和安全气囊。发生交通事故时,传统的安全带能对人起到缓冲的作用,防止出现二次伤害。安全带里面有一个卡轮,在遭遇车祸的情形下,如果快速拉动安全带,里面的卡子会由于安全带滚轮的快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 公安部发出通告,决定从1993年7月1日起,上路行驶的小型客车驾驶员和前排座乘车人都必须使用安全带。这项规定是为了有效地减轻交通事故对机动车驾驶员和乘车人造成的人身伤害,保障交通安全而制定的。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交通事故死亡5万多人,受伤17万多人,其中乘车二次碰撞或被甩出车外造成的占相当比例。如果汽车乘员使用安全带,在发生交通事故时,就能大大减轻甚至避免受到伤害。 按照这项通告,在1993年6月30日以前,所有乘座人数在20人以下或车长在6米以内的小型客车,都必须在车辆前排座位装备安全带。对于没有装备安全带的上述车辆,…  相似文献   

13.
大家都知道,高处作业主要的风险之一就是人员从高处坠落,关键安全措施是使用安全带。高处作业使用安全带的主要目的是,当作业人员因为各种原因发生坠落时,人员的坠落过程被安全带终止,人员悬挂在空中而不是坠落至地面,因而避免对坠落者造成致命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你是否知道,汽车碰撞时仅靠手臂不可能保护孩子,安全气囊和安全带更是儿童“杀手”。中国一年有1.85万孩子因为车祸而丧生,但是儿童安全座椅在中国的使用率只有0.1%。  相似文献   

15.
习惯性交通违法是指驾驶人身边经常发生,习以为常,不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要求的行为。如超速、超载行驶、疲劳开车、驾乘二轮摩托车不戴头盔、开车不系安全带等等。这是一种长期沿袭下来的违法行为,一种经常出现难以根除的陋习。  相似文献   

16.
简讯     
北京市查处副驾驶不系安全带安全带是保护汽车司乘人员行车安全的重要装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1条规定,司乘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最近,北京交警在市内繁华地区进行了执法检查,发现95%以上的汽车副驾驶位置上的乘员都没有系安全带,而且根本不知道要系安全带;检查中有系安全带的,大多是外国人,反映出国人的交通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还十分薄弱。交通队有关领导强调指出: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学习和贯彻《道路交通安全法》,保护自己的安全和健康。近来城区内发生的多起导致死亡的事故,都与司机和乘客没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有关,已有数人在事…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办法》第六条明确规定:“规定安装安全带的车辆,其驾驶员和前排乘车人必须系安全带。”这规定是高速公路安全行车的一个重要保证。在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碰撞事故占较大比例,并且伤亡后果严重。安全带属于被动安全装置,其作用就是将人身体固定在坐椅上,防止车辆紧急制动或发生事故时,人体撞上车内设施或甩出车外,同时也可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乘客在大客车正面碰撞事故中的损伤机理,建立某全承载大客车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试验验证有限元模型的仿真精度。基于验证模型对不同碰撞速度条件下大客车车身结构力学响应、生存空间、座椅固定件强度、乘员运动响应和损伤等进行综合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高速碰撞条件下,驾驶员生存空间容易被侵入,座椅固定件强度存在失效的风险;乘员头部、颈部和胸部的损伤值受碰撞速度、安全带类型和乘员位置影响较大;三点式安全带保护效果明显优于两点式安全带。  相似文献   

19.
杨文芬 《劳动保护》2007,(2):110-112
在建筑、电力、电信等行业高处作业中,由于作业空间相对狭小,作业难度高,危险性较大,稍不注意就会发生坠落事故.安全带就是高处作业时作业人员佩戴的,防止作业人员发生高处坠落和保护作业人员避免或减少因坠落而造成伤害的个人防护用品.安全带由腰带、安全绳、各种金属配件等组成.  相似文献   

20.
安全带是保护汽车司乘人员行车安全的重要装置,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1条规定,司乘人员必须使用安全带。最近,北京交警在市内繁华地区进行了执法检查,发现95%以上的汽车副驾驶位置上的乘员都没有系安全带,而且根本不知道要系安全带;检查中有系安全带的,大多是外国人,反映出国人的交通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还十分薄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